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還是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開始了?丨文化客廳

2021-02-18 新京報書評周刊

在人類歷史上,作為所謂的「高級動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人類脫穎而出,號稱自己是大自然的主人,而後馴化動物。但是,病毒也會通過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在人類文明史中,野生動物是否做出了貢獻?我們應該與野生動物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和距離?我們為何要保護野生動物?

3月13日,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世紀文景,疫期線上特別策劃第四期「演化,還是滅絕?——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簡史」,邀請了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何鑫,給大家分享《演化的故事》講講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史。

 

 

何鑫認為,究竟什麼是野生動物,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在生物學裡,動物是一個很大的門類。單個細胞構成的動物叫原生動物。那原生動物算不算野生動物?我們首先需要釐清野生動物的概念。

 

對於人類來說,受人飼養,能穩定繁殖的動物就不是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應該不受人類幹預地生活在自然環境當中。但是,其實人類對自然的幹預已經非常大了,很多野生動物也在適應人類所改造後的棲息地。

 

當我們說到保護野生動物,往往指拿下大型的、高等的脊椎動物。這些動物跟人類的親緣關係更近。《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裡面所列出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單中絕大多數是陸生的脊椎動物,包括鳥類、獸類、兩棲類和爬行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無脊椎動物,比如一些昆蟲。

 

因此,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之外的動物,人們很可能會忽略掉它們。人類給野生動物的定義的背後是蘊涵著一定的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重要生態價值的,所以大家稱它為「三有動物」。「三有動物」曾經還有一個定義,是指它們都是有益的。這些詞彙其實都有些模糊。因為不同的評價體系裡,有益、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重要生態價值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在水塘裡看到的小蝌蚪,大多是中華大蟾蜍的蝌蚪,這也屬於「三有動物」。抓蝌蚪拿回家養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法律,這說明在執法上,難度是比較大的。

 

對於全世界來說,我們想到的著名的野生動物,大多數是一些陸生脊椎動物。大家在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會宣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動物,這些動物是明星物種或旗艦物種。它們就像一把傘一樣,罩住了其他重要的野生動物。比如中國在保護大熊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實際上,在野生大熊貓的保護區裡的其他動物同樣的也能受到保護。

 

 

何鑫提到,地球是46億年前產生的,在35億年前已經產生了生命。在35億年前存在著生命的證據就是疊層石。疊層石是來自那些具有光合作用功能,能夠沉澱碳酸鹽並建造疊層石的細菌和其他原核生物所產生的。這些生命活躍在距今35億年前到7億年前。在那個時候,它們在生物圈中佔統治地位。有一種說法認為,距今20億年前,它們甚至可能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唯一形式。

 

疊層石

 

如果地球生命的演化用24小時來計算,最早的生命在早上凌晨四點左右就出現了,但這些生命長時間裡保持著單細胞的狀態;有性繁殖的生命,要到晚上六點多才出現;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已經是接近晚上十一點;而哺乳動物稱霸地球的時間,接近晚上的十一點四十分;人類的出現,是在這24小時的最後一分半裡。

 

地球生物的演化時間表。

 

而在這最後一分半裡,是人類從演化初始開始計算的。人類所屬的智人,其實只存在了短短的20萬年。而智人走遍全球,也是從最近的6萬年前開始的。文明史只有一萬多年的時間。這些時間跟地球的46億年相比,都是非常短暫的。而我們熟悉的陸生脊椎動物,也是較晚出現的。

 

地球生命的演化用24小時來計算

 

瑞典的科學家林奈提出了一套分類系統——界門綱目科屬種。這是最基礎的一個分類階元。其實,界門綱目科屬種,只是分類階元裡面比較明顯的一個類別而已,在它之間還有很多不同分類的單元。這些單元構成了整個生命世界的分類系統。

 

地球上不同的生物類型出現的時間和所佔的比例圖

 

病毒,到底屬不屬於這樣的分類系統裡?科學家對此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病毒不屬於我們所說的生命分類系統裡,而是屬於更獨立的、類生命的類型。科學家把生命簡單化為細菌域、古細菌域和真核生物域。病毒並不在裡面。人們把病毒定義為具有蛋白質和核酸的能致病的簡單結構,亞病毒因子就是一些不存在蛋白質或不存在核酸的,但同樣能致病的簡單結構,比如朊病毒僅有蛋白質。

 

「界門綱目科屬種」只是相對基礎的分類階元,實際上生物的分類階元是很複雜

 

在早期的生命形式裡,細菌還和真核生物發生了強烈的聯繫。一部分細菌其實進入了真核生物體內,比如,線粒體和葉綠體,其實都來自於細菌。

 

原生生物是最簡單和初級的一種門類。它曾經被認為是動物,但其實它兼具動物和植物的一些特徵。草履蟲和變形蟲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已知的原生生物有5萬種左右。真菌更像植物,但真菌跟動物的親緣關係要近一些。目前已知的真菌有10萬多種,還有更多的物種等待著我們發現,預計地球上的真菌種類有150萬種以上。

 

真菌的分類

 

目前,人類已知植物有38萬餘種,還有更多的植物等待發現,預計地球上的植物有50萬餘種。目前,動物的種類有一百萬餘種,而預計地球上的動物其實有上千萬種。這個預計種類數量在不同的研究者眼裡是不一樣的,這也反映了人類對動物界的研究的發展。在動物界裡,脊椎動物門不過是一小部分。所以說,人類所說的野生動物,並不是指所有沒被馴化的動物。

 

植物的分類

 

何鑫提到,在地質學裡面,科學家把生物出現的比較明顯的時代稱為顯生宙。在顯生宙裡面,科學家把它劃分為不同的紀。這些紀又被劃分為不同的代,不同的代之下又被劃分為不同的系。古生代擁有六個紀,分別是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有侏羅紀、三疊紀和白堊紀。從6500萬年前到現在,就是新生代。整個新生代被劃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其中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當然現在有一個新的說法:如今是一個人類佔據整個地球的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被稱為人新世或者人類世。

 

在地球上,每種生命都有自己誕生、演化、擴展的一個時間段,也有最終滅絕的時候。從生命歷史的整個的角度而言,沒有哪種生命是能夠永存於整個世界上的,是都會滅絕的。但是滅絕都有一定的規律。在歷史上,還曾經出現過數次大滅絕事件,而這些大滅絕事件造成了極端的情況,出現集群式的滅絕,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恐龍時代的大滅絕。

 

五次生物大滅絕示意圖

 

在歷史上,我們出現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有很多科學家認為,現在已經開始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前五次大滅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板塊運動等變化,使得地球氣候發生紊亂,導致物種大滅絕,或者是地外行星撞擊。而這個時代的大滅絕,是人類這一物種的行為引起的。人類不斷繁衍,人類也破壞環境,破壞其他物種的棲息地,最終使得很多野生動物消失。

 

地球歷史氣溫變化示意圖

 

地球歷史上除了五次大滅絕,還出現過七次大冰期。人類歷史上曾經歷過最後一次大冰期的最後一次小冰期。在大冰期中間,還會有小冰期和間冰期的說法。人類出現的時間點,恰恰處在地球第四紀大冰期的間冰期和冰期相互循環的時間段。人類最早出現在東非,因為冰期的原因,森林開始衰退,人類的祖先被迫從森林走到草原上,這也使得人類開始被迫發生演化。

 

過去65萬年間氣候變化示意圖

 

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南方古猿和查德沙赫人距今所存在的時間是700萬年前到600萬年前。而根據分子生物學的手段,人類和黑猩猩所分化的時間也是600萬年前左右,但大家並不會認為黑猩猩是「人」。這反映人類認為自己是一種更高等的生物聚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人類和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是非常近的。從新的分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和黑猩猩都早已共處於人科。當然,整個人科不僅包括黑猩猩和人,也包括一些大猿,比如說大猩猩和猩猩。

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南方古猿和查德沙赫人

 

生活在東非的南方古猿,距今生活的時間是550萬年前到130萬年前,它擴展到非洲的很多地方。科學家發現了很多化石。在有的化石裡,還能看到南方古猿被捕食的痕跡。比如南方古猿的頭頂上,有這種明顯被大型貓科動物的犬齒所咬穿的孔。恐貓屬於劍齒虎的家族,它跟豹的習性很像,他們喜歡把南方古猿拎到樹上去吃。這也是人類早期在地球生物鏈上的位置,是大型貓科動物的食物,而人類是被捕食者。

 

這都是人類從森林裡出來,在非洲草原上艱難演化的反映。那時人類雖然學會裡直立行走,但面對這些大型捕食者,人類缺少抵抗能力。人類在最早的演化過程中,不斷去學習,適應草原的環境。南方古猿已經成功地能夠形成一定的團體行為,去驅趕那些大型貓科動物,甚至去奪取大型貓科動物的食物,那麼這也是人類開始與大型食肉者進行競爭,使類在食物鏈上不斷地進行攀升。人類成功獲取更多的大型食草動物的肉,作為自己蛋白質的來源,使人類也在演化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最終,人類脫離了野生動物這樣一個屬性,走出非洲,擴展到全球,並使得很多野生動物在地球上消失。

 

人類走進到不同的區域裡,對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進行捕殺,最終驅使很多動物走向滅絕。很多大型陸生動物走向滅絕是除了因為人類的捕殺,還是因為人類的競爭關係。在亞歐大陸,真猛獁象、草原猛獁象、披毛犀、板齒犀,劍齒虎、巨額虎、洞獅、碩鬣狗、洞熊都在同時間消失。大家只能在人類先祖的洞穴裡看到壁畫,這些壁畫呈現出人類曾經跟這些野生動物相處的一個主要模式,就是捕殺。

 

圍獵猛獁象

 

人類從狩獵開始,進入半定居生活,慢慢再進入農耕定居的生活。其中,人類和野生動物的關係發生了很重要的轉變,人類學會了馴化動物。人類馴化了狼,作為家犬。人類還馴化了許多家畜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這些動物包括家豬、家牛、家山羊、綿羊、家馬、驢。人類在世界上所挑選的備選物種裡面,最能夠被人類所馴化的物種。但是,人類在馴化動物之後,依然有人想吃野生動物。這也是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還能共患病的原因。

 

在後來的歷史裡,人類為了吃的需求,還滅絕了很多野生動物,比如1681年渡渡鳥滅絕,1768年大海牛滅絕,1844年大海雀滅絕,1914年旅鴿滅絕,1936年袋狼滅絕。這些現象到現在依然存在。

 

人類到達各地的時間和該時間對各地物種數量的影響

 

在過去的20年裡,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減少殆盡,很多動物流離失所。這是因為人類未來獲取更多土地,開墾農田,種植經濟作物,原始森林消失殆盡。人類生活中所用的許多物品,都來自野生動物棲息地消失的代價。比如,大家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很多食品、化妝品或藥品裡作為添加劑的棕櫚油,其主要的種植地就是東南亞毀壞熱帶雨林之後所種植的油棕樹。

 

造成野生動物滅絕的原因還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捕殺、棲息地被破壞,還有氣候變化、外來物種、汙染和野生動物的疾病。人類處在人口爆炸的時期,每個人的需求都化身為整個人類的需求,最終要整個地球為此買單。因此,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許多野生動物的貿易可能是為了獲取一些動物的身體組織,作為奢侈品的一個來源,比如象牙,也有一些是為了獲取藥品,比如穿山甲、犀牛角。這些非法貿易,還帶來了次生性的災害,很多物種被引入到其他地區,外來物種入侵使得地球生態系統趨於崩潰。

 

全球各地瀕臨滅絕的物種數量

 

而且,人類濫殺野生動物,造成了野生動物和人更近距離的接觸。這種接觸本是不必要的。這使得一些病毒獲得了更多演化變異的機會,最終轉移到人類身上。病毒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病毒和野生動物的演化,一直是一個協調演化的關係,它不會傾向於把所有的宿主都殺光,因為這會讓它自己沒有辦法繼續生存。長期的演化過程會趨於一種平衡狀態。但是很多時候,人類如果貿然去打破平衡,更新了宿主,就會使這些病毒可以轉移到人的身上。在病毒初期的轉移過程裡,它仍然保持了較高的感染率和傳染率,因此,人類不得不面對許多來自野生動物的瘟疫。

 

野生動物滅絕的原因分布

 

從人和野生動物之間長遠的關係角度來看,人類現在正處於第四紀大冰期的最後一次冰期之後的小冰期的間冰期中,所以地球的氣候是十分脆弱的。全球變暖以及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氣候變化使得很多野生動物無法適應。如此惡化下去,最終人類也是無法適應的。

記者 | 徐悅東

錄音整理 | 崔健豪

編輯 | 餘雅琴

值班編輯 | 吳優

校對 | 危卓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人類正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警告第六次地球生物大滅絕已經正式開始,可能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 科學家:數據表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人類也牽涉其中!
    眾所周知,地球從誕生之初到如今,總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災難的發生,都會有大量的生物死亡,地球重歸冷清、寂寥的氛圍,而時間走到今天,有科學家表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或許已經開始了,而人類也牽涉其中!
  •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了98%的海洋生物以及96%的陸地生物都在50萬年內忽然消失,大量的生物「蒸發」殆盡,整個海洋、陸地的生命跡象都基本消失。
  • 人類目前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邊緣?
    人類的祖先-古猿一次也沒有經歷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極有可能在今後讓人類趕上。歷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基本情況    第一次:奧陶紀-志留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致使該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科學家們推測,可能是由於源於西伯利亞地區大規模的玄武巖噴發,被帶出了巨量的物質和氣體,從而引發了全球性的空氣成分、海洋洋流和大氣環流改變,絕大多數生物不適應這種改變而引發死亡,這次事件是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滅絕的生物種類數量排在第一位的,生物總量大約減少了90%以上。海洋中的生物受影響程度還是最大,特別是底棲生物和窄鹽性生物。
  •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
    ,或稱為晚泥盆紀大滅絕,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而被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事件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78%的海洋物種滅絕。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但真正走向滅絕的是人類自己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上所剩無多的珍貴物種就開始大量消失,數百種珍奇物種瀕臨滅絕。
  • 第六次大滅絕似乎悄然而至!
    詳詢0755-81788886  81702828大多數生態學家認為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之中。他們說,人類對自然的影響,現在可以與過去6億年來發生的五次災難性事件相媲美,在這五次災難中,地球上95%的物種消失了。我們很可能是。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滅絕率非常模糊,變化很大。到底是一天150個物種還是一天24個物種,或者遠遠少於這個數字?
  • 科學家:我們正身處第六次大滅絕(圖)
    科學家:我們身處第六次大滅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是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由人類活動引發,具體表現為:植物生存環境被破壞、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自然資源過度使用和汙染等因素,造成許多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到21世紀末,預計全球變暖會導致1/2的植物面臨生存威脅,超過2/3的維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
  • 5次生物大滅絕!除了恐龍那次,其實還有更慘的一次!
    那個時候的地球開始在陸地上有了少量節肢動物,並且有了森林。大部分生物還是生存在海洋裡面的。這次導致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巖漿,3000億立方米的巖漿由於不明原因脫離了外核,從西伯利亞地區噴湧而出。地球忽然開始劇烈晃動,同時,大量高溫氣體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裂縫中噴出,這導致附近的海水開始沸騰,殺死了大量生物。緊接著,3000億立方千米的巖漿噴湧而出。滾落的巖石很快就摧毀了附近所有的珊瑚礁和其他生物。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證據已被科學家坐實,人類能逃過此劫嗎?
    科學家在珊瑚身上發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證據,人類能逃過此劫嗎?
  • 5次生物大滅絕!除了恐龍那次其實還有更慘的一次!
    那個時候的地球開始在陸地上有了少量節肢動物,並且有了森林。大部分生物還是生存在海洋裡面的。這次導致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巖漿,3000億立方米的巖漿由於不明原因脫離了外核,從西伯利亞地區噴湧而出。地球忽然開始劇烈晃動,同時,大量高溫氣體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裂縫中噴出,這導致附近的海水開始沸騰,殺死了大量生物。緊接著,3000億立方千米的巖漿噴湧而出。滾落的巖石很快就摧毀了附近所有的珊瑚礁和其他生物。
  • 生物大滅絕,人類正處在第6次大滅絕中是真的嗎
    然而,如此強大的生物卻滅絕了,對於恐龍的滅絕有很多的說法,比如火山爆發說,氣候變化說、隕石撞擊說等等,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隕石撞擊說了。而今時今日,隕石撞擊說已經不再是一個假說,而是一個明確的科學論斷。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除此之外,火山灰還會進入空中遮擋太陽,使地球上長達幾十年沒有太陽的照射,而這也會導致生物大量滅絕。種種因素的累加,導致了大量生物滅絕,但仍舊有倖存的生物逃過了大滅絕,繼續演化。
  • 地球上發生過五次大滅絕,都有哪五次?
    生物大滅絕並不是指一個物種滅絕,而是整個科、目、綱的生物全部都滅絕。比如:我們較為熟悉的恐龍大滅絕,就屬於整個目被滅絕。事實上在恐龍時代不僅恐龍被滅絕,還有其他目的生物也滅絕了。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規模的生物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概6200萬年一次。歷史上地球曾經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也就是說,地球上曾經存在著6代霸主,但前五個霸主都因為生物滅絕退出了舞臺。
  • 人類要滅絕?研究稱地球正進入第六輪物種大滅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裡,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情況,或許將成為早起受害者之一。
  • 生物大滅絕要來了?科學家已偵測到海洋中大滅絕明顯信號!
    生物大滅絕,顧名思義,就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又被稱作是「生物絕種」。當生物大滅絕發生時,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甚至是全部消失。來自美國、英國等多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於3月3日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指出,珊瑚表現出了與約66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時一樣的特徵,這表明珊瑚正在被一場重大滅絕所威脅。
  • 人類世的大滅絕
    讓人感嘆的是,如果這兩位科學家的觀點成立,那麼人類世——這個人類改變地球的時代的起點,竟然伴隨著五千萬人的死亡。在這之後的四百多年內,地球上的有無數生物直接或間接地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遭遇滅絕的命運,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讓人驚心的問題:人類活動會不會最終造成地球生物的大規模滅絕,導致人類世的終結?
  • 聽得見的地球故事Vol.2 | 生物大滅絕
    絕大多數的人在想像生物大滅絕時,可能腦海中都是上述極富戲劇性色彩的宏大場景,這也並不奇怪,因為白堊紀末的這一次大滅絕,為很多人所熟知的恐龍走向了消亡,無數的紀錄電影和科普教育片曾經演繹過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卻是,生物大滅絕在地球歷史期間比一般人想像的要頻繁得多。
  • 奧陶紀十大恐怖生物及揭秘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原因
    最為嚴重的一個時期,可以說,奧陶紀的地球就是一個大溫室,海生無嵴椎動物進一步繁盛,也衍生出了許多恐怖生物,下面排行榜就來帶您見識奧陶紀時期的生物,告訴您奧陶紀有什麼生物,奧陶紀巨大生物有哪些?以及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原因。奧陶紀十大恐怖生物1、廣翅鱟
  • 地球上的五次大滅絕!!!
    據估計,大約有100個科的生物滅絕了,在屬種級別上滅絕率更高,如腕足類屬的滅絕率為60%,種的滅絕率可達85%。三葉蟲類在這次滅絕中元氣大傷,此後再也無法恢復前期的繁榮。  此次滅絕事件對低緯度熱帶地區生物的影響較大,而對高緯度地區和深水區生物的影響相對較小,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物種滅絕事件。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