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QT做為跨平臺應用開發框架,一直以來均屬於Linux用戶圖形界面開發的首選。自1991年問世,QT雖多次被收購,但跨平臺開發的特色及對多平臺的支持力度有增無減。本文節選熱心網友HelloWii的技術貼,分享給有計劃學習QT的童鞋們。
今天來鼓搗了下Qt。
先發點百度百科的東西來一次科普:
Qt是1991年由奇趣科技開發的跨平臺C++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式開發框架。它既可以開發GUI程序,也可用於開發非GUI程序,比如控制臺工具和伺服器。Qt是面向對象的框架,使用特殊的代碼生成擴展(稱為元對象編譯器(Meta Object Compiler, moc))以及一些宏,易於擴展,允許組件編程。
2008年,奇趣科技被諾基亞公司收購,QT也因此成為諾基亞旗下的程式語言工具。
2012年,Qt被Digia收購。2014年4月,QT實現了對於iOS的完全支持,新增WinRT、Beautifier等插件,廢棄了無Python接口的GDB調試支持,集成了基於Clang的C/C++代碼模塊,並對Android支持做出了調整,至此實現了全面支持Linux、iOS、Android、WP。
言歸正傳,Qt的編程流程圖如下:
第一個Helloworld開發流程:
首先配置好開發環境,具體參考周立功單片機的官方資料(如EasyARM-i.MX283A Linux開發指南),編寫hello_qt.cpp程序如下:
將hello_qt.cpp 拷貝至~/zlg/qt_demo_proj/qt_demo1目錄下,運行以下命令生成hello_qt.pro文件:
$qmake –project
hello_qt.pro文件描述整個工程所包含的源碼及相應的資源文件,qmake是Qt中用來管理工程的項目工具。執行qmake命令,將根據上一步的pro文件,生成makefile文件。
$qmake
根據makefile文件執行make命令則可以編譯出可執行程序。以後需要再編譯時,也只需執行最後一步,即make命令。
$make
經過上述步驟,可以在qt_demo1目錄下見到hello_qt文件,這個文件就是可執行的Qt程序。
把hello_qt文件通過nfs或其它方式下載到開發套件的/root/目錄下,然後通過串口終端登錄開發套件的Linux系統,並通過如下指令即可啟動該程序。
#./hello_qt -qws
至此,基於QT的Helloworld開發流程演示完成,真的和想像的一樣簡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