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PSSD,速度快不發熱,鎧俠RC20固態硬碟使用體驗

2022-01-12 Mikan橘子科技

收錄於話題 #固態硬碟 1個

作為Mac用戶,最頭疼的是什麼?當然是內存和硬碟太過於昂貴了。。內存沒辦法毫無自行升級的辦法,但硬碟得益於現在固態硬碟的飛速發展,外置一款移動固態硬碟已經是MacBook Pro用戶們用來擴展存儲空間的必備工具了。

筆者也早就想給自用的MacBook Pro配置一個移動固態硬碟了,但因為一直在等M1PRO的新MBP,就一再耽擱了很久。直到前陣子新MBP上市,火速更換後也就順理成章的開啟移動固態硬碟選擇計劃了。

在選擇的時候,早早就決定了要用「硬碟盒+NvME固態硬碟」自行組裝一個PSSD(移動固態硬碟)的方案。一方面因為這樣十分靈活,硬碟盒的主控,SSD的選擇都可以自己把握。另一方面這樣速度也更快一些,並且性價比來講也更為合適,日後升級和維護也更加方便。

但選購的時候有點犯難,首先就是硬碟方面,硬碟有價數據無價,所以首先OEM的拆機產品就排除掉了,然後因為硬碟盒主控限制問題,PCIE3.0的高速固態硬碟就足夠使用了,性價比高。容量呢就是甜點級的1TB。找了行貨幾個型號卻不是有這個門就是那個縮水的。。後來發現鎧俠新出了RC20固態硬碟,各方面都正好貼合需求,口碑也很好,正好合適。

可能還有朋友不太了解,其實鎧俠是由東芝存儲器更名而來的,絕對的硬碟大廠。這次RC20讀取速度升級到了2100M/S,寫入也有1700M/S,用來做PSSD是綽綽有餘的了。並且更令筆者在意的是鎧俠的RC20一樣配置了1G的DRAM獨立緩存,這對於日常的隨機讀寫,以及大容量的寫入都非常有幫助。東芝原廠的高品質快閃記憶體顆粒配合獨立緩存是非常吸引人的。

並且鎧俠的硬碟在緩外寫入方面也一直很有優勢,這在後續的測試中體驗到這點。

選好了硬碟就該選硬碟盒了,好馬配好鞍,這裡筆者主要是猶豫是選速度更快的雷電3固態硬碟盒還是選溫度控制較好的10G速度的USB3.1gen2硬碟盒。後來糾結再三選擇了USB3.1gen2的硬碟盒,原因如下:

1.雷電3硬碟盒發熱較高,USB3.1gen2的硬碟盒溫度控制較好更適合長期使用

2.雷電3會保留接近一半的帶寬留給視頻輸出,實際給硬碟盒使用的速率也就22G左右,同樣也會限制硬碟的速率發揮

3.個人的移動硬碟使用需求主要是大量4K視頻等文件的拷貝,以及剪輯等應用,上百G的數據進行拷貝會很平常,此時早已跑完緩內了,一般硬碟的緩外速度都在700M左右,用雷電3還是USB3.1gen2騎士並無區別

4.玩家國度(笑)

看到這裡相信了解數碼的朋友已經知道筆者最終選擇的是什麼了吧,對,就是ROG的幻影硬碟盒,硬碟盒跟硬碟剛好同一天到,馬上安裝上體驗一番玩家國度+鎧俠的酸爽了。

開測之前還是先簡單說下硬碟盒的規格吧,口碑最好的ASM 2362主控,溫度控制很好。硬碟盒使用無螺絲拆卸設計,整體做工出色,散熱效果很好。並且燈會亮(這是這塊硬碟盒的靈魂)

三下五除二,把硬碟拆開後安裝在硬碟盒上了,ROG的設計是免工具的,拆卸安裝就不多講了。

在裝好硬碟後,筆者並沒有著急揭開散熱貼把硬碟盒完整裝好,而是開著側蓋直接上機測試,這樣可以直接觀察和觸摸到SSD硬碟的溫度如何,少了硬碟盒的輔助散熱,對硬碟的考驗也更大。

先是拿到Xbox Series S上試試吧,插上硬碟後XSS自動檢測到新的硬碟,格式化成專有格式後拷貝了幾十G的遊戲試驗一下。

結果發現Xbox Series系列對於USB外接硬碟是有限速的,這麼快的硬碟以及硬碟盒,插上去後速度和之前機器上一直自行擴展使用的三星T5 512G速度差不多,都只能跑到2.5G左右的速率,實在有點浪費了。所以Xbox玩家還是不用折騰這些了,隨便用個m.sata的移動固態硬碟就足夠了。

從XSS上取下硬碟,這次總算插到MacBook Pro上面了,硬碟還是飛快的識別成功,然後格式化成macOS專有的APFS格式(全蘋果生態不考慮Windows兼容的話最好建議使用APFS格式),開測

這裡筆者先使用Black Magic  Disk Speed Test進行測試,可以看出跑到了849M/S寫入,803M/S讀取的成績,基本跑滿了USB3.1gen2接口速率了(蘋果M系列處理器跑外置硬碟會有一點性能損失)

然後再用Amorphous Disk Mark來測試,這款軟體測試的項目更詳細一些。可以看出成績相比之下更為優秀,寫入甚至跑到了925M/S!對於USB3.1gen2接口的移動硬碟盒來講,這已經是性能的天花板了。

當然這是在硬碟盒中的測試數據,USB3.1Gen2的速率限制了RC20的速度發揮,筆者把硬碟安裝在同事的臺式機上也跑了一下CrystalDiskMark,可以看到當沒有硬碟盒的限制時,讀寫速度完全達到了標稱的速度,可以達到1773M/S寫入,2124M/S讀取,而且4K成績非常不錯,表現非常優秀。

當然理論歸理論,是騾子是馬還得實際拷貝來見真章,這裡筆者先拷貝了20G的視頻過去,結果刷刷刷還沒來得及多截圖幾張就拷完了。。。速度就是800M寫入沒毛病,可是這也太快了,多拷貝一些內容會怎樣呢?

於是筆者找了105G的視頻準備一次性拷入硬碟,這應該肯定出緩存了吧,正好看看出緩存後,上百G的文件還能不能保證穩定不掉速,這也會是以後這塊兒硬碟的主要工作項目,以後用的體驗如何全看這一波了。

結果是相當的穩啊,全程都是800M左右的速度!這是在拷貝了88G的時候截的圖,,可以看到速度依然穩定。

為了讓測試結果更準確,筆者還在拷貝到100G以上時「抓拍」截了一張圖,此時還有5秒就已經拷完了,速度仍讓是778M/S!這個速度,真的太滿意了

而且話說這樣截圖也太難了,最後幾秒拷貝的飛快,一不注意就截不到圖。。。

其實測到這裡已經可以不用繼續測了,在硬碟盒中還能保持緩外穩定的800M/S左右的寫入速度,這真的是非常滿意了。是不是忘記說了什麼?對了,溫度,其實全程測試都是在開蓋下測的,測了這麼一大堆,拷貝了幾百G的文件,用手一摸硬碟,在22度室溫下硬碟還只是溫溫的,對鎧俠RC20的發熱控制也非常滿意了完全不用擔心。

當然筆者後續把硬碟盒完整裝好,貼好散熱貼後又測了一遍,嗯。。。這次。。。更是幾乎完全沒有什麼發熱啦,這幾天用下來,把DaVinci Resolve的項目直接存儲在移動硬碟中,把4K視頻的調色,剪輯,渲染和導出保存全都在鎧俠RC20上進行操作,用起來絲般順滑非常流暢,並且一直到視頻導出完,硬碟的發熱都微乎其微,十分適合長時間的掛在硬碟使用,以及大容量的拷貝寫入等應用場景。

最後筆者還在iPad Pro上使用了一下,也是完美兼容,這樣如果外出只攜帶iPad Pro也是完全可以進行一些看劇娛樂,甚至剪輯的應用了。

總結

經過了多天的使用,筆者對這套「自製」的移動固態硬碟非常滿意,顏值高,速度快,發熱低,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長時間大容量文件的寫入讀取都非常穩定,緩外速度表現非常棒,這套移動硬碟容量和速度都十分夠用,可見鎧俠RC20和ROG硬碟盒的配合非常完美,尤其是非常優秀的溫控體驗讓人用起來異常的放心省心,會是筆者一直使用很久的得力幹將了。個人對移動存儲設備的選購準則一直都是硬碟有價數據無價,預期過多關注極限速度和極限低價並不可取,選擇大廠的優質顆粒的硬碟,以及優質主控和做工的硬碟盒是筆者認為應當首先考慮的對象。

尾巴

文章最後還有一個小彩蛋,就是筆者順便又測試了一下之前一直使用的移動機械硬碟,這個硬碟是和上一個MacBook Pro2016同時購買的,作為上個世代的高端移動硬碟,全鋁合金CNC外殼,USB3.1,兼容雷電3接口,配置是很強悍的,當年也是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可是這樣的一塊移動硬碟放到現在,10倍的讀寫速度差距,還有幾十倍的4K隨機讀寫性能的差距,和鎧俠RC20+ROG移動硬碟盒的成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驗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現在不誇張的說,以前如果想拷貝大一些的文件就會非常難受,而現在,拷貝10G文件就好像以前拷貝1G文件一樣輕鬆!這樣用上個世代的主流移動硬碟跑分來做收尾,也算是證明了這技術的進步吧!舊的機械硬碟,如今可以專心完成時間機器備份的工作了。

相關焦點

  • 全芯升級,鎧俠RC20 1T固態硬碟體驗
    全芯升級,鎧俠RC20 1T固態硬碟體驗今年固態硬碟的價格大幅下降。大容量的固態也開始普及了。
  • 鎧俠G2 NVMe固態硬碟體驗:價格實惠,裝機首選!
    新電腦或是電腦升級一定要更換大容量的固態硬碟,讓電腦更快可以儲存更多內容資料。最近我一直想找一塊不錯的固態硬碟來作為遊戲盤,經過對比品牌、價格、容量等的綜合對比,最終入手了鎧俠的 RD10 G2 NVMe 500GB 固態硬碟,型號為 LRD20Z500GC8。
  • 高性能SSD平民價,鎧俠1TB RC20固態硬碟,網友:價比雙十一
    ,傳輸速率都不會有NVMe 雷電4移動硬碟盒+NVMe固態硬碟的傳輸速度快,而這樣的搭配也能更大效率的提升我的移動辦公效率。我電腦上的固態硬碟為1TB+512GB的固態組合,就想著把電腦的硬碟換成1TB+1TB的組合,然後把多餘的512GB固態放在硬碟盒上,正好可以滿足我的使用需求。說幹就幹,通過一段時間的挑選,我最終是選擇了鎧俠1TB RC20 固態硬碟,下面就和大家詳細地聊一下這款產品。
  • 銳意進取 鎧俠Exceria NVMe 500G固態硬碟評測
    鎧俠Exceria RC10依舊保持了良好的用料與配置規格。對於這款產品的自身定位,鎧俠官方將其設定為面向主流存儲用戶群體。那些仍舊在使用傳統HDD硬碟,或SATA接口固態硬碟的用戶,可以十分輕鬆得通過鎧俠RC10進行存儲性能方面的升級。
  • 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慎買!難退!):金士頓A2000/1T:669元;鎧俠RC10:699元
    鎧俠(東芝)RC10/1TB690元+9.9元運費注意,無理由退貨,需要承擔往返運費。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並非性能最優的固態硬碟。模擬的方法,稍稍殘酷,實際使用中,很少會復現。一般是在使用初期,拷貝大量文件、安裝大遊戲,才會。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以下所有盤則都可以用。日常使用,4K的表現則更加重要。選測的這10片盤,除了金士頓,全都必然是原廠正片,返修率自然也低到無視的程度。
  • 快加入「6G」俱樂部!鎧俠Exceria PLUS NVMe RD10固態硬碟評測
    當下SSD硬碟的價格已經大幅下跌,即便是1TB容量的高端SSD硬碟,也不再是開礦土豪的專屬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評測主角,鎧俠Exceria PLUS NVMe RD10固態硬碟正是這樣一款在性能上毫不妥協的精品,能夠更好得滿足玩家朋友永無止境的激情!有些網友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鎧俠這個品牌,對它還不是非常了解。
  • 穩坐高端 鎧俠(原東芝存儲)EXCERIA PLUS固態硬碟評測
    而在DIY硬體不斷升級過程中,硬碟作為用戶感知最深的硬體產品之一,其速度表現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的電腦是否流暢。特別是在NVMe PCIe協議的固態硬碟普及後,大家對於固態硬碟的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本站收到鎧俠EXCERIA PLUS系列固態硬碟,說到鎧俠,其實它是快閃記憶體領域的龍頭東芝存儲改名而來。
  • 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慎買難退!):三星980/1T:878.9元;金士頓A2000/1T:669元;鎧俠RC10:699元
    鎧俠(東芝)RC10/1TB690元+9.9元運費注意,無理由退貨,需要承擔往返運費。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並非性能最優的固態硬碟。模擬的方法,稍稍殘酷,實際使用中,很少會復現。一般是在使用初期,拷貝大量文件、安裝大遊戲,才會。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以下所有盤則都可以用。日常使用,4K的表現則更加重要。選測的這10片盤,除了金士頓,全都必然是原廠正片,返修率自然也低到無視的程度。
  • 電腦空間不夠用?我用鎧俠RC10組個外置硬碟
    現在手機存儲都是64G起(其實已經不夠用了,128才用得寬心),換機頻率也比電腦高多了,當時電腦真應該入手512G的。所以,一個可以隨時使用、高性能、高速率、足夠穩定的固態移動硬碟成了筆者的剛需,估計也是很多小容量筆記本朋友的剛需吧,可以充當外接存儲盤來使用,擴展MBP那小得可憐又不能換的SSD。
  • 三星980、970EVO PLUS;鎧俠RC10、RD20;西數SN750、SN550;金士頓A2000;致鈦、英特爾
    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並非性能最優的固態硬碟。模擬的方法,稍稍殘酷,實際使用中,很少會復現。一般是在使用初期,拷貝大量文件、安裝大遊戲,才會。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以下所有盤則都可以用。日常使用,4K的表現則更加重要。選測的這10片盤,除了金士頓,全都必然是原廠正片,返修率自然也低到無視的程度。
  • 老電腦折騰記 Intel NUC9 計算板升級鎧俠 RC20 SSD
    對於 DIY 不熟悉的用戶可能對鎧俠比較陌生,其實現在的鎧俠就是由東芝存儲器更名的, 作為 NAND Flash memory 的發明者,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出貨量一直在前三。外觀方面 RC20 延續了鎧俠橙色加黑色的包裝,包裝內容也比較簡單,除了 RC20 本體外還有一張快速應用指南。
  • 威騰電子SN350/960G上架(529.9+19.9元)、西數SN750、鎧俠RC10
    西數SN750/1T固態硬碟969+19.9元運費=988.9元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並非性能最優的固態硬碟。模擬的方法,稍稍殘酷,實際使用中,很少會復現。一般是在使用初期,拷貝大量文件、安裝大遊戲,才會。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以下所有盤則都可以用。日常使用,4K的表現則更加重要。選測的這10片盤,除了金士頓,全都必然是原廠正片,返修率自然也低到無視的程度。
  • 中高端版高性價比遊戲機簡介:搭載高階顯卡、ZADAK超頻內存及鎧俠RC10固態開箱體驗(上)
    包裝背面可以看到鎧俠RC10採用了目前主流的M.2 2280長度設計,支持PCle Gen3X4協議,通過NVMe 1.3c技術減少了系統在固態硬碟和CPU之間的延遲。用料方面鎧俠RC10採用了6層堆疊的BiCS FLASH快閃記憶體和垂直堆疊單元結構,使用了4顆日本原廠快閃記憶體顆粒,官方標稱最高可達到1700MB/s的讀取速度,1600MB/s的寫入速度。
  • 主流M.2固態硬碟怎麼選? 7款500G PCIe 3.0固態硬碟橫評
    而鎧俠RD20 G2作為新品,性能進一步提升,順序寫入也是其中7款硬碟中最高的。首先是使用大家熟悉的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這兩款測速軟體,在默認設置下對7款固態硬碟的理論性能進行測試。
  • 加內特幫幫你 149期 | 西數SN550 500G別買 緩外速度縮水 500G固態推薦
    鎧俠RC10,5年保修期內總寫入量200TB(文中其他至少300TB),綜合使用壽命(健康度)不如文中其他固態硬碟(保修期內5年一般沒問題),但價格夠低(拼多多最低300出頭)緩外速度縮水降半,疑似顆粒更換金士頓KC2500 1T,顆粒是白片,但總寫入量保修和顆粒健康度要比鎧俠RC10好(鎧俠RC10和金士頓KC2500 1T版,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屬於都可以選,但都不完美的選擇)鎧俠RD20 1T,是雙面顆粒,發熱太大
  • 金士頓A2000已上架,西數SN350/960G上架(529.9+19.9元)、西數SN750、鎧俠RC10
    西數SN750/1T固態硬碟969+19.9元運費=988.9元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並非性能最優的固態硬碟。模擬的方法,稍稍殘酷,實際使用中,很少會復現。一般是在使用初期,拷貝大量文件、安裝大遊戲,才會。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以下所有盤則都可以用。日常使用,4K的表現則更加重要。選測的這10片盤,除了金士頓,全都必然是原廠正片,返修率自然也低到無視的程度。
  • 外觀升級性能依舊 鎧俠(原東芝存儲)TC10 480G SSD評測
    現在東芝推出了全新包裝的鎧俠KIOXIA TC10固態硬碟,這款硬碟原本是TR200系列,作為向主流消費者推出的產品,TR200系列性能出眾,並且價格也非常的親民,作為其繼任者,全新的鎧俠KIOXIA TC10究竟怎麼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搞個NVMe SSD當系統盤,得選個靠譜用的住的,鎧俠RC10上手測評
    鎧俠(Kioxia)(原東芝存儲)500GB SSD固態硬碟 NVMe.M2接口 EXCERIA NVMe RC10系列,500GB的存儲用來當系統盤也是足夠足夠了,即使是上最新的Win10系統(個人也推薦使用Win10,裝Win7
  • 適合筆記本加裝的1T固態硬碟
    明天會到威騰電子SN350/960G,專門放貨車進貨帶過來的,目前我們進貨的物流只剩EMS,想要快,只能放車。上遊渠道的妹子,有點調皮啊。顯卡,要了500片,不過不知道實際會給多少片。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碟,並非性能最優的固態硬碟。模擬的方法,稍稍殘酷,實際使用中,很少會復現。一般是在使用初期,拷貝大量文件、安裝大遊戲,才會。如果只是輕度使用,以下所有盤則都可以用。日常使用,4K的表現則更加重要。選測的這10片盤,除了金士頓,全都必然是原廠正片,返修率自然也低到無視的程度。
  • 老電腦升級鎧俠(原東芝存儲器)RD20固態硬碟,和卡頓說再見
    主板上有兩個M.2 NVMe接口,之前只安裝了一塊256G的固態,安裝了 Win10 LTSC+黑蘋果雙系統,最近想再增加一個Deepin V20系統,三種系統硬碟格式都不一樣,做到一塊盤裡不是很方便,所以只好再加一塊固態硬碟。查了一下,華碩B360主板上的M.2接口最高支持 PCIe3.0 X 4協議,接同協議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比我現在用的固態速度快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