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oist 是火箭君的主力清單工具。熟悉我們的小夥伴也許知道,我們之前將「奇妙清單」(WunderList)作為我們的主力效率工具之一。後來「奇妙清單」被微軟收購,逐漸按計劃停止了更新,最後「奇妙清單」於今年內停止了服務,並要求所有用戶遷移到微軟的 清單App TODO 上。
誠然,微軟的 TODO 也是一款出色的 清單工具,但總覺得沒有內味。尤其是 微軟 TODO 早期的版本,完全不能和「奇妙清單 」相提並論。而在當時火箭君的視線就落在了 Todoist 上了,Todoist 發展於至少10年前,是一個非常專注的清單效率工具,這10 +年來的積累,使得 Todoist 的 GTD 思路清晰,而且多平臺運作銜接完美。
可能是過於關注「清單」這個領域,Todoist 幾乎沒有在最早期就跟上當時的「看板」熱潮。 同時代的 Trello 以及國內的一種仿品 噴湧而出,Todoist 仍舊 不緊不慢的耕耘自己的「清單」業務。
時至今日,也許感到了各類生產力工具整合跨越的壓力,終於開始在「看板」上進行發力。
Todoist 可以將任務劃分到不同的「項目」下面。每當任務完成時,可以勾選任務完成。然而,我們有些任務並不是完成和未完成那麼簡單的,而是處於一個「中間狀態」。這時,火箭君往往會在任務標題上直接標註。例如:
回覆:ABC 關於DEF項目費用 / 等待確認
「等待確認」就是一個臨時的狀態
這些臨時狀態中,有不少種類是基本固定的,就像一個流程的必經環節,例如:我們日常網購的快遞過程,有 「攬件」「派送中」「籤收」…… 之類的狀態。
而 Todoist 起初並沒有很簡潔的方法(無論標籤還是子任務或備註都很麻煩),所以直接改標題是最「省力」的。
後來,Todoist,有了「板塊」(Section)的概念,可以把一個任務 扔到某個預設的「板塊」下去。現在 iOS 的移動端內,只要 打上 / 斜槓符號就會自動跳出 預設的板塊 名稱供我們候選。例如,我們剛才的「攬件」「派送中」「籤收」之類狀態,都可以設置為「板塊」,讓我們直接輸入任務信息時就能 快速選擇指派一個板塊。
現在,Todoist 更進一步,允許我們將項目的「板塊」按照「看板」(Board)形式呈現,並可以自由拖動。
目前,火箭君發現 並非所有平臺所有版本 都走到了「看板」模式,其中Windows系列 貌似仍舊停在「板塊」階段,但是兼容「看板模式」,只是呈現模式不同。而 蘋果生態下的 Todoist,包括手機平板和Mac,已經進化到了「看板」模式。Web版 的Beta模式下,據說也能出現「看板模式」。
Mac 版為例,更新了最新版的 Todoist 後,系統會提示我們在項目選項下,現在還可以選擇「看板模式」。
好了,速報不多廢話,有興趣的話,趕緊去更新 Todoist 吧。 當然如果是「滴答清單」之類的國內用戶,也歡迎試用比較,生產力工具之間的互相取長補短,將給我們帶來更多選擇,這正是我們用戶樂於見到的,不是嗎?
相關文章
Todoist,一款火箭君愛用的主力 TO-DO 工具
任務清單總是很長?試試看「戰術性拖延」吧
是清單也是流圖,輕量級可視化任務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