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是啥關係?這是一份冠狀病毒家譜

2021-02-15 瞭望智庫


2月9日晚,在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在介紹病毒溯源問題的時候說到,"分析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這一說法引起巨大爭議。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稱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圖片來自網絡)

針對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的觀點,鍾南山院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跟SARS冠狀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類(病毒),但不是同一種。

隨後,陳煥春教授也向媒體承認,自己的說法屬於口誤。"真的不好意思,完全屬於口誤,掉了兩個字。"他表示,應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

為何連專家也會將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關係搞混?它們二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冠狀病毒大家庭到底還有哪些成員?它們對人類都有哪些危害?下面我們來看看冠狀病毒大家庭的真實面目。

記者丨李鵬     

本文轉載自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原文首發於2020年2月10日,標題為《院士口誤引發軒然大波!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是啥關係?來認冠狀病毒家譜》,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冠狀病毒為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屬於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狀病毒亞科(Orthocoronavirinae)。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有記載的冠狀病毒研究始於1937年,最初由研究病毒的科學家從雞身上分離出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單鏈RNA(核糖核酸)病毒,因該類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日冕的棘突或者是王冠而得名,在病毒中屬於體型的大塊頭。1975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這一類病毒正式定名為套病毒目冠狀病毒科。

 冠狀病毒結構圖(製圖 吉振)

在自然界中,冠狀病毒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但是,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必須依賴宿主細胞才能繁衍"。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人、鼠、豬、貓、犬、禽類等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疾病。

冠狀病毒科分為α、β、γ、δ屬等4個屬。α屬冠狀病毒包括人冠狀病毒229E、長翼蝠冠狀病毒1、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等11種。β屬冠狀病毒包括鼠肝炎病毒、果蝠冠狀病毒HKU9、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相關病毒等9種。γ屬冠狀病毒包含禽冠狀病毒和白鯨冠狀病毒SW1兩個種。δ屬冠狀病毒包含豬δ冠狀病毒(PDCoV)。

冠狀病毒系統發生樹(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一些冠狀病毒感染後可造成人畜共患病。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有七型,其中三種對我們人類的"殺傷力"巨大。這就是這次武漢爆發的2019新冠病毒(2019-nCoV)、2003年爆發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毒、2012年在中東首先爆發的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

還是四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包括人冠狀病毒229E、人冠狀病毒OC43、人冠狀病毒NL63和人冠狀病毒HKU1。

新冠病毒(2019-nCoV)


此次疫情中的新冠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其引發的肺炎現在被我國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目前已經擴展和蔓延到中國所有的省區和其他一些國家。

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於1月24日發布了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成功分離的我國第一株病毒毒種信息及其電鏡照片。

2019-nCoV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冠病毒,其潛伏期大約為1-14天,該病毒感染的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腎衰竭,甚至死亡。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多數病人,起病相對比較緩,尤其是在發病的前3天,會有一點低燒、咳嗽、畏寒等症狀,和感冒比較類似,往往不太嚴重,隨著病情的進展, 在第5-7天症狀會愈發嚴重。也有一些病毒攜帶者症狀較輕,或者不發病。

目前可以確定2019-nCoV引發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依然尚待明確。

目前對於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也沒有針對性的藥物。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治療。

SARS病毒(SARS-CoV)


SARS病毒所導致的是一種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的傳染病,潛伏期2-14天,被傳染的病人多數都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或生活在流行區內。臨床上表現為缺氧、紫紺、38℃以上高熱、呼吸加速或呼吸窘迫症候群、氣促等,X片表現為肺部不同程度改變,死亡率可達10%。

電子顯微鏡下SARS樣冠狀病毒粒子的形態結構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楊興婁副研究員)

根據中國衛生部門事後的溯源調查,認為首例SARS病例於2002年11月16日發生在廣東佛山市,2003年2月中旬以後,疫情擴散蔓延到全國大多數省份。4月下旬,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北等華北5省區市疫情嚴重,全國疫情達到高峰。

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菊頭蝠(圖片來源: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張禮標研究員)

這次持續8個多月的SARS疫情,給人類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謎,譬如SARS病毒如何從其在自然界的宿主感染到人體,其感染途徑是什麼?它致病的機理是什麼?為什麼肆虐一段時間後,它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自然界是否還存在SARS病毒等等。作為迄今最神秘的人類冠狀病毒,SARS病毒還有許多秘密需要破解。

MERS病毒(MERS-CoV)

MERS病毒於2012年首次出現在沙特,之後在中東等地傳播,歐洲、非洲、亞洲、美洲等20多個國家陸續出現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MERS病毒的感染者多會出現嚴重的呼吸系統症候群並伴有急性腎衰竭。截至2015年5月16日,全球共有20多個國家報告總計1142例中東呼吸症候群病例,死亡人數為465人,其死亡率達40.7%,比SARS要高。

電鏡下的 MERS-CoV 病毒照片(圖片來源: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MERS病毒的潛伏期在2天至14天,患者伴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的病例會出現肺功能衰竭和死亡。目前尚無疫苗和治療藥物,但人與人之間傳播能力有限,雖然它與SARS同科,其傳染性不及SARS。MERS病毒雖然來勢兇猛,但有SARS經驗在前,目前尚未造成更大的危害。

科研人員在肯亞採集駱駝血清、拭子(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胡犇助理研究員)

229E病毒(HCoV-229E)

1965年,醫學專家用人胚氣管培養方法,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涕中分離出一株病毒,命名為B814病毒。隨後,Hamre等研究人員用人胚腎細胞分離到類似病毒,代表株命名為229E病毒。這也是第一個被證實能夠感染人的冠狀病毒。

229E主要感染呼吸道和腸黏膜表面。研究發現,229E主要位在人呼吸道上皮最表層,病毒的釋放部位也在此,因此229E主要引起輕度呼吸道感染症狀,典型表現為流涕、咽喉腫痛、咳曒、頭痛、發熱等普通感冒症狀,少部分病例會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

在冠狀病毒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有66.6%會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其由229E病毒引起。229E病毒還能引起低齡組兒童尤其是幼兒的急性腸胃炎,儘管它並不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229E引起的胃腸炎一般症狀較輕,有自限性。重症病兒會有發熱、嘔吐、腹瀉等一些症狀。

另外,229E病毒在胎兒腦細胞中能引起持續感染,能感染胎兒星狀細胞和成人小神經膠質細胞。

OC43病毒(HCoV-OC43)

1967年,病毒學專家Mc.ntosh等用人胚氣管培養從感冒病人中分離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就是OC43。截止目前在已經發現的人類冠狀病毒中,OC43流行最廣,檢出率最高。研究發現,重組是OC43主要的進化方式之一,它頻繁地通過同源RNA重組產生新的基因型,僅在法國的研究中就檢出了3種新的重組基因型。

一般而言,OC43主要引起溫和的上呼吸道感染然而,最近一些年的研究發現,OC43重組基因型與致死性腦炎和肺炎相關。例如,在中國香港的研究中,重組基因型D型與老年人群肺炎相關。2016年,英國報導了1例患有重症聯合免疫缺陷嬰兒感染OC43重組基因型E後,引起腦炎並導致死亡。同時,北京也曾檢出E型,檢出的E型全部來自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這些研究表明,OC43重組基因型的產生對公眾的健康產生威脅。

NL63病毒(HCoV-NL63)

200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人員van der Hoek等人,在一個患有呼吸道疾病的7個月大女嬰的呼吸道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並命名為"HCoV-NL63",此後多個國家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兒童體內均有發現,不過其"毒性"遠比不上SARS病毒。

感染NL63病毒後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兒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的感染率較高。這種病毒的致病性較低,一般引起呼吸道症狀,類似普通感冒,但是對特定人群可能有嚴重危害。

HKU1病毒(HCoV-HKU1)

HKU1病毒於2005年在香港大學發現。它具有季節性,高峰在晚秋、冬季,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明顯低於其他呼吸道冠狀病毒。其感染症狀也相對輕微,但對於有基礎疾病和免疫抑制的患者,會加重症狀並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疾病。

在已經發現的七種人類冠狀病毒中,其已經出現了毒力上的分野。其一就是毒力比較弱的229E、OC43、NL63、HKU1四種病毒,目前只在人類體內發現,人群普遍易感,除了流行最廣的OC43病毒,多項血清學研究結果表明,幾乎100%的兒童在幼年早期均感染過229E和NL63。HKU1病毒的感染率在四種普通人類冠狀病毒中最低。目前,這四種普通人類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並沒有太大的威脅,通常都是引起人的普通感冒,除了極少數案例,一般最嚴重的情況是引起喉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病患者極少。

但是SARS病毒、MERS病毒和目前剛剛發現並且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2019-nCoV,致死率高或者比較高,對人類健康威脅大,人類需要高度防範,稍不注意,就會導致巨大的災難。

不過也不必對這些危險的人類冠狀病毒過於擔憂,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表示,從歷史的角度看,大部分感染人類的病毒毒力都是減弱的,冠狀病毒的毒力也是如此。

新冠病毒死亡率要比SARS病毒低得多,也低於MERS病毒,但是它的感染人數很快超過了SARS病毒,這讓它的威脅性不容小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新冠病毒比SARS"狡猾",除了傳播速度快,很多輕症患者也就是跟一般的感冒差不多,這給開始的診斷及防控都帶來很大的難題。

近日,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就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novel coronavirus)的彩色照片,這張經過渲染的偽彩色照片,看起來很嚴厲,但更展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猙獰面貌,表面布滿了冠狀物,仿佛惡魔的嘴一樣(圖片來源:《柳葉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1月28日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表現出跟以往的冠狀病毒包括SARS很多不一樣的特點,譬如它會無症狀傳染人,雖然新冠病毒出現無症狀傳染人從病毒學角度看不奇怪,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就有這樣的特點,但是對比SARS就比較奇怪了,這會給發現傳染源帶來一定的困難。

到目前為止,病毒學家們對冠狀病毒的認識還相當有限,大家只知道這種毒屬是結構上具外套膜的正鏈單股RNA病毒,直徑約80~120nm,其遺傳物質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病毒顆粒的直徑60~200nm,平均直徑為100nm,呈球形或橢圓形,具有多形性。

和其它病毒一樣,冠狀病毒也是依靠寄生生活,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無生命跡象的化學物質。但是病毒一旦感染了宿主細胞,比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它就立刻活躍起來,開始對宿主細胞侵入,在宿主細胞內利用宿主細胞物質進行自我複製,乃至子子孫孫的快速繁殖,其子孫快速感染,並將宿主其它細胞當免費住所,進行同樣的子子孫孫複製。

一般來說,這種複製是高度相似下的複製,但是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出現病毒變異導致產生新的冠狀病毒。引發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是新變異來的病毒還是老病毒新發現,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還需要病毒學家們進行更多的研究。

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就有病毒被發現,早在公元前二至三個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的記錄,直到19世紀末,病毒才開始逐漸被發現和命名。100多年以來,雖然人類在分子病毒學領域人類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對病毒的研究遠遠趕不上病毒的進化速度,仍然存在很多不明機理。其究竟如何起源也依舊還是科學界的一個懸案,這些問題的存在讓病毒始終是人類不能忽視的威脅,冠狀病毒這個家族也是如此。

直到2003年,在人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只有兩種,這就是上個世紀60年代發現的比較溫順的229E病毒和OC43病毒,這也讓眾多病毒學家意味冠狀病毒對人類沒有大的威脅。SARS病毒在人類社會興風作浪以後,病毒學家們開始改變對人類冠狀病毒的看法,其威脅性種類成了很多人研究和關注的對象。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2019-nCoV的相繼作惡,現在讓人們認識到了人類冠狀病毒的絕大威脅。一些人相信,自然界中應該存在或者以後還會變異出對人類威脅性更大的冠狀病毒。

研究發現,包括人類冠狀病毒在內的冠狀病毒由於基因組大容易發生突變,會產生許多抗原性和致病性不一的變異株,而且易發生異源重組,導致毒力的改變。儘管金冬雁等一些科學家指出,新冠狀病毒的毒力在未來會不斷弱化,我們對人類冠狀病毒依舊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這個家族我們都還知之甚少。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Christian A. Devaux認為,頻繁的商旅交往是世界上大多數瘟疫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這個交通高度發達的全球化時代,危險性人類新冠病毒人類無論如何也不能掉以輕心。

相關焦點

  • 從SARS到新冠病毒:17年間,冠狀病毒的研究改變了多少?
    新型冠狀病毒(圖片來源: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落基山實驗室)從2003年的SARS,到當前的新冠病毒疫情,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人類經歷了3次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嚴重疫情。即便如此,一些從事冠狀病毒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在這段時間內,冠狀病毒的研究一直處在興起和衰退的交替狀態——每當疫情退散,相關研究以及經費投入都會跌入低谷。
  • 「新冠病毒誕生於人為基因改造」是彌天大謊
    自從去年12月「新冠病毒」開始肆虐以來,社交媒體上已經出現了多個相關的陰謀論。比如「新冠病毒」是美國人的生化武器專門針對中國人的。這樣的謠言很容易駁斥,因為謠言的源頭是非科學界的陰謀論人士,沒有什麼論據,純屬臆測。但這兩天,有一則消息在中文和英文的社交媒體上瘋傳。
  • 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 SARS-CoV-2,主要依據演化關係
    其正式命名與此前公布於預印本網站的名稱一致,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2」(SARS-CoV-2),因其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具有遺傳相似性,兩者屬於同一個分支(clade)。ICTV 是負責確定新病毒的分類學名稱的組織。當新病毒造成疾病爆發時,世界衛生組織(WHO)負責命名疾病名稱,而 ICTV 負責命名病毒的分類名。
  • 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同種不同族?一文搞懂病毒與冠狀病毒的那些事
    冠狀病毒屬於單股正鏈RNA病毒,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在電鏡下觀察該病毒形態類似王冠而得名。20世紀30年代冠狀病毒從雞身上分離得到,在1965年首次發現人冠狀病毒。目前為止,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表現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
  • 新冠病毒顯微鏡彩照首度公布:與MERS和SARS相似
    視頻新冠病毒顯微鏡彩照美國首度公布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 中國病毒專家:新冠病毒英文名SARS-CoV-2有誤導性
    《柳葉刀》網站截圖 文章提到,由於新冠病毒不同於SARS冠狀病毒,所以現在的名字「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有誤導性,它應該有不同的名字。 文章描述稱,在武漢,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了一場罕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爆發,世衛組織(WHO)最初將這種新病毒命名為2019-nCoV,其所引起的疾病為COVID-19。 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組(CSG)發布聲明,建議將2019-nCoV定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
  • 新冠病毒「高清彩照」曝光!
    很多人也許會好奇這害得我們門都不能出不能好好玩耍了的新冠病毒
  • 康復17年SARS患者體內竟有針對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細胞或將幫助我們戰勝新冠病毒
    最近,發表在《Nature》上一項來自新加坡的研究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新冠肺炎(COVID-19)和SARS康復者以及沒有感染的健康人中都存在類似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更有意思的是,已經康復了17年之久的SARS患者,其體內的T細胞竟然夠識別新冠病毒!
  • 共享數據,監測變異,迎戰新冠,共同抗疫!「戰新冠」病毒基因變異動態監測平臺發布
    隨著病毒的肆虐,全球目前多個地區相繼爆發疫情,使得世衛組織(WHO)將此次事件定位成國際突發公衛事件,並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近日,WHO呼籲全球共享病毒樣本、數據並加快對藥物和疫苗的研究,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正在幫助全球的研究者共享其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數據。
  • 新冠病毒的真面目
    肆虐的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樣?一組彩照揭開它的「真面目」。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落基山實驗室(NIAID-RML)於當地時間13日宣布,其位於蒙大拿州的洛磯山實驗室,11日在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鏡上拍攝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圖像,清晰顯示出新冠病毒用來入侵宿主細胞的棘突蛋白。
  • 新冠病毒感染能力為何強於SRAS,這篇文章解釋清楚了丨醫麥黑科技
    這比之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國家疾控中心團隊基於425名患者流行病學資料得出的R0值2.2高得多,當然這可能與早期病例明顯的延遲報告有關。但也因此明確了,從傳染能力上來說,SARS-CoV-2高於SARS病毒(R0:0.85-3)。而McLellan團隊此次的發現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能力如此強。
  • 「新冠」病毒阻擊戰,霧化乙醯在前線!
    而在這個談「冠」色變的時段,其實很多朋友也會伴有一個疑問,就是同樣都是「冠狀病毒」,這次的「新冠」病毒和當年的SARS病毒有什麼聯繫呢?斯達君在查閱了相關的研究報告和資料後,可以告訴大家:「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能達到70%,所以稱之為「表兄弟」一點都不為過!正因如此,在感染途徑和致病機理上,二者也表現出了很大的相似性。
  • SARS病毒元兇藏身雲南山洞,它還會再次暴發嗎?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病毒學家石正麗帶領團隊,在雲南一個洞穴中對多種菊頭蝠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研究。在此期間,他們收集了11個與SARS相關的新病毒株。這一次,他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雖然這些來自蝙蝠的病毒都不具有獨自感染人類受體的基因特質,但是它們包含構成人類SARS冠狀病毒的全部基因組分。
  • 西班牙研發出檢測新冠病毒感應器!幾秒出結果,準確率99%!
    由科學研究中心的瑪格麗塔·薩拉斯(Margarita Salas )生物學研究中心(CIB-CSIC)與生物學家Luisa María Botella共同開發了一種快速的、自主的且便攜的SARS-CoV-2(引起Covid-19的冠狀病毒
  • SARS病毒發現者之一、德國專家評價中國應對新冠病毒:盡了最大努力
    2003年,他是SARS病毒的共同發現者之一,並且首批研發出SARS病毒診斷方法。2020年,他首個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方法。2020年1月30日,德羅斯滕教授在其研究所接受了《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李山的專訪。
  • 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再次發生新突變!
    綜合美國《華盛頓郵報》、美國生命科學網當地時間2日最新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大約214,000個經過基因測序的變種樣本中,他們鑑定出11個樣本,這些樣本發生了一個名為「E484K」的突變。報導稱,這種冠狀病毒新變種似乎限制了疫苗對新冠病毒感染的保護。英國已經在努力應對這種「高度傳染性、顯然更致命的」病毒變異。
  • 新突變!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再次發生新突變
    綜合美國《華盛頓郵報》、美國生命科學網當地時間2月2日最新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大約214,000個經過基因測序的變種樣本中,他們鑑定出11個樣本,這些樣本發生了一個名為「E484K」的突變。報導稱,這種冠狀病毒新變種似乎限制了疫苗對新冠病毒感染的保護。英國已經在努力應對這種「高度傳染性、顯然更致命的」病毒變異。
  • 為什麼不能說新型冠狀病毒屬於 SARS 冠狀病毒?
    為什麼我們不能說新型冠狀病毒屬於 SARS 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新型」在哪裡?同樣屬於冠狀病毒,它和 SARS 冠狀病毒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得先從冠狀病毒談起。2019-nCoV 和 SARS-CoV 之間是啥關係?冠狀病毒是一大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的總稱。
  • 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裡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的結合效率之高,通過基因工程無法達到,只有自然選擇才能實現。
  • 新冠病毒又有新發現 / 七大致命特徵
    隨著新冠肺炎在世界範圍傳播,冰島科學家竟然發現了新冠肺炎病毒出現40個變種。所以「新冠病毒」特徵之五是其多變性,而這一特徵使得疫苗開發的難度加大。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0理察(Richard Hatchett)則給出了更為具體的數據,指出這種病毒「傳染力是季節性流感的3倍,死亡率是其10倍」,並說:「自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來,人類從未見識過有哪個病毒象這樣,同時結合了傳染性和致命性這兩種特性。」所以「新冠病毒」的又一特徵就是既具有高傳染性,又具有高致命性,可謂集眾「毒」之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