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花兒有多美】大樹杜鵑的「回歸之旅」

2022-01-30 雲南法制報

大樹杜鵑,因「大」而得名,葉大、花大、樹大,為高黎貢山特有的杜鵑花種類,數量至今不超過3000棵,生長周期長,開花結果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被列為極小種群保護植物。大樹杜鵑是杜鵑花中最高、最大的常綠喬木,被人們譽為「世界杜鵑之王」。

基於大樹杜鵑數量稀少、生長緩慢、幼苗死亡率高、自然更新困難、分布範圍狹窄等問題,經過科研團隊的不斷探索,苗木繁育是種質資源保存的一種途徑,可通過人工繁殖培育成苗後再回歸山林。

但外形高大的大樹杜鵑,它的種子卻很小,千粒重為0.14~0.16克,比芝麻粒小很多。由於種子又輕又小,幾乎很難落到土壤裡,繁育十分困難。

如何破解育種難題?2012年10月底,李貴祥帶著團隊深入大樹杜鵑的自然分布區,開始了大樹杜鵑的採種之路。

早上9點,在當地護林員的帶領下,他們行走在地處河谷地帶的原始森林裡,山澗溪流淙淙,蚊蟲伺機而動,遮天蔽日的喬木與各種藤蔓交織在一起,不僅溼熱難耐,腳下的路還溼滑,一不小心就摔跤。

在山林中穿梭了4個多小時,終於在半山腰上見到了大樹杜鵑。由於大樹杜鵑樹體高大,採種異常艱難,在護林員的幫助下,他們採到了少量種子,但要做種子繁育,數量卻遠遠不夠,當天採種以失敗告終。

由於雨水較多,不方便採種,加之第二天他們還有其他行程,只能委託當地護林員幫忙採種。

他們把採集到的果實放置在陰涼地方兩個月後,控出了種子。

2013年,他們與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共同開展調查,摸清大樹杜鵑的分布、數量、掛牌及群落結構。

在原始森林中忙碌奔波的場景歷歷在目。「當年山林間基本沒有路,完全憑藉護林員的記憶和經驗摸索前行,跌倒是常事。樹林裡蚊蟲多,當年一隻蜱蟲叮咬了我的小腿,晚上下山才發現,不敢私自拔出來,去鄉鎮衛生院把肉割開才把蜱蟲取出來。」李貴祥掀起褲腳,小腿上拇指大的一塊黑色印記還很明顯。

採種困難,育苗的過程更是困難重重,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他們只能參考相似物種育苗的一些方法進行培育。

剛開始育苗,就遇到挫折。由於沒有育苗經驗,準備育苗前,李貴祥專門請教了育苗專家,讓他們進行指導,保險起見,他還委託育苗公司進行管理。

但結果卻讓他很失望。育苗公司採用育苗床進行常規育苗,結果所有的種子都沒有發芽。而他採用的漂浮盤育苗,只稀稀拉拉地長出來一部分,出芽率也不高。

眼看著採回來的種子已經用了一大半,發芽率卻不高,李貴祥著急得整夜睡不著覺。

既然培育方式不對,那就從培育基質上想辦法。

第二天,他帶著團隊再次進入騰衝,對大樹杜鵑生長的土壤、光照、周圍的樹木群落進行研究。從事種群生態學研究的柴勇博士從此和保護區工作人員一起,通過枯燥的日常觀察、記錄等措施,對大樹杜鵑所處的植物群落進行研究。

「氣溫高、溼度大,汗水淌下來,火辣辣的疼。」柴勇博士笑著說,由於長時間不修邊幅,村民們知道他是博士的身份後,都笑著說道:「原來博士和我們也差不多啊。」

他們採集了大樹杜鵑10個植株的枝、葉及土壤進行實驗分析,發現適合大樹杜鵑生長的土壤pH值介於3.16~5.14之間,呈酸性。

此外,他們還分別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對大樹杜鵑幼樹進行光合速率測定,結果發現大樹杜鵑幼樹在夏季有明顯「午休」時間,「天氣太熱時,他們會進入休眠狀態,停止生長。」李貴祥說道。

掌握這些基本情況後,他們開始嘗試第二次育苗。由於場地緊張,他們便把實驗室設在了辦公室。這次採用了浸水法育苗。「這種育苗方式便於控制水分,缺水的時候把育苗盤放入盆裡,水分充足後又能把育苗盤抬出來。」

令人驚喜的是,這次育苗很成功,辦公室的出苗情況良好,種子基本都發芽了,通過測量辦公室的溫度以及光照時間,他們得出結論:幼苗喜歡不超過25℃的溫度,喜歡早上溫和的光照。

經過細心培育,這些嬌嫩的細芽開始緩慢生長。

團隊的和麗萍博士說,幼苗生長的速度特別緩慢,成長過程中,大部分幼苗會死亡,剩下的幼苗生長一年以後,才能單獨移栽到容器育苗袋裡。要長成適合在野外移栽的樹苗,需要4年多的時間。

2015年,他們完全掌握了大樹杜鵑的科學育苗法,通過建立育苗基地,開始進行多批次樹苗培育。

從一粒種子到一株樹苗,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下,茁壯成長。這個撫育成長的過程,對李貴祥和他們的團隊來說,既是源源不斷的驚喜,也是幾年來的不懈堅守和執著探索。

從2015年到現在,經過6年多的不斷完善,他們總結出了大樹杜鵑實生苗培育技術和扦插苗培育技術,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現已成功繁育苗木3萬餘株,其中高20釐米以上苗木8000多株,為大樹杜鵑的繁育和解瀕提供了技術保障。

眼下,在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的種植基地大棚裡,空氣清新,溫度宜人,一株株大樹杜鵑幼苗吐露枝葉,茁壯成長。

在團隊的努力下,他們在高黎貢山赧亢接近原生地環境開展了大樹杜鵑回歸試驗,在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樹木園和富源縣三道箐林場開展了遷地栽培試驗,目前長勢均較好。

「去年,我們實地察看了富源縣三道箐林場的大樹杜鵑苗,發現比剛栽種時長高了5釐米左右。」李貴祥很欣慰地說道。

成果喜人,但李貴祥還有一個願望,也是他下一步打算主攻研究的方向:讓大樹杜鵑提早開花,也讓大樹杜鵑成為老百姓房前屋後常見的花。

相關焦點

  • 雲南大樹杜鵑花開驚人,這麼大的杜鵑樹你見過嗎
    每年3月甚至更早一些,就到了雲南山裡杜鵑花盛開的季節,山裡的野生杜鵑花成片成片的開得正豔,一起來看看吧!當大理的油菜花、櫻花開得正熱鬧的時候,蒼山西坡的大樹杜鵑也趕來湊熱鬧了,因為海拔、氣溫的差異,各地杜鵑花開的時間都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座山,不同海拔的花兒開放都有差別來雲南之前我見過許多種杜鵑花,卻從未見過像大樹杜鵑這般出彩的,它宛若藏匿在蒼山深處的一個個精靈,沒有沾染絲毫的煙火氣息。驚鴻一蹩間,卻已驚豔世人。
  • 央視紀錄片《花開中國》聚焦雲南大樹杜鵑
    花開有海碗大每一棵古老的杜鵑樹都寫滿歲月痕跡這些大樹杜鵑有何奇妙之處?福瑞斯特取標本的70年後,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多次深入高黎貢山腹地考察,終於在1982年4月,在大塘大河頭以北的高黎貢山山腰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大樹杜鵑群落。在面積為0.25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四十多棵大樹杜鵑,胸徑1米左右的有12棵,可以說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杜鵑王國。
  • 央視紀錄片《花開中國》聚焦雲南大樹杜鵑
    「雲南大樹杜鵑」用鏡頭追尋大樹杜鵑綻放的足跡記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特別推出國內首部自然園藝類紀錄片《花開中國》。每年三月漫山紅遍到了四五月,紅花謝但是海拔更高一些的山頂有更珍惜的白色和黃色杜鵑盛放花開有海碗大每一棵古老的杜鵑樹都寫滿歲月痕跡這些大樹杜鵑有何奇妙之處?
  • 央視紀錄片《花開中國》聚焦雲南大樹杜鵑
    花開有海碗大 每一棵古老的杜鵑樹都寫滿歲月痕跡 這些大樹杜鵑有何奇妙之處? 科普: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為杜鵑花屬中最高大的喬木樹種,是原始古老類型。樹最高可達20-25米,樹莖部的最大直徑達3.3米。褐色的樹皮,剝落得左一片右一片,顯得斑斑駁駁,飽經滄桑。小枝粗壯,上面被有短毛 ,葉子又厚又大,有橢圓形、長圓形和倒坡針形等形狀。葉子下面被毛,長大後逐漸脫落。
  • 「杜鵑花王」的大樹杜鵑生境
    「杜鵑花王」的大樹杜鵑生境大樹杜鵑,主要分布於騰衝縣海拔2 100~3 300m的混交林中。由於生長環境的局限,大樹杜鵑難以引種栽培,人工繁殖也是事倍功半,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雲南則將其歸為極小種群保護樹種。
  • 大樹杜鵑:森林的頂層物種
    大樹杜鵑所結的蒴果,蒴果裡的種子已經踏上了旅程,去尋找適合它們繁衍生息的家園。大樹杜鵑的種子若是落在附近的荒草裡,是沒法發芽的,只有偶然落到競爭不是很激烈的地方,它才能發芽。叢林生存環境複雜,初來乍到的大樹杜鵑的種子們,面對的世界並不友好。從大樹杜鵑的幼年開始,它就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災難。
  • 央視紀錄片《花開中國》聚焦雲南大樹杜鵑
    花開有海碗大每一棵古老的杜鵑樹都寫滿歲月痕跡這些大樹杜鵑有何奇妙之處?福瑞斯特取標本的70年後,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多次深入高黎貢山腹地考察,終於在1982年4月,在大塘大河頭以北的高黎貢山山腰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大樹杜鵑群落。在面積為0.25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四十多棵大樹杜鵑,胸徑1米左右的有12棵,可以說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杜鵑王國。
  • 昆明走進自然戶外|徒步攀登尋甸鳳龍山,賞大樹杜鵑馬櫻花
    陽春三月、杜鵑花開,除了城市裡人工種植用作綠化的杜鵑花之外,山裡野生的杜鵑花也到了盛放的季節。昆明周邊有很多山野裡有成片的野生杜鵑花,大樹杜鵑、碎米杜鵑皆有。春暖花開的季節,賞花是徒步走山的一個重要內容。
  • 1998-2018:三探大樹杜鵑王
    編者按:1998年、2002年、2018年,劉先平先生與老伴三赴雲南騰衝,跋山涉水深入高黎貢山無人區,只為親身識認觀賞植物皇后——大樹杜鵑王,最近這次進山,兩位老人已是八十高齡。是什麼樣的動力驅使他們反覆踏上徵程?
  •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珍稀植物:大樹杜鵑
    杜鵑花全世界品種有900餘種,中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約有530餘種,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色絢麗,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因紅色居多,一到花季,漫山遍野,紅霞滿天,因此杜鵑又被稱為「映山紅」。
  • 利東山大樹杜鵑:漫山花海湧春潮
    慄木山遮住了西望之眼,不然瀾滄江西岸天堂山中的鵝頭山應該就在眼前。幾年前的一個秋天一次偶然的出遊,應當地的一個朋友之邀首上利東山,在山脊以西的山坡上看到了一大片密集的大樹杜鵑林。聽朋友介紹,利東山上杜鵑花分布很廣,像這樣密集的杜鵑林大約有幾百畝。春節剛過陸續開放,陽春三月進入盛開時節,漫山的杜鵑花像火一樣點燃了整個利東山,一直要到四、五月份才基本謝去。
  • 雲南保山大樹「杜鵑王」問鼎特色小鎮建設明珠
    中國園林網3月17日消息:記者日前從雲南保山市住建局獲悉,生長於高黎貢山半山腰的騰衝界頭鎮大樹「杜鵑王」成為當地10個特色小鎮建設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保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張文欽表示,早在1919年,英國愛丁堡植物園採集員傅禮士到騰衝採集標本時,發現在原始森林中的高黎貢山杜鵑王高25米,樹齡已達280年。60多年前,被植物學家稱為「大樹杜鵑王」的杜鵑花被展示在英國皇家博物館裡並轟動世界。清晨太陽升起,界頭鎮中寨村會被一層時濃時淡的水霧包住,並在微風中搖擺上升,偶爾,還會看到一群當地的姑娘到熱泉中洗衣服。
  • 天宮一號將搭載瀕危滅絕的大樹杜鵑和望天樹種子升空
    「天宮」搭載的雲南種子很神奇大樹杜鵑是最大的杜鵑 望天樹是熱帶雨林的代表樹種雲南珍稀樹種,要隨天宮一號衛星上天!4種搭載的瀕危滅絕種子中,雲南就有兩種:大樹杜鵑和望天樹。這兩種植物有什麼特點,可以享受這種待遇呢?上天又是為了什麼?
  • 大理蒼山西坡的大樹杜鵑花開了,先睹為快!
    大理蒼山西坡的高山古杜鵑,每年三月漫山紅遍,到了四五月,紅花謝,但是海拔更高一些的山頂有更珍惜的白色和黃色杜鵑盛放。花開有海碗大,每一棵古老的杜鵑樹都寫滿歲月痕跡。因路途不便,人跡罕至,美的不似人間。一起去看看!
  • 大美界頭|2018初春,大樹杜鵑開出王者之花
    大樹杜鵑,位於界頭鎮大塘社區高黎貢山的橫斷山脈中。今年2月初,大樹杜鵑競相綻放,在朋友的邀約下,我來到這座被當地人稱之為「花山」的地方,登山穿林、跨木過河共賞大樹杜鵑的王者之花。    通往大樹杜鵑的路上,我們看到千年靈芝長在小河畔的大樹根上,共3朵,其中有兩朵高2尺5左右,直徑約2尺,我估計15至20公斤。靈芝為銀白色,上面布滿了樹衣,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年。凡來者,駐足觀賞,一睹它的神奇。
  • 雲南有哪些特有的生物?
    而雲南素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它們某些基因特徵與虎有著共同之處。雲貓在中國的數量非常稀少,僅在雲南省的幾個保護區裡還有他們生活的痕跡。1984年動物專家們最後一次拍到了它的身影后,它就一度消失了30年。直到2014年專家才又在雲南省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再次拍到了他們的身影。在中國雲南省的西部,有一種全世界最小的猛禽,紅腿小隼。它的體型只有麻雀那麼大,看起來很可愛。
  • 雲南獨有杜鵑品種被盜挖86株 15人被起訴
    大樹杜鵑是大樹杜鵑。它最高可達20-25米,樹莖部的最大直徑達3.3米。生於海拔2800-3300米的混交林中,為雲南獨有的杜鵑品種。 因藏於深山,大樹杜鵑直到近代才被生物學家發現。從樹苗成長到可以開花,大樹杜鵑需要經歷近50年的漫長生長期,每一棵都格外珍貴。 每年三四月份,大樹杜鵑會綻放在雲南西部寂靜的山谷中。
  • 雲南鮮花之山茶花、玉蘭花、杜鵑花、海棠花和百合
    花是植物成熟的表現,開出各色各異的花,具觀賞效果,一說到花,很多人都會想到春天裡綻放五彩繽紛的花朵,其實不止是春天才有花朵的。因為各種花的生長習性不同使得在一年四季之內都有花兒開放。雲南省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有植物王國之稱,所以各種花卉數不勝數,下面為大家介紹雲南特色鮮花山茶、玉蘭、杜鵑、海棠和百合。
  • 雲南野生大樹杜鵑資源(1)
    雲南地處橫斷山脈和雲貴高原地區,是世界杜鵑花植物主要起源地。其中,喬木杜鵑花資源及其豐富。這裡展示的是滇中磨盤山和滇東馬雄山分布的大樹杜鵑照片,其中包括紅色,白色,黃色等花朵類型,樹高几米至2-30米,花開成球,蔚為壯觀。
  • 大理蒼山西坡的大樹杜鵑花開了,先睹為快!
    大理蒼山西坡的高山古杜鵑,每年三月漫山紅遍,到了四五月,紅花謝,但是海拔更高一些的山頂有更珍惜的白色和黃色杜鵑盛放。花開有海碗大,每一棵古老的杜鵑樹都寫滿歲月痕跡。因路途不便,人跡罕至,美的不似人間。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