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播放器的小與大
這些年便攜播放器的發展,大方向是往小巧、輕便的方向走的,如何在保證便攜性的基礎上,儘可能把聲音做好,這是大多數廠商思考的題目,漸漸地「國磚」這一名頭,放在國產便攜播放器身上似乎也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了,這也是我之前海貝R5的文章起名為《告別「國磚」》的原因。
但是,客觀物理原理終歸是繞不過去的,你要真正往追求極致HiFi的方向去靠,更大的體積至少在目前的技術來看往往是必然的選擇。別的不說,電乃聲之母,沒有足夠大容量的電池,沒有複雜電源電路設計,是很難提供足夠乾淨高質量的聲音的,而這些,都需要相對更大的機身尺寸。因此各大廠商又開始推出一些體積重量超出便攜器材極限的「便攜播放器」,包括索尼的DMP-Z1,艾利和的Kann Cube和乾龍盛的QA390等。個人認為這並不能視為逆潮流而動,反而是市場更加成熟的表現——總有燒友對便攜播放器有更極致的聲音要求,而對體積重量不太介意,而這類產品給了他們不將就的選擇。
艾巴索DX220MAX也是這樣一臺體積重量幾乎達到便攜器材極限的機器。基於對便攜設備聲音極限的追求,這樣的體積重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對它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既然已經那麼大,那麼重了,如果不能對比它小的一眾便攜播放器形成降維打擊,那麼可以說就是失敗的。
而當我深度體驗過之後,我認為DX220MAX做到了。它不會讓你失望,那麼大的體積,它就有那麼大的體積該有的聲音表現,推力、控制力、密度、信息量,調音也很穩,很耐聽。不會讓你說,那麼大,那麼重,我不如買XX,XXX。我覺得MAX做到這點,就已經很成功了,能接受這個體積重量的,這個價位也沒有什麼其它更好選擇了。
靜態體驗的褒與貶
坦率地說,對DX220MAX的開箱體驗是有些許失望的。相比於DX220精緻的包裝,DX220MAX給到我們的就是一個又黑又大的大紙箱,草草地打上了個艾巴索的LOGO,僅此而已。
好在配件足夠齊全:
機器本體也有褒有貶。大和重自不必說,145×86×27的三圍,七百多克的重量,想要把它揣入褲袋幾無可能。DX220MAX的設計語言極為乾淨和極簡化,上下各自分布著DC電源口、電源鍵、type-C口、SPDIF接口、4.4LO口、4.4平衡口、3.5單埠和標誌性的金色模擬音量旋鈕。
側面只有一個Micro SD卡槽,最大支持2TB的存儲擴展。最大的槽點是沒有播放和上下曲實體按鍵,作為一個播放器產品,日常使用還是有些許不便。
此外,由於使用了模擬與數字電路各自獨立供電,模擬部分使用專門的高壓電池供電,因此模擬部分和數字部門需要分別用DC電源口和type-C口,這屬於為了高品質聲音表現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設計,但是客觀來說日常使用起來還是會給用戶帶來不便。
說完貶再說褒的地方。對於數碼設備而言做得大就有可能把工藝缺陷放大,好在DX220MAX的工藝是很不錯的,不鏽鋼機身雖然貢獻了不少重量,但是也提升了一些高級感,銜接處沒有什麼縫隙和毛刺,輸入和輸出接口都有漂亮的圓形金圈裝飾,金色音量旋鈕阻尼感適中,定位準確。
5.0英寸的IPS屏幕像素密度為1920×1080,顯示效果在播放器產品中屬於頂尖水準,屏幕顯示效果細膩,可視性表現良好。
官方定位的虛與實
「便攜設備的音質需要更大膽的創新和探索去破壁」,DX220MAX上市預熱之時充斥著這樣的對於其創新性的標榜。但是不客氣的說這是言過其實的——DX220MAX從根本上就不是一款以創新性為核心賣點的產品。
DX220MAX的解碼晶片是雙9028pro,這是一塊艾巴索從DX200,到DX220,再到DX220MAX三代產品一直潛心調教的晶片組合。有的「唯晶片論者」也許會對這樣的「不思進取」嗤之以鼻,但是像艾巴索這樣不去刻意追新和堆料,而是潛心挖掘自己熟悉的晶片的極限,這樣的態度我反而非常讚賞。要知道,現在市面上高端一些的解碼晶片,用在便攜設備上都是絕對夠用的,甚至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品牌的新品用上了所謂多麼高端的解碼晶片,但是出來的聲音卻不盡如人意,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只管堆料卻不管餵飽它,這樣從追新製造話題迎合唯晶片論者出發而不是從產品架構聲音表現出發的產品理念我是不認可的。
不單單是解碼晶片,其實DX220MAX的主板架構就是沿襲了DX220的成熟架構。耳放和AMP8隻是同類型而已(超甲類),但也是重新設計的耳放卡,結構是有所不同的,不過也可以看作是AMP8的改進和延續。我相信從一開始,勾工和他的工程師們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把這個成熟架構進一步挖掘和延伸,使其真正能接近它的極限。這也是DX220MAX之為DX220MAX,而不是DX240,抑或DX300的原因。
除了音頻架構,甚至其它的一些方面,你也能看到DX220MAX之於DX220的傳承和延續。比如說主控部分。DX220MAX依舊使用的是那顆萬年不變的瑞芯微RK3368,正常用流媒體app聽歌甚至刷刷B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你要把它作為一臺安卓智慧型手機來玩,那還是太為難它了。好在經過幾代產品的持續優化,以及4G RAM加持,流暢度相比前作DX220還是有明顯提升的。
所以說,歸根結底,我認為把DX220MAX標榜為創新性和突破性的產物還是言過其實了,其實艾巴索對它的命名才是正確看待DX220MAX的方式——它是DX220的延續和放大,強調這一點並不是旨在對艾巴索或者DX220MAX的批評,而是只有基於這樣的正確認識,才能避免對它不切實際的要求,才能反而強化對其真正強大之處的正確認識。
產品理念的拙與精
我相信任何一個既聽過DX228(DX220+AMP8),又聽過DX220MAX的朋友,都能同意這兩臺機器的聲音表現根本不是一個層次。那麼,沿襲了DX220基本架構的DX220MAX,又是如何做到聲音的突破和飛越的呢?
答案就是電源。市面上的便攜播放器,為了實現正負電源給耳放部分供電,絕大部分採用單電池+升壓電路的形式,這讓電源本身成為一個很大的噪聲源,很難通過後級電路處理乾淨。只有電池直接供電,才能從源頭上保證聲音純淨。MAX電源上艾巴索創新性的使用模擬與數字電路分離,各自獨立的充電、供電管理系統,數字電路獨立一塊電池供電,無幹擾;模擬電路通過兩組經過嚴格匹配的8.4V低阻電池組成正負電源,純電池高壓直驅供電,耳放全程無升壓。俗話說,「電乃聲之母」,在DX228原本就優秀的架構基礎上,把供電做到便攜設備的極致,DX220MAX的高素質和澎湃推力就得到了保障。
除此之外,艾巴索也在細節上精益求精,大量採用了極美、松下、羅姆等高分子鉭電容,東信、松下、尼康等音頻電解電容,以及金屬膜電阻等補品元器件,以此來提升DX220MAX的聲音表現。再加上無數次的精細調音,最終得到了相比於DX228可謂是脫胎換骨的改善和提升。
所以你看,DX220MAX的產品理念並沒有什麼華而不實的地方,而是非常清晰直接,客觀務實。看似平平無奇,但是回歸對聲音的理解和追求,這才是真正的大巧若拙。
聲音表現的守正與出奇
不誇張地說,在真正聽到DX220MAX之前,我對它的聲音就有過自己的想像,而DX220MAX實際的聲音表現幾乎完全符合我對它的預期和想像。此話怎講呢?因為DX228是我長時間作為主力機型之一持有和使用的機器,對它的聲音非常喜愛和熟悉,因此,在DX228基礎上揚長補短做到極限,自然能想像是什麼樣子。
首先,DX220MAX的驅動力自然完全不用擔心,無論是推力還是控制力都非常足。我基本上試遍了手上的塞子和大耳(還是要說明一下,作為一個主玩隨身的玩家,我手上的大耳也大多不是特別難伺候的主兒),DX220MAX都能夠輕鬆驅動,並且不會出現適配不佳出惡聲的情況。
本身DX228的風格就是中性均衡的聲音,略微帶有暖色,細節表現得非常細膩,結像清晰精準,而到了DX220MAX這裡,各方面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首先第一個印象是聲音完全舒展開來了,並不是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的那種氣勢磅礴,而是那種從容不迫的自信氣度。得益於獨立供電對幹擾的規避,DX220MAX的聲底非常漆黑,同時聲音的密度和層次感都做到了播放器產品的頂級水準。
DX220MAX的整體聲場不算太大,但是定位精準。低頻準確而有力,動態鮮明,有質有量,優秀的下潛營造了非常不錯的空間深度;中頻平滑和諧,細節表現生動準確; 高頻乾淨利落,泛音優美,延伸優秀,極高頻也絲毫沒有扭曲的跡象。
在剛剛結束的成都展上,我就是抱著DX 220MAX到處試聽耳機的,因為和任何好的聲源一樣,DX220MAX不會為音樂的演繹增加任何額外不必要的東西,所以用它來做測試機器非常理想。我始終認為,最後的畫面應由耳機繪製,而播放器應儘可能避免錯誤和汙損,儘可能準確、可靠地傳輸信號,以及乾淨和還原地提供高質量的聲音基底。用這個標準來看,DX220MAX的聲音表現無疑是讓我非常滿意的。
結語
這可能是我寫的播放器評測中最不循規蹈矩的一篇了。其實從一開始我就不想把它寫成說明書一般的介紹文章,而是更想把自己的主觀體驗原原本本地分享給大家。DX220MAX是一臺優點和缺點都非常鮮明的產品,它註定不會適合每一個人,但是這又何妨,真正玩到這個級別產品的玩家,對自己的需求應該都是非常明確的了,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感興趣的燒友有一個基本的指引,只要你能接受它在使用體驗上的一些先天不足,那麼DX220MAX在萬元級播放器產品中無疑是一款相當值得推薦的機器。
耳機美學(DCHiFi社群)由知名燒友、哲學博士DC創辦,目前成員千餘人,
我們的QQ交流群:172874410
TB店鋪:「耳機美學音頻館」
貼吧:「耳機美學吧」
微信公眾號:「耳機美學」。
社群不定期舉辦巡迴試聽、線下聚會和各種福利活動,歡迎大家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