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十六屆D2前端技術論壇,晚上有一場辯論賽,辯題比較有趣,也比較有爭議:《前端工程師做「業務研發」或「基礎技術」哪個更有前途?》
辯論的背景是一個3年經驗的前端工程師,在面對職業選擇時,「業務研發」 和 「基礎技術」 該如何選擇。
今天又回放重新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下其中的觀點,也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不同觀點,歡迎加微信討論(微信號:pengxiaohua2012)。
0. 相關人員
主持人:Winter
評委:玉伯、展炎、scott
辯手:燃星、令譽、吶薩、彼洋、熾翎、鹿森
1. 部分辯論觀點
正方:前端工程師做「業務研發」更有前途前端工程師本質上就是做用戶體驗,天生就是更接近用戶
為什麼前端工程師單做技術會有職業瓶頸,可能到P7、P8就很難往上升了
前端開發工程師做業務,能培養更好的業務sense,能更敏銳的捕捉到如何幫助業務、幫助公司往前走一步
先做好業務,才能知道如何去做基礎技術,才能知道基礎技術的改進應該落地業務提升的哪些方面
知道要建什麼房子,房子需要多少磚頭、什麼尺寸、型號、顏色、特徵的磚頭,才能更好的去創造磚頭(基建)
業務有價值,造輪子才有意義,否則造輪子是空中樓閣
從必要性角度來看,基礎技術是可以沒有的,沒有業務研發是萬萬不能的,比如創業公司就沒有基礎基礎研發,一樣發展的很好
反方:前端工程師做「基礎技術」更有前途各大公司都是通過招聘基礎技術更好的前端工程師,來提高業務研發效率
業務研發的同學往往和特定業務領域耦合比較深,無論跳槽還是晉升都有一定局限性
業務變化特別快,誰都不知道明天是否會「擁抱變化」,進入新的業務領域,業務研發的核心競爭力又在哪裡?
網際網路行業增速放緩,行業進入深水區和存量競爭的時代,在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業務研發已經很難取得有效的結果
基礎技術是塊寶,用到哪裡哪裡好。業務研發雖然好,未來可能跑不了。行業已入深水區,基礎技術是剛需
做基礎技術是核心競爭力
做基礎技術是服務業務開發者,我們也在間接服務業務,推進公司業務發展
業務不能提供很深的深水期技術,未來的競爭力會變弱,大多數業務不需要掌握很深的技術,也沒有很多業務可以提供深層次技術磨鍊的機會,長此以往,我們會溫水煮青蛙,對技術會越來越陌生
做業務時間長了,容易陷入體力趕不上剛畢業年輕人,技術拼不過老一輩的尷尬境地
前端面試都是考察基礎能力,技術深入,而很少考察業務熟悉度
吐槽前端行業:當前前端更偏向於外包角色,業務前端的思維比不過產品,甚至比不過後端,論技術能力又比不過做技術框架的
一個業務前端,脫離了平臺,脫離了公司,什麼是你能帶走的,什麼又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年少不知技術香,錯把青春插錯秧,老來望望空流淚,想來還是技術香
2. 題外玩笑話
晉升答辯時,基礎技術做的很好,評委會說「業務深度不夠」,當業務做的很好的時候,評委會說「缺乏技術深度」。
3. 相關好文推薦
業務前端如何突破困境(非公眾號連結,只能複製後瀏覽器打開)https://fed.taobao.org/blog/taofed/do71ct/front-end-problems/?spm=taofed.blogs.blog-list.5.99635ac8E8dmCY4. 小編觀點
業務精進需要在一個領域和一家公司持續跟進,然後才能有所沉澱和突破,比較適合在同一家公司(領域)持續成長
做業務研發,路會更廣更高,有所沉澱和積累可以選擇轉崗產品經理和業務專家,甚至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
做基礎技術,路會更長更遠,在公司類型選擇上,不存在太多的磨合期,比較容易適應和快速開展工作,長遠看可以成為技術經理和技術專家
做業務研發,直接用戶是業務方(C端用戶等),急需要和業務方保持一定的聯繫,了解用戶癢點和爽點,也需要了解滿足用戶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和痛點,及時反饋給做基礎技術的同學,屬於 「兩頭忙」
做基礎技術,直接用戶是業務研發的同學,需要和業務研發的前端同學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技術痛點和難點
做業務研發,需要多問業務方(或產品)「為什麼」 要做這個功能(需求),培養產品和業務Sense
做基礎技術,需要多問業務研發用的 「怎麼樣」 ,避免關門造車
做業務研發和基礎技術都是為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溝通、積累、沉澱和輸出
如果做業務研發只是用同一個技術做了100個業務項目,沒有沉澱,5年+經驗的前端市場競爭力 ≈ 2個應屆畢業生
如果做基礎技術只是一味的炫技,做一些脫離實際業務場景需要的「輪子」,閉門造車,不僅不能幫到提升業務,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愚以為,可以大致如下示意圖,一個 「倒T字形」 一個更長更遠的基礎技術,另一個是更廣更高的業務研發
歡迎加微信(pengxiaohua2012)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