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經過多年試驗研究,篩選出「亞林柿砧6號」甜柿廣親和性砧木,從而率先攻克了國內甜柿引種60多年來的嫁接砧木技術難關,使優質甜柿品種能推廣於生產擁有「蘋果的脆、梨的水靈、哈蜜瓜的甜」,10月底的一天,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研究員龔榜初站在一株矮化甜柿樹下,手裡拿著剛從樹上摘下的甜柿,向記者介紹道。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永安高山農莊從2011年開始,正式成為浙江省「十二五」「十三五」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甜柿新品種選育與高效栽培示範基地。280畝的坡地,示範栽培「太秋」「富有」兩個甜柿新品種。負責基地管理的富陽永安李榮富家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榮富告訴記者,如今,這批甜柿樹已進入盛果期,畝產可達2000公斤以上,每畝收入2萬到6萬元。
永安高山農莊與亞林所的合作,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了。龔榜初選擇永安高山農莊,將「富有」「太秋」兩個經過十餘年時間選育的甜柿品種栽種到這裡。
1985年,亞林所從日本引進甜柿開始做新品種選育工作,那時候的龔榜初還是一個21歲的小夥子。「富有」品種就是基於那時的工作篩選出來的。2002年,亞林所再次從日本引進甜柿種質資源,結合國內10多個品種,經過十幾年的攻關,終於在2014年由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了「太秋」甜柿良種。
據介紹,「太秋」橙黃色,鬆脆、汁多、味濃甜,糖度14%~22%,幾乎無核。每年9月下旬至10月底成熟,採收期長達50天左右,非常有利於農家樂、採摘遊。「太秋」甜柿栽種後3~4年結果,5年畝產300~600kg,8~10年進入盛果期,畝產2000~2500kg。
「除了永安高山農莊,『太秋』在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和東陽市歌山鎮還有100畝推廣基地。」龔榜初告訴記者,2018年這兩個基地種植第3年就開始結果,收入約20萬元。
目前全國甜柿種植面積為25萬~30萬畝,分布在20個省區,所栽品種基本上是「次郎」「陽豐」。「甜柿對砧木要求甚嚴,與我國慣用的『君遷子』等許多砧木嫁接不親和。」龔榜初告訴記者,制約甜柿新品種推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適的砧木。砧木決定著果樹成活與否、長勢好壞、產量高低、果實大小和品質優劣,以及抗性強弱。因而對果樹的推廣應用而言,砧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我國優良甜柿品種的砧木問題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解決。亞林所經過20多年試驗研究,從30多個類型中篩選出「亞林柿砧6號」甜柿廣親和性砧木,從而率先攻克了國內甜柿引種60多年來的嫁接砧木技術難關,使優質甜柿品種能推廣於生產。
在此基礎上,亞林所又進行了80多種不同砧木類型、中間砧嫁接「富有」「太秋」甜柿試驗,從生長結果、產量、品質、生理生化、解剖結構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選出4種優良砧木,並獲國家林木新品種保護。
此外,還在浙江省蘭谿市建立了甜柿砧木種子園,以期為下一步推廣做好準備。與此同時,龔榜初的團隊還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甜柿栽培管理方法,包括選擇光照好,土層深厚、中性偏酸的土壤建園,挖大穴,施足基肥;每年深翻擴穴改土,熟化土壤,施基肥一次,追肥2~3次,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以Y字形、自然開心形、變側主幹形等樹形為主,疏花疏果等。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聲明】:文章素材來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引用只為傳播,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