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走進文言文》初中生讀本中,看到一則短文,講的是「牝雞失雛」的故事。
「牝雞引雛於庭,啄殘粒,拾蟲蟻,佝佝自得。隼過其上。見以為搏雛也,亟翼雛匿之。隼去乃出雛,飲啄如故。頃之,有烏下集於傍。雞顧雛且避且就。烏稍狎之,雞以為無害也,遂恣雛飲啄不復避。烏伺雞狎,亟攫一雛飛去。」
這段文言文翻譯出來,大意是說,一隻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院子裡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蟲子螞蟻,悠然自在。突然,一隻老鷹從它頭頂上飛過,機警的母雞以為它是來捕食小雞的,急忙張開翅膀,把小雞藏了起來。待老鷹飛去後,母雞才小心地把小雞放出來。過了一會兒,一隻烏鴉飛了過來,就落在小雞旁邊,母雞一邊照看著小雞,一邊躲避著烏鴉。看見烏鴉漸漸地親近戲弄起小雞,母雞以為沒什麼危害了,就放任小雞四處啄食,也不再躲避。而烏鴉則趁母雞放鬆警惕的時候,急忙叼起一隻小雞飛走了。
這則故事源於生活,對於六零後的我們而言,小時候屢見不鮮,常常會模仿老鷹、母雞和小雞的樣子,玩起「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在遊戲中,我們也慢慢懂得了面對危險不要放鬆警惕的道理。
(一)
不知是什麼緣由,我們小時候又管「老鷹捉小雞」遊戲叫「殺羊兒」,這個名字聽起來挺嚇人的,但作為一種兒童遊戲,卻充滿了童真童趣。
這種遊戲比較簡單,沒有什麼條件限制,也不需要準備什麼玩具器材,只要有塊安全的空地,草地、禾場、屋場坪、學校操場都可以玩。既可以男孩子女孩子一起玩,也可以成年人小孩子一起玩,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人,甚至一個班、一個生產隊的孩子都可以參與進來。
參與遊戲的孩子,被分成老鷹、母雞和小雞三種角色,誰扮演老鷹,誰扮演母雞,誰扮演小雞,通常是幾個大一點的孩子商量確定的,每種角色各有不同的職責。老鷹是抓捕者,有「生殺予奪」的大權,通常是由一個機靈而又善跑的孩子來扮演,站在母雞對面,其職責是要抓住小雞。母雞是守衛者,通常是由一個身高體壯的孩子來扮演,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其職責是保護好小雞。小雞是被捉的對象,大多由個子矮、體質弱的孩子扮演,跟在母雞的後面,一個接一個地拽著前面孩子的衣襟,其職責是躲開老鷹的抓捕。
遊戲的規則很簡單,老鷹要千方百計地突破母雞的防線,衝進雞群中抓到小雞,但只準來回跑動,不許衝撞推搡母雞。母雞可以用抓、拽、推、抱等動作,極力阻擋老鷹,但始終要與小雞連在一起,不能把隊伍甩散。小雞緊跟在母雞身後,排成一條長隊,既不能掉隊,又不能摔倒,萬一老鷹突破了防線,快被抓住時,可立即蹲下,雙手捂住耳朵,這時老鷹就要停止進攻,回到母雞的前面。如果老鷹繞開母雞抓住了小雞,老鷹就贏了,母雞和被抓住的小雞就輸了,遊戲又重新開始。
(二)
「老鷹捉小雞」是一種奔跑強度很大的遊戲,但要想取勝,僅憑體力不行,還得講究技術技巧。
老鷹往往求勝心切,剛上場,就使出一股子蠻勁,左奔右跑,上躥下跳,企圖以高壓態勢打亂母雞的部署,但這種莽撞往往得不償失。聰明的老鷹會想出許多新招,有時會做一些假動作迷惑母雞,在撲向左側的一瞬間,突然改變方向,向右側發起衝擊,母雞一時沒反應過來,老鷹就趁虛而入,出其不意地竄到雞群裡去。有時會張牙舞爪,裝出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做出一些嚇人的動作,增加母雞和小雞的心理壓力,使其方寸大亂,隊形不攻自散。有時會採取疲勞戰術,緊盯不放,在對峙和糾纏當中,消耗母雞和小雞的體力,再伺機繞開母雞,猛地衝將過去。
為防備老鷹,母雞也有對應之策。當老鷹從正面強攻時,母雞會採取硬碰硬的戰術,張開雙臂,上下揮舞,把老鷹擋在外邊,不讓其接近小雞;當老鷹從左右兩側快速穿插時,母雞會採取敵進我退的戰術,避其鋒芒,迅速調整防守點,重新布陣,隨即變換隊形;當老鷹從外圍包抄進來時,母雞會採取死纏爛打的戰術,牢牢拽住老鷹不放,或者乾脆將其推倒在地。而小雞也會隨著戰局的變化,不斷調整隊形動作,時而前衝後撞,時而左閃右躲,使得老鷹常常撲空,對抱成一團的小雞無從下手,被小雞的頑強抵抗搞得疲憊不堪。
(三)
「老鷹捉小雞」這種遊戲,在上世紀特別流行,曾一度同「丟手絹」「跳橡皮筋」「擊鼓傳花」等遊戲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那時,學校上體育課,或者課餘時間,經常能看到老師和班上的同學一起玩這種遊戲,老師十有八九扮演的是母雞。或許是因為有老師的參與,在學校裡玩起來,總有些拘束,放不開,而真正玩得過癮、玩得酣暢淋漓的,還是在生產隊的禾場上。
記得小時候,我們生產隊雖然規模不是很大,就三十多戶人家,但般長般大的孩子特別多,僅六二年出生的就有十個,六三年至六五年出生的又有十七、八個,加上六十年代後期出生的,共有好幾十人,這可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遊戲大軍啊!
每到傍晚時分,隊裡的孩子就開始躁動不安起來。田毛兒、黃黑兒等幾個最早吃完飯的孩子,把碗一丟,嘴一抹,便心急火燎地跑到屋場的十字路口,兩手做成大喇叭狀,扯著嗓子就喊:「快到禾場上玩去囉!――」一聲聲長長的、脆生生的叫喊聲,像一隻只哨箭,「嗖嗖嗖」地從一條條胡同飛進各家各戶,急得正吃飯的孩子狼吞虎咽,三口並做兩口地扒完飯,像脫韁的小牛犢似的飛奔出去。那些剛端碗的孩子聽見了,一個個心裡好像螞蟻在咬來咬去,實在等不及吃完,就抓起一塊飯糰,邊嚼邊跑,生怕遲到了。一會兒,孩子越聚越多,田自國、譚毛兒、黃老二、大丫頭、黃肉妹、大弟兒、美美伢、亮兒、小青、小凡、三妹、四毛等悉數到齊。有的跑得上氣不接下氣,鑽進人群裡呼呼直喘;有的嘿嘿笑著,一手抹著頭上的汗漬,一手抹著滿嘴的油膩;有的一邊狂奔,一邊忙不迭地招手呼喊:「等等我!――」
每場遊戲,通常是田毛兒、黃黑兒、田自國等幾個機靈鬼輪流扮演老鷹,譚毛兒、黃肉妹、美美伢等幾個大塊頭輪流扮演母雞。遊戲開始,只見老鷹「嗥」的一聲,縱身一跳,猛撲下來,展翅張翼可凌雲,尖爪利喙懾雀魂,大有王者之風。母雞則機警地注視著老鷹的一舉一動,一陣東遮西擋,左衝右撞,好不容易躲過了老鷹的幾次強大攻勢。但終究由於隊伍太長,加上幾隻小雞體力不支,有時隊形被甩得東倒西歪,首尾不顧,不是大丫頭踩住了黃老二的鞋,就是三妹絆住了四毛的腿,一個個跑起來連滾帶爬,一個跟頭連跌一個跟頭。眼看隊伍後面幾隻跌跌撞撞的小雞就要落入老鷹之手,這時母雞大喊一聲:「蹲下!」老鷹只得偃旗息鼓,停止進攻。看到老鷹無可奈何的樣子,小雞們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稍做休息,孩子們又抖擻起精神,重整陣容,接著開始了下一輪的搏鬥。老鷹迅速發起了新的攻勢,忽而向左撲去,忽而向右穿插,如此反覆,節奏越來越快。挺在前面的母雞直累得滿頭大汗,而跟在最後的幾隻小雞早已被追得暈頭轉向。就在母雞招架不住、小雞疲於奔命之時,老鷹突然改變戰術,徑直向一側長驅直入,窮追不捨,尾部的小雞躲閃不及,落入了老鷹之手。頃刻間,隊伍散作一團,有衣服扯脫的,褲腰帶掙斷的,鞋子弄丟的,腳扭傷的,手蹭破皮的,有摔得嘴啃泥的,也有人壓人堆羅漢似的。一時間,嘆息聲、歡呼聲、嬉笑聲、吶喊聲此起彼伏,響徹在暗藍的夜空中。
不知什麼時候,月亮早已西斜,涼絲絲的清輝明明暗暗地從樹梢上洩下來,孩子們追逐的身影在光撻撻的禾場上朦朦朧朧地晃動著,大人們的呼喚聲也遠遠近近地從自個的院子裡傳來。孩子們一邊拉長著嗓子答應著,一邊拍打著身上的塵土,一路蹦蹦跳跳、哼哼唧唧地散去。
文史|教育|時事|生活
投稿郵箱:421445835@qq.com
黃銳先生童年遊戲系列作品如下:
童年擷趣:打陀螺
童年遊戲:丟把把兒
童年遊戲:跳房子
童年遊戲:跳橡皮筋
童年遊戲:吹柳笛
童年遊戲:打棒棒兒
童年記憶:踢毽子
童年遊戲:滾鐵環
童年遊戲:打波
童年遊戲:打彈弓
童年遊戲:抓 子 兒
童年遊戲:釣駱駝
童年遊戲:捉蜜蜂
童年遊戲:擠油
童年遊戲:鬥雞
童年遊戲:打水漂
童年遊戲:鏈子槍
童年遊戲:鬥百草
童年遊戲:翻花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