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是個神奇的公司,除了出色的運營能力之外,花錢的本事也不小。我想,對於家財萬貫的貝佐斯,面前真的是有無數可能等著他。對比雷布斯,貝佐斯才是有錢任性,想幹啥幹啥。
不管有沒有人關注,起碼我沒關注,亞馬遜一直孜孜不倦的玩弄自己的智能硬體產品線。它的路子會有點像小米,沒啥核心技術,全靠統一的外觀設計,再加上「十有八九是中國的」代工廠,短時間內可以上線一大批產品。
迄今為止,亞馬遜的echo智能音箱,在北美的銷售依然遙遙領先所有競爭對手,包括蘋果的腦殘Homepods。在這一點上,沉浸在東時間無法自拔的京東,一直沒能復現前輩的奇蹟。
echo系列音箱,也是我用過唯一的,稱得上「體型小巧,音質尚可」的智能音箱。除了它只能聽英文這一點,幾乎完美。為了讓它唱中文歌,我還幫它連接了Spotify,並且被逼無奈的記住了各路港臺歌手的英文名。至於大陸新銳歌手,一個是Spotify上不一定有,他們也確實沒有啥英文名。
echo的成功,讓亞馬遜積累了大量智能硬體用戶,而且一定程度綁定在自家的語音助手上。這種技術特點,綁定了就是feature,沒綁上就是雞肋,比如Siri。
15款新的智能硬體,音箱有了時鐘,路由器有了分布式接入。eera路由器原本在亞馬遜上就賣得不錯,這回算是洗吧洗吧重新登場,假裝素人亮相。
令業內業外人士看不懂的,是echo frames智能眼鏡,以及echo ring智能戒指。
這兩款名字聽上去非常酷炫的智能硬體,其實並沒有毛用。它們都是深度綁定智能語音助理Alexa的衍生物。
我本來以為,眼鏡總要有個攝像頭,方便夏天偷拍小姐姐。結果,echo frames真的只是個平光鏡而已,僅僅在兩邊鏡框加了麥克風和喇叭。
能夠觸摸控制的鏡框,可以讓你喚醒Alexa,說出你想要的,哦不,你想問的問題,然後,如果在電梯裡,大家都能聽到Alexa的回答。
沒有攝像頭,也沒有可愛的小姐姐。
echo ring就更神奇了,套在手指上的智能助理?能夠檢測心跳?
我相信亞馬遜沒那麼喪心病狂,不會亂搞。echo ring和echo frames,一定是在亞馬遜上有銷售數據支撐的品類,有可能是國內寨廠的創新,放在北美賣得還不錯,亞馬遜升級再包裝一下。
echo buds一開始看起來,也像是這個套路推出來的產品。但是仔細一瞧,並不然。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火爆,已經快兩年了,現在手裡沒有一副這樣的耳機,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也是智慧型手機的用戶。
所有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都喜歡拿Airpods說事兒,畢竟蘋果熱度最高,產品又太保守。華為就狠狠的咬了一口Airpods。
目前市場上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大致分成4個檔次。200塊以下聽個響的,200-400之間比湊合好一點的,400-800之間廠家是有追求的,1000以上小資必選的。
在海外市場,貼著洋名字,賣得還不錯的國產耳機,大多在400-800之間。實際品質,可能也就是國內200-400差不多。比如Anker,Aukey,Taotronics。
戰爭進行到現在,真無線藍牙耳機有幾個基本入場條件:藍牙5.0,打電話雙耳發聲,連接穩定不會一隻耳,單次充電續航5小時。
至於有沒有降噪,能不能透傳外界聲音,那都是高級配置,一般出現在1000以上的耳機上。
從這一點上來看,Amazon的echo buds,總算做了點突破。Bose ANC!
售價129美金的echo buds,和國內貼牌的Aukey耳機同價,但是多了Bose的獨門武器,主動降噪!
有了降噪的屬性,echo buds中規中矩,勉強及格的5小時續航,就不那麼難看了。
它不僅有降噪,還有透傳。這不廢話麼,可以屏蔽噪音,自然也可以讓環境音透過來。3顆麥克風不是擺設。
所以,如果還是拿Airpods相比,價格便宜,不容易掉落,有Bose背書的降噪,防汗防水的echo buds,感覺很令人動心啊!
沒有透傳的耳機,確實聽不太清外面的聲音。不過,目前的藍牙耳機,隔離耳道內外,主要靠塞,用力塞。長時間佩戴,一定不如Airpods舒適。這也是Airpods在佩戴合理性上最大的特點,有利有弊。
總之,Alexa的功能沒啥吸引力,但是Bose降噪還是令人期待的。不說是Airpods殺手,殺一下小米、華為、Anker,我覺得還是可以的。Sony的1000xm3,售價遠高於echo buds,也能殺一殺。
昨晚,亞馬遜的15款智能硬體產品,唯一有殺氣的,就是它了,echo buds。
想買哦。
最後,鄙視一下亞馬遜的高管,你老先生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起自家的耳機,自己居然戴著Airpods。我替貝佐斯問一句:你特麼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