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PI幣)的模型詳解,從各種數據來看PI的未來價值。(好文章)
假設現在有 100人挖礦,每人每小時速率是0.25 PI ,一天24小時
如果發展到最終後期,一位礦工可以擴散10倍的使用者
我們先觀察有三倍成長的速度
再來觀察百分比成長的速度
幣量越多,其實不會讓價格下跌,反而會讓價格上漲,這是核心團隊一開始就設計好的模型
關於在很多地方看到常常有人提到說,希望能趕快減產、擔心PI幣的數量太多,會導致價值上不去,其實量多導致價格崩,這句話本身沒有錯,這是基本的經濟學概念,但這只是從單一的點去看問題,並沒有綜合所有因素去分析問題,就像股市一樣,永遠不是分析單一問題,就可以得到結果,我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就是有關PI幣如果量越來越大了,價格會崩盤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反而會讓價格越來越高,那這不是不符合經濟學原理嗎? 不,完全符合,只是很多細節大家沒有發現,沒有把它加入分析的因素裡,這也在PI的成長模型中就預設好了,所以我相信核心團隊他們在創造PI幣時,不是只有程式設計專長而已,他們對人類行為經濟學有很深刻的專業認知,所以大家必須相信核心團隊,不要進行道德綁架,去影響核心團隊的決策。
首先,我先跟大家分析,有關遲遲不開通內轉,以及限制用法幣買賣,對於PI整體的影響有什麼。PI的核心在設計PI的初衷就表明,要做一個最普及大眾化的加密貨幣,並且避免像比特幣一樣大部分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因為挖比特幣需要的是強大且昂貴的硬體,所以最後就會變成,原本就有資源的人,更容易去累積礦幣,並且造成一般人更難進入的壁壘,但是PI幣的設計理念,就是要儘量去減少這種狀況,讓得到礦幣的競爭更公平,雖然本身就有資源的人,一定多少還是佔有優勢,這是無法完全避免,但是也不會讓手中完全沒資源的人,完全沒有機會,因為人人要獲得更多的礦幣,目前的途徑就是不斷的推廣,不管你有沒有錢,你要得到更多的礦幣,就是推廣更多人,目前第一階段沒辦法讓你一下子買一堆礦機幫你挖進大量大量的礦,人人可以說是在一個」比較」接 等的立足點上,當然比較有錢還是有優勢在推廣上,但是沒錢也不會是就無法推廣了,還是有很多辦法。那假設今天一開始就開放內轉會發生什麼事? 原本有錢的人他如果想利用他的資源,去獲得更多的礦幣,他就必須把錢花在如何推廣,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使用加入,如果一開始開放內轉,這些手上有資源的人,就不需要那麼麻煩,直接一開始就在市場割韭菜就可以,原本這些資源可以放在推廣人數上,但是如果一開始就內轉,這些資源只會用在收購PI幣上,就會減少PI的規模壯大的機會,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更多的因素是核心團隊考量的,這樣只會對PI造成不健康的發展。可以看出PI設計的模式,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要在最短期間達到最龐大的使用者人數。
很多早期投入挖礦的朋友,已經囤積很多礦幣了,所以擔心產出的幣太多,未來價格會拉不上去,其實這點PI的核心團隊早就想到了,並且我覺得他的成長模型設計得很好,並不會有大家擔心的這個問題,反而結果是相反的,時間越久對早期投入者的整體利益來說,反而是價值越高。
在此我做些簡單的計算說明,為了簡化說明,我們把數字簡單化,整個概念再套用在PI的整體,先不算安全圈或是其他加乘速率
假設現在有 100人挖礦,每人每小時速率是0.25 PI ,一天24小時
這100人每天的產量就是 100 * 0.25 * 24 = 600
到達1000人挖礦,每人每小時速率是0.125 PI ,一天24小時
這1000人每天的產量就是 1000 * 0.125 * 24 = 3000
到達10000人挖礦,每人每小時速率是0.0625 PI ,一天24小時
這10000人每天的產量就是10000 * 0.0625 * 24 = 15000
如果發展到最終後期,一位礦工可以擴散10倍的使用者
100礦工 -> 1000使用者
1000礦工 -> 10000使用者
10000礦工 -> 100000使用者
因為我們只是要計算不同人數間,比例的差距,所以一日的礦量跟一月的礦量,不同人數間的比例都是一樣,所以我們就拿一日的礦量來計算
100礦工 --- 1000使用者 / PI幣量 600 = 1.66
1000礦工 --- 10000使用者 / PI幣量 3000 = 3.33
10000礦工 --- 100000使用者 / PI幣量 15000 = 6.66
我們得出三個數字,分別是1.66、3.33、6.66
這三個數字的比例代表什麼意思,代表的是每一顆幣有多少人來競爭,我們從數字可以看出來,當礦工數越來越多時,雖然相對整體PI幣產量變大,但是因為減產的關係,導致必須有更多的人去兢爭一枚PI幣,簡單的經濟學原理,當同一個東西的競爭者變多時,就會造成價格上漲,所以發行越多PI幣,反而是讓PI的價格上漲,不是下跌,因為大家只從供給來討論價格,並沒有從需求來討論價格,經濟學的基本兩大核心,就是供給跟需求,從來不能單方面來看,那是沒有意義,且會失準的。
但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討論,就是必須加上時間軸,因為我們剛剛只討論一天的產量,如果時間拉長,PI幣的產量變多,但是成長人數並沒有變多,或是成長極度緩慢,那也會促使幣價下跌,所以核心團隊,一開始也有考慮到這點,於是提到在人數到達1000萬、1億、10億時都有」可能」會停產。所以這點的觀察指標應該放在,人數的成長速度是否放慢到使幣量過剩的程度,關於這點,我們可以觀察官方有時公布的人數數據,來做一些分析。
以下是挖礦以來的人數增長值:
2019.6.17 5萬人
2019.7.19 15萬人
2019.9.5 32.5萬人
2019.9.24 45萬人
2019.10.31 100萬人
2020.1.17 250萬人
2020.2.9 300萬人
2020.2.25 350萬人
我們先觀察有三倍成長的速度
5萬人 -> 15萬人 32天
15萬人 -> 45萬人 67天
100萬人 -> 300萬人 101天
再來觀察百分比成長的速度
5萬 -> 15萬 增加10萬人 成長為原本300% 32天
15萬 -> 32.5萬 增加17.5萬人 成長為原本216% 48天
32.5萬 -> 45萬 增加 12.5萬人 成長為原本138% 19天
45萬 -> 100萬 增加 55萬人 成長為原本222% 37天
100萬 -> 250萬 增加 150萬人 成長為原本250% 78天
250萬 -> 300萬 增加 50萬人 成長為原本120% 23天
300萬 -> 350萬 增加 50萬人 成長為原本116% 16天

從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三倍成長速度來看,人數開始放大後,所需的天數變長,但是相對的人數放大以後,每需要成長50萬人的速度越來越快,並且會更加速的讓總人數成長,因為目前人數成長趨勢並沒有放慢,依照數據推估,應該在120~130天左右會到達1000萬人,在到達1000萬人後,約再160天左右到達3000萬人,到達3000萬人後約再200-220天到達1億人,以目前的時間點(2020.3.2)推算,大約是再1年5個月左右到達1億人,但是前提是必須在沒有停產的情況下,因為必須在現有的推廣制度下,才有可能達成這樣的速度,但是也有可能有一些額外因素去改變成長的速度,例如在達到1000萬或3000萬人時,引起各國媒體忽然大幅報導,或者是某些知名人士的推廣討論,忽然讓能見度及信任感飆升,造成人數忽然快速成長,這並不會是偶然發生的機率,應該說是必然發生的,只是會在哪個時間點出現,就不得而知,所以分析以上可以得知,要維持幣價以及既得持幣者的個體利益,最好的方式,不是越快減產越好,而是根據成長速度,如果總成長人口開始停滯,或是緩慢不動,那才是應該停產的時機,如果總人口還是一樣保持高速成長,那反而不該停產,這樣對既有持幣者手上的價值,才能產生最大化。
大者恆大
在已經搭上高速成長列車的PI,此時最不應該的就是停產自廢武功,第一名永遠比第二名多出無數倍的機會跟關注,奧運比賽的第一名,往往比第二名跟第三名多出更多倍的贊助機會以及廣告代言,任何地方都是一樣,比特幣的第一,是出自於它是第一個出現,但不代表它永遠都會是第一,在這裡我指的是市場的關注度、知名度以及資金願意投入的程度,比特幣是冷的,而PI幣是熱的,比特幣要再快速成長有限,大概就是以現在的速度緩慢增長,但PI幣現在正搭上一臺高速列車,每天有著大量的新使用者加入,並且這個速度還在繼續增加當中,PI幣不只在成長速度是熱的,在人與人之間的網路連結也是熱的,它會像是FaceBook的社群一樣,把人們串聯起來,每日閃電點擊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它讓人們對它每天一點投入以及關注,養成人們對它的習慣,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就像大部分的人每天會滑一下臉書一樣,這種習慣加上共識,乘上使用人數,就是一種巨大的價值。
我知道大家很在意手中的PI值多少錢,但是大家眼光必須放遠,它才能值更多錢,想想阿里巴巴、亞馬遜、臉書、他們有多少使用者,如果一個項目只有幾百萬或是一兩千萬使用者,雖然也不是小,但是也不至於大到無法超越,正在高速成長的PI,必須趁著這個成長趨勢,達到巨量使用者,達到後起之輩無法超越的地步,PI幣的未來價值才能夠無限量放大,記住前面說的,就算產生更多的PI幣供給量,你手中的PI幣不會因此下跌,因為同時會有數倍於供給量的需求量產生,達到供需更不平衡,進而讓價格更上漲,並且當達到大者恆大的境界時,又可以得到額外的市場關注以及資金投入,就像第一名的奧運選手,獲得更數倍其他競爭者的資源贊助。
如果以勞動價值以及各國的最低薪資來分析,每枚PI幣都有礦工願意賣出的最低價格,就有點像比特幣的挖礦成本是一樣意思,如果價格低於挖礦成本,礦工願意賣出的意願就低,雖然PI幣沒有實質的開採成本,但是所需投入的關注度以及時間也是隱形的成本,簡單來說,我們以臺灣來講,我曾經在我的群組內做過統計,以目前還在開採階段來說,大家願意賣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大約落在5-15美金,但也是有少數在1-2美元願意賣出,因為價格太低,大家寧願不要賣,把它放著,畢竟這也需要每天去點一下,後來進入的礦工,產量又減少,所以願意賣出的最低價格,一定也會提升,假設100萬到1000萬加入的礦工,他們願意賣出的最低金額是1-2美金,那1000萬至1億人數才加入的礦工,他們所投入的時間精力成本是一樣的,但是獲得更少的PI幣,所以他們願意賣出的最低金額也可能會翻倍提升,這個概念類似比特幣的4年減半,造成價格提升,也像股市中的減資,導致價格上漲,因為礦工所做的行為都是一樣,但是因為產量減少,所以直接影響到價格上漲,假設原本100萬到1000萬人數加入的礦工,所認知的最低金額是1-2美元,那1000萬到1億人數加入的礦工,礦工數量將是9倍,但是認知的最低金額可能變成2-4美元,使市場上原本有10個人原本想賣1-2元,但是後來有90個人想賣2-4美元,間接的讓價格提升,對於早期礦工的個人整體利益來說,只有上升沒有減少。
另外在人口資產組合上,目前挖PI幣的礦工分成一個金字塔,上中下層,上中下層裡面如果本身有挖PI幣,並且也看好未來漲勢,假設上層裡面有擁有大量資本,會在PI上交易所時拿出大量資金收購,中層裡面有可能看好PI,但是沒這麼多龐大資金,願意拿1-2萬或是1-20萬買些幣放著,下層裡面看好,但是沒有多餘資金購買,這樣上中下層的人口比例,在礦工人數300萬人、1000萬人、1億人時比例是一樣的話,那所代表會投入PI幣的資金程度規模,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這還沒有包括場外投入的資金,也就是上交易所後,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而投入的資金。結論也是一樣,當人數越多,整體影響力價格也會越來越高,並不會因為幣產量多而造成價格下跌。因為雖然幣多,但是同時市場資金以及市場規模也同時大幅增長中。
接下來要來討論的是使用人口的成長,以目前來說,PI目前的推廣方式是讓使用人口快速成長的最好辦法,因為跟每個人有利益關係,並且有誘因讓人去大量推廣,所以我說PI現在正坐上一臺高速啟動的列車,假設今天人數還不夠龐大,但是礦幣停產,那等於是關掉這臺成長列車的引擎,雖然落地應用、以及交易所上市還是會讓使用人數上升,但是速度是沒辦法跟目前推廣模式相比,如果大家擔心幣價問題,可以用減產的方式解決,但是千萬不可在未達5000萬或是1億人時就完全停產,因為上面有說過,減產可以讓價格上升,後來進入的人一樣有利可圖,一樣可以繼續有病毒式的傳播方式,而且遲早會遇到必然的爆發性成長,讓媒體大幅報導,讓知名人士討論。之前臺灣的一個PI Network社團版主
簡大,曾經提過超越一千萬後每達千萬減半產量,這也是一個能維持幣價,又能繼續快速成長的辦法,不論是過一千萬後,每千萬減半,或是每兩千萬減半,每三千萬減半,或是照原本方式10倍才減半,我覺得都是可以討論的辦法,一方面可維持幣價,一方面又可持續燃燒成長引擎。
當然落地應用也有可能是另外一具成長引擎,但是當你還沒打開另一具引擎時,別貿然把原本的引擎關起來,像當初臉書因為開心農場,在臺灣迅速擴張使用者,還有以太坊的迷戀貓,都是因為爆紅的應用讓使用族群快速增加,但是這就是比較不確定性的賭注,也是比較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另外點對點的商業應用,這也是未來可期待的方向,這或許也是人數爆發性成長的另一座引擎,但是這是第三階段才能看到的事,在這之前,繼續快速的增加人數,也是為點對點的商業應用做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