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盤點了2016年,海外音樂市場發生的投融資大事記!
整理丨楊文佳 於墨林
校對丨宋子軒
整理自網絡公開數據
2016年,Spotify有諸多行動,但面臨最嚴峻的挑戰,還是上市。根據2016年3月Spotify完成的10億美元可轉債融資的交易協議條款,Spotify將在最快時間內完成IPO,所以目前留給Spotify的時間非常緊張。此前,媒體傳聞Spotify考慮過收購SoundCloud,儘管這筆交易可能會幫助Spotify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最終迫於IPO的壓力,Spotify還是選擇了放棄。新的一年,Spotify除了繼續做好自己的音樂服務之外,還得儘快向華爾街證明其商業模式是最終可以盈利的。
1、獲10億美元可轉債融資
2016年3月消息,Spotify已經獲得了美國最大的股權投資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團(TPG)、對衝基金Dragoneer投資集團以及高盛的客戶10億美元的轉債融資(Convertible Debt Financing)。這筆交易完成之後,Spotify累積融資共計25.6億美元。
Spotify同時還同意向投資人提供5%的年息,之後每六個月增加1%,上限為10%。此外,TPG和Dragoneer還被準許在Spotify首次公開招股90天之後開始售股套現。
2、收購用戶分析初創公司Preact,設法增加付費訂閱用戶
2016年11月消息,Spotify宣布收購用戶分析公司Preact,用於為其付費訂閱用戶的增加提供解決方案。此次收購的細節雙方未予公布。
Preact的主要業務是向Spotify這樣採用訂閱模式的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減少用戶流失率並增加訂閱用戶數量。Preact和同類型公司的區別之處在於,它能夠根據用戶的訂閱、註冊和更新等行為,判斷他們在不同平臺的參與度,進而預測哪些人更可能留下哪些人可能離開。
Spotify之所以選擇收購Preact正是鞏固現有用戶、增加付費用戶的需要。根據研究公司Cowen在2016年7月發布的一份報告,Spotify的用戶流失率為2.2%,要好於對手Apple Music 6.4%的用戶流失率。不過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Spotify依然有採取行動的必要。
3、放棄收購SoundCloud
2016年12月消息,Spotify已經放棄對SoundCloud的收購。這次Spotify之所以放棄收購SoundCloud,很可能也與它在2017年將要IPO有關,擔心收購會影響到其上市計劃。據知情人士透露,Spotify決定在這周離開談判桌是因為「在即將到來的』IPO年』,它沒有必要額外給自己添麻煩」。
2016年Apple Music雖然沒有投融資的動向,但它在產品推出一年多的時間裡,快速實現了1700萬的付費訂閱量,是很難得的成績。
在2016年12月音樂行業分析機構MIDiA Research在2017年預測報告中認為,蘋果公司未來將主推iPhone和Apple Music的捆綁銷售,同時Apple Music也將繼續與電信公司的合作。報告還預言Apple Music將可能在今年收購Tidal。同時,其預測,至2017年底,Apple Music的付費訂閱用戶數量將達到3000萬。如果按照此速度,確實會威脅到Spotify,甚至坐上音樂流媒體的第一把交椅。
2016年以來,不斷有傳言說Pandora將會被收購,從2015到2016年,Pandora的總用戶人數下跌了2%,目前付費訂閱用戶僅有400萬人左右。其2016淨虧損累計也已超過了驚人的2.5億美元。
但CEO Tim Westergren自信的表現一度也使人相信Pandora暫不會考慮出售。不過,有人認為Pandora選擇出售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早在2016年9月,美國銀行控股公司SunTrust的分析團隊就曾對Pandora的潛在收購者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除SiriusXM之外,可能收購Pandora的公司還包括:Spotify、Verizon和AT&T等。
2016年12月,CNBC爆出Pandora「正在同長期想收購它的SiriusXM進行談判」;稍後,彭博社又報導稱Pandora已經同SiriusXM董事長Greg Maffei進行了接洽。但最新的消息是,SiriusXM表示「不太可能」會收購這一音樂流媒體,使Pandora的股價持續下跌。
2016年7月,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正在與Jay-Z創辦的音樂流媒體服務Tidal展開收購談判。雖然Tidal的發言人對此進行了否認,不過該流媒體既無法像Spotify獲得十億美元的融資,也不像Apple Music、YouTube和Amazon Prime背後有巨頭撐腰,面對競爭慘烈的音樂流媒體市場,業內人士紛紛表示Tidal已經到了該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此前,三星、谷歌、Spotify和Rhapsody均與Tidal傳出過緋聞。Tidal的母公司被爆出2015年全年虧損2800萬美元,是其2014年虧損額的兩倍。對於不斷虧錢的Tidal來說,被收購或許是比較好的出路。
2016年6月消息,Twitter已向音樂流媒體服務SoundCloud投資了7000萬美元。隨後,這一消息得到了Twitter官方的證實,不過該社交巨頭拒絕透露這項投資的具體細節。
在2016年下半年,SoundCloud一度被外界認為將以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Spotify,但這一收購終因Spotify的全球擴張和上市計劃擱淺。12月中旬時,在Spotify被爆放棄收購SoundCloud之後,一些人曾認為長期不盈利的SoundCloud將要走到盡頭。然而,就在剛剛跨入2017年之際,又有傳言說這家德國流媒體公司將會成為谷歌的下一個收購目標。
在2016年1月,曾受Pandora影響放棄IPO的Deezer,獲得了來自Orange和Access Industries的1.09億美元融資。而直到8個月後媒體才反應過來,當時的投資使Access Industries持有了Deezer超過50%的股份,真正控制了這家來自法國的流媒體。
而Access Industries在2011年以33億美元買下了華納音樂集團,成為了其100%的持有者,也使Deezer和華納音樂之間也有了一層近親關係。不過,法國競爭管理局認為Deezer和華納音樂不太會通過獨家資源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所以Deezer可能只是多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多金夥伴。
雖然Deezer暫時緩解了資金壓力,但是如何拓展市場,獲取更多的獨立付費用戶,仍然是一大挑戰。畢竟Deezer的訂閱用戶僅380萬,還遠無法追上流媒體市場的大哥們,而虧損還在持續——僅2015上半年就虧損了1300萬美元。
2016年2月,YouTube宣布收購在線音樂營銷平臺BandPage,交易金額未透露。BandPage可以讓音樂人在其上建立主頁,陳列產品促進粉絲消費,可銷售的商品包括預售門票、在線演唱會、周邊產品、籤名照等等。
隨後在4月,YouTube以6000萬美元的資金投資了名為「Foundry」的音樂人才計劃,繼續加強對獨家內容的開發,加速對音樂的布局。此外,YouTube將會在自己的藝人列表中著重推廣來自Foundry的音樂人。
面對各流媒體服務商的壓力,布局音樂已經是YouTube的重中之重。據多家外媒報導,音樂內容已經佔據了YouTube超過30%以上的流量份額。大概也因此,YouTube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付費訂閱服務YouTube Red,不過吸引用戶方面,似乎不太順利。
作為YouTube的母公司,Google也為YouTube的事操碎了心。在2016年10月Google宣布收購FameBit,其專門被用於幫助YouTube視頻創作者更好地與廣告客戶合作。
收購FameBit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原創視頻創作者獲得更多的廣告收入。一直以來,YouTube都因給藝人的報酬過低而備受指責,迫使Google和YouTube重新考慮這一問題。
除此之外,2016年11月谷歌推出了新改版的Google Play Music(以下簡稱GPM),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成為了改版後GPM的最大亮點。GPM的這一動作也可以看作是谷歌在2015年收購Songza的結果,而Songza則在被「吸收」之後關閉。
2016年是BMG繼續擴張的一年,多次版權的收購,使其進入了拉丁語、西語等市場。在其母公司Bertelsmann在2016年9月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BMG2016年可能創造近5億美元營收,並且利潤率首次達到18%。公司表示,上半年值得提及的交易包括籤下了包括Pink Floyd的Roger Waters在內的大量曲庫版權。而近幾年其瘋狂的併購行為,也讓BMG在行業名聲大噪。
1、購買ARC曲庫
2016年1月,BMG從富士音樂集團(Fuji Music Group)旗下音樂版權代理公司ARC購買了歌曲庫,ARC擁有大量Chess Records唱片公司的歌曲,比如「Johnny B. Goode」、「Roll Over Beethoven」等等。
BMG從2010年開始管理ARC的曲庫,ARC曲庫是富士音樂集團2009年購買的。BMG作為富士音樂集團的全球合作商,在全球範圍代理其歌曲,除了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在日本和東南亞,由富士自己管理。
2、拓展西語拉丁語音樂市場
2016年1月消息,BMG從音樂版權代理公司Nova和西班牙語電臺Lirics & Music購買了西班牙語曲庫,以此拓展BMG在拉丁語和西語市場的發展。
在這次購買後,BMG擁有了90年代名聲大噪的西班牙語專輯《Macarena》。《Macarena》在1996年發行,當時僅在美國就有400萬張的銷量,在Billboard單曲榜上維持了14周的冠軍。另外,新加入BMG的歌曲也主要都是80、90年底西班牙的流行音樂。
3、投資drum & bass廠牌,助其在英國繼續發展
2016年2月消息,BMG投資了一家drum & bass風格的傳奇廠牌Ram Records,在幫助其繼續英國發展的同時,還保護了該廠牌的獨立性。
4、收購獨立廠牌The End Records
2016年7月,一家位於紐約的獨立廠牌The End Records也被BMG收入囊中。
該廠牌成立於1988年,專注於搖滾、金屬、獨立音樂和電子樂,旗下知名的音樂人包括Better Than Ezra、Billy Talent和Dead Letter Circus等。作為此次收購的一部分,該廠牌整個曲庫以及未來將要發布的音樂作品都將納入BMG。不過The End Records將繼續保持與旗下各音樂人原有的合作關係。
5、拿下BBC曲庫擴充影視音樂資源
2016年8月,BMG公司成功買下了部分BBC全球音樂發行曲庫的使用權,這份曲庫包含了如《Luther》,《Mrs Brown’s Boys》和《Frozen Planet》等BBC熱門劇集的配樂和主題曲。
此次交易預計涵蓋了約1000項版權,《Doctor Who》和《Wolf Hall》的配樂也同樣包含其中。涉及交易的曲庫作品幾乎都出自名作曲家之手,例如Ty Unwin、Murray Gold、George Fenton、Paul Englishby和Debbie Wiseman。
1、正式破產,重組後再次上路
2016年2月1日,SFX娛樂在美國遞交了破產申請。SFX的國際運營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請破產的名單中。
申請破產後,可以幫助SFX消除3億美元的債務,同時SFX也發布了全新的重組支持協議。老闆Robert Sillerman作為破產程序的一部分辭去CEO的職務,但仍然是公司的董事長。
SFX表示,它已經與那些未償還的特設債券持有者們籤訂了一個協議,所欠債券持有人的股權將可轉換為新的私有SFX一部分債券。另外,這些特設債券持有者已經同意額外向DIP提供高達1.15億美元的融資,讓SFX能夠在未來的幾個月正常運作。
2、困境中繼續賣家當
在2016年2月遞交了破產申請後,SFX娛樂正式宣布將旗下票務資產Flavorus以400萬美元的「最高或者最好」價格賣給Vivendi美國票務公司。
這一次出售Flavorus的消息僅在SFX賣了Fame House的兩周之後,Fame House以100萬美元現金和40萬美元其他資產的價格,賣給了環球音樂集團。
此前SFX還有有計劃賣掉自己的核心資產Beatport,但後來該計劃被停止,轉而調整Beatport的業務,將燒錢的流媒體服務、活動業務都關掉,集中其最主要的線上商店業務。
3、走出破產泥潭
2016年12月11日,陷入破產泥潭的舞曲推手SFX娛樂公司更名為LiveStyle, Inc.,並由前AEG Live董事長Randy Phillips出任CEO。
未來,LiveStyle計劃將製作及主辦北美、歐洲、南美、澳大利亞以及亞洲的多個電子音樂節。此外,LiveStyle旗下還擁有Paylogic和Beatport兩家公司的多數股份(Paylogic是一家在線票務平臺,Beatport則是一個EDM在線音樂商店,為用戶提供下載及流媒體服務)。
1、收購英國金屬廠牌Candlelight
2016年1月,環球音樂集團子公司Spinefarm收購了一家英國金屬廠牌Candlelight,收購價格未知。
這次交易是自環球2014年4月收購Eagle Rock娛樂之後,又一次在音樂方面的重大收購項目。再早兩年,環球想以12億英鎊收購百代唱片,但因歐盟嚴苛的反壟斷條件不得不捨棄Parlophone唱片集團,將其從百代中拆分賣給了華納。
2、收購SFX旗下Fame House
2016年5月消息,環球音樂集團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舞曲活動推手SFX娛樂旗下的數字營銷代理公司Fame House,並同意承擔其40萬美元的債權及負債。
Fame House一直致力於幫助藝術家和演藝人員接觸更多的受眾,並幫助他們與粉絲建立更好的溝通橋梁。該公司著名的客戶包括說唱巨星Eminem、DJ大咖Tiesto和雷鬼歌手Matisyahu等。
3、收購日本大型音樂公司Office Augusta
2016年12月消息,環球音樂集團宣布將收購日本音樂公司Office Augusta,收購價格未知,交易於2017年1月6日正式生效。
Office Augusta主要業務包括唱片錄製、音樂版權代理、演出主辦及藝人經紀。目前,Office Augusta擁有近1,800首歌曲的版權,管理著19名歌手的經紀。併入環球音樂之後,Office Augusta也將從日本傳統的短期授權模式逐漸向長期版權管理模式轉變,從而更好地持續開發作品價值。尤其是隨著流媒體在日本逐漸興盛,持續開發作品版權價值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2016年,索尼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在收購上,比如它在年初時收購了歐洲最重要的獨立廠牌和藝人服務公司之一Essential Music,8月又收購了世界最大的舞曲獨立廠牌Ministry of Sound……不過,索尼的收購之路並不會就此停止。
據外媒MBW報導,這家全球音樂巨頭向其投資者表示,它將繼續「積極尋求收購及建立合資公司,以實現更好的投資組合」。
索尼的這一決定大約發生在收購德國重金屬廠牌Century Media的一年之後,當時的索尼還以2億美元的收購價拿下了分銷公司The Orchard的全部股份,而在之前其持股比例僅有50%。
2016年3月15日,索尼還以7.5億美元收購了麥可·傑克遜所擁有的Sony/ATV音樂版權代理公司50%的股份,這使得索尼成為了一個橫跨多項業務的強大組織。
1.收購印尼獨立音樂廠牌ISS曲庫
2016年6月,華納音樂收購了印尼獨立音樂廠牌ISS的曲庫,同時華納音樂旗下的版權代理公司Warner/Chappell也延長了與印度版權代理公司Times Music的合約。該合約籤訂後,Times Music不僅將繼續幫助WCM處理在印度的版權代理業務,也將首次獨家代理WCM在孟加拉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以及斯裡蘭卡的版權業務。
這次收購也是在2013-2016三年來第六次重大收購。前五次分別是:2013年收購了EMI旗下的Parlophone Label Group,同年又先後收購了俄羅斯第一家獨立廠牌兼音樂集團Gala Records以及南非原本合資的Gallo Records。2014年收購了中國音樂公司金牌大風集團(Gold Typhoon)之後,於2016年又收購了波蘭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Polskie Nagrania。
2.收購X5音樂集團
在與VR科技公司合作、收購印尼獨立廠牌之後,華納音樂在2016年6月又收購了瑞典的數字編制公司X5音樂集團,具體的財務信息並沒有被透露。
X5音樂集團成立於2003年,致力於以冷門音樂和特別音樂類型為基礎打造歌單和曲庫,並將版權授權給其他音樂流媒體服務商和音樂下載平臺。
同時,在歌單方面,除了收購,2016年2月華納旗下的歌單網站Playlists.net推出了一個新的個性化音樂App「Playlist A Day」。旨在為Spotify的訂閱用戶提供一個每日更新的高品質歌單,並直接送達用戶的手機,歌單的篩選則由Playlists.net的編輯團隊進行。
可見,無論是直接動作還是變向蓄力,顯然,歌單戰場將會是華納音樂繼續布局的重點所在。
1、收購南非領先音樂會主辦Big Concerts
2016年2月消息,Live Nation獲得南非領先音樂會主辦Big Concerts的控股權,收購價格未知。此次收購完成之後,Live Nation在全球的足跡已經遍布38個國家,而這次收購又把Live Nation帶到了一個新的大陸。
2.收購Bonnaroo創辦公司之一AC Entertainment
2016年11月消息,Live Nation收購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演出主辦公司AC Entertainment的多數股份。AC Entertainment因在2002年與活動策劃及營銷公司Superfly聯合創辦波納若音樂藝術節(Bonnaroo Music and Arts Festival)而著名。
對於Live Nation來說,此次收購AC Entertainment也意味著它將在諾克斯維爾和查塔努加擁有更多話語權,同時也是它向美國東南部、尤其是二三級音樂市場進軍計劃的一部分。
3.收購瑞典搖滾音樂節,擴大音樂節版圖
2016年11月23日,Live Nation收購了瑞典最受歡迎、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節之一瑞典搖滾音樂節的多數股份。至此,Live Nation在瑞典已運營有6個音樂節。
目前,Live Nation已在全球範圍內投資了超過80個音樂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Governors Ball、Lollapalooza、Bonnaroo、Austin City Limits、Electric Daisy Carnival、T in the Park、Reading、Leeds和Rock Werchter等等。
2016年8月來自Access Industries 1500萬美元的融資,已經是Songkick的第8輪融資,Access Industries也早已是Songkick的股東之一,同時也是華納音樂集團的所有者。
自2015年與CrowdSurge合併之後,Songkick因其高科技票務工具迅速名聲大噪。其票務工具不僅完善了藝術家搜索功能,更有助於減少賣給黃牛的門票數量,為樂迷們提供了便利。
而在2015年與Crowdsurge合併之後,Songkick擴大了其票務與搜索業務,現在其票務已經覆蓋60多個國家,每個月有超過1200萬樂迷使用。
迄今以來,Songkick經歷了8輪融資,其融資金額已累計達5762萬美元。Songkick種子輪的資金來自美國知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2008年3月,它獲得來自Betaworks、SoftTech VC、The Accelerator Group等三家投資機構的天使資金110萬美元,2008年12月,Songkick又獲得了Index Venture的A輪資金350萬美元。此外,在2011年2月,它還接受過一筆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2016年5月消息,電商巨頭ebay宣布收購了總部位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在線票務網站Ticketbis。
ebay的總裁兼執行長Devin Wening表示,此次選擇收購Ticketbis,就是為了進一步擴張ebay旗下在線票務網站StubHub的服務範圍。兩者的結合可以為全世界的粉絲帶去更多的機會去享受更加豐富的活動。」
2016年6月消息,原本計劃在7月登陸澳洲證券交易所的Guvera在音樂流媒體IPO的道路上失敗了。
計劃中,該公司向投資者提供的買進價為每股1澳元,預計總籌資額可達到4000萬至8000萬澳元(即2900萬至5800萬美元)。然而在2016年6月17日,澳洲證券交易所卻叫停了這一上市計劃。
這一舉動無疑使Guvera陷入困境,同時也給如今風起雲湧的數位音樂市場帶來諸多啟示。從2015年Deezer的IPO在巴黎延期以及今年Pandora遭受數十億的市值損失,這些都是國際金融市場發出的明確信號:冒著高盈利風險但仍持續虧損的音樂科技公司,想要以IPO的方式募集資金之前必須思慮再三。
2016年6月,作為2008年成功上線的網絡音樂電臺,8tracks Radio宣布公司正式通過眾籌平臺SeedInvest以股權眾籌的方式向大眾籌集了1100萬美元的資金。
在完成眾籌前,8tracks的財務狀況並不理想。才燒完了150萬美元的種子融資之後,利用債券融資從矽谷銀行獲得了250萬美元的資金以解決公司資金短缺。隨後,該公司放棄了依附投資巨頭,轉而瞄準了小的放款人。
8tracks能得到這些普通投資人早期承諾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公司始終能吸引到一批參與度極高的核心受眾,他們會創建並完善自己的歌單,並與他人進行分享。
2016年12月消息,獨立音樂人發現平臺TuneGo已宣布完成360萬美元的A輪融資,交易具體信息未公布。
據了解,TuneGo主要致力於為獨立音樂人提供展示作品、從而獲取潛在粉絲的平臺,同時也幫助他們獲取諸如音樂製作人、唱片業高管等有助於自身事業發展的業內資源。事實上,TuneGo為這些高管每人提供了專門的客戶端,以便他們發現有發展潛質的音樂人,查看音樂人的「TuneGo評分」,進而與之建立聯繫。
TuneGo的競品主要包括Reverb、TuneCore和CDBaby等。就數字發行而言,絕大多數的音樂人可能都會想到iTunes、Spotify和SoundCloud這樣的大平臺,但這些平臺可能並不適合獨立音樂人,因為他們很難有被發現的機會,也很難得到可觀的收入(於是各種小型音樂人服務品臺應運而生)。
對於此輪融資的用途,TuneGO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John Kohl表示,「這輪融資將被用於快速擴大TuneGO的用戶基礎,提昇平臺技術、使之能夠在目標市場發揮更大效用,並且完善我們整體的基礎結構,更加深入探索音樂產業。」
2016年11月,Music Sales Group已於近日從大型獨立音樂服務公司PIAS手中收購了法國唱片廠牌Le Chant du Monde的部分音樂版權。Music Sales Group是世界最大的印刷唱片版權代理商之一,此次收購將進一步鞏固它在歐洲版權代理市場的地位。
PIAS方面表示,今後仍將保留對Le Chant du Monde錄製音樂資產的所有權。
2016年11月5日消息,藝人服務平臺ReverbNation宣布已完成對音樂市場研究網站Audiokite的收購,後者已被整合進ReverbNation原有的「Crowd Review」產品中,具體收購價未知。
ReverbNation則由Mike Doernberg等人創辦於2006年,主要致力於為音樂人提供職業管理及市場營銷工具,目前約有400萬名音樂人用戶。並已成功為Walk The Moon、Rachel Platten和The Record Company等音樂人的早期事業提供了幫助。收購Audiokite之後,ReverbNation將利用其技術進一步加強自身的評價體系。
尋求音樂財經報導及合作
音樂人報導:382275269@qq.com
創業公司報導: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場合作:nenodemon@163.com
還想看點別的?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盤點丨2016下半年獲融資文創企業環比上升32%,音樂核心層更受關注,動漫&遊戲強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