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IPO當晚,我跟莊明浩、李天華和金葉宸進行了一場直播。
我們聊到短視頻市場的競爭、快手的股價、基本盤和新的增長、主端和極速版的關係,中間還找胡博予來聊快手最早期原生態時候的模樣,最後我們集體懷念開創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賈伯斯。
有些感受可能不能很好被文字記錄。比如直播中我們跟胡博予確認DCM在快手這個項目上賺了一百多億美元後,不約而同地感慨了聲:CIAO。
以下為精簡版文字紀要:
一、為什麼快手的股價這麼高?
潘亂:昨天快手沒上市的時候,莊明浩在群裡發了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他說大家對於很多事情還沒有統一,但唯獨對價格這點達成了充分的共識。
今天快手IPO開盤兩分鐘,價格就直接從110飆到了330,超額認購應該是一千多倍,散戶資金好像凍結了超過一萬億。這樣樣都是歷史新高。現在,快手一萬億這個市值,相當於1/3的茅臺,1/5的阿里,1/6的騰訊,小米網易的總和,然後是三個半的B站,9個愛奇藝,14個微博,還相當於整個A股傳媒的市值總和。
莊明浩:市場的熱情著實讓我有些震驚,但這種超大型公司的上市,他背後其實代表了一些東西的,快手還不是結束,馬上可能還會有更大的,一個時代要來了。
李天華:快手2000億美金的估值,我個人覺得基本上把一年內的增長空間吃得差不多了,但是快手的想像空間還是很大的。過去網際網路的發展周期證明了一件事:一個超級平臺做到兩億日活時,不管是信息網、產業網還是社交網、電商網,都有巨大的空間。
要問快手2000億美金到底估值合不合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快手未上市前,B站是一個5000萬日活、2.2億左右月活的產品,可以估到500億美金。快手去年是2.8億日活,7億月活的APP,按照這個倍數來換算一下,那麼2000億美金市值完全合理。
二、快手的廣告空間前景?
李天華:按現在的日活水平看,對標百度過去十年每天2.5億到3億的用戶收入區間,那麼快手現在廣告費可以達到一天一個多億,尤其是在快手日活比手機百度多一個億的情況下,快手廣告變現空間仍然很大。
莊明浩:(MCN/公會在短視頻和直播時代),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的收入獲取方式不同。直播的時候靠打賞,用戶把錢給平臺,平臺跟公會分成。平臺和MCN之間有一些固定的規則,MCN是養號,養到足夠大就通過這個號變現。大部分我們談到的短視頻MCN可能還是偏廣告類數據的收入方式的,那就代表它要拼創意、拼客戶、拼收入,這些事情的邏輯不太一樣。
舉個例子,看直播業務和廣告業務的毛利,直播最多50%毛利,一定要分給MCN或者主播,廣告理論上可以做到80-90%的毛利,所以瘋狂做廣告比做直播好。可後來證明不是這樣的,因為主播的廣告也是要分成的,廣告的毛利沒有那麼高。從生意角度來講,到底是直播好,還是廣告好,甚至考慮直播電商,生意的毛利率可能每一個品牌都不太一樣。
快手直播還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它的毛利水平一定還不錯。廣告現在起的沒有那麼快,但基數比較小,所以漲得還行。快手廣告還有太大的空間可以做,哪怕不去考慮大品牌廣告,只考慮信息流廣告的話,它的空間也非常大,因為它太克制了。
三、今天需要什麼樣的內容平臺?
李天華:我們考慮一個平臺未來的增長趨勢時,預測它到底能賺多少錢、能長到什麼樣的規模,需要看清楚它是賺大環境的錢,還是賺本身業務的錢,也就是看清楚這個錢是從哪來的。
未來大環境的大趨勢:
1)我認為,平臺做完「有趣」的內容後就會開始做「有價值」的內容,這是幫助平臺留存用戶長周期非常有效的一個核心法則。從這個邏輯來說,各個平臺未來三到五年的核心戰略都會聚焦到泛知識上,我相信快手也一樣。
現在要問泛知識到底有多大盤子?短期來說,每年有300%—500%的增長,跟2015年短視頻的快速滲透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泛知識每年下來可以達到幾千億的盤子,未來五年可以達到上萬億,基本是這樣一個區間。快手的高日活在這方面機會很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網易精品課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收入還沒有現在這麼快,現在個體從一個月幾十萬收入迅速做到了一個月幾千萬的收入,這放在以前都不敢想。現在個體化經濟崛起,從一個單向化經濟過渡到一個多向化的經濟。五年前我們說個體公司一年幹個五六百億是不可能的,現在兩百億三百億的很常見,李佳琦或薇婭這類,一年有二十億的純利。
其實現在知識創作者的空間也很大,能夠賺幾千萬甚至幾個億。所以泛知識對快手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蛋糕,因為快手有高日活用戶,還有這麼多有才華的優質創作者。因為人才的趨勢先於市場的趨勢,我相信快手一定會做的越來越好。
2)另一個空間就是新消費。我們能看到快手現在一個很重的業務,就是電商,但快手在這方面特別克制,沒有做蛋糕的收割,一直在放水養魚。快手是唯一一個私域流量運轉的相對比較安全的一個平臺,所以KOL在這裡有非常多的紅利。
新消費的本質就是原來家裡沒有的,現在都入駐。新消費品牌的迭代帶來了更大的市場。你能看到現在,A股上有很多賣一個雞肉丸子,一年30億到40億流水,可以估個千億人民幣的公司,這只是一個單品。未來很多新消費的品牌、單品如果被快手綁定了,它一定能出來更多的空間。
四、短視頻市場會形成壟斷嗎?
金葉宸:壟斷問題看的是不同的短視頻平臺的集中度,目前看來頭部幾家的集中度情況越來越明顯。抖音、快手、視頻號組成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差距在拉開。
視頻號去年有一個快速的增長,DAU超過3個億,但大部分增長的用戶不是抖音也不是快手的用戶,同時它新增用戶與存量用戶的純粘合度都非常低,時長也一樣。這說明市場仍然是增量市場,這就很難說誰壟斷。
然後從業務上看,抖音和快手兩家的業務都比較複雜,業務複雜度越高就不太能被「擊潰」,也就不太可能短期一家獨大,頭部三家的拉鋸戰應該會持續很長時間。
李天華:內容分發永遠不可能被一家壟斷,他是有頭部效應特點的一個業務類型。不同平臺所佔據的品類本質不一樣,在每個人心目中的心智地位也不一樣。所以要再做一個快手,從快手的品類去打是很難的,不可複製,因為快手是內生力量成長,和百度貼吧一樣,不是由外部策略運營出來的一個業務,符合大自然的工作原理。在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過了兩億日活的APP,沒有短時間內崩塌的,因為它已經兼具了規模效應。
另一個,絕對的壟斷只有通過網絡效應才能做到。事實證明網絡的效應指數比規模效應的指數更大,近幾年來成長起來的凡是過百億美金、千億美金的公司,全是網絡效應加規模效應雙重疊加做起來的業務,無一例外。這是因為網絡從線上化過渡到密度化,再到現在功能化的過渡階段,個體的力量無限被放大,所以導致的個體可以迅速帶動很多影響。
金葉宸:快手在網絡效應這方面一直是被低估的,只是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一個非常均衡的模型去評估。比如快手那麼多用戶的雙向關注、雙向互動,是否就轉化成了長期留存?抖音說他也有,但他靠的是大量的內容和非常高效率的推薦算法。看數據兩個數字一樣,但它背後折射出來的邏輯或者長期運營哲學完全不一樣,雖然都是留存,但反映的不是同一種用戶價值。
快手為什麼搞8.0的升級?我第一反應是快手想賣廣告,因為沒辦法,資本市場看問題比較短平快,比較直接,就是看你有多少收入規模,你有多少月活,你有多少時長。所以快手要放大規模效應的部分,讓人們都能看見,也就是說證明自己有規模效應,但不等於說快手網絡效應部分的價值就被正確的評估了。
五、內容平臺更重規模效應還是網絡效應
李天華:網絡效應的效益遠遠大於規模效應,核心邏輯在於它的結構特點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網狀結構的特徵和規模結構的特徵,連結的節點數量和分布式的結構是差異化的。
PC時代的搜索和移動時代的搜索沒本質差別,因為大家都是搜你的Query,相互之間的關係是通過Query進行了一個淺度的連結的關係。它沒有網絡效應,因為它沒有人和人之間的連結,只是人和信息之間的連結,就是一個規模效應。更深層一點的推薦流,人理解信息也有一個效率的問題。搜索,人均一天搜索4.5次;信息流,圖文信息流,人均一天120條左右,短視頻信息流,人均一天300-500條;這裡面也有人和信息的效率的變化,其實也是規模效應,相互之間也有差異。
網絡節點:對比社區和社交,社交比社區的節點數更多,節點數越多,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越多。用一個指標來衡量,就是單向關注的對數和雙向關注的對數。要看每個人每個平臺平均的關注對數,平臺要評估每個人平均這個月比上個月關注數量有沒有絕對量的變化,因為這個決定了經營的欲望,進而決定網絡效應。人維持經營的意願,就會產生網絡連結的可能性。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連結和互動。連結和互動的三個關鍵要素是成本、效率、規模,因為這三個決定了連結和互動能不能做好,放到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裡也一樣。
有效的連結不是你點一下關注,而是這個內容是你想要的,這個人是你想關注的,在社交裡的成本肯定遠遠低於在社區的連結成本,所以網絡效應的能量遠遠大於規模效應。
金葉宸: 規模效應是一個雙邊市場,供需兩端,供給端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不重要,只要有內容就行了。以規模效應為核心的產品,我們去看它的價值的時候,就是DAU乘時長再乘具體的商業模式。
但以網絡效應為主的產品,整個模型不是雙邊的模型,是個多邊模型。比如說我們今天去給微信估值,如果按 DAU*時長*廣告位 來算,微信很不值錢,所以方法不對。微信有巨大的網絡效應,它幾乎就是網際網路本身,理論上可以承載任何商業業態,它的粘性、留存、長期價值很難評估。而且DAU的價值不是平均的。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話,那麼快手在網絡效應更好的這一面上是一直被低估的。看數據這兩個數字是一樣的,但它背後折射的邏輯和哲學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都是留存,但反映的不是同一種用戶價值。
李天華:內容型分發的平臺,其實如果以內容來定位,把內容高效率分發出去,它是有一個核心的產品價值鏈,就是四個元素,一個是生產,一個是分發,一個是消費,一個是變現,構成一個閉環。
你生產的越多越好,你分發的才會越多越好,你消費的才會越久越長,那你變現才有可能越多越好越大,你才有可能貼補給更多生產者去賦能。任何一個內容分發平臺都是首先要尊重這個規律,所以你的起點一定是供給側。
莊明浩:如果我們把抖音每天一百個最大熱門的視頻拉出來,然後把快手的也一樣拉出來,你會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他們的經營程度在越來越像。快手也在增強跟補強自己在內容品類上的這些差距,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反過來講,補強的同時,抖音沒有辦法去補快手原來那個原生態的東西,所以樂觀的人認為這可能是快手的根據地,悲觀的用戶會覺得未來兩家越來越像。
六、快手的價值觀是公平普惠,為什麼還是會被家族裹挾?
金葉辰:快手的家族早就不是一個當下的問題了,它完全是一個歷史問題,2018年說這個事還差不多,現在早就不是問題。這個問題在8.0改版之前就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只是流量上抓手不夠,所以效率不夠高,但8.0之後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就已經全部解決了。
從數據上來看,18年快手上超過千萬粉的大v只有60人,但到了2020年,僅一年新增的粉絲超過1000萬的就有100多個。
潘亂:如果只有關注分發必然導致頭部。在微信生態裡面,公眾號也是完全是用戶自己主導的,公眾號以用戶關注為主導。像現在clubhouse,也是靠關注作為核心分發手段,往後一兩個月,你都會發現這個平臺裡面會有非常強的馬太效應。那就是因為當關注是分發的最大權重的,粉絲是最核心財產的時候,就會呈現出強者恆強的局面。如果沒有強幹預的手段,尾部得到的流量就會非常少。
莊明浩:抖音可能是故意不會讓頭部大V長得特別大,你會發現那些3000萬粉絲的大V的視頻我們已經很少刷到了。但快手在最早是沒有做這種控制和操作的。自然有人會通過他的方式往前再邁一步,就是說,在你平臺選擇了天之道的時候,必然會有人幫你行使人之道。
但是今天這個時間點,我們看看數據,快手最新更新的GMV是3000億,而我們把所有這些六大家族的gmv放一起,也就6%、7%,還有什麼好說的。而且今天快手敲鐘,找了一個電商的用戶,叫羋姐,不是六大家族裡的任何人,所以官方態度也很明顯。
七、快手的起點是什麼樣的?
XVC 胡博予:當時數據比現在差很多,那個時候一半是衝人,還有一半是對於短視頻或者UGC短視頻有一點點信仰,覺得這個東西會做大。海外有vine和Youtube,中國一直有沒有UGC的視頻,UGC還是有魅力的,有豐富的內容。中國以前六間房土豆優酷都是要號稱要做UGC,最後都全做成PGC長視頻。中國沒有家庭攝像機,但是14年手機攝像頭大幅改善,4G網絡快速滲透,就是這麼一個Vision。
2014年4、5月份的時候接觸到這個項目,當時我們看的時候快手大概只有90萬的DAU,但是它有一個好處,就是它一直在進步,你看它2月-4月的數據,會發現次月留存、次周留存都在快速的上升,然後時長也是,時長可能是從18、19分鐘漲到28分鐘。
你現在聽到這個時長肯定覺得很短,當時2014年看到一個日時長28分鐘的APP還是很少見的,我們就去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它的時長變長、留存變好?那個時候主頁還沒有千人千面,剛開始有算法,就是點讚、評論、轉發的人多了排在前面,所有人看到的是同一個feed,用戶都是自然生長。結果就發現時長變長是因為優秀內容變多了,用戶看到有意思的內容,就刺激參與者就去創作。用戶互相刺激,形成一個社區內的正循環,這是當時發現的第一個正循環。
我們算了一下它的日新增用戶跟它的日活用戶,基本上是差不多3%的這樣一個比例,就是你是100萬的日活就有3萬的新增,1000萬的日活就有30萬的新增。你到了2000萬日活,就有60萬的新增。就這麼一個比例。
而今天看DCM的這一筆投資,應該是DCM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項目。投了1500萬美金,換來130億美金市值的回報。
八、極速版意味著什麼?
潘亂:剛剛說快手的新增一開始是1000萬日活對應30萬新增,2000萬日活對應60萬新增,現在還是嗎?
XVC胡博予:基本沒變
潘亂:但今天它又有一個問題,你像今天網際網路用戶他手機都不長了,都被大家來來回回洗過好幾遍了。這個新增換日活還能繼續下去嗎?
XVC胡博予:會啊,每年都會有兩次換機潮,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K12人群擁有手機,所以這個都是機會。
李天華:而且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做版本進攻,我主APP洗過你很多遍了,那我就換個身份讓你再裝到手機裡。多版本主要服務的就是市場佔位。原來第一次為什麼沒有吸引到你安裝,肯定有些沒有吸引到你的點,我要加一些不同的邏輯,想辦法讓你裝上我。
潘亂:你說到這個我想問問,怎麼看極速版呢?過去兩年增長最快的新產品應該就是快手極速版了。
李天華:說白了就是lite版本的投放成本比主app的低,roi更高。快手極速版是很好的防守兼具進攻特徵的業務。因為產品的用戶心智定位是不能亂換的,換了一個新的,再想換回來的成本極其高,而且也很難切換,用一個新的版本是典型的正確的做法。因為當時抖音下沉的增量空間還是很大的,無非就是去大家去搶增量。現在極速版跟抖音的重合度是很高的。
九、遊戲直播和快手遊戲
莊明浩:去年下半年有個感覺。首先,遊戲的概念在這段時間被放大,或者很多人的認知做了提升。其次,遊戲直播讓大家探討行業的變化,未來會不會改變遊戲行業的發行、渠道,甚至開發。大家期待新的故事,技術手段也到了這個節點,比如說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革新,VR/AR技術的革新。我覺得遊戲應該承擔一個角色,理想狀態可能是刀劍神域或頭號玩家。但走到那之前有無數的路徑需要去嘗試,包括雲遊戲、虛擬偶像、動作捕捉、VR/AR,這些都是需要做的。今天無數的廠商、小公司、大公司、技術公司、平臺級公司、內容公司都在往這方向走。
字節跳動遊戲策略比較激進,快手它可能沒有那麼激進,它在嘗試各種各樣的可能。小遊戲瀏覽平臺,輕度,休閒,甚至籤約一些重度產品,甚至做投資。我覺得從策略上來講,今天這個時間點對於任何一個平臺來講,遊戲這件事情策略的豐富程度大概都是這樣子的。但是從業務的延展性來講,遊戲又是一個最最不確定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代表快手遊戲未來會做的很好,也並不代表頭條做不出來遊戲,只是從現階段跟過去這一段時間的發展來講,我相對覺得快手在遊戲上的策略相對比較穩定,並且它招的人我覺得也還行,我更喜歡快手的這種方式。
金葉宸:遊戲直播可能會變成新的渠道,steam的國產獨立遊戲基本上靠直播在賣。
相較之下,快手確實沒有那麼被關注,然後導致它其實空間也更大。而且我一直有一個長期的觀點,就是我認為遊戲這個業務雖然不穩定,但是它只要持續投入錢,並且給到足夠多的自由度。遊戲是個藝術作品,你給到足夠多的自由度給到製作人,理論上自研的遊戲,就是到時間就一定會有。這是概率問題,就是看耐性。
十、快手是時代機遇的產物
潘亂:2018年的時候美團上市,我在現場,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王興他說了一句話,感謝賈伯斯。很少有人在IPO現場上會說感謝別的CEO,而且感謝一個已經去世的人。的確應該感謝賈伯斯呀,沒有智慧型手機哪有LBS,沒有智慧型手機哪有推薦使用場景?攝像頭變成人人可用的記錄設備,把所有人都連接在了網上。
你像過去十年,在人跟信息連接這個領域裡面,其實最大的機會在我看來就是兩個,第一個就是信息怎麼組織,明顯的就是從搜索變到了推薦。另外一個就是內容怎麼生產,就是從圖文變向短視頻。而這兩個,快手都剛剛好卡上了。
李天華:你說到賈伯斯,讓我回憶起來一個事件。就是賈伯斯死的時候,我們在一起在會議室一起播了他那個視頻,我們都覺得一顆巨星隕落了,大家都看得眼淚稀裡譁啦的。
莊明浩:我補充一下,賈伯斯去世那一天,我跟我老婆結婚。那天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個新聞一早出來的,我跟我老婆在婚車上,我們家在大連,結婚繞海。那時候我在看移動網際網路早期投資,我老婆那時候在LG display,就是幫蘋果做屏幕那家,她天天被蘋果各種郵件盯。我微博現在還有這個time line,我的前一張照片是我發的拍的我們路過海邊的圖片,下一張照片就是轉發賈伯斯去世的新聞。
我們倆坐在婚車上的感覺很微妙。就是我們倆前秒還在聊亂七八糟的,後面我說,哇,賈伯斯去世了。前面的司機不知道我們倆在想什麼,我們倆就對視了一眼,然後默默地大概沉默了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