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Live Photo
背後的寶藏~
哈嘍,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在iPhone相機上最喜歡的功能:Live Photo
Live Photo這項功能初次登臺於2015年發布的iPhone 6s上,iPhone 6s及其之後的蘋果手機都能開啟這項功能。
開啟方式也十分簡單,打開iOS原生相機,點擊右上角3個圈組成圖標即可進入Live Photo模式。
Live Photo中文直譯過來就是「活的照片」,這個「活」體現在照片不僅有聲音而且還會自己動。聽上去玄乎,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小段視頻。
只不過蘋果利用算法讓你以拍照片的操作得到了視頻的結果,可以算的上種豆得瓜了。
素材來自蘋果廣告
當你打開相機開始取景的時候,相機和算法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Live Photo會對按下快門的前後1.5秒內對畫面和聲音進行錄製,再以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拍攝到的高清照片作為封面,最終得到一個3秒的片段。
它由一張 JPG 圖片以及一個 45 幀 MOV 視頻文件所組成(MOV 是蘋果開發的獨有視頻格式,支持一些幀內壓縮編碼,後期處理時對性能壓力更小)。
在播放 Live Photo 時,這段 MOV 會以 15 幀/秒的速度來播放。同時算法會對片段中相似的畫面進行壓縮,一張Live Photo的照片大小大概是普通照片的2倍。
所以拍照頻率教高,手機又是64G版本的用戶可能要慎用此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Live Photo和夜景模式無法同時開啟。當處於弱光環境,相機自動開啟夜景模式後,Live Photo就會關閉。
可以看到右上角Live Photo禁用標識
推測是因為晚上照片睡著了不會動夜景模式下,相機需要在一段時間內拍攝多張不同曝光的照片進行合成,騰不出手來錄製聲音和畫面。
我還記得剛上手iPhone 6s體驗Live Photo時,覺得這不就是個短視頻,蘋果有啥可吹的。
但在體驗一段時間後我發現Live Photo既不是照片也不是視頻,而是一個moment、一種新的畫面儲存形式。它讓畫面變得更鮮活,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當然這項功能也並不是蘋果獨創獨有的,在小助理的印象中最早在手機上實現動態拍照的應該是黑莓在2012年推出的Rewind功能。
後面華為也在相機中加入了動態照片,同樣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
只不過在綜合體驗上蘋果的Live Photo會相對更好一點。
比如無需等待的拍攝過程,你按下快門的瞬間就能得到一張Live Photo。
比如簡單便捷的查看方式,點按照片任意位置,即可播放Live Photo片段。
再比如Live Photo多樣、方便的可編輯性和豐富的玩法~
I 提升拍攝容錯率,留住最精彩的瞬間
相信喜歡拍照的小夥伴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拍攝時擺好pose,露出自然的笑容,然後微移鏡頭調整構圖和光線。
一切準備就緒,看上去很完美,結果按下快門時表情已經僵硬。。。甚至鏡頭剛好就捕捉到了你不自覺眨眼的畫面。
此時擺在你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將就或者重拍。
又或者你想抓拍某個瞬間,比如空中飛過的飛機或者人起跳在空中擺的pose,總是因為按快門時的失之毫釐而導致最終畫面與想像的差之千裡。
有了Live Photo之後你就不用為此煩心了。即使封面照片拍翻車了,你可以點擊照片編輯裡的Live Photo圖標,拖動底部的時間軸,選擇最精彩的一幀作為封面照片。大大提升了我們拍照的容錯率。
另外,你還可以在時間軸上像修剪視頻一樣調整Live Photo的時長,把不想要的畫面刪去。
如果不想要聲音,點擊左上角的喇叭圖標即可去除。
除此之外,iOS系統還給Live Photo內置了3種播放特效。可能90%的人都沒用過這個功能,但其實還蠻好玩的。
在相冊將Live Photo照片上滑即可看到:「循環播放」、「來回播放」、「長曝光」三種效果。
● 循環播放
這種特效能讓照片進入「無限月讀」模式,系統會自動找出你所拍攝的Live Photo中最相似的兩個鏡頭,並且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重複播放。
之後再通過算法穩定圖像,營造出循環動圖的效果。非常適合拍攝微風吹拂的湖面,畫面會變得更有意境。
或者一直向前無限長的火車
又或者永遠吃不飽的小助理
無情的食蕉機器
● 來回播放
這種特效玩起來趣味性很強,套上這種特效後,系統會在兩個特定的時間點之間不斷「播放」和「倒帶」,看上去會充滿魔性。
再也不用愁表情包哪裡找了。
● 長曝光
長曝光拍攝我們都知道,通過調慢快門速度,獲得較長時間的曝光。可以把較暗環境下的景色拍的更清晰,也能捕捉物體運動軌跡,拍出炫酷的光軌效果。
不過Live Photo裡的這個特效並等同於相機或者手機專業模式下的長曝光,而是通過算法模擬出來的類似效果。
適合拍攝車流、人流、水流等運動的場景,能在靜態的照片上體現出物體的動感。
拍攝瀑布時水流會呈現一種乳化拉絲的效果,為畫面增添一種朦朧美。
拍靜態照片時,長曝光同樣有用武之地。不僅可以去除亂入的行人、車輛,更突出畫面主體,還讓背景有了亦虛亦實的夢幻感。
在套用長曝光特效後,能明顯地感受到畫面被裁切了一部分。
四周明顯被裁去了一部分
證明算法對於手持拍攝的抖動還是有一定的補償,在體驗過程中,Live Photo的長曝光也是可以脫離三腳架的,只要在手持手機拍攝的過程中保持相對穩定即可。
這對比嚴格意義上的長曝光拍攝無疑更加方便,按下快門,一鍵轉換即可。
但是,請注意!!!
世間難有雙全法,Live Photo的長曝光是不可以調整曝光時間的,另外在構圖時要考慮自動裁切的畫面,也是有那麼一絲頭疼。
取景範圍與裁切後畫面對比
這些是對於便捷和防抖的妥協,這個功能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玩具,用起來舒服,效果也還不錯,但要用它來創作還是有點難度。
如果你想追求更高質量的長曝光效果,還是老老實實用三腳架+支持iPhone慢快門的第三方APP(推薦slow shutter)的方案。
配合一些第三方的APP,Live Photo還能玩出更多花樣,你可以把電影中最能觸動你內心的鏡頭製作成Live Photo,再設為壁紙,這樣你只需點按屏幕就可以回味精彩瞬間。
還可以把微信二維碼放進Live Photo中,不僅添加好友時更方便,還能拉升逼格。
想學的小夥伴請用在看和留言告訴我們,人數多的話立馬給你們安排一波教程。
雖然Live Photo的玩法多種多樣,但這其實不是最吸引我的點。
絕大多數人使用手機拍照的目的都是記錄生活,甚至包括攝影師在內。
你打開相冊翻看一眼就會發現,構圖絕妙的高聳建築、波瀾壯麗的美景、絢爛的光軌這些畫面只佔相冊很小的內存,大部分的照片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小細節。
或許你在拍下這些照片時會忘記考慮光線、背景、構圖等因素,只是單純地想保存眼前的畫面、聲音,記錄當時情緒、記憶。
這樣的照片會欠缺一些美感,也很難引起外人的共鳴,但對鏡頭後面的人來說可能有巨大的意義。
而Live Photo這種形式是我認為記錄生活最好的方式。
想像一下,在多年以後,你翻看著iCloud裡的老照片,輕點屏幕,照片裡的人朝你綻放出一個熟悉的笑容,我相信你會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然後臉上掛著同樣的微笑。
本文授權轉載自哎妹的好朋友「人民攻攝」(ID:rmgs666),大家如果想學習更多手機拍照的小技巧,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他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