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小夥伴問我,為什麼在使用zotero beta時,使用軟體自帶的pdf閱讀器,mdnote無法導出markdown文件。具體原因我也無法解釋,我之前也試用過beta版本,而且還掉坑了。所以,我不太建議用。
Logseq 和 卡法如果你覺得adobe reader不夠美觀的話,我今天向大家推薦,可以嘗試一下logseq的pdf閱讀功能。另外,在obsidian中,也有很多關於兼容pdf的插件,包括:pdf to markdown,pdf hilights等等,雖然軟體開發者在不斷打造obsidian的內部閱讀功能,但目前好像還不太成熟。Logseq是另一款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的,開源的,基於本地的筆記管理軟體,Logseq的win-x64-0.3.7版本,目前版本更新很快。聽說,最近也會上線插件功能。
之所以要嘗試一下logseq,一個是好奇心作怪,一個是被它的pdf閱讀功能吸引,親自嘗試之後,感覺不錯,界面比較簡潔,我覺的適合用來讀書。所以今天就以讀一本書為例,而這本書介紹了雙向連結筆記工具的起源。這本書就是《卡片筆記寫作法》,以下簡稱卡法。據說現在這些流行的雙向連結筆記工具,無論是Roam Research 、Obsidian還是Logseq,都是基於卡片筆記寫作法,而其發明者盧曼的一句名言是: 「不寫,就無法思考。」
lgseq下載地址:https://logseq.com/
20210910191247為啥讀《卡法》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雖然卡片盒筆記的觀點已經「出圈」,但總有一些筆記愛好者會質疑這種方法的效果。於是,在知乎上有人提出了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對於普通讀者,真的能夠通過卡片盒筆記法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像盧曼一樣寫作麼?我想親眼看看盧曼的筆記,聽說網上是有的,只不過是德文。這裡我不再介紹盧曼了,總之,他是一位高產而富有影響力的社會學家。正因為此,盧曼自己反而成了大家研究的對象。所以我弄明白了,盧曼雖然自創並使用了卡片盒筆記,但從沒有向別人推銷過,我猜想,他也無意於此。所以卡法是盧曼使用的,推廣的卻是一群研究盧曼的人。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盧曼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不能完全歸功於卡片筆記寫作法。另外一個要注意的特點,盧曼是以學術高產著稱。所以,如果你想用這個方法來寫小說,估計效果會打折扣。畢竟,除了盧曼,好像還沒有哪位大文豪被爆料推薦此種方法。沒準你可以成為第一個。
偏見or固見我這裡並不是對卡片筆記寫作法帶有偏見,相反,我充滿好奇,我已經開始用 Obsidian來管理我的閱讀筆記 ,而且,就是現在,我正用Logseq 來做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可能你會感覺我有些善變,在各個筆記軟體之間不停變換。這多半是好奇心在作怪。
既然沒有偏見,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方法本身。據說盧曼經常使用的索引可以分為四類。索引主題,我理解為標籤。另外還有主題概覽,卡片索引和雙向連結。我覺得盧曼年輕時肯定做過圖書管理員,或者說那些研究盧曼的學者把問題弄得複雜了。他們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給使用者講解,除了感覺高大上,在具體使用上好像幫助不大,還需要自己摸索。
尋找核心功能使用筆記軟體中會迷失與困惑,找到適合自己的才好,沒必要頻繁更換。我們要考慮的是實際的工作流程,讓使用的軟體能夠配合起來。為了防止在海量的筆記中迷失,軟體的核心功能是快速建立索引。
前幾日看到王樹義老師的zotero與logseq配合流程,需要借用後臺的API,這個概念我不太懂,我理解為需要聯網並登錄zotero帳號。我感覺zotero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版本更替以及帳號同步過程中的不穩定。當然,zotero雖然開源,但也要生存,所以要靠售賣帳號流量維持。我最想實現的是,讓他變得本地化。所以,我嘗試的工作流程,都是以obisdian為核心去探索。
工具組合我要找到的工作流程是四種工具的結合:書寫工具 Scriviner ,文件管理工具 zotero 或 citavi ),卡片盒 Obsidian來管理我的閱讀筆記 ,以及編輯工具(Word, LibreOffice ,LaTex)。這裡關於LaTex的相關知識我需要進一步學習,未曾學習的原因是,以我現在的學術研究內容,達不到使用LaTex的水平。
值得讀麼對於是否要讀這本書,我的態度可以快速略讀,當我讀到這一節的時候「保持開放的心態」,有一種通過洗腦大法來湊字數的感覺,而這本書的寫法有可能是通過卡片的拼接方式寫成的。推銷書的一大特點就是,它在一開頭就把你閱讀過程中會產生的普遍感覺告訴你,然後解釋原因是因為讀者的層次不夠。也許我的理解確實有限,但是,如果說,這是讀者的共同感覺,就說明你寫的書需要改進。假如你要講方法,最好講一些示例。實實在在記筆記的實例。通篇都是在傳遞一個思想,而不是方法。這是一本佛經,但你很難成佛,因為作者也是個寫經人。
我適合這種方法麼也有另一種可能,我是以寫醫學論文的思路來嘗試卡片盒筆記的方法,這種思路本身就不太適合。畢竟,盧曼是個社會學家。卡書中反覆強調盧曼的高產,而我們寫作的目標並不是高產,而是傳遞信息,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漩渦,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的漩渦。我不想把記筆記當作是複利投資,而是對自己大腦的單一改造。
時間局限卡法是一種時間階段性方法,如果你總處在第一階段,體驗全局很難。永久連結是一種輸出,在我的實際運行中就是對外展示的博客或視頻筆記。所以,我要做的是把這些內容放進卡片盒,而不是我寫博客的原材料。所以,在Obsidian中我可以先建立一個文件夾:起個名字就叫做「永久連結」,這樣在引用和發布的時候,才會更加便捷,或者這個功能可以通過dataview插件來實現。當然,這只是調高效率的辦法,好像也不符合卡法的宗旨。可我就是這麼理解。雙向連結的使用並沒有落到實處,可能是因為永久筆記的數量太少。
關鍵詞關於關鍵詞:如果以後我已經忘記它了,我會在什麼情況下偶然發現這條筆記?選擇關鍵詞時,一定要著眼於自己正在研究或感興趣的課題。關鍵詞的設置很關鍵,目前需要實踐具體的方法,不然卡片盒不會發揮作用。對於卡片應該限制篇幅, anki 是知識的閃卡,卡法應該是思維的閃卡。
logseq感受本次應用,界面感覺不錯,清爽簡潔,用logseq記筆記,類似於在word的大綱模式裡寫作。配合閱讀功能,logseq提高閱讀了體驗。這裡還有個問題需要改進,好像沒有跨頁選擇的功能。
推薦閱讀:zotero 與 obsidian 配合提高閱讀效率
回憶爺爺的卡片,我的啟蒙教育-obsidian配合anki制卡
如何使用Zotero和Scrivener高效管理參考文獻?
如何使用Zotero和Scrivener進行配合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