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臺灣「NCC」(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13日表示,華為在臺灣市場銷售的三款手機在更新時將「臺灣標示改為中國臺灣」,「NCC」要求業者籤署切結書,不得再出現標為「中國臺灣」的情況,否則無法在臺銷售。
據報導,華為是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2019年8月,有大陸網友發現,部分華為手機在使用者選擇「繁體中文」時,原本「繁體中文」界面的臺北(中國)變成了臺北(臺灣),此後華為進行了語言選項的更新。「NCC」於14日透露已經要求五大電信業者包括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遠傳、臺灣之星和亞太電信,以及華為臺灣代理商訊崴,停止售賣P30、P30 Pro和Nova 5T這三款機型,直到上述情況「改善」為止。上述五家電信業者已回復稱,由於近期減少進貨華為手機,加上庫存本來就不多,因此可配合「NCC」辦理。華為技術臺灣總代理訊崴技術表示,已於第一時間了解狀況,並與原廠溝通中。
對此,臺灣「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憂心忡忡地稱,越來越多基於政治考慮而設下的規則,將徒增企業不必要的困擾,讓臺商成為夾心餅乾,左右為難。一名業內人士稱,華為是大陸指標性企業,從過去大陸要求跨國企業對「臺灣」的標示要改成「中國臺灣」來看,可以想像華為繁體手機在島內地區標示被當成政治議題炒作,最後結果一定會逼華為退出臺灣市場。
臺灣《中國時報》14日報導稱,兩岸關係本就敏感,過去存在一定的默契與模糊地帶,是兩邊交流與互利基礎,就像臺灣華航在對岸網站票務,大陸並未強制要求地區顯示「中國臺北」,「如今『NCC』禁令一出,卻可能打破這層默契」,這把火會不會燒到華航等其他臺企,若是,無異於將業者置於對抗浪尖上。文章直言,政治對抗火燒到經濟,將為臺灣經濟帶來浩劫。
海峽衛視特約時事評論員張彬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標註「中國臺灣」一點錯也沒有,華為作為大陸的標杆性企業,將臺灣地區標註清楚也是理所當然,但民進黨當局往往通過政治鬥爭和意識形態操弄作為和大陸進行對抗的手段,同時臨近選舉,這種手段也愈發激烈,禁售華為就屬於這個範疇,利用兩岸具體的商貿事務來進行政治操弄,來換取選票,渲染「恐中」、「仇中」情緒。把政治上的對抗轉移到經濟領域,最終受損的還是臺灣,禁售華為會損害華為在臺灣地區的銷售,但華為在臺銷售只佔其總銷售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到忽略不計的程度。但是華為的供應商有很多臺灣企業,並很有可能在禁售事件中受到直接影響,也會影響臺灣經濟。同時,民進黨的這種對抗方式必定會受到大陸相應的反制,從臺灣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來講,這絕對是一個昏招。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