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的失業情況究竟怎麼樣了?
先不說冰冷的數字,最近我觀察到兩個很有趣的現象,分享給大家。
首先,現在很多網站上有越來越多關於「裁員」「失業」的視頻了。有一部分失業的人轉行做up主去了。而這些up主們分享的失業經歷也多彩多樣。
有從事製造業的人,由於沒訂單,工廠放假兩個月;有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昨天還在熬夜趕項目,今天就緊急通知整個業務線被裁;有的由於公司倒閉,被動失業;還有的直接剛復工第一天就被裁了.剩下還沒失業的人,也在擔憂自己即將失業。環境的不景氣傳遞給了人們兩個字:焦慮。
有人選擇轉行,也有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
打開閒魚,一大波由於失業即將離開工作城市的青年,將所有個人物品掛在網上拋售。
疫情導致裁員、收入降低,可是北漂滬漂深漂們房租照樣得交、花唄照樣得還。沒有充裕的生活收入,卻負擔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他們只好決定離開。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這是有調查數據以來最高的失業率。儘管這樣,有人認為真實的失業率並不止於此。
交銀國際研究主管洪灝追蹤的高頻經濟活動數據分析表明, 目前主要城市的平均地鐵客運量還不到去年的50%。
由此推斷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人沒有回到工作崗位。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工人是否已經失業,但他們的工作不確定性肯定已經上升。進一步推斷,這些大城市以外的、低線城市的失業情況很可能更糟。
雖然以地鐵客流估測失業率的方法並不精確,但是其指出的大方向與我們不謀而合:中國真實的失業率要比公布出來的數字要高。
我們知道,就業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影響著收入和支出,還影響著投資和信心。假如就業不穩,那麼一切刺激消費的措施都只是空談。
老百姓不關心金融市場的波濤洶湧,只關心自己的飯碗和飯碗裡的東西。2020年,他們發現,不僅飯少了,連飯碗可能都保不住了。失業率攀升,物價高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一時之間,經濟危機論甚囂塵上。
目前全球的失業率已出現暴漲趨勢。
美國勞工部4月2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664.8萬,再創歷史新高。這也是為什麼,在全球央行的「大放水」的背景下,有人反而擔憂經濟會陷入通貨通縮。金融大V秦小明認為,在本輪危機當中,由於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雙雙受到疫情衝擊,經濟的供給和需求(尤其是需求)側面均出現大幅度下滑。
居民企業部門雙雙自發收縮資產負債表,那麼銀行派生的信用就會大幅萎縮,這就直接導致經濟體出現通縮的效果。他的觀點佐證了我們的擔憂: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上漲的情況持續下去,全球經濟有可能會陷入大蕭條。
這並非危言聳聽。據新聞報導,疫情期間,美國出現了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奶農被迫倒掉數十萬加侖牛奶。傾倒牛奶這樣的事情,在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中就出現過。
如今危機劇情正在重演,讓人不禁毛骨悚然。導致此情景出現的導火索是疫情,但目前看來,全球疫情蔓延的態勢並沒有放緩跡象。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4月3日,全球病例數達到100萬,死亡人數超過了5萬。
新病例數量的近乎指數級增長,幾乎遍及每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最新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4萬,拐點尚未到來。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迄今為止,工廠關門造成的產出損失已經是9.11事件的2.5倍。這就像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一場撼動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地震。」
世界地震,中國當然也不能倖免。目前中國外貿企業已經出現「倒閉潮」。
由於有些人對於目前經濟過於盲目樂觀,認為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經濟會出現「V型」反轉。這個想法有些過於天真,政策只能改善,但並不能完全逆轉經濟下滑的走勢。如果非要「比爛」,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確實是比國外要稍好一些。但泥沙俱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外貿企業出現「倒閉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很多人發出哀嚎。中國疫情不是得到了良好控制了嗎?國內的政策不是很給力嗎?為啥還是這個結果?我們只能說,認為中國經濟很快恢復的人,可能對於國內經濟所受到的衝擊過於樂觀。有些人對於外國疫情的擴散,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認為這是中國「趕英超美」、崛起超越的大好良機。
真的是這樣嗎?想多了。
海外疫情擴散將影響該國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和消費意願,對中國企業出口產生負面影響。就拿我國來舉例,疫情期間,經濟陷入停滯,人們錢包縮水。你在期間有大額消費嗎?買了多少進口商品呢?就算有恐怕也很少吧。外國也是一樣的。
中國外需主要來自歐美和亞洲,也是疫情受災較重、股市跌幅較大的地區。2018年中國對外出口商品金額2.49萬億美元,前四出口國和地區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有從事外貿行業的朋友感慨,這幾年外貿行業真的太難了。前有貿易戰,後有新冠疫情。還沒站起來,又重新跪下了。據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公布的數據,2020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出口貿易數據呈現雙下降。其中出口同比降幅數倍於進口同比降幅。
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唱衰經濟,只是為了警醒人們,這一次的危機的影響,遠比大家想像中的要大。雖然各國政府已經採取很多相關措施,但對於失業率的持續上升,其實是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的。最終來講,還是要等待疫情拐點來臨,經濟才會開始重新回暖。許多失業的人在這段期間常常懷疑自我,懷疑人生。
我只想說,我們都是時代的滑浪者。在大海嘯來臨時,被拍翻在地是很正常的事。個人的力量在大勢面前幾乎是微不足道的,逆流而上終究是少數。
真正重要的,是在下一波海浪來臨前,重振旗鼓,有繼續跟上的勇氣。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此次疫情,對於我們的生活和投資,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全球,都處在經濟快速下滑的巨大陰影中。這個時候,與其期待中國能走出獨立行情,成為「不一樣的煙火」。不如衷心祈禱全球的疫情能快點結束,經濟秩序早日恢復正常。畢竟,就像小米向義大利捐贈口罩包裝上的思想家名言一樣:
We are waves of the same sea, leaves of the same tree, flowers of the same garden。(我們都是同一片大海的波浪,同一棵樹上的葉子,同一個花園的花朵)
國內雖然經濟受到打擊,但是疫情結束現在大部分都慢慢恢復正常,運轉起來。相信也過不了多久就能恢復以往的繁華。而且國內人口眾多,各行各業重振起來,相信失業也不會太久。
但是國外就不一樣了,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受損,現在中國疫情結束部門經濟慢慢好轉,國外正處於嚴重階段。更何況本身像澳洲、歐洲、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就是佔地面積大,人口稀少。而且平常大多勞動工作都是其他國家的勞務者,經過這次疫情,大多人都已經回到自己的本國家。特別是中國勞動者。據統計中國選擇出國務工人員佔世界排名前幾。所以說國外疫情的打擊下,雖然有國家政府補貼扶持,但還是很多工廠,建築工作等沒有勞動力而無法正常運行,所以出現非常嚴重的用工荒。
那麼疫情結束必定會大量招收務工人員,而中國人在國內失業的情況下,選擇出國務工也將一種大趨勢。畢竟國內沒有工作,而國外卻是出現用工荒。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國外的薪資是真的高,因為有句話是:人民幣是最不值錢的錢。為什麼這麼說?
平常最常見的匯率兌換:
1澳元=4.28元人民幣,澳洲基礎保障薪資5000-6000澳元
1英鎊=8.70元人民幣,英國基礎保障薪資1800-2500英鎊
1歐元=7.66元人民幣, 歐洲國家,基礎保障薪資2000-3000元。
可想而知國外為什麼那麼多出國打工者,加上國外疫情用工荒,薪資標準可能也會提高。
聚賢納智公司從事出國勞務多年,已向國外輸送幾百人,我們擁有一手的籤證渠道,國外有長期合作的地接和律師團隊,為您安排舒心的工作,並為您出國務工之路保駕護航,保障您的人身安全和利益關係。因為疫情受國外僱主委託,提前招收大量務工儲備人員。現在預約名額,疫情結束即可走出國門。做為儲備人員第一批安排工作上崗!
關注我們給您帶來更多精彩資訊
並且期待與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