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青島市民邱先生撥打媒體熱線,稱其在一次微信搶紅包中,因為誤信了一個搶紅包連結,導致被騙了數千元。邱先生回憶說,當天晚上群裡有人發了紅包連結。他隨即點擊兌換取現,但系統卻要求輸入領獎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信息。邱先生覺得不會有什麼問題,就按照連結上的要求,輸入了姓名、身份證號碼和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結果沒過幾分鐘,他就收到網站發來的驗證碼簡訊,根據提示,就立即輸入了簡訊中的驗證碼。但最後邱先生收到的不是紅包的確認消息,而是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簡訊通知。
像邱先生這樣原本微信搶紅包,反被搶走錢的案例近來屢屢在各地發生。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搶紅包時的著急心態,欺詐很多微信用戶的錢財。
除了這種障眼法外,還有一類行為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欺詐,就是號稱「搶紅包神器」的外掛軟體。這類軟體聲稱可以幫助用戶不在線的情況下搶紅包,這讓很多手慢者頗為心動。
但值得警惕的是,在幫助用戶搶紅包的同時,不少搶紅包外掛軟體會植入惡意代碼,試圖獲取用戶的地理位置、銀行卡帳號、手機聯繫人等機密信息。一旦用戶允許軟體獲取這些權限,個人信息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上傳到外部的C&C伺服器(遠程命令和控制伺服器)之中。
此外,不法分子還會在其中嵌入廣告與應用的推送代碼(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搶紅包外掛的盈利手段),在通知欄、桌面、移動應用窗口中彈出惡意廣告,甚至還會在後臺默默下載推廣應用,耗費用戶的流量,造成用戶手機費用高漲。
這兩種典型的搶紅包詐騙行為不得不引起公眾的高度重視。在心情激動的搶紅包之前,還是應當冷靜、理性的辨別清楚,切莫因貪一時的小利中了圈套損失更多,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領取紅包時要求輸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機號、銀行卡號,這種很可能是詐騙。而事實上,正規的微信紅包,一般點擊就能領取,自動存入微信錢包中,不需要繁瑣地填寫個人信息。
有些朋友圈分享的紅包,比如送話費、送禮品、送優惠券等,點開連結要求先加關注,還得分享給朋友。這種紅包涉嫌誘導分享和欺詐用戶,點擊右上角舉報即可。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搶紅包的活動,要求達到一定金額,比如100塊才能提現,玩這種遊戲要格外注意,紅包頁面的開發者是否正規,很可能只是一種吸引粉絲的騙局。
單個微信紅包的限額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類的大紅包,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假的。
業內人士稱,此類紅包往往對微信AA收款界面進行略微改動,加上「送錢」、「現金禮包」等字樣,讓用戶誤以為是在領紅包。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發來一個微信紅包,拆開時卻要輸密碼,那就要警惕了。
因為這很可能是假紅包,真正的微信紅包在收的時候,是絕對不需要輸入密碼的。還要注意的是,有不法分子效仿「雙十一」時一些電商發紅包的做法,發布山寨網頁,藉此收集網友的個人信息;或是通過點擊量來增加公眾號的閱讀量,大家最好不要登陸不熟悉,或者是不正規的網站。
來源:新華時政
編輯:佘理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