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漲價大盤點,多家晶片廠商明年Q1保持續漲趨勢

2021-02-23 半導體投資聯盟

文|Arden

圖源|網絡

集微網消息 今年下半年以來,在晶圓產能緊缺、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旺季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IC產業鏈相關公司紛紛調漲產品價格。從早期的8吋晶圓緊缺調漲,到部分晶片產品上漲,再到封測、原材料以及終端產品漲價,整個產業鏈相繼開啟漲價模式。

隨著5G需求快速升溫,加上遠距辦公/教育帶來的筆電、平板電腦需求增長,從而帶動電源管理IC、MOSFET、面板驅動IC的市場需求迅速增加。而在8吋晶圓產能有限的背景下,預計明年第一季度IC產品將會維持漲價的趨勢。

今年以來,疫情催生筆電、平板類產品需求持續旺盛,以及下半年5G手機、汽車、電視等終端市場回暖,帶動 MOSFET、驅動 IC、電源管理 IC 等產品需求迅速增長,導致8 吋晶圓產能全年處於爆滿狀態。

據相關報導稱,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第四季訂單已經全滿,明年上半年先進位程及成熟製程產能已被客戶全部預訂一空。而中芯國際、華潤微、華虹半導體等廠商均表示8吋晶圓產線全部滿負荷運行。

由於8吋晶圓產能緊張,多家IC 設計廠商紛紛調漲其產品價格。據筆者了解到,明微電子、富滿電子、集創北方、晶豐明源、聯詠等廠商自9月份以來已經開啟一波漲價模式。

一位IC廠商人士對集微網表示,「國內IC廠商已經被wafer廠漲價幾次了,只是他們沒有傳導到客戶身上而已,目前能夠在市場上有一定的佔比的IC廠商,都會選擇及時跟進漲價。而市面上的貿易商普通IC的價格比正常出貨價格已經上漲2-3倍,甚至熱門的個別IC都炒到5倍以上的價格。」

「IC缺貨的缺口本身不會太大,而隨著8吋產線去做功率器件、CMOS Sensor,讓整個DDI產品一下子沒有wafer可用(在今年6-7月份比較明顯),但是經過這幾個月大家轉產線、競價wafer等方式,DDI每個月從晶圓廠的出貨還是很大的,只是低價值的IC無法參與到整個競爭裡面,導致價值越低的IC缺口越大,價值高的IC缺口會慢慢變小。」上述人士表示。

而終端廠商人士也對集微網表示,「今年幾乎所有的產品都缺貨漲價,連塑料都缺,目前來看,8位單片機嚴重缺貨。由於我們規模較小,基本不備庫存,現在所有的產品只能加價採購,IC類產品漲價幅度基本都超過10%,而且我們都要付款排單,產品交期為2~3周。」

市場預計,2021年,隨著5G需求快速升溫,加上遠距辦公/教育帶來的筆電、平板電腦需求增長,從而帶動電源管理IC、MOSFET、面板驅動IC的需求迅速增加。集創北方董事長張晉芳表示,今年集創北方需要消耗19萬片12英寸晶圓,明年大概需要消耗33萬片12吋晶圓,並且市場將供不應求。

與之類似的是聯發科,今年上半年其向力積電下單每月3,000片的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升到每月7,000片,下單量翻倍成長,仍然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隨著5G需求的快速升溫,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的電源管理IC數量將會再度翻倍成長。

行業周知,電源管理IC、MOSFET、面板驅動IC等產品在8吋廠生產最具成本效益。但由於8吋生產設備幾乎已經沒有供貨商生產,8吋晶圓售價又相對利潤偏低,因此8吋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而在產能有限的背景下,短期內依然難以紓解8吋需求緊缺的情況。

集邦諮詢認為,從接單狀況來看,半導體晶圓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在10nm等級以下先進位程方面,臺積電及三星現階段產能都在近乎滿載的水平。除此之外,採用28nm以上製程的產品線更加廣泛,包括CMOS影像傳感器、小尺寸面板驅動IC、射頻組件、電視系統單晶片、WiFi及藍牙晶片等眾多需求支撐,加上WiFi 6、AI Memory異質整合等新興應用挹注,產能亦有日益緊缺的趨勢。

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也表示,半導體供應鏈由上遊IC設計,到製造端的晶圓廠及封測廠,到終端通路端的庫存幾乎都大幅下降,代表電子產品已經賣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續下,這樣的需求及趨勢不會改變。對半導體生產鏈來說,封測產能滿到明年第二季底。

為了緩解晶圓產能緊張的情況,各大廠商均提前布局產能。比如聯電擬購買東芝兩座晶圓廠。據報導稱,東芝計劃將九州島大分市、巖手縣北上市2座晶圓廠出售,最接近買家是臺灣晶圓雙雄之一聯電,今後東芝所需晶圓將從自行生產改由委託聯電代工。

除了晶圓廠之外,IC廠商也提前布局產能。比如聯發科為了確保晶圓產能,購買設備租借給晶圓廠力積電。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採用8吋晶圓製造,很少使用12吋晶圓生產,但力積電由於具備DRAM產出技術,其12吋的鋁製程產能比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在8吋晶圓產能奇缺的情況下,聯發科才會出此奇招,藉此鞏固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從業內人士反饋來看,儘管供應鏈的庫存水位提高不少,但晶片廠接單量仍明顯大於供給,且晶圓代工及封測產能供不應求,業界認為,在未來兩個季度晶片價格將保持上漲趨勢。其中,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MOSFET等已確定明年Q1漲價10-20%,而CMOS傳感器、微控制器、WiFi網絡晶片等產品也將響起漲價的聲音。

IC廠商人士對集微網表示,「從整體市場來看,不光這些IC,包括二極體,三極體之類的產品在明年也是會漲價。至於漲價幅度,要看國內的wafer廠製程熟練度,wafer產能是否能夠支撐,市場終究接受漲價的有一個上限,價隨量變,量也會隨價變;樂觀判斷漲價潮在2021年5-6月應該會緩解下來,但是不會徹底緩解。」



更多重磅新聞,

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 閱讀

或下載愛集微APP閱讀

相關焦點

  • 晶圓漲、封測漲、晶片漲、材料漲…漲價的野火燒到哪了?
    板漲、封測漲、晶片漲,不止國外IC漲,國產晶片也開始緊缺且暫時無解。據業界消息,封測廠已在10月因產能供不應求而調漲導線架和打線封裝價格,急單及新單一律漲價10%,11月之後植球封裝產能全滿,加上IC載板因缺貨而漲價,所以新單已漲價約20%,急單價格漲幅更達20-30%以上。往年11月中下旬之後,封測市場就進入傳統淡季,但今年看來產能滿載不僅年底前難以緩解,封裝產能吃緊情況至少會延續到明年第二季,明年第一季全面漲價5-10%勢在必行。
  • 代工產能吃緊,IC設計廠商跟進漲價15%
    半導體漲價風已從晶圓代工吹向上遊IC設計。繼8月底傳出華為主動加價一成向面板觸控驅動IC廠商拉貨後,日前敦泰、聯詠再傳調價成功消息,素有IC設計「二哥」美名的聯詠漲幅高達10-15%,打響十月晶片漲價第一槍...
  • 【漲價】MLCC漲價潮影響擴大,HDD產品醞釀價格上漲!臺灣MOSFET晶片廠商也要漲價了;IC清洗設備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
    裡昂除看好聯電受惠8吋晶圓代工調漲拉動營收,也樂觀今年EPS來到三年高點,明年起收穫併購效益,EPS可望持續成長。  裡昂預期,聯電今年受惠半導體趨勢,EPS來到0.92元,2019、2020年加乘收購日商MIFS 12吋晶圓廠,再提升至1.49元、1.8元。
  • 【漲價】傳聯電已通知客戶11月起再漲價;三星加入晶圓漲價大軍?;羅姆:車芯荒持續到明年 積壓訂單恐無法完成
    3.羅姆:車芯荒持續到明年 積壓訂單恐無法完成4.臺積電、聯電後 三星加入晶圓漲價大軍?今(27)日,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IC設計廠偉詮電決定10月調漲產品售價15%,松翰也將針對產品漲價進行評估。據了解,偉詮電漲價原因主要是因成本增高。而松翰7月已調漲部分微控制器(MCU)產品售價,將持續針對產品漲價進行評估。
  • 漲漲漲!華新科LTCC元件漲價三成
    供應鏈透露,華新科交付經銷商LTCC產品最新報價調升三成,經銷商現貨市場更大漲五成,是目前漲幅相對大的電子關鍵零組件。對於大幅調漲LTCC報價,華新科方面沒有直接回應,僅表示目前LTCC受惠5G應用強勁,訂單能見度超過三個月,至於價格走勢,則依據市場供需而定。
  • 【漲價】傳力積電邏輯IC代工將漲價10%;村田:停工對MLCC供貨產生的影響有限;日經:晶片價格可能一路漲到明年
    另有消息稱,包括聯電在內的晶圓代工廠近期延續既定的漲價策略之餘再出新招,要求部分IC設計客戶籤訂保價保量合約,以今年第4季最新調升後的價格為基準,合約期限平均二年、最長三年,明年起生效。對此,聯電回應稱公司一直以來與客戶籤訂定價、定量的長約,並不是最近才採取的新做法。因應當前市況,籤訂長約及預付貨款的客戶有增多的趨勢。
  • 產能吃緊持續,供應鏈「缺貨漲價」恐延至明年Q2
    目前,除臺積電明確不漲價外,聯電已經上周證實,8吋晶圓產能不足,今年已針對IC設計廠額外增加的需求調漲價格,明年更全面喊漲。與此同時,近期智慧型手機用、車用晶片訂單大幅釋出,晶圓代工承壓,產能吃緊情況加重,後段封測廠同樣出現訂單排隊情況,讓晶片漲價聲四起,晶片廠商也紛紛跟進調價轉嫁成本壓力...
  • 多家晶片廠商漲價,DRAM現貨價12月飆三成
    晶圓代工廠產能緊張,半導體產業掀起漲價風,內存和系統半導體報價紛紛走高,多家廠商宣布漲價。
  • 功率半導體漲價潮又來!
    近日國內外多家MOSFET廠商發布漲價通知,業內預計MOSFET缺貨情況將延續到明年,價格將逐季調漲。據媒體報導,受上遊晶圓供應緊缺情況的持續影響,近日,國內外多家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廠商發布漲價通知。目前已累計四家廠商已經啟動漲價,漲幅達到20%。
  • 力積電黃崇仁:明年晶片代工價格繼續漲
    他進一步說明,在自動駕駛、電動車、AI、5G、節能減碳、自動化等趨勢下,汽車需要的軟體、Chip越來越多,並沒有人好好計算這一塊所需要的產能,也很難算出來。黃崇仁說,其實目前一般汽車的晶片缺口已經補上,但過程中中國的工廠拚命在收購晶片,目前原因不明,但造成現在所謂晶片缺口的,主要是在電動車、AI 等較高階的車款,這些需求原本就不在半導體供應廠供應鏈或預測範圍內。
  • 明年CPU也要漲價了?
    前段時間我們還在討論8GB DDR4的電腦內存條已經輕鬆突破800元,並向著千元大關直奔,那個時候我們都會氣憤的的大罵內存廠商
  • 半導體廠商集體漲價
    聯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ITEQ宣布,迫於三大原物料同時上漲,且漲價後價格逼近去年的1.5倍,聯茂不得不提出調漲售價,本次漲幅:板料及PP15%-20%;新價將從2021年4月1日出貨開始生效。日本廠商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也在其官網宣布,將針對主要產品之一的矽酮,在國內外對所有產品進行價格調整,2021年4月起所有產品價格上漲10%~20%。
  • 2022年漲價潮來了?1月1日正式調漲!晶片,晶圓.......
    原自有晶圓廠也已投入STM8S003、005、STM32GXXX系列的生產,但用臺積電晶圓系列如STM32LXXX系列及車規級,明年上半年仍會緊缺。瑞薩:明年1月全線調漲10%瑞薩方面,近日宣布,2022年1月1日起全線產品價格調漲10%,此次調漲的產品就包括了瑞薩新收購的Dialog 產品。
  • 漲價!再漲價!MOSFET、IGBT晶圓代工再漲20%!
    受惠於MOSFET價格調漲,帶動功率半導體晶圓代工漲價效應,茂矽及漢磊股價昨(11)日攻上漲停,世界先進及新唐亦同步大漲。法人表示,MOSFET及IGBT需求強勁,6吋及8吋晶圓代工第三季漲價,將帶動業者下半年獲利表現。
  • 被動元件大廠華新科:MLCC、晶片電阻明年Q2將調漲
    據鉅亨網報導,昨日,被動元件大廠華新科召開法人座談會表示,目前 MLCC、晶片電阻仍供不應求,市場醞釀明年首季漲價,但華新科考量供應穩定
  • NXP漲價是殺雞取卵!
    從產業角度看,NXP作為行業領先的企業,若其真的已舉起漲價旗幟,其同行業者或也將響應,難道2018年漲價還是主旋律?這波自2016下半年開始的漲價風潮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漲價自NAND快閃記憶體開始,如今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已現鬆動,為何恩智浦在這個時間點大面積提價?晶片製造的原材料矽晶圓今年以來不斷上漲,且漲價趨勢正快速從12英寸矽片向8英寸與6英寸蔓延。
  • CIS晶片再漲價!奇力新電阻喊漲!國巨或成大贏家
    行情上漲,產業鏈相關企業已經逐步止跌轉漲,實現環比增長,半導體產業的春天呼之欲出。受益於被動元件上漲、CIS晶片缺貨漲價走勢,國巨或成大贏家。CIS晶片再漲價!日前,市場傳出CIS晶片漲價的消息:CIS元件廠豪威宣布CIS晶片缺貨漲價,漲幅10%至20%。
  • 近期晶片漲價時間線整理
    【功率半導體行業平均漲幅10%,部分產品上漲幅度更高】12月6日,據科創板日報報導,從供應鏈多家公司獲悉,功率半導體行業目前平均漲幅5%-10%,部分產品漲幅更高。缺貨嚴重,不排除有更多漲幅。2021年H1訂單排滿,甚至有訂單排到2021年年底。
  • 【漲價】華新科電阻22日起調漲10~15%,LCD驅動IC或上調10%;2017年晶片新創企業募資是兩年前一倍,AI是熱點
    1.風潮:臺灣華新科電阻22日起調漲10~15%;集微網消息,華新科晶片電阻加入漲價行列,該公司昨天晚間正式發出漲價通知,為因應原物料以及人工成本持續上漲,決定針對0402、0603、0805、1206等厚膜電阻進行價格調漲,漲幅達10~15%,預計自本月22日生效。
  • 多家半導體廠商再發漲價函,2021年「困難模式」開局
    筆者匯總整理了2021年多個廠商發布的漲價消息,具體如下:Microchip(微芯半導體)近日MCU晶片市場再迎漲價潮。全球單片機(MCU)巨頭微芯發布漲價通知函,將於1月15日起提高多條產品線的價格。據內部人員消息,幾乎所有的產品線價格都上漲,漲幅在5%-10%不等,部分產品甚至漲價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