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細PENTAX Astrotracer 星野攝影入門手冊

2021-12-30 PENTAX快訊

當然對我而言Petanx的這項功能第1點就最大的魅力,簡單方便沒有時間上的壓力,比起大型赤道儀從架設到校正所耗費的時間,像我這種時間非常不固定的責任制而言,只要是好天氣想走就走一到現場5分鐘設好開拍,臨時接到修改電話或是素材到了要回公司收腳架3分鐘的事,在時間壓力上的彈性都減輕許多.

K-1專為黑夜而生的設計: 

1. Red Screen / 紅色畫面模式 :

為了讓你的視覺能在黑暗中長時間暗適應不被幹擾,螢幕設計了紅色顯示模式,這在拍星的時候非常有用,你能在LV畫面對準拍攝天體的星星切換紅色畫面模式還能提升亮度,讓畫面對星體更好辨識,而且幾乎不會干擾到你的視覺暗適應問題,除了拍星外夜間拍生態也是當別人需要包玻璃紙的時候你只需要啟動紅色畫面模式就可以了.2.Light / 輔助燈 :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偶爾會遇到各種狀況,Pentax在K1/K1mk2上許多部位設計了這樣的小燈光,除了方便你換鏡頭外,我認為最常用的時機就是晚上溼氣突然變重你要上除霧線時,有了這個前置小燈光幫助很大.

屏幕背後的小燈我也認為很實用,如果雲臺部位發生什麼需要調整的狀況,那這個螢幕小燈只要翻起來向下照射即可,不用帶著不舒服的頭燈,也不用咬著手電筒當你用到時候這種設計當讓你感覺相當貼心.


當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一但云臺或是掛在腳架的外部電源發生狀況,這個燈光幫助真的非常大.


記憶卡部位就讓我感覺有點沒用了,我真沒遇過半夜換卡需要開這個燈的需求過.


Pentax對於攝影愛好者的巧思不只外觀與性能參數而已,許多小地方都是你從未在其他品牌的相機中能見到的,如果你真的常常在黑暗的環境下拍攝上面所說的特點應該多少能感受到Pentax對於攝影師的操作上非常用心.


MONEY要花多少錢?

直接說重點最低預算相機鏡頭和軟體全包二手約12,000新臺幣就能體驗 

星野攝影我想就算沒拍過但也聽過要花不少錢,而PENTAX雖然有內置模擬赤道儀的功能,但也有不少我認為不能省的額外開銷,對於深空而言這分成硬體花費還有軟體花費.

(這張M8用了30秒曝光然後堆疊了46張才能將雲氣裡的絲狀細節給疊出來)


天體拍攝你無法避免"後期"這條路,不管是你是不是用PENTAX的ASTROACER或是花上數十萬的專業設備都要面臨"後期"這道牆,不管你砸多少錢都要面對這無論你用什麼器材拍,在投入前一定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如果你認為後制就是邪魔歪道請先多充實一下相關知識再下手或批評.

硬體開銷 :1.機身:

PENTAX從2011年之後的Kr之後的相機一臺,不過請注意K-01還有645z/645D因為645沒有SR的設計當然不可以,使用645隻能上赤道儀.
NT:3,000(二手)~65,000 (全新全幅)

O-GPS衛星定位器一顆,K-1 mk2 / K-1 / K-3II內置不用買.
NT:3,500(二手)~5,500(全新)

2.鏡頭:

無論是哪種鏡頭都甚至便宜的老鏡都可以,但是礙於SR模組的轉動限制,最好挑選300mm以下的鏡頭比較好用

拍攝天體的需求 :

(使用DFA*50 F1.4拍攝的銀河局部,搭配光害濾鏡可以看見M1 8/16/17/20的紅色氣體相當明顯)

1.畫面變形越小當然越好:
避免你拍設的時候同一星點因為鏡頭變形而錯位

2.色差越低越好:
避免你拍出來的星星邊緣都會有圈圈

3.口徑愈越大越好,口徑越大集光力越強:
口徑比光圈更重要,這牽扯到集光力的需求畢竟口徑就是天文學的憲法!(星野攝影3-2/P.22).


焦段挑選 :

(這張使用輕巧的HD PENTAX FA35MM所拍攝.)

上面有提到因為防手震的SR補償角度極限推薦使用300mm以下的鏡頭,至於300mm夠不夠用的問題,這點可利用DSS軟體疊圖使用Drizzle功能的放大疊合方式(星野攝影: 20- 1/P.153),這是NASA為了處理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照片而開發的處理技術,雖然星野攝影這本書的作者認為這功能被過度神化,但我還是認為很厲害,解救了300mm取小區域有更大的空間可以疊出細節的可行性.

(12月初上武嶺追殘雪這張使用輕便小巧的便宜套頭18-50也能隨享受星空的樂趣)

便宜選擇: Kit鏡頭
10-28mm :拍銀河
35-50mm :拍星座
85mm-135mm :大型天體
200mm-300mm :深空天體
NT:$800(二手)~13,000(全新)

推薦選擇:高品質定焦
DA*300 f/4.2 (77mm)
DA*200 f/2.8 (77mm)
FA*300 f/4.5 (67mm)
FA*200 f/2.8 (77mm)
A*300 f/4.0 ( 77mm)
A*200 f/2.8 (77mm)
NT:10,000~30,000

頂級選擇:超過100mm的口徑當然是最佳選擇了
Tamron Adaptall-2 SP 300mm f/2.8 LD IF – 60B (112mm)
SMC Pentax-FA* 300mm F2.8 ED [IF] (112mm)
SMC Pentax-A* 300mm F2.8 ED [IF] (112mm)
Sigma 300mm F2.8 EX APO DG (112mm)
NT:30,000~100,000

以上是我認為除了拍天文外 , 生活也可拍的推薦清單,你要直接買天文望遠鏡也可以或是便宜的手動鏡也可以,依照您的使用需求而定,但是如果剛接觸預算不夠Kit鏡頭55-300也能入門累積經驗,看自己的口袋挑選擇自己的能力可負擔的就好.

3.腳架:

挑選一根承重可達10KG以上然後現場試搖一下感受一下該腳架的穩定度,建議買可換雲的臺我自己是買一根雜牌可12kg然後換成微動雲臺.
NT:$2,000~3,000

4.微動雲臺(非必要):

我個人強烈推薦要買微動雲臺,因為拍攝小型深空天體時轉動的數值都是1度1度的修正甚至不到一度的調整,有個齒輪為動的雲臺能夠提身非常多效率,這邊推薦承重5KG的Manfrotto 410,當然也有人天生手感很好例如P家的展大看過他真的用球型雲臺就能一直拍了非常厲害,所以也不是非必要但我個人手殘很需要就是了.
NT:$5,000~6,000

5.電子量角器(非必要):

Pentax的機身顯示資訊附帶數位指北羅盤,不過很可惜沒有仰角的角度顯示,我是推薦買一顆可以增加不少拍攝時的效率,買數位式的好處在於螢幕直接顯示數值,傳統指針太細夜間時在難以判讀,但目前我是最先用的使用感覺很棒幾次拍攝下來覺得幫助非常大,其他高手沒有也是能拍出很多好作品.
NT:350~500

6.光害濾鏡(非必要):

市區周圍到處有光害就算上了陽明山南邊的天空到了深夜也是一樣亮,裝一片光害濾鏡可以讓星雲的紅色氣體更加明顯,更容易在光學上就壓出紅紅的層次,當然這也是非必須品.

在星野攝影的(8-2/P.75)中也有提到,不少淡綠,淡黃,淡紫的成分這些細節可能因此而被濾掉能不用就不用,不少P友也是在沒有光害濾鏡的條件下能拍出來,前期學習摸索的期間不買也無所謂,當你拍攝一段時間知道整個流程與雲氣的顏色特性等才能理解這些濾鏡的便利性,我自己是買一片內置式多波段MS使用中,但我個人真的想再入一片.
NT:5,000~10,000

7.Bahtinov Focusing Mask / 魚骨對焦板(非必要):

巴金諾夫對焦板是俄羅斯的天文攝影師Pavel Bahtinov發明的,利用沿射現象輔助星點對焦用的工具,當你在星點對焦時很多時候都要拍回去放到大螢幕上才能清楚自己是否有沒有對到焦,有了這片對焦板就可以在星點對焦上更加精確.

使用巴金諾夫對焦板對焦板對焦時,焦星點會像這樣變成三條線,當這三條線交疊的時候就是最準焦的焦距,這可以避免你拍了整晚才發現沒對到拍回一堆廢片的問題.(之前不小心掉地上踩到,還是繼續用.)

其他詳細的介紹可見Wiki ,在astrojargon網站上巴金諾夫公開了產生器,你可以自己印出來或找不用的紙板土炮,也可以找現成精美的產品來買,我自己是覺得大部分都做蠻醜得自己設計一個(非賣品)
NT:0~1,000

8.豎手柄:  



我承認PENTAX的手柄真的沒有購買的價值,因為價格與其他一線廠牌相同的高,而且沒有小遙杆已經比其他廠還少更多料了連四向也不給,握著垂直手 把調整焦點整個極為麻煩,對我而言這真的只是個垂直手把而已,平時使用真的累贅,一般使用我真的不會推薦甚至我感覺只會拖累我的拍攝節奏. 但用於PENTAX的ASTROTRACER功能有個優點,那就是相機的精密校正的資料會在你移除電池的之後消失,只要你拔插一次電池就需要重新校正而垂直手把提供了第二電源,也 能設定手把電池優先,因持達到替換手把電池可以達到整夜不用校正的便利性,當然如果你有外接電源的條件這點不用煩惱,但如果沒有這是個很棒的選擇. 

NT:0~7,900(偶爾活動有送我是網友嶽珉城送我的) 


9.雙機板(有配件就必要):



雙機板的好處在於你能整合其他輔助配件在板子上一同拆卸,而且PENTAX的GPS會受金屬與磁場影響,透過雙機版將配件都整合在一起一同校正是最好的方式, 後面會提到一些校正的訣竅. 

NT:200~3,000

軟體開銷 :

1.DigiKam :

用來管理與整理大量RAW檔使用,能夠讀取到非常完整的EXIF資料,甚至Adobe Brdige與Lightroom也無法讀取的CMOS溫度資訊通通讀的到,這讓會拍暗場的使用者來說非常方便,可以輕鬆的紀錄與查詢溫度資料方便建檔.

而且digiKam也可對DSS產生的32bit TIF進行編輯,還能直出TIF不帶profile的Liner spacer,解RAW方面也可設定AHD或VNG等高品質的讀取方式,雖然是免費軟體但品質是可以信賴的.

NT:免費

2.Deep Sky Stacker (DSS) : 

非常好用又易學的深空疊圖軟體,我也嘗試過SiriL,但我個人還是最為推薦Deep Sky Stacker,Siril都要跳來跳去的越用越煩躁.
NT:免費

3.Affinity Photo:

多人都用Photoshop,但用的功能就那幾個,而且Photoshop幾年前就改月費制,除非你真的是本行用來工作的投資無仿,但如果要走正版的前提下這樣的制度會讓你的負擔很大,Affinity Photo是個非常棒的替代方案,他還能支援Photoshop的外掛,下面我直接條列出來讓你先參考一下.

除了基本Level(32bit)與Curve(32bit)之外 :

Filters > Blur > Median Blur (16bit)
Filters > Blur > Gauissian Blur (32bit)

Filters > Sharpen > Unsharp Mask (32bit) / USM
Filters > Sharpen > Clarity (32bit) /清晰
Filters > Sharpen > High Pass (32bit)

Filters > Noise > Denoise (32bit)
Filters > Noise > Dust & Scratches (16bit)

Filter > Shadows / Hightlight (32bit)
Filter > Haze Removel (32bit) /去霧

這些都是在PS常用來修飾深空的功能,另外RGB與LAB的色域切換都與PS一樣可以無損轉換,厲害的是Level與Curve與上面標註(32bit)功能都能用於DSS疊出來的32bit TIF檔案上,上面許多濾鏡功能甚至基本的Curve在Photoshop的32bit模式下都是無法使用的.

Affinity還支援PS的外掛,我目前測試過下面幾個都正常支援:

Pro digital software : AstroFlat Pro OK
Pro digital software :StarSpikes Pro 4 OK
Topaz : DeNoise AI OK
Topaz : Sharpen AI OK
Nik Collection : All OK

Affinity Photo還有不少功能設計的更加直覺更加好用例如Curve與Level可以在裡面直接切換RGB與LAB調整免轉換,而且價格非常便宜.

NT:1,200~1,690(偶爾會有特價)

4.外掛: Pro digital software : AstroFlat Pro

(真的用過你會想說為何我沒找點遇到你)

唯一推薦最值得必買的外掛,雖然Photoshop與Affinity用一樣的老技巧都修的掉,這外掛能大幅減低你在處理光害平場的時間,一般對著螢幕拍的白色平場只能去鏡頭暗角,但光害問題或是高層的薄雲造成的反光等自然反光與光害問題甚至光害濾鏡產生的邊緣問題,AstroFlat Pro都能迅速解決,這外掛我是真心推薦來一套的.

附上實際操作影片感受一下AstroFlat Pro的威力

(限於微信公眾號視頻數量限制,視頻見B站PENTAX快訊)

其他例如StarSpikes可以簡單做出自然的星茫,DeNoise AI用上AI技術非常強大社定又簡單的降噪外掛提升作品品質都是很不錯的好東西,但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

NT:1,100~1,200

5.手機尋星軟體: Skysafari/Stellarium/Star Walk2 (任選一)

Skysafari :

方位角與高度角在左上方,Skysafari雖然較為複雜而且沒有中文但是能模擬相機與搭配鏡頭的拍攝視角要對深空做精確構圖相當方便.

Skysafaris能把你想拍的天體都加入清單中,而且會以灰白顯示該天體出來沒,你能一次得知目前可以拍攝的天體有哪些,還能做觀測筆記如果是真的喜歡天體觀測的玩家,對Skysafaris式的值得長期投入的好工具.


Stellarium:

Star Walk2 :

超華麗的Star Walk2有著3D化的華麗效果,可惜主畫面無法顯示方位角與高度角只能透過底下的按鈕進入詳細介面中觀看較為不便,不過做為認識星座區域的APP是個非常優異的選擇,價格也相當便宜.

Star Walk2的天體詳細資料介面,座標並不會即時更新這點對我而言不太方便,有些可惜.

尋找天體的APP很多,免費的也不少如果你有臺小筆記本使用Stellarium會很方便,而手機我喜歡用Skysafari,不過請注意Skysafari這款APP沒有中文版,但我很喜歡他的操作介面,還可以加入觀測清單打筆記與模擬相機與鏡頭視角等功能,但重點還是在於你覺得搜尋想要的天體,並且有方位角與高度角的顯示功能,反正Android裝完在一定時間內解除安裝就會退款,找一套適合自己的吧.

NT:100~450

以上是從無到有的花費開銷這邊總結一下:

K-r($3,000) + 二手FA 100-300mm($1,500) + O-GPS二手($3,500) + 穩一點的腳架($2,000) + Affinity Photo 每年都有特價期 ($1,200) + AstroFlat Pro(1,100) = $12,300(新臺幣)

如果你的預算有限但又很想嘗試拍攝星空的感覺,P家二手的東西拼湊一下大概12,000出頭就可以了甚至運氣好一點可以更低,一般你問拍天文的會跟你說20,000~30,000那個是只單純的赤道儀導星系統的入門價格…跟你說追星儀不貴但沒算上這是不包含相機鏡頭費用+軟體費用+鏡頭+其他如轉接環費用都沒有計入的價格,但PENTAX這樣的組合就可以開始了,這還比上掏寶亂買些萬元左右能導星的高仿天文望遠鏡能拍的品質真的還好上太多了.

我在這方面的總開銷是 :K-1($65,000) + 二手DA* 300mm($25,000) + 雜牌腳架($3,000) + 微動雲臺($5,500) + STC多波段+ 電子量角器($500) + 光害濾鏡(6,300) + Affinity Photo($1,200) + 外掛($7,000) + 手機APP($450)= $11,3950(新臺幣)

最貴的相機方面是我自己生活常常用的,K-1從2016剛出來到現在2019用了3年多,還是用的很開心,真要區分深空的而外投資就減掉那90,000吧而且現在K-1二手30,000都有了,軟體反而噴的多.

Astrotracer啟動詳細流程 :

為了能拍攝較好的操作畫面,以下示範是在自己的臥房中使用星象儀模擬拍攝當下的氛圍,實際色溫會與現場有不同差異.


01.開啟GPS:

02.啟動Astrotracer功能:

(1)Astrotracer功能需要在B快門模式下啟動:

先把相機切換到B快門模式,在啟動前仔細看一下普通B快門的畫面,可以比對一下啟用Astrotracer功能後多了那些功能.

(2)Astrotracer功能在K1/k1mk2在info鈕的快捷選單中找到.:

不同機型可能需要從menu中啟動,可以確定的是從K-r之後的機型除了K-01,645中片幅系統,Q微單系統以外都有,附帶一提K1/k1mk2的快捷選單可以自由設定,非常好用.

(3)Astrotracer功能啟動後,你會發現B快畫面多了幾個變化:

a.左上角從B快門的符號換成Astrotracer的符號了

b.右下角出現校正功能,只要你按下EV調整按鈕即可校正,舊機型需要進入選單中才能使用校正功能.

c.右下角的追蹤最長曝光時間限制功能,只要你按下小綠紐,會幫你計算該鏡頭可以追蹤的最長快門時間是多少,不同的焦段有不同的追蹤時間限制,從超廣角12mm的5分鐘到300mm的1分鐘這個小綠紐都能幫你自動計算最長可以拍多久.

03.精密校準:

在K1/K1,k1mk2的Astrotracer模式下按下曝光調整(EV+-)按鈕,可以立即進入精密校準模式,其他舊機型需要到選單中啟動.

這邊本肥宅等瘦個30K在來自拍,先用官方的分享一下

04.先試拍一張看看有無拖尾.

將畫面切換到LV模式,直接放大一顆亮星來對焦,如有魚骨對焦版就在這時候用吧.

05.善用電子指南針畫面,解決校正還是拖尾的關鍵訣竅.

校正失敗的星點拖尾大概是長這樣的.

(1)在觀景窗(OVF)模式下按兩下info鍵選擇電子指南針.

(2)畫面如下圖顯示切換成電子指南針畫面.

(3)教您如何真正的校正,與怎麼校正都校正不好的關鍵原因與實驗:

為了實驗更加精確與明顯,我們拉回棚內示範,這個實驗就算沒有GPS訊號也能在室內摸索與學習,這裡要先理解校正這個動作就是統計周圍的綜合影響磁場的做出修正,而影響最大的是相機內的電子指南針功能,校正主要是校正這個數值,打開電子指南針畫面你會看到上方目前地的方位角是115~116度,透過下面實驗你會立刻明白.

(4)最容易忽略的影響源頭 : 翻轉屏幕

位置完全不變只是將屏幕翻轉約70度,電子指南針立即跑到了111~112度,整整翻了快5度以上拍起來當然有問題,從這裡可知校正時如果你想把屏幕翻轉到自己舒服的角度,請先把屏幕轉到使用位置在一起校正可以達到更為精確的效果,另外也注意不要在拍攝時隨意地翻動屏幕很容易就跑掉了.

(5)沒注意到就會整到自己的幹擾源頭 : 手機

一樣位置不變你會看見手機一靠軍艦部角度又整整掉了20度了,如果帶朋友去拍星請注意不要讓它們沒事在你旁邊一直滑手機,要滑請保持60cm以上的距離.

(6)看不見的強力磁場 : 你只能換地方再試試

這是超強力磁鐵,雖然羅盤噴到了160度,但實際上這麼小一顆強力磁鐵在一米處就會產生影響,放到機頂旁邊已經轉了好幾圈,這種強力磁場其實非常好判斷,決定拍攝地點的時建議先打開羅盤畫面觀察羅盤有無不穩定的跳動超過3度以上,2度內正常因為沒有小數點顯示,如果超過3度在跳動的話代表該處或你身上有幹擾源換個地方試試,到點後打開羅盤畫面先檢查避免白白浪費校正時間,也建議各位避免使用各種磁鐵配件,減少各種幹擾源的問題.

(7)最建議的校正方法 : 整塊整合一起轉

通過以上可知校正時最好就是在你拍攝時的狀態整個調整好一起轉,這樣保證能大幅提升校正的精度,例如雙機版整合了額外的量角器螢幕也翻轉好整個雙機版拆下來一起校正,保持以上原則我校正很少超過三次的,幾乎都是二次內搞定.

(8)如果遵守以上的原則星點還是會脫尾

a.腳架不穩與風太大:

這是腳架不穩與風太大的影響下拍出來的星點.

這是沒有校正的成功拖尾的星點.

如上圖這兩種現象拍出來的星點會呈現這種底部有抖線的感覺,7級風連車子都搖沒理由腳架不搖這是常識,如果風不大腳架承重能力不足那拍出出來的星星不是流暢的弧線而是亂抖的軌跡,那表示你的腳架不穩或是雲臺不穩,只能換更穩的腳架解決至少自己到店家購買時搖搖看確認這支是否夠穩定.

b.濾鏡的邊緣畫質影響

如果有上光害濾鏡(幹涉型濾鏡)要注意, 100%檢查看中央即可,不要去糾結邊緣,這是光害濾鏡的缺點,不管怎麼校正都是救不活的.

c.相機角度太高:

以上資料來源在官方網站,隨著赤緯追蹤幅度越大那會超過SR模組的轉動限制,基本上70度30秒是我認為的極限,再上去就要縮短到20秒甚至10秒,通常用30秒做判斷基準是個很方便的事情,例如80度30秒拖了,改成20秒不拖,那表示相機的極限在這裡,官方也有給一張對應的追蹤時間參考.

06.對著天空做白平衡:

(1)切換到M模式

在Astrotracer模式下無法執行執行自訂白平衡的功能,必須切換到M模式之下,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須讓相機過曝一點,才能讓相機能順利透過黑黑的天空找到正確的白平衡,我建議調整相機參數讓底下的曝光表顯示+2~+4左右最好找,如果你有加光害濾鏡那至少要+3以上才找到的,可以拉高ISO提升效率.

(2)使用手動白平衡:

在手動白平衡的模式下按下快門,選擇黑黑的天空作為白平衡目標,如果顯示無法偵測請增加ISO與快門時間一定找的到.

找到後你拍出來的照片就能跟其他人一樣輕易的壓出乾淨的黑色了,也能輕易處理出一般看到的天體顏色.

事前設定就這些,雖然有點長不過這是在經歷數十次的拍攝經驗中融合一些常見的問題處理方法,用以上的放式設定完就可以開心的輕鬆拍,通常這個流熟悉後在5分鐘內搞定.

說簡單點其實上面的步驟可以簡單整理出一段話.:

啟動GPS > 校正 > 對焦 > 找白平衡 , 這4個動作,尤其是校正如果你理解校正失敗的影響因素快出找出問題源頭很少要超過5分鐘的.

準備完成開拍!

(使用DA*300所拍攝的M45昴宿星團)

1.檔案設為RAW檔並記得設為DNG,以確保軟體支持的最大軟體相容度.

2.利用尋星軟體尋找要拍攝的目標天體.

3.利用電子指南針畫面對準方位角.

4.利用量角器對準高度角.

5.利用Liveview放大功能構圖

6.Pentax的Live view非常強悍星點清晰可見不用依賴尋星鏡

7.設定光圈,快門時間,ISO : :先以最大光圈嘗試,但我習慣縮小到F4~F7.1喜歡細膩的星點,但是光圈大小在拍攝天文上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口徑,集光力夠強小光圈也會有很銳很亮的細節,300mm通常以30秒為主,50mm以下才會考慮2分鐘以上,從iso3200開始嘗試,重點在於最好能拍出目標星體的一點點影子或顏色.

8.曝光值+1~+2細節較好建議拍攝的時候讓畫面看起來有點過曝EV+1~+2左右白白的感覺,根據經驗這樣的照片處理出來的細節最棒.

天氣怎麼看如何預測今晚是否能拍?

為了方便我自己整理了一份自己會跑的拍攝地點天氣整合網頁:

裡面整合了7TIME與meteoblue的詳細天文用天氣預報:

1.7Timer:

(1)雲量:超過一半白色除非你去的地方有備案可以拍風景不然還是去睡覺.

(2)大氣凝視度/視像/Seeing:這是大氣擾動的狀態,Seeing越小顆越優星點越細,因為大氣擾動的問題被擾到會導致星點拍出來會粗粗糊糊的,所以有時候也不是天空無雲拍出來就好,也不要輕易的認為自己的鏡頭爛可能只是你剛拍一兩次這兩次Seeing都很差,如果有常在用DSS應該看過分析完的照片會有個FWHM,這就是Seeing數據化後的優劣之一.

(3).大氣透明度:當然也是越低越好,大氣凝視度看的是星點糊不糊,而大氣透明度看的就是透不透啦,越透當然越好拍.

(4)溼度預報:用這個判斷你要不要上除霧線.

2.meteoblue:


(1)Cloud : 越藍越好,越白表示雲越多.

(2)月亮 : 最右邊可以直接查看月亮的亮度與下去時間.

3.Windytv


Windytv有強大的天氣模擬動畫,右邊選擇"雲"的顯示模式,拍到一半有雲可以按一下左下角的預測動畫,作為要等一下還是要回家睡覺的一個參考.

如何規劃天體的拍攝時間:


(使用DA*300所拍攝的M42獵戶座大星雲)

如果是初學者對於這片廣大的星空不熟悉的人,肯定很難知道自己到底能拍什麼?朝哪拍?我的鏡頭能不能拍?超滿各種疑問,這邊教各位使用如何使用Stellarium來規劃拍攝目標,Stellarium是一款免費的星圖軟體,在桌面系統系統中是免費下載使用的,Stellarium非常強大,強大到可以建立自己的鏡頭資料庫模擬你手頭上的設備能夠拍到什麼樣的星體與構圖,而且還能精確的查詢與規劃今晚可以拍攝的天體,能讓你在漆黑的天空中在家也能提前一步學習到如何找到這些拍攝的目標.

 1.下載軟體 :

先到Stellarium官方網站下載軟體.

Stellarium無論是Windws或是OSX都有支援,安裝好後請先啟動一次讓Stellarium建立設定資料夾方便將我的設定檔放入(沒啟動AppData通常不會建立).

2.下載我自製的PENTAX專用設定檔 :

Windows與Pentax玩家限定,這份設定檔是我自己建立的,內含O-GPS社團張大哥整理出來用300mm以下能夠拍攝的星體書籤,加上我建立的PENTAX鏡頭與相機模擬資料庫,還有增加更多效率方便在戶外拿著筆記型電腦快速查詢與規劃的快捷鍵等.

設定檔案下載(公眾號內回復「追星」獲得下載地址)

設定檔包含 :

(1).鏡頭 : Pentax的FA到DFA的鏡頭資料庫(變焦只列大三元).

(2).相機 : Pentax的相機資料庫(僅列K-S2之後).

(3).書籤 : O-GPS版主張大哥的300mm可拍攝深空星體+梅西耶101天體.

(4).快捷鍵 : 我認為最順手的快捷鍵幾乎能夠鍵盤操作

(1).按下打開設定資料夾

(2).把我的設定檔案直接複製過去,如有問題請先刪除原本的設定檔裡面的所有東西再複製進去即可.

設定安裝之後打開後介面應該就長這樣.


4.用書籤查詢300mm可拍的天體+梅西耶101天體

(1)按下快捷鍵[ B ]或是圖中的黃色框框及可開啟書籤視窗.

(2)按下底下的標示書籤可以幫你標記書籤中的天體.


5.啟用相機+鏡頭模擬的方法

(1)按下快捷鍵[ C ]鍵或是圖片中[ C ]的按鈕即可開啟相機模擬框

(2)感測器 : 就是你的相機其實看你的是K1用FF或是其他用APS-C的即可,雖然Stellarium細到還可模擬畫質+口徑與視星等模擬但我的設定中預設是關閉的.

(3)望遠鏡 : 就是你要搭配的鏡頭我加入了方向鍵 [左] [右] 為切換快捷鍵,你可以用來規畫用哪根來拍,拍天體還有透過各種軟體疊圖的方式不一定要用最長的,有時候更廣一點取得更高的交疊範圍,減少更多修正疊多一點等來增強細節都是方法.

(3) ZOOM : 我在方向鍵中的[ + ][  –  ]加入拉遠拉近

 6.如何快速查詢這個星體今晚沒有沒有機會能拍?

(1)觀測功能 : 選取要拍拍攝的星體後按下快捷鍵[ I ]即可使用觀測功能得知該星體今天幾點出來幾點下去,免修改時間就能知道

(2)方位/高度 : 看左上角的 方位/高度 即可快速知道你要去拍的地點有沒有機會可拍,這點你必須先知道你的拍攝地點遮掩情況,例如鞍部開北邊,助航站開南邊,坪林開西邊.

拍攝時可以使用機身的羅盤模式微調到左上角的方位角度,然後高度值就是相機網上臺的角度,這個高度參數你要用感覺得或是各種測量工具來取得,可惜機身無法顯示這個資訊,附帶一提機身的水平顯示只有+-10度左右.

7.時間查詢系統的操作方式 :

(1)按下[ W ]就可以開啟時間控制視窗或是左手邊的時鐘視窗,附帶一提左手邊的視窗快捷建照順序就是QWERT跟3D軟體MAYA和LOL的技能順序相同.

(2)時間控制的快捷鍵我改成跟後期看片軟體的快捷鍵差不多,具題看下圖更好理解,[ J ]和[ L ]的加速可以按多次疊加的喔.其他[ G ][H][ ; ][ 『 ]就是一時一分的加減跳,你可以快速又精確的知道這焦段的鏡頭大概幾分鐘要對一次.

 8.其他顯示模式 :

(1) 各種顯示 : 數字鍵 1~0 自己按按看就知道了

(2) 鎖星 : 空白鍵

(3) 夜視模式 : N

有了以上的設定與軟體,你已經能分析天氣查詢能夠拍攝的時間,再透過Stellarium軟體查詢該段時間有什麼天體能拍,再透過鏡頭與相機模擬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手上的設備能拍哪些天體了,除了運氣不好天氣都報好結果還是雲一堆的狀況外,到這裡無論是大範圍的銀河野好標鏡頭的星座也好長焦段的深空也好,你沒有藉口可以說不知道自己能拍什麼了.

星野攝影拍攝時所需要的檔案 :

Light / 亮場 / 天體

Dark / 暗場 / 暗電流 – 現場拍 -10 張保持拍攝天體的設定蓋上蓋子拍攝十張,必須在現場拍攝才能取得該溫度的躁點.

Bias /  偏壓  / 偏壓場 – 在家拍-10 張(非必要)保持暗電流的狀態快門改成1/4000以上,主要是取得cmos的亮點/壞點,再一些相機上會產生條紋問題也是以偏壓扣除的,如果你疊完有條紋現象那篇壓是必拍的,但PENATAX的機身我沒遇這問題我K-1的CMOS的亮點也很少低於20,後面幾乎沒拍.

Lens Flat / 邊緣減光平場  – 在家拍 or Astroflat可取代(非必要)只要保持一樣的光圈把電腦螢幕改成白色桌面,轉動對焦還畫面全糊,主要是取得鏡頭暗角.

Sky Flat  / 天空光害平場  – 現場拍 or Astroflat可取代(非必要)這是最難拍好的東西,你必須拍完每張亮場之後拍一張當時該角度的光害平場才有其意義,這東西我認為靠 Astroflaty自動處理最有效率.

回家整理檔案 :

整理拍回來的檔案我推薦使用Digikam來整理,正如前面第一章的軟體介紹這邊不再廢話多提,如果之前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Dark暗場檔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重點在於同樣的拍攝設定與溫度下暗場的熱燥點與暗電流都是固定的,只要分類好累積多了未來不必浪費時間拍暗場.

透過Digikam我們可以輕易的查詢拍攝資訊(圖1),甚至在Makernoter底下還能查到精確的溫度紀錄,方便分類(圖2)

我自己的分類是這樣的 :

Light :ex : M8_Light_da300_f4_iso3200_30sec_24℃天體_亮場_鏡頭_光圈_ISO_曝光時間_溫度.

Dark :ex : M8_dark_iso3200_30sec_24℃ 天體_暗場_光圈_ISO_曝光時間_溫度.

Bias :ex : M8_bias_iso3200_24℃天體_偏壓_光圈_ISO_溫度.

Lens Flat :M8_Flat_DA300_F4天體_鏡頭_光圈.

依照每種檔案做以上所需的資訊命名方便未來可以重複使用,節省更多的拍攝時間尤其是暗場,期時拍起來蠻耗時的.

DSS疊圖流程 :

(使用DA*300所拍攝的M8礁湖星雲

1.設定DSS讀取RAW檔方式


(a)在左手邊找到RAW/FITS數位顯像設定

(b)勾選使用相機白平衡,以前不知道有這個設定交給DSS去Auto如果有上光害濾鏡顏色會變得非常可怕難修.

(c)選擇自調式均質性導向AHD內插法,每套軟體讀取RAW檔都有不同的解法,DSS中選擇使用AHD的解法.

2.把天體(Light)拉進去選擇天體影像

3.把偏壓影像(Bias)拉進去選擇偏壓影像

4.把暗場(Dark)拉進去選擇暗電流影像

5.把平場(Lens Flat)進去選擇平場影像

 6.左手邊找到疊合勾選之影像 疊合勾選之影像功能並執行執行. 功能並執行執行.

7.疊合參數

疊合初次可以選擇標準模式,了解直接疊完的樣子,我後面都使用交疊模式只取畫面最完整的區域,勾選二倍Drizzle,三倍依照K1的畫質疊完很容易爆炸超過TIF的大小限制除非你可以處理FITS檔案不然不建議用到3倍.

Drizzle是一种放大原始的圖像然後不斷疊合錯位的像素資訊技術,源自於NASA為了讓哈伯太空望遠鏡能夠疊合出更多細節的技術(DSS官方介紹在此),畢竟那個時代的CCD只有800X800那麼小所以必須靠這種方法疊更多細節出來研究,這種運算法非常適合Astrotracer或是透過經緯儀拍攝出來的照片因為本身無法跟著赤道轉你會得到旋轉的檔案,赤道儀如果太準還需要做偏移才能得到最好的填補效果,靠著這個功能我成功地用DA*300mm的鏡頭疊出仙女座星系的圓環細節,還有M8的雲氣細節等.

8.天體影像的處理方式選擇Kappa-Sigma減去法

利用Kappa-Sigma的運算法刪除標準差太大有問題的部分來疊合更加良好乾淨的檔案.

9.對齊星點選擇雙三次方.

300mm隨便拍都超過40顆當然選擇最精確的雙三次方來疊.

10.設定完成按下OK等待處理.

11.疊合完成

疊合完成的檔案會自動保存在你的天體影像資料夾下,如果現場拍攝的時候有做過天空白平衡,並且再DSS裡面的RAW設定有指定使用相機白平衡,最後算出來的背景就會是很乾淨的黑灰色的色調了,整體顏色也不會很奇怪~

這邊提醒一下M8雖然位於銀河內,我這張範例外圍的黑圈是光害濾鏡的邊緣問題所影響的.

利用後期軟體潤飾 

(使用DA*300所拍攝的NGC2244玫瑰星雲)

這邊我直接放上一段從DSS疊完到Lightroom輕推32bit細節,再丟到Photoshop處理的一到未剪純加速流程吧.(限於公眾號視頻數量限制,更多視頻見B站PENTAX快訊)

本文原載於mobile01,作者Pzman Yang.

個人博客:https://pzpentax.wordpress.com/

以上圖文使用器材

相機:Pentax 645Z,Pentax K1mk2,Pentax KP(全無改機)

鏡頭:Pentax FA645 120mm macro,Pentax DFA*50,Pentax FA 35(HD),Pentax FA*80-200,Pentax DA*300,Pentax F*300,Pentax DA 18-50 WR RE

 濾鏡:Clip Filter Astro MS for PENTAX 是的清一色PENTAX。

本文轉載已獲得作者同意,在此致謝,感謝給全球的PENTAX用戶帶來如此細緻入微的PENTAX星空攝影指南!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END- 

近期推薦♥

相關焦點

  • 天文攝影100招:說說星野赤道儀
  • 星空攝影設備之星野赤道儀用法大全
    但星空攝影與日常的風光攝影不同,不但要有很好的環境、技術要求,而且對器材和後期處理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很多愛好者初期無從下手,面對眾多器材也弄不明白需要配置什麼,如何使用。今天逐一介紹星空攝影各類器材的用處和使用方法。
  • [攝影技術]星野攝影的測光
    星野攝影的測光星野攝影的曝光主要受月光和周邊環境光源的影響。參數的估計主要靠經驗,但是可以通過試拍的方法檢驗估計值,如果欠曝就增加曝光,過曝就減少曝光。白天的時候試拍一張當然容易,但是星野攝影動輒幾十秒甚至長達幾十分鐘的曝光時間,讓試拍回放檢驗測光的方法碰到了巨大的困難。
  • 機友派第64期 星野攝影與星野攝影器材漫談
    星野攝影,簡而言之就是帶有地景的星空攝影。星野攝影即是天文攝影的一個分支,也是風光攝影的延續。作為主要在漫漫長夜中拍攝的星野攝影,在攝影器材上也會與一般的風光攝影側重點有所不同。腳丫下面就簡單的對星野攝影和星野攝影對器材的需求和選擇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夠對想進行星野攝影拍攝而不了解的影友有所幫助。
  • 六合視界&omnicharge星野攝影比賽
    六合視界&omnicharge星野攝影比賽星野攝影需要基本的天文知識、周全的計劃安排、過硬的攝影技術和天馬行空的創意思想,雖然拍攝過程很辛苦,但置身璀璨的星空下捕獲到心怡影像的興奮心情卻是無以言表
  • NPF規則與星野赤道儀,拍星空你會用嗎?
    對於不需要大尺寸印刷的銀河攝影來講,利用500法則拍攝的與即將介紹的兩種專業方法相比,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您是用來拍朋友圈或者發微博,那幾乎是看不出來的。而且對於想體驗銀河拍攝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其相對簡單的計算方法,加上並不需要額外的專業器材,其實是更適合各位在入門星野攝影時使用的。
  • 天文新品:VIXEN威信 POLARIE U星野赤道儀
    說到威信,估計新入門的玩家朋友,可能都會有點陌生了。實際上,這是一家非常優秀天文儀器工廠。在當年國產品牌未起來之前,在昂貴的進口品牌產品裡面,他以高素質而又性價比的價格,贏得無數人的青睞。產品線也非常豐富,從低價格入門級產品,到高價格專業級設備,琳琅滿目的產品線總能尋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 王者風範.跨世紀傳奇 PENTAX 100周年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公布
    紀錄生活中不同的驚喜雀躍,捕捉剎那間的浪漫精採,真實描繪周遭美好事物,享受「輕按快門」的熱情、執著與感動,臺灣地區【 王者風範•跨世紀傳奇】PENTAX 100周年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公布
  • 網絡入門模擬器:Cisco Packet Tracer
    Cisco Packet Tracer模擬器的介紹,可以用兩句話概況:Cisco Packet Tracer 的官網下載連結是https://www.packettracernetwork.com/download/download-packet-tracer.html。也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網絡技術平臺】,回復關鍵字「PT」獲取下載連結。
  • 免費廣角星野疊加軟體哪家強?--Sequator
    噪點的降低可以使得照片在後期處理的餘地更大,拉伸出更多細節與信息,對於星空攝影影響很大。如下圖所示,左邊的是未疊加的原圖,右邊是疊加後的效果,噪點極大的降低了。(需點擊看大圖)同時,廣角拍星野往往不用赤道儀即可獲得較長曝光時間且不脫線。但是,在使用例如DSS,PS等軟體進行疊加廣角的星野的時候,會出現邊角對不齊的問題,鏡頭越廣,對不齊的現象就越嚴重,如下圖為對齊變亮疊加,邊角無法對齊:
  • 網絡入門模擬器:Cisco Packet Tracer 實驗教程
    上篇文章《網絡入門模擬器:Cisco Packet Tracer》對PT進行了簡單介紹,並對下載和安裝、運行使用及漢化版安裝進行了說明。這篇文章將對入門實驗教程進行詳細講解。公眾號後臺回復「資料」獲取視頻 | 培訓教程實驗手冊 | 電子書
  • Cisco Packet Tracer軟體安裝
    網絡初學者必學之Cisco Packet Tracer入門技巧Cisco Packet Tracer是思科的一款模擬軟體,
  • PENTAX︱你對我有多了解!
    旭光學公司是日本著名的光學大廠,創造過攝影行業的諸多世界第一和日本第一。時至今日,PENTAX的相機、醫療內窺鏡及眼鏡鏡片也一直處於相應行業的前列,並引領著發展的方向。 PENTAX 潘太克斯百年品牌 科技呈現www.pentaxlens.asia 編輯:小美值班小編:陳瑜投稿
  • 如何選擇一個 Linux Tracer (2015)
    是一個高級的性能分析和診斷工具,但是不要讓這名詞唬住你,如果你使用過 strace 和tcpdump,其實你就已經使用過 tracer 了。系統 tracer 可以獲取更多的系統調用和數據包。它們通常能跟蹤任意的內核和應用程式。有太多的 Linux tracer 可以選擇。每一種都有其官方的(或非官方的)的卡通的獨角獸吉祥物,足夠撐起一臺"兒童劇"了。
  • 【本周人物】星野酒店集團CEO星野佳路|好戰略取決於看破用戶的真實想法
    CEO星野佳路進行了專訪。對此我們採訪了星野度假村集團CEO星野佳路,聽聽他的看法。東:日本國內緊急事態宣言解除之後,星野集團旗下的各設施住宿率恢復情況如何?星:正在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例如,「奧入瀨溪流酒店」(青森縣十和田市)因為特色是溪流和戶外活動,所以不屬於「3密」空間,預約情況正在好轉。
  • 星空攝影所謂仰望,既是天堂
    -一般星空攝影可大體分為兩類:深空攝影和星野攝影。深空攝影太過高大上,這裡不細說。主要說說星野攝影。星野攝影相對簡單,常見的有星空,銀河,星軌,極光,流星雨,罕見的天文奇觀。樹有一點點拖影不過我可以說這是風吹的hhhhhGoogle Nik Collection一個免費濾鏡庫,煎蛋醋包幾個常用的濾鏡詳細提取
  • cisco packet tracer最新電腦版
    收錄於話題 #cisco packet tracer
  • 推薦:適合小白入門的Asp.Net Core 開源學習手冊
    前言推薦一個入門級的.NET Core開源項目,非常適合新手入門學習.NET Core。手冊在線下載地址:https://nbarbettini.gitbooks.io/little-asp-net-core-book/content/chapters/mvc-basics/create-view.html這是一本Asp.Net Core手冊,目的是幫助web編程開發者和愛好者了解
  • 超詳細的Python自學項目收集!
    1.Python手冊教程  Python很好用,要想深入並系統學習、了解一些機制,或者快速入門,亦或者有其他語言編程經驗的人簡單,想看一看就可以很快地開始編寫Python程序,那麼Python手冊教程可以說是好幫手。
  • 攝影入門:你的鏡頭最適合拍什麼?鏡頭焦距介紹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攝影技巧入門教程丨攝影技巧丨丨攝影入門丨丨攝影教程丨丨攝影圖片丨攝影入門:鏡頭的的焦距決定了拍照的視角範圍,剛開始學攝影的朋友一定要對焦距有所了解,因為它能夠幫助大家快速判斷哪些題材哪些焦距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