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精神,我局組織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編制了《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一、徵求意見時間
3月3日至3月31日期間。
二、公眾提交意見的途徑
公眾可通過電子郵箱(gdf_lxd@gd.gov.cn)或郵寄(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343號廣東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郵編:510173)提出意見、建議。
附件: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廣東省林業局
2021年3月3日
附件1
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
中文名
學名
調整情況
備註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獸綱 MAMMALA
翼手目
CHIROPTERA
假吸血蝠科
Megadermatidae
1
印度假吸血蝠
Megaderma lyra
新增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2
貴州菊頭蝠
Rhinolophus rex
新增
3
大菊頭蝠
Rhinolophus luctus
新增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4
彩蝠
Kerivoula picta
新增
食肉目
CARNIVORA
鼬科
Mustelidae
5
緬甸鼬獾
Melogale personata
新增
獴科
Herpestidae
6
紅頰獴
Herpestes javanicus
未變
7
食蟹獴
Herpestes urva
未變
鹿科
Cervidae
8
赤麂
Muntiacus vaginalis
新增
9
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新增
齧齒目
RODENTIA
松鼠科
Sciuridae
10
紅背鼯鼠
Petaurista petaurista
未變
與原省重點棕鼯鼠同物異名
豪豬科
Hystricidae
11
豪豬
Hystrix branchyura
未變
鳥綱 AVES
雞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1
中華鷓鴣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新增
僅限野外種群
2
藍胸鶉
Synoicus chinensis
新增
僅限野外種群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3
豆雁
Anser fabalis
未變
4
灰雁
Anser anser
未變
5
羅紋鴨
Mareca falcata
新增
6
白眼潛鴨
Aythya nyroca
新增
7
長尾鴨
Clangula hyemalis
新增
8
普通秋沙鴨
Mergus merganser
未變
9
紅胸秋沙鴨
Mergus serrator
未變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10
鳳頭鸊鷉
Podiceps cristatus
未變
夜鷹目
CAPRIMULGIFORMES
雨燕科
Apodidae
11
短嘴金絲燕
Aerodramus brevirostris
新增
鵑形目
CUCULIFORMES
杜鵑科
Cuculidae
12
紫金鵑
Chrysococcyx xanthorhynchus
新增
13
棕腹鷹鵑
Hierococcyx nisicolor
未變
原省重點棕腹杜鵑同物異名
鶴形目
GRUIFORMES
秧雞科
Rallidae
14
白喉斑秧雞
Rallina eurizonoides
新增
15
紅胸田雞
Zapornia fusca
新增
16
董雞
Gallicrex cinerea
未變
17
黑水雞
Gallinula chloropus
未變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蠣鷸科
Haematopodidae
18
蠣鷸
Haematopus ostralegus
未變
反嘴鷸科
Recurvirostridae
19
黑翅長腳鷸
Himantopus himantopus
未變
20
反嘴鷸
Recurvirostra avosetta
未變
鴴科
Charadriidae
21
長嘴劍鴴
Charadrius placidus
新增
鷸科
Scolopacidae
22
斑尾塍鷸
Limosa lapponica
新增
23
中杓鷸
Numenius phaeopus
未變
24
紅腹濱鷸
Calidris canutus
新增
鷗科
Laridae
25
三趾鷗
Rissa tridactyla
未變
26
細嘴鷗
Chroicocephalus genei
未變
27
漁鷗
Ichthyaetus ichthyaetus
未變
28
黑尾鷗
Larus crassirostris
未變
29
普通海鷗
Larus canus
未變
30
灰翅鷗
Larus glaucescens
未變
31
小黑背銀鷗
Larus fuscus
未變
32
西伯利亞銀鷗
Larus smithsonianus
未變
33
灰背鷗
Larus schistisagus
未變
34
鷗嘴噪鷗
Gelochelidon nilotica
未變
35
紅嘴巨燕鷗
Hydroprogne caspia
未變
36
白額燕鷗
Sternula albifrons
未變
37
白腰燕鷗
Onychoprion aleuticus
未變
38
褐翅燕鷗
Onychoprion anaethetus
未變
39
粉紅燕鷗
Sterna dougallii
未變
40
黑枕燕鷗
Sterna sumatrana
未變
41
普通燕鷗
Sterna hirundo
未變
42
灰翅浮鷗
Chlidonias hybrida
未變
43
白翅浮鷗
Chlidonias leucopterus
未變
賊鷗科
Stercorariidae
44
中賊鷗
Stercorarius pomarinus
未變
45
短尾賊鷗
Stercorarius parasiticus
未變
46
長尾賊鷗
Stercorarius longicaudus
未變
海雀科
Alcidae
47
扁嘴海雀
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未變
48
長嘴斑海雀
Brachyramphus perdix
未變
潛鳥目
GAVIIFORMES
潛鳥科
Gaviidae
49
紅喉潛鳥
Gavia stellata
未變
鸌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海燕科
Hydrobatidae
50
黑叉尾海燕
Hydrobates monorhis
未變
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鷺科
Ardeidae
51
大麻鳽
Botaurus stellaris
未變
52
黃斑葦鳽
Ixobrychus sinensis
未變
53
紫背葦鳽
Ixobrychus eurhythmus
未變
54
慄葦鳽
Ixobrychus cinnamomeus
未變
55
黑葦鳽
Ixobrychus flavicollis
未變
56
綠鷺
Butorides striata
未變
57
池鷺
Ardeola bacchus
未變
58
牛背鷺
Bubulcus ibis
未變
59
蒼鷺
Ardea cinerea
未變
60
草鷺
Ardea purpurea
未變
61
大白鷺
Ardea alba
未變
62
中白鷺
Ardea intermedia
未變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科
Coraciidae
63
三寶鳥
Eurystomus orientalis
翠鳥科
Alcedinidae
64
藍翡翠
Halcyon pileata
65
冠魚狗
Megaceryle lugubris
66
斑魚狗
Ceryle rudis
啄木鳥目
PICIFORMES
擬啄木鳥科
Capitonidae
67
黃紋擬啄木鳥
Psilopogon faiostrictus
新增
啄木鳥科
Picedae
廣東分布的所有啄木鳥(蟻鴷和國家重點除外)
68
斑姬啄木鳥
Picumnus innominatus
新增
69
白眉棕啄木鳥
Sasia ochracea
新增
70
星頭啄木鳥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新增
71
大斑啄木鳥
Dendrocopos major
新增
72
慄啄木鳥
Micropternus brachyurus
新增
73
灰頭綠啄木鳥
Picus canus
新增
74
竹啄木鳥
Gecinulus grantia
新增
75
黃嘴慄啄木鳥
Blythipicus pyrrhotis
新增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王鶲科
Monarchindae
76
壽帶
Terpsiphone incei
新增
77
紫壽帶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未變
伯勞科
Laniidae
78
牛頭伯勞
Lanius bucephalus
新增
79
慄背伯勞
Lanius collurioides
新增
鴉科
Corvidae
80
白頸鴉
Corvus pectoralis
新增
山雀科
Paridae
81
雜色山雀
Sittiparus varius
新增
百靈科
Alaudidae
82
小雲雀
Alauda gulgula
蝗鶯科
Locustellidae
83
矛斑蝗鶯
Locustella lanceolata
新增
84
東亞蝗鶯
Locustella pleskei
新增
幽鶥科
Pellorneidae
85
中華草鶥
Graminicola striatus
新增
原Graminicola bengalensis亞種提升為種
鶯鶥科
Sylviidae
86
金色鴉雀
Suthora verreauxi
新增
鶇科
Turdidae
87
白眉地鶇
Geokichla sibirica
新增
88
黑胸鶇
Turdus dissimilis
新增
89
赤胸鶇
Turdus chrysolaus
新增
鶲科
Muscicapidae
90
日本歌鴝
Larvivora akahige
新增
91
綠背姬鶲
Ficedula elisae
新增
92
海南藍仙鶲
Cyornis hainanus
新增
燕雀科
Fringillidae
93
黑尾蠟嘴雀
Eophona migratoria
未變
94
黑頭蠟嘴雀
Eophona personata
未變
鵐科#
Emberizidae
廣東分布的所有鵐類(國家重點除外)
95
鳳頭鵐
Melophus lathami
新增
96
三道眉草鵐
Emberiza cioides
新增
97
白眉鵐
Emberiza tristrami
新增
98
慄耳鵐
Emberiza fucata
新增
99
小鵐
Emberiza pusilla
新增
100
黃眉鵐
Emberiza chrysophrys
新增
101
田鵐
Emberiza rustica
新增
102
黃喉鵐
Emberiza elegans
新增
103
慄鵐
Emberiza rutila
新增
104
硫黃鵐
Emberiza sulphurata
新增
105
灰頭鵐
Emberiza spodocephala
新增
106
蘆鵐
Emberiza schoeniclus
新增
爬行綱 REPTILIA
有鱗目
SQUAMATA
壁虎科
Gekkonidae
1
梅氏壁虎
Gekko melli
新增
瞼虎科#
Eublepharidae
2
廣東瞼虎
Goniurosaurus gollum
新增
3
南嶺瞼虎
Goniurosaurus varius
新增
鬣蜥科
Agamidae
4
條紋龍蜥
Diploderma fasciatum
新增
蜥蜴科
Lacertidae
5
崇安草蜥
Takydromus sylvaticus
新增
6
天井山草蜥
Takydromus albomaculosus
新增
雙足蜥科
Dibamidae
7
白尾雙足蜥
Dibamus bourreti
新增
遊蛇科
Colubridae
8
廣東頸槽蛇
Rhabdophis guangdongensis
新增
9
劉氏後稜蛇
Opisthotropis laui
新增
10
深圳後稜蛇
Opisthotropis shenzhenensis
新增
11
張氏後稜蛇
Opisthotropis hungtai
新增
12
方花蛇
Archelaphe bellus
新增
眼鏡蛇科
Elapidae
13
金環蛇
Bungarus fasciatus
新增
蝰科
Viperidae
14
白頭蝰
Azemiops kharini
新增
15
越南烙鐵頭蛇
Ovophis tonkinensis
新增
16
臺灣烙鐵頭蛇
Ovophis makazayazaya
新增
兩棲綱 AMPHIBIA
無尾目
ANURA
角蟾科#
Megophryidae
角蟾科所有種列入
1
劉氏掌突蟾
Leptolalax laui
新增
2
雲開掌突蟾
Leptolalax yunkiaensis
新增
3
封開角蟾
Panophrys acuta
新增
4
東莞角蟾
Panophrys dongguanensis
新增
5
短肢角蟾
Megophrys brachykolos
新增
6
南崑山角蟾
Panophrys nankunensis
新增
7
黑石頂角蟾
Megophrys obesa
新增
8
石門臺角蟾
Panophrys shimentaina
新增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9
峨眉樹蛙
Zhangixalus omeimontis
新增
10
黑眼瞼纖樹蛙
Gracixalus gracilipes
新增
11
側條費樹蛙
Feihyla vittata
新增
12
費氏劉樹蛙
Liuixalus feii
新增
昆蟲綱Insecta
蜻蜓目
Odonata
蜓科
Aeshnidae
1
鼎湖頭蜓
Cephalaeschna dinghuensis
新增
螳螂目
Mantodea
怪螳科
Amorphoscelidae
2
中華怪螳
Amorphoscelis chinensis
新增
半翅目
Hemiptera
黽蝽科
Gerridae
3
巨黽
Gigantometra gigas
新增
注1:獸類11種;鳥類106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2種;昆蟲3種,共計148種。
注2:#代表該分類單元除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外所有種列入名錄。
注3:獸類分類系統參照《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第2版)》(蔣志剛等, 2017),鳥類分類系統參照《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鄭光美 2017),兩棲爬行類分類系統參照《中國兩棲、爬行動物更新名錄》(王凱等 2020)。
附件2
《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廣東省林業局組織編制形成了《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現就有關情況作如下說明。
一、調整依據
《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是我省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2001年公布實施的《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至今已近20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全省野生動物的生境條件、資源狀況發生了變化,原名錄與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已不相適應。2020年3月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修訂通過的《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規定:「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人民政府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調整並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加快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工作。2021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公告,公布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原《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部分物種已調整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很多廣東有分布、瀕危、珍貴或者特有的物種沒有被納入國家名錄。因此,適時對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公布,對進一步加強我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有效保護我省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整過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結合新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廣東實際,2020年7月廣東省林業局組織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對《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進行科學研究論證,形成了調整初稿。經過廣泛徵求意見,2021年2月23日,省林業局組織召開專家諮詢會,聽取專家學者對初稿的意見,經過不斷修改完善,形成《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
三、調整原則
(一)瀕危性原則。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蔣志剛等,2016)對我國脊椎動物的評估等級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分類與標準為重要參考,包括種群結構、數量和棲息地面積、範圍、質量及其變化速率等因子,重點關注在我省分布、野外種群有滅絕危險的「極危」物種、分布區狹窄、野外種群數量稀少的「瀕危」物種、野外種群數量下降明顯或持續下降、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易危」物種和保護現狀比較低、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有瀕危或滅絕風險的「近危」物種。其中,由於部分易危、瀕危和極危的兩爬、獸類在此次並未新增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根據其種群數量少或分布區狹窄列為省重點保護;由於多數易危、瀕危和極危的鳥類此次已新增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本次除了將以上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新增為省重點保護以外,還補充了近危的鳥類物種作為省重點保護。
(二)珍貴性原則。重點考慮在維持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能會因棲息地破壞、獵捕和貿易等開發利用活動綜合影響,導致生存受到較大威脅的物種,如近危鳥類中的水鳥在維持溼地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十分重要,水鳥通過取食水生動植物、排出糞便對溼地生態系統產生重要影響,而溼地喪失與退化是水鳥生存的主要威脅之一,因此,將易危的水鳥列為省重點保護。
(三)相似性原則。對鵐科、鹿科等分類單元中的部分物種,雖不完全滿足列入名錄予以保護的科學標準,但考慮到在執法監管過程中其與列入名錄的同科或同屬物種無法進行有效區分,因此,本次名錄調整中也將其列入保護範圍。
(四)獨特性原則。對廣東省特有的兩棲爬行類,如黑石頂角蟾、封開角蟾、東莞角蟾、廣東頸槽蛇、深圳後稜蛇等,考慮到這些種類為近年新發現的物種,且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及瀕危程度未作評估,故將其列入保護範圍。
(五)兼容性原則。如瞼虎科所有種,在我國有自然分布且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物種,統籌考慮國內保護與履行國際公約管理需要,在本次名錄調整中也根據實際情況和保護需要予以重點考慮。
(六)關注度原則。對雖然尚不完全滿足以上條件列入的標準,但因開發利用強度持續增大或棲息地減少等原因已引起廣泛社會關注的物種,本次調整中也積極考慮列入;反之,對雖然符合以上列入的科學標準,但社會關注度極低,一旦列入反而可能加劇非法獵捕和貿易風險的物種,則不考慮列入。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只列明在我國境內(廣東境內)自然分布或有自然分布記錄且原產於我國的野生動物,不包括原產於境外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