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東芝再發漲價函;臺積電等5家代工廠給美國機密曝光

2021-12-29 芯事件

○重磅!東芝發漲價函,2022年1月調漲

○臺積電等5家代工廠給美國機密曝光

○通用與福特同日宣布「進軍」晶片業

○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增加5-10倍

○800億鋰電巨頭定增敲定!朱雀、易方達大手筆投資

重磅!東芝發漲價函,2022年1月調漲

11月19日消息,近日,業內人士表示東芝將於2022年對部分產品進行調漲,並附有一封英文漲價函。該漲價函顯示,11月16日,東芝向客戶表示,光電耦合器將於2022年1月開始正式漲價。


對於漲價原因,東芝表示,由於原材料、物流和其他供應鏈價格不斷上漲,公司在盈利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東芝電子元件有限公司已經無法自行消化越來越大的成本,因此,東芝不得不做出漲價的決定。

另外,今年5月,東芝就宣布了一輪漲價,決定於2021年6月1日提高產品的價格,原因主要是面臨原材料短缺和成本增加的問題。

目前光耦的主要供應廠商包括博通、東芝、瑞薩、Vishay、Rohm、光寶、億光、天電等。

在市場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光耦合器及相關元件需求就開始大增,2021年產能吃緊情況更加嚴重,光寶科、億光均陸續調漲價格,漲幅至少雙位數起跳,甚至傳出最高漲了30%的情況。

臺積電等5家晶圓大廠提交機密文件遭曝光


在美國商務部要求下,臺積電、三星等各大半導體廠已於11月8日前交出商業機密。其中力積電提供給美方的商業數據最完整,對於問卷中的大部分問題都做出回復,臺積電、聯電和VIS(世界先進),以及一家以色列企業TowerSemi(高塔半導體)都是做了部分回復。儘管半導體上下遊產業鏈給美國商務部的數據有所保留,但還是提交了自身產能和原料短缺等資訊。

臺積電提供的公開訊息,主要集中於自身產能情況、2019至2021年集成電路產量及各分支佔總產量的比例,以及訂單積壓量最大產品的最近一個月銷售額,但並未透露訂單積壓量最大產品的具體名稱。

力積電提供給美國商務部的文件內容十分豐富,對問卷中的大部分問題都做出回復。

1. 力積電擁有兩個8寸晶圓代工廠,總產能113K/月,主要用於功率分立器件(MOSFET和IGBT)代工。

2. 力積電有兩個12寸晶圓代工廠,總產能111K/月,主要用於DRAM(~50%)和專業邏輯代工(~50%)。

3. 據代工客戶提供的資料,汽車終端客戶佔代工業務比例不到10%。

4. 力積電正在為成熟製程建造新的12寸晶圓代工廠(50K/月),2023年可啟用。

聯電向美方提交內容就是公事公辦,基本上只回答關於產能問題,且多數資料不對外公開。

 

TowerSemi(以色列高塔半導體)

與力積電類似,TowerSemi(以色列高塔半導體)提供的訊息也相當詳盡,對於美方提問幾乎都回答。此外,TowerSemi還表示,2020、2021年不存在延遲供貨問題,因為TowerSemi擁有先進的需求和供應計劃系統,因此能於指定時間交貨給客戶。

VIS(世界先進)

從公開資料顯示,VIS的工藝節點在90奈米到1,500奈米之間,2019至2021年,VIS的集成電路產量呈上升趨勢,價值從9.16億美元上升到15.69億美元,訂單積壓量最大的產品為邏輯晶片。

通用與福特同日宣布「進軍」晶片業


11月18日,通用汽車總裁馬克·羅伊斯表示,將與高通、臺積電、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安森美半導體、恩智浦半導體和英飛凌科技等晶片生產商共同合作研發晶片。

通用的目標是自製更多電子功能的晶片,以減少目前正在使用的晶片種類,這意味著部分種類的晶片需求將大增。

羅伊斯在巴克萊汽車會議(Barclays Auto Conference)上表示,通用汽車需要減少晶片的複雜性,預計未來幾年將其使用的晶片類型減少到只剩三個系列。

與此同時,福特汽車也「不甘示弱」地正在探索晶片研發。

11月18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與美國半導體巨頭格羅方德半導體(GlobalFoundries,簡稱「格芯」)建立新的夥伴關係,旨在獲得該公司更多的半導體晶片供應。

福特汽車和格芯宣布籤署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可能涉及提高福特汽車現有產品的產能,並就可能成為未來汽車關鍵的幾類晶片啟動聯合研發,如電池管理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

福特高管稱,協議最終可能會讓格芯專門為福特汽車設計的新晶片,並增加整個汽車行業的晶片生產和供應。福特汽車副總裁Chuck Gray告訴媒體,「我們正在努力重新規劃我們的供應鏈,這將真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獨立性。」

不過,這兩家公司拒絕透露協議的財務細節,也拒絕討論格芯將在短期內向福特增加多少供應量。這項合作還未涉及兩家公司之間的交叉持股權,Gray稱,談判還處於「早期階段」。

聯發科發布全球首顆4nm製程5G晶片天璣9000

11月19日,聯發科舉辦新品發布會,推出5G旗艦型晶片天璣9000。公司表示,天璣9000為全球首顆採用臺積電4nm製程與ARM v9架構的手機晶片,搭載聯發科第五代Al處理器APU,能效是上一代的4倍。創下兩個第一。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

天璣9000的CPU部分採用了最新的Arm V9架構,具有1個超大核,Arm Cortex-X2核心,頻率3.05GHz;3個大核,Arm Cortex-A710 核心,頻率2.85GHz;4個小核,Arm Cortex-A510能效核心;支持LPDDR5X內存,速率可達7500Mbp。預計在北美市場的終端產品明年Q1問世。

比亞迪王傳福: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較傳統車增加5-10倍

《科創板日報》19日訊,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汽車電動化帶來百年未有的大變革,產業供應鏈體系發生重構。

「在半導體領域,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相較傳統車對半導體的需求增加5-10倍。但是為『缺芯』,全球大約700萬左右電動車沒有生產。電動車是上半場,智能車是下半場,智能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更大。」

中星微「星光智能三號」晶片提前進入量產

11月18日,中星微官方宣布,由中星微自主研發的雙模編解碼晶片——「星光智能三號」已完成功能測試,提前進入量產。

據悉,「星光智能三號」晶片是目前國內自主創新的新一代視頻編解碼晶片,一次流片成功,功能測試進展順利,所有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星光智能三號」不僅能滿足SVAC國標市場前端攝像機和邊緣端解碼/轉碼及智能分析的要求,在通用H.265市場也有很強的競爭力,能夠兼顧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

長鑫存儲11月供貨兆易創新


據《電子時報》援引業內人士透露,今年11月起,長鑫存儲將開始為Nor Flash供應商兆易創新的DDR3產品提供產能,雙方計劃合作進入DDR3領域。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長鑫存儲將主要採用17nm製程工藝來生產DDR3內存,產品目前仍在位於中國本土的OSAT工廠進行驗證,預計從2022年第一季度下半年開始,OSAT廠將增加DDR3的產量。

除了兆易創新外,中國臺灣地區的晶豪、鈺創也已與力積電等代工廠合作生產DDR3產品,南亞和華邦電則自產DDR3產品。有猜測稱,部分封測大廠已經從中國晶片廠獲得了DDR3內存的訂單。


消息人士稱,隨著中國公司對DDR3細分市場展開攻勢,明年DDR3的價格是否會比主流DDR4的價格更穩定還有待觀察。天眼查APP顯示,11月18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雷軍,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新能源車整車製造、技術開發等。公司註冊地為北京,此前小米曾100億人民幣成立小米汽車有限公司。


具體經營範圍包括:新能源車整車製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技術研發;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限動力總成系統、汽車電子、新能源專用關鍵零部件等項目);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電動機製造、電機製造、其他未列明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以上製造業限節能環保、數控設備製造);智能車載設備製造(印刷電路板等高汙染、高環境風險的生產製造環節除外);電氣信號設備裝置製造;鋰離子電池製造;其他電池製造;銷售汽車、汽車零配件。

華為轉讓榮耀系列商標:數量超700個!

11月19日消息,企查查消息顯示,華為正在轉讓多個商標,受讓人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目前商標轉讓數量已經超過700個。

具體來看,商標包括榮耀親選、榮耀、榮耀名居等,商標國際分類涉科學儀器、家具、服裝鞋帽等,這或許宣告著榮耀將徹底與華為脫離干係。據悉,華為早在2020年11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出售了自身的榮耀手機業務,榮耀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被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完成全面收購,100%控股;自此華為正式t退出榮耀投資人行列。

800億鋰電巨頭定增敲定!朱雀、易方達大手筆投資


據報導,鋰電模組龍頭欣旺達定增結果出爐,發行價為41.90元/股,募資39.15億元,其中朱雀基金獲配5億元,易方達、瑞銀、巴克萊等知名機構也參與了此次定增。

11月18日晚間,欣旺達在披露的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此次定增的發行價為41.90元/股,較最新股價50.90元/股折價18%左右;發行股票數量為9343.82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39.15億元。

定增最終發行對象家數確定為16名,不乏知名的公募、私募、外資和保險等。其中,朱雀基金獲配1193.32萬股,獲配金額約為5億元,是獲配最多的一家;易方達基金獲配883.05萬股,獲配金額為3.70億元;另外,博時基金、財通基金、諾德基金等也有獲配。

外資UBS AG(瑞銀集團)獲配了820.05萬股,獲配金額為3.44億元;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Bank PLC則獲配630.07萬股,獲配金額為2.64億元。還有申萬宏源證券、大家資產等機構也獲配此次定增。

半導體晶片股拉升走強,力合微漲超12%,全志科技、蔚藍鋰芯、銀河微電、天通股份、中瓷電子跟漲 。


相關焦點

  • 曝光!臺積電、力積電等5家晶圓廠給美國機密文件公開
    、力積電、聯電等五家代工廠給美國機密曝光;此前,在美國商務部要求下,臺積電、三星等各大半導體廠已於11月8日前交出商業機密。近日,一份五大晶圓代工廠交給美方的部分商業信息曝光,其中包括四家臺灣代工廠——臺積電、力積電、聯電和VIS(世界先進),一家以色列企業TowerSemi(高塔半導體)。
  • 華為之後,美國再攤牌!逼臺積電交出商業機密,還有「更恐怖的事」
    報導還提到,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專業晶圓代工模式帶入產業,讓臺積電與英特爾、三星電子等擁有先進位程且IDM模式的廠商更有競爭力;至於劉德音與魏哲家的組合,協助臺積電走向海外,並讓晶圓代工產能的地域多元化。最新!臺積電、聯電再漲加20%10月4日,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將於第4季度持續漲價。
  • 東芝,瑞薩,迅傑,霍尼韋爾 4大原廠再發漲價通知
    由於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再加上上遊原材料成本的上漲,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眾多的晶片設計廠商都開始紛紛上調產品價格。
  • MCU五大廠漲價,NXP也發漲價函!
    MCU五大廠漲價,NXP也發漲價函!經濟日報12月3日消息,全球MCU大缺貨,交期破天荒拉長至四個月,業界傳出,盛群、凌通、松翰、閎康、新唐等五大國內MCU廠近期因此同步調升報價,部分品項調幅超過一成,是繼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MOSFET之後,又一出現漲價聲浪的半導體關鍵零組件。
  • 重磅!兆易創新轉單這家代工廠
    4 分鐘1、中芯國際產能滿載,兆易創新將部分存儲晶片轉單給華虹半導體界面新聞1月8日消息,華虹半導體位於無錫的全新12寸廠已正式投產,日前更迎來一個重磅客戶圖片來源:兆易創新由於近期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十分緊俏,加上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很多 IC 設計客戶都擔心未來可能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四處找第二家代工廠產能買雙重保險。據了解,兆易創新的 NOR Flash 存儲晶片會轉單到華虹無錫 12 寸廠,並非是擔心美國制裁中芯才做出的轉單決策。
  • 重磅!東芝停產一個月!
    今天上午,東芝宣布,受6月15日發生停電影響、導致旗下NAND Flash主要生產據點「四日市工廠」部分產線停止生產,不過目前正依序進行復工作業,預估將在7月中旬恢復所有設備生產。據報導,WD 28日宣布,受日本四日市停電事件影響,預估該公司NAND供應量將減少約6EB。
  • 重磅!晶片大廠發漲價函,9月調漲15%!
    1、新唐發布漲價函:9月份晶圓代工漲15% 8月13日消息,近日一封新唐科技的漲價函出現在朋友圈
  • 重磅!瑞昱、東芝、瑞薩、高通、ADI等大廠正式開漲!
    旺宏:NOR Flash價格可望上調5~10%2021年12月,供應鏈傳出消息,近期NOR Flash陸續展開2022年第1季合約價議價,中國臺灣NOR Flash廠商旺宏的NOR Flash價格可望再往上調升5~10%。
  • 微盟130個型號停止接單;日月光封裝傳下季漲價;安富利發布防詐騙聲明...
    ▎日月光封裝傳下季漲價受惠5G成長趨勢,帶動手機處理器和通訊晶片需求大開,加上高速運算(HPC)晶片和物聯網等應用增長,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打線封裝訂單爆量,市場傳出,日月光第3季將對客戶取消過往會有的3%至5%價格折讓,伴隨供不應求態勢延續並反映原料價格上揚,不僅價格折讓取消,還要再漲價5%至10%。
  • 45天內必須交出商業機密,臺積電怎麼掉進了美國的坑?
    前幾天,美國商務部辦了一場晶片高峰會,請的都是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這樣的晶片大廠。但會還沒開完,這些大企業卻發現,美國人可真沒安什麼好心。在會上,美國要求這些晶片巨頭要把庫存、訂單、銷售等數據信息提交給美國政府。要知道,這些都是企業的商業機密。期限45天。一旦洩露,等於這些晶片企業交了底,後面和美國談判中,就會吃大虧。
  • 韓國不願提供晶片機密,美國放話威脅:別逼我走那一步!
    該韓媒稱,美國要求相關企業在45天內,繳出公司相關數據,包括庫存、銷售及客戶等商業機密,這樣的要求將使公司陷入困境。業界人士表示,「向外界披露良率信息,意味著公開自己的半導體技術水準,這類的信息可能會導致代工廠在議價過程中處於不利位置。」
  • 【60秒半導體新聞】臺積電否認A股IPO傳聞,臺企CDR有利有弊/元器件漲價蔓延,MOSFET驅動IC首季漲價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吳大任,專長產業組織及賽局理論,目前擔任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他認為,短期看起來,臺積電不太可能上大陸A股,並非外資持有臺積電比重的問題,其實臺積電主要生產基地還是臺灣,臺積電南京廠相對規模小,臺積電與鴻海情況,不能相提並論,鴻海能在大陸IPO是由於其大部分資源在大陸。
  • 全球缺芯關鍵時刻,臺積電放出史上最大漲價
    摩根史坦利證券近期發布的報告中稱,摩爾定律的成本優勢已經結束。5納米製程後,資本支出強度會更高。美國研究機構CSET做過一個測算,在臺積電,採用7納米工藝加工的12寸晶圓價格為9346美元一片,採用5納米工藝所加工的12寸晶圓價格為16988美元一片,工藝越先進,價格越高,且價差很大——5納米比7納米價格提高了將近45%。
  • 重磅!漲價恐難轉嫁,MCU廠得買單;臺積電再建6座7nm晶圓廠
    英偉達收購ARM再遭歐盟反對○科技巨頭為啥都想自研晶片○臺積電回應:在高雄新建6座7nm晶圓廠○市值800億!ICBT廠商時代電氣上市1、代工漲價再難轉嫁,MCU廠毛利率最快Q4承壓?近期,以臺積電為代表的上遊晶圓廠漲價聲不絕於耳,但MCU大廠們此番卻在下遊需求疲軟態勢下,再難向終端廠商轉嫁成本,毛利率將最快在第四季度承壓。
  • 多家半導體廠商再發漲價函,2021年「困難模式」開局
    筆者匯總整理了2021年多個廠商發布的漲價消息,具體如下:Microchip(微芯半導體)近日MCU晶片市場再迎漲價潮。全球單片機(MCU)巨頭微芯發布漲價通知函,將於1月15日起提高多條產品線的價格。據內部人員消息,幾乎所有的產品線價格都上漲,漲幅在5%-10%不等,部分產品甚至漲價超10%。
  • 8英寸產能吃緊:車用晶片廠醞釀再漲價!
    根據《日經新聞》、《日本時事通信社》、《NHK》等多家日本媒體報導,因晶圓代工產能所必須花費的成本增加,再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包括瑞薩、恩智浦、意法半導體、東芝等全球車用晶片大廠都已經考慮將調漲多項產品價格。而這些晶片廠商雖然擁有自家的製造工廠,但並非全部產品都是自家生產,很多都是委託給臺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生產。
  • 臺積電只堅持了29天,就向美方交出晶片機密:潘多拉魔盒已打開
    ,庫存、訂單和銷售記錄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絕對機密,如果把這些數據交出去,無異於隨便讓外人到你公司來查帳。沒錯,半導體是美國發明的,美國也曾經在晶片製造、晶片設計方面一直領先全球,但是隨著臺積電、三星的晶片代工產業崛起,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業已經沒落,現在全球唯二能生產5nm晶片的企業是臺積電和三星,美國唯一還在製造10nm以下晶片的企業就是Intel,可惜的是,Intel現在連7nm都還沒搞定。
  • 東芝晶片業務要賣給美國博通!
    對於事態最新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向博通和鴻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暫無回應。日媒:博通獲獨家談判權東芝打算出售的晶片業務目前是整個東芝唯一盈利的部門,東芝之所以迫不及待地進行出售,是因為公司希望在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結束前完成這筆交易。東芝打算利用此筆交易彌補其已經破產的美國子公司西屋電氣(Westinghouse)的巨額虧損。
  • 「缺芯風暴」進入下半場:臺積電向美國妥協?官方緊急澄清
    美國政府以提高晶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晶片供應鏈參與者在45天內提交有關產品庫存量、銷售量、訂單等商業機密數據。會上,英特爾、SK海力士、臺積電、聯電、通用、三星電子等公司表態會在11月8日前提交資料。而且報導指出,針對美國要求上交庫存、客戶訂單等敏感資料一事,早前曾表示要「保護客戶隱私信息」的臺積電也將會在11月8日截止日期前,向美國提交相關資料。
  • 內存漲價三星背鍋,晶圓顆粒遠遠不止這幾家!
    現在一說的電腦內存條,立刻就會聯想到三星幕後漲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