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殺毒巨頭2017年安全威脅趨勢預測:勒索軟體、雲安全、物聯網被劃重點

2021-02-13 安全牛

賽門鐵克和邁克菲(英特爾安全),這兩個全球頂尖終端安全技術與反病毒廠商,近日幾乎同一時間發布了對明年的安全趨勢預測。


1. 智能汽車和雲基礎設施或成為勒索軟體下一攻擊目標

隨著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等汽車領域新技術的興起,車聯網的安全也開始成為了安全研究者的關注對象。用於控制汽車的手機應用、內部複雜的傳感器控制系統、軟體漏洞都有可能成為新的風險點。賽門鐵克認為,黑客針對汽車發動大規模攻擊只是時間問題。除了可能的遠程攻擊、未授權監控並獲取汽車定位數據等信息外,2016年非常活躍的勒索軟體也可能通過通過鎖死汽車控制系統所要贖金。同時,汽車製造商和車載軟體廠商在安全問題的責任劃分上,也會對智能汽車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除了智能汽車以外,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數據和業務系統遷往公有雲或行業雲,雲基礎設施也正成為網絡攻擊者獲利的重要攻擊目標。一旦發動勒索攻擊者突破雲服務提供商對雲基礎設施的基礎性安全保護,沒有在雲上做額外安全加固的企業數據也可能受到影響。為了避免關鍵數據的丟失,企業將不得不支付贖金。

可以看出,賽門鐵克認為,不只今年勒索軟體攻擊勢頭兇猛,明年受勒索軟體攻擊波及的影響面將更大。而邁克菲則認為,雖然近兩年勒索軟體的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且收入不菲(CryptoWall 3.0這一單個勒索軟體系列收入可能超過3.25億美元),但是隨著「停止勒索」等相關計劃的展開,安全行業和國際執法機構的聯手合作,2017年下半年全球勒索攻擊的規模和效果會開始下降。

2. 利用物聯網設備發起DDoS攻擊已被成功實踐 惡意軟體可通過智能設備窺探用戶隱私

今年10月末,美國DNS管理優化提供商Dyn遭遇由暴露在網際網路上的大量存在弱口令漏洞的攝像頭組成的殭屍網絡Mirai發起的DDoS攻擊。這直接導致美國東海岸Github、Twitter、Airbnb、PayPal等網站不能訪問。物聯網設備的安全風險以及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再次引起人們廣泛重視。

除了工業用物聯網設備以外,企業與家用物聯網設備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印表機、恆溫箱,甚至是洗衣機或者冰箱,一切聯網設備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發起的跳板。目前,大量已進入市場的物聯網設備在設計之初便缺少有效的安全防護機制,且有很大一部分無法通過軟體/固件更新得到改善。2017年針對物聯網設備發起的攻勢可能會進一步增多。

同時,因為諸如智能攝像頭等個人消費物聯網產品的普及,許多物聯網設備製造商會依賴第三方代碼庫縮短開發流程以降低成本,跳過開發過程中的安全測試環節並試圖依靠之後的安全補丁來修正安全缺陷。而惡意軟體也把目標瞄準這些製造商鍾愛的「免費」代碼庫,並將惡意代碼隱藏其中。通過這些後門程序回傳用戶隱私數據行為很難被發現,甚至設備廠商都不知情。

3. 雲威脅與日俱增 要求更多的控制、可見性和安全性

無論是BYOD還是企業數據向雲端的遷移,企業網絡邊界擴展到雲端,且日趨模糊。在雲服務的「成本、效率」和「更多的控制、可見性和安全性」這一矛盾中,雲服務提供商要為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平衡點。而目前訪問控制和身份驗證仍是在雲安全保護中仍是最薄弱的技術環節。邁克菲預測針對管理員帳戶的定向憑據盜竊和暴力攻擊將會增多,且攻擊流量將在容器與容器,虛擬機與虛擬機之間移動,試圖攻擊使用同一雲服務提供商的不同客戶。

對雲端數據的訪問控制,賽門鐵克則更看好雲安全訪問代理(CASB)的方式,通過類似安全網關的方式對雲端數據進行訪問和權限控制,並輔以訪問終端的安全防護,來保障數據的安全性。而賽門鐵克在今年下半年宣布收購的Blue Coat,就提供基於CASB技術的安全平臺。在之後的產品整合中,賽門鐵克將可能加入DLP和加密數據傳輸能力,打造雲安全產品。

4. 機器學習的雙刃劍 社工庫也需要進行大數據分析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在海量的安全數據分析上,給了企業安全人員更多的能力。企業需要擁有更強的洞察力,這將增加人與機器的進一步協作。除了要求企業能夠收集和分析不同企業、行業和地區中的端點和攻擊傳感器數據外,對於雲端的龐大實時威脅情報網的利用方面,賽門鐵克也認為機器學習會在安全威脅分析中去的重大作用。而且,藍色巨人IBM的 Watson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也已經越來越近。

但是,機器學習對大數據分析處理的能力,也可以被攻擊者利用。邁克菲認為,試圖進行企業電子郵件攻擊(BEC)的詐騙分子,也正試圖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從海量的公開曝光數據、社交媒體以及洩露數據等社工庫中挑選更高價值的攻擊目標。2017年,可能會出現提供基於機器學習算法和海量公開企業數據的「目標獲取即服務」數據盜竊服務提供商,並加速社會工程學攻擊的進步。

5. 無人機劫持風險顯露 可被用於網絡犯罪

隨著無人機在軍事、警方、商家和個人大量使用,通過攔截無人機控制信號而篡改無人機定位或航線信息,甚至被攻擊者遠程控制後,遭劫持的無人機可被用於各種違法行為,如盜竊其上的設備和數據(特別在物流領域),對其它機構網絡進行滲透等。相對的,也會出現「反無人機」攻擊技術,例如利用漏洞設置禁飛區。

消費類無人機因為其開放埠和弱身份驗證,使其可被輕易進行中間人攻擊。所幸,目前商用無人機大多數漏洞可通過安全補丁進行修復。它們更多是因為沒有採取安全措施,如不使用加密通信和大量開放埠而容易被成功入侵。

6. 無文件惡意軟體蔓延

傳統終端安全防護需要檢測執行文件,並依據特徵庫對可疑進行鑑別。而無文件感染不需要使用任何類型文件作為載體,可以在不寫入硬碟的前提下將可執行文件解密並直接加載入內存,使得終端防護產品無法進行偵測,也無法獲取惡意軟體的執行記錄。這種非硬碟駐留型惡意軟體因為其沒有文件實體,所以可以輕易逃避入侵防禦和防病毒程序的阻攔。賽門鐵克預測其會在2017年繼續蔓延,目前其主要攻擊方式是通過Windows的PowerShell,一種任務自動化及配置管理框架進行傳播。

7. 越來越多攻擊將目標鎖定硬體和固件

因為硬體漏洞可以侵蝕整個軟體堆棧運行和安全的特性,對硬體的攻擊成功,即意味著所有系統基於軟體的安全機制和保護措施全部失效。雖然硬體相較於軟體更不容易被攻擊,但是利用硬體邏輯漏洞的攻擊也並不是天方夜譚。邁克菲認為,有理由相信黑客高手有能力攻擊基於傳統BIOS、(U)EFI、固態盤、網卡和WIFI設備及其上的固件系統。例如,因為DRAM密集存儲而導致相鄰存儲單元在快速重複地訪問物理存儲位置這一特定條件下可導致鄰近位置的比特位。同時,固件也是惡意軟體理想的藏身地,如BIOS會被大多數殺軟無視,即使系統重啟也不會對惡意軟體造成任何影響。在防禦的一方,基於硬體層面的安全防護技術,如使用UAF和U2F協議的FIDO、可信執行環境(TEE)以及可信平臺模塊(TPM)也在被廣泛實踐。

8. 威脅情報共享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雖然之前威脅情報的共享受到「可能無意共享客戶隱私信息」、「失去企業競爭優勢」以及「公眾會知曉哪些組織受到黑客攻擊」這三點阻礙,但這些擔心目前正煙消雲散。Cybersecurity Information Sharing Act已經將美國政府與私營企業間的責任保護,延伸到共享實體的私有企業間的威脅情報共享提供了法律基礎。美國企業正在評估相關的威脅情報共享政策。

同時,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成立的信息共享和分析組織(ISAO),將在2017年建立根據細分市場、區域並圍繞利益相關性建立的ISAO社區,以及允許企業將威脅情報聽駕到自己安全系統中的ISAO平臺。可以預測,隨著ISAO和其它威脅情報共享計劃的發展(目前國內也有相關行業聯盟),其管理和業務將得到改善,2017年將會看到更多的威脅情報共享。

---

在訂閱號裡,長按公眾號,即可「置頂」

相關焦點

  • 「亞信安全」的2018年安全威脅預測
    2017年5月,WannyCry席捲全球,使得勒索病毒登峰造極,隨後的Petya勒索病毒變種再次拉響了勒索病毒警報,供應鏈攻擊事件,漏洞攻擊事件等。技能和資源是黑客發動攻擊的兩大要素。如果攻擊者沒有在系統中發現漏洞,就很難對系統實施複雜的攻擊。
  • 2018年惡意代碼及威脅趨勢預測
    ,通過對2017年以來發生的安全威脅事件分析,來預測2018年可能發生的惡意代碼威脅。他們認為2017年惡意代碼所呈現的四大趨勢,有可能在2018年成為主要的行為。WannaCry 開創了RaaS的勒索服務模式在WannaCry之前,勒索軟體Cerber一直穩居勒索類惡意代碼的頭把交椅,自從WannaCry利用「永恆之藍」漏洞衝擊了整個地球網際網路之後,WannaCry在全部勒索軟體中佔到了半壁江山。
  • 派拓網絡預測2022年網絡安全五大趨勢:這些安全威脅值得關注
    正是由於加密貨幣的崛起,這將對未來整體網絡安全性產生影響。」在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網絡)亞太區域首席安全官Ian Lim看來,這只是他看到的眾多網絡威脅的冰山一角。即將過去的2021年,數據隱私的保護、大規模遠程辦公模式的轉變、居家辦公能力對遠程訪問的挑戰,都是繞不開的安全話題。接下來的2022年,還有哪些安全威脅值得關注?
  • 報告 | 騰訊安全發布《2018企業網絡安全年度報告》——勒索病毒、挖礦木馬是企業安全兩大核心威脅
    2018年,數字加密幣已徹底改變了病毒木馬黑色產業,使勒索病毒和挖礦木馬成為影響企業網絡安全的兩大核心威脅。 勒索病毒直接要求受害者向指定數字加密幣錢包轉帳;挖礦木馬傳播者瘋狂入侵企業網絡,利用企業IT資源實現0成本挖礦(不管比特幣、門羅幣、以太坊幣跌成什麼樣,利用殭屍網絡挖礦不需要購買礦機,也不需要自己付電費)。而暗網平臺大量存在的非法交易,更是數字加密幣持續火爆的土壤。
  • 圍觀 | 勒索病毒、挖礦木馬是企業安全兩大核心威脅——騰訊安全發布《2018企業網絡安全年度報告》
    2018年,數字加密幣已徹底改變了病毒木馬黑色產業,使勒索病毒和挖礦木馬成為影響企業網絡安全的兩大核心威脅。勒索病毒直接要求受害者向指定數字加密幣錢包轉帳;挖礦木馬傳播者瘋狂入侵企業網絡,利用企業IT資源實現0成本挖礦(不管比特幣、門羅幣、以太坊幣跌成什麼樣,利用殭屍網絡挖礦不需要購買礦機,也不需要自己付電費)。而暗網平臺大量存在的非法交易,更是數字加密幣持續火爆的土壤。
  • 安全(殺毒)軟體推薦
    、瑞星之劍防勒索程序(可搭配其他安全軟體),瑞星安全雲終端。4.諾頓360入門版(收費)、諾頓Antivirus Plus(收費)。而且,沒有過VB100的軟體,並不代表著軟體不合格,比如趨勢科技,趨勢科技主要還是強在雲信譽防護,反病毒掃描引擎還是很保守,所以在VB100測試中很吃虧,後來也不參加測試了。國內目前通過的自主引擎的殺毒軟體,目前只有瑞星。
  • 海外網安巨頭Crowdstrike終端雲安全可複製
    EDR與EPP有一部分的價值重疊,EPP專注預防,EDR能夠描述整個攻擊過程,實現高級威脅的檢測與響應,二者共同部署是最好的組合。EDR在2016~2019年連續進入Gartner的10大技術之列,並且認為EPP與EDR技術融合將成為總體趨勢,這也帶動EPP技術向AI發展的重大轉變。雲上的工作負載將成為新的終端安全場景。
  • 騰訊安全威脅事件月報(2020年8月):惡意家族呈上升趨勢,挖礦木馬殭屍網絡表現活躍
    2020年8月,騰訊安全大數據顯示,惡意病毒家族活躍情況有上升趨勢。
  • 2017年中國網絡安全報告
    一、惡意軟體與惡意網址(一)惡意軟體1. 2017年病毒概述(1)病毒疫情總體概述2017年瑞星「雲安全」系統共截獲病毒樣本總量5,003萬個,病毒感染次數29.1億次,病毒總體數量比2016年同期上漲15.62%。報告期內,新增木馬病毒佔總體數量的51.83%,依然是第一大種類病毒。
  • 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記
    如果說2020年上半年的主題是「人的因素」,那麼2020年「下半場」,在勒索軟體「每天屠掉一條大龍」,遠程辦公導致全球網絡犯罪激增400%的大變數驅使下,全球網絡安全市場正在趨向兩大熱點,那就是:深度防禦、快速檢測/響應。在「安全邊界消失」、「人的因素」之後,網絡安全正在迎來一場「靈魂深處的變革」—自動化、智能化的下一代安全運營(SOC)。
  • 微軟安全發布2017上半年勒索軟體事件分析與統計圖
    今年兩大主要的勒索軟體安全事件將網絡安全徹底暴露在全球網民的視野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之一。無論是企業機構還是普通網民,都開始意識到了網絡攻擊的巨大殺傷力。微軟於今年3月發布一份安全情報報告,總結了2017年第一季度不同領域的威脅動向,報告中闡述了勒索軟體猖獗肆虐的現狀。
  • 騰訊安全威脅事件響應月報(2020年7月)
    2020年7月,騰訊安全大數據顯示,惡意病毒家族活躍情況呈上升趨勢。
  • 【國信計算機】海外網安巨頭如何映射國內——Crowdstrike終端雲安全可複製
    根據《IDC全球企業級終端安全預測,2018-2022》數據,2017年全球企業級終端安全市場規模達到61.46億美元,2022年將超過9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8.6%。其中傳統EPP產品增速已經放緩,而EDR產品成為重要增長動力。終端領域著名玩家眾多,但行業領導者已經更替。
  • 全球100起重大投融資看未來網絡安全發展熱點 | 2017年網絡安全行業內參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網絡安全領域投資保持了增長趨勢,全年大型投融資事件超過100起,投融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從投資的領域分布來看,雲計算、終端安全、身份與訪問管理、物聯網安全等領域,吸引了大部分的投資資金,其中終端安全、身份與訪問管理的投資多集中在少數創新領軍企業,或者傳統優勢廠商收購增加安全功能。
  • 騰訊安全發布2020年雲上安全報告
    對於多數處於數位化轉型期的企業來說,安全設備、研發投入、人才招聘的成本負擔很高,從零開始自建防禦體系難度頗大,企業上雲是應對數字時代安全問題的「最優解」。騰訊在網絡安全耕耘20餘年的經驗,擁有7大安全實驗室超過3500人的專業安全團隊。
  • 信息安全行業深度報告:海外網安巨頭如何映射國內
    EDR 與 EPP 有一部分的價值重疊,EPP 專注預防,EDR 能夠描述整個攻擊 過程,實現高級威脅的檢測與響應,二者共同部署是最好的組合。EDR 在 2016~ 2019 年連續進入 Gartner 的 10 大技術之列,並且認為 EPP 與 EDR 技術融合 將成為總體趨勢,這也帶動 EPP 技術向 AI 發展的重大轉變。雲上的工作負載將成為新的終端安全場景。
  • 騰訊安全報告:勒索病毒重點狩獵企業伺服器,攻擊更加肆無忌憚
    同時,該病毒也在不斷的對國內系統做定製化的操作(中文支持,國內大軟體目錄判斷),毫無疑問,國內是該病毒的重點打擊目標之一。5)要確認:開啟電子郵件前確認發件人可信6)要更新:系統補丁/安全軟體病毒庫保持實時更新2.全網安裝專業的終端安全管理軟體,由管理員批量殺毒和安裝補丁,後續定期更新各類系統高危補丁。
  • 深信服2017年安全威脅分析報告之勒索病毒篇
    正如眾多安全專家所預測的,勒索軟體會在將來的網絡犯罪中佔據重要作用,這兩年惡意軟體的活動情況恰好驗證此預測。
  • 2021年十大端點安全趨勢
    繼2020年發布端點安全十大趨勢之後,相比去年,我們更多地結合了國內實際情況和對大量客戶的實地調研,發布了2021年十大端點安全趨勢:過去的十年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智能設備的發展,移動營銷、移動辦公、移動展業、移動在線學習等業務快速發展,對外為客戶提供更加直觀、及時、人性化的服務體驗,對內充分利用了員工碎片化時間,
  • 2019年上半年資料庫漏洞 安全威脅報告
    報告正文2.1  2019年資料庫安全形式綜述2.1.1  數據安全現狀概述如今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城市正成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方向,信息化的發展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信息化的核心,數據正逐步成為各類企業、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毫無疑問,在資訊時代下數據已經成為一種無形的資產。而資料庫作為存儲核心數據的重要手段,在企業IT架構中的重要性也變得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