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我可能不會投資當年的自己

2021-02-15 中歐商業評論


編者按:「我看到了中國有第三代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出現。它們從第一天就著重於全球市場,它們並不僅僅滿足於中國市場。但一個企業,如果在本土基礎不強,要進軍全球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我們要有全球視野,但首先要在中國站穩根基。」

文 / Reid Hoffman
◤LinkedIn聯合創始人◢

Jerry Yang(楊致遠)
◤雅虎聯合創始人◢

編輯 / 艾偉華 本刊編輯

作者簡介


兩位對話者,一位是創立了Yahoo!雅虎的「世紀網絡第一人」。1997年他和馬雲8年前長城上一次回眸,誕生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他認為:中國特色商業模式將孕育「新矽谷」。

他是楊致遠,1994年創立了全球最著名的門戶網站Yahoo!雅虎。

2000年,Yahoo!雅虎成為人類史上的第一家千億美金的網際網路公司。


另一位對話者,是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站在習大大身後的黃金位置、還被BAT創始人包圍環繞的矽谷「人脈王」

他就是Reid Hoffman, LinkedIn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一手締造了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平臺,影響著4億職場人的社交生活。

他還是多產而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160多家公司,參與幾乎所有前景廣闊的社交媒體初創公司的創立,連續四年榮登「福布斯全球最佳科技創投人」榜單前十名。

他在第一輪融資加入的Zynga在2012年市值突破108億美元;投資的Airbnb,現在市值已經達到255億美元;最早4萬美金投資的Facebook如今市值已突破3000億美元。

而這兩個人,都沒讀過MBA。

他們不是MBA,卻甩了很多MBA好幾條街,他們會給MBA同學們什麼建議?他們既是全球創業者中的佼佼者,又是投資者,兼具雙重身份,他們對當下中國創業與投資的看法是什麼?

裡德·霍夫曼:您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的起飛,也見證了它商業化的過程,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楊致遠:幾年之前大家都希望伸手夠到中國,都覺得中國未來會發展的很好,市場潛力非常大,會改變世界經濟的動向等等。

在05年的時候,我覺得的確有這樣一個很好的動態,而且當時對於這種動態的預見,現在也確實成為了現實,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背後有很多原因,最核心的還是企業家精神。

我們看一下中國目前的網際網路企業,其實都是企業家驅動的。背後可能意味著政府認識到了企業家精神將會是最能發揮價值的一股力量,應該去加以利用。這也是目前網際網路經濟能夠獲得融合化、能夠和諧發展的重要原因。

我們現在還只是處在一個起點,接下來基於中國的商業模式、中國的市場發展、中國的思路和點子將會引領世界,其他國家可能無法匹敵。我對這點是深信不疑的。

裡德·霍夫曼:您從一個創始人變成投資者、變成運營者,這樣的過渡過程中,您覺得有什麼想跟我們分享?變成投資者這個身份給您帶來了什麼樣不同的看法?

楊致遠:我對於中國的投資也可以給一些建議,包括一定要把自己當作中立的第三方來投資,不能帶有個人的感情。

您的建議可能是大家要關注人才、關注企業家,但是我覺得,在做投資的過程當中,大家會感受到非常大的樂趣,因為投資者可以看到企業家身上煥發出來的活力,只有企業家能夠把我們的願景變成現實。最開始你可能並不理解他們的願景是什麼,但是你可以從他的舉止、言談中感受到他有這個決心把這個願景變成現實。

我自己走雅虎的這條路,其實在這上面都得到了體現。他們可以在未來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大企業,會通過不斷的增長、通過收購併購、通過招聘來促成業務的成長。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向其他國家、不同地區的人才進行學習。

每一個企業家、每一個這樣的企業,最後都會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道路。做投資人就是從一開始認識了他們,去構建起這樣的聯繫。你了解他們背後的思路,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從基因的角度的建議,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建議。

從早期認識,到整個過程中一環扣一環的諮詢和建議,這對於我來說是最有價值的事情。表面上看我是一個嚮導,我是一個導師。但是他們從我身上學到的,和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是一樣的。


現場同學提問:做投資的時候會把錢投給什麼樣的人

楊致遠:我自己做了投資人以後,可能不會投資當年的自己。因為我們當時沒有多厲害的技術,也沒有豐富的經驗,而且競爭對手很多。現在我見了大概成百上千的創業者,我發現真正打動我、讓我想投資的是那些會講故事的創業者,他們真的相信他們做的事會帶來巨大改變,而不是那種已經重複過很多遍,不走心的機械式介紹。

如果他講的故事非常獨特、非常有激情,而不是排練出來的、編撰出來的,我會去投資。我希望看到一個非常真實、充滿熱情的、產品的故事,即使這個故事可能並不完整,即使這個故事可能並不真實,但是我能夠從他的隻言片語當中,感受他的熱情。

裡德·霍夫曼:我再補充一點,就是懂得融合靈活變通和堅持。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核心、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但是同時願意以靈活的方式解決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果同時具備二者,我會覺得這個人的學習曲線會發展得非常快。

任何的創始人,一定要去學習自己公司的問題是什麼。環境在變、公司在變,很多東西和最初的設想是有差別的。

此外我還看這個創始人能不能有投資人、諮詢顧問、其他的利益相關方圍繞著他,形成一個很好的人脈網支持他的發展。

大部分的矽谷的創始人和企業家一直在不斷學習,一直在跟人交流。通過這樣的交流來不斷學習,能夠打造自己成長的曲線,我覺得這個品質很關鍵。


裡德·霍夫曼:講到投資方面,您覺得還有哪些因素很有意思呢?

楊致遠:其實我做投資的原則非常清楚,我覺得我也不是特別聰明,我只會看大的趨勢。移動、雲計算和大數據,這一點是驅動力,是未來創新的源泉。

第二點就是科學和生物學方面的交叉融合。我們會用一些軟體的技術,去代替以前我們在化學方面所做的事情,比如說會通過大數據模擬做一些藥品的監測、實驗室的檢測。這些技術都是可以同時運用在技術領域和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訝。未來我們可以通過深度學習讓它在更多大家熟知的領域發揮作用。

裡德·霍夫曼:我非常同意您的意見,但是站的角度不一樣。我覺得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看三大塊:包括雲計算、大數據,還有移動性。它們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潛力。但是具體投資什麼,還是和我自己的專長相關的,這是我的思路。

第三點就是,互聯性、平臺化和市場的結合。大家會說彼此之間要溝通,我們需要社交網絡。但是我覺得,可能每五到十年中,它們都會發生新的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僅會影響它們的業務發展模式,平臺本身也會發生轉變。可能現在還沒有看到變化會是什麼,但是一定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我再來講講另外兩點,一個是軟體。我更喜歡說「軟體正在改變這個世界」這個概念,因為軟體是我能夠理解的一個內容,如果我覺得這有益,就會來看是否值得投資。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矽谷一些非常具有顛覆性的初創企業,這也是它們的特點。

第三部分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領域。有的時候你覺得,這是一些瘋狂的想法。但是過一段時間這些瘋狂地想法所涉及的領域將會成為基礎的、非常重要的領域。


裡德·霍夫曼:有一點我要從自己的個人經歷角度來講,每一次來中國,我都要通過領英來問中國最偉大的企業家是誰,我要和他們坐下來談。在和他們的溝通當中,我學習到很多,了解到他們的觀點,他們是怎樣看未來的。企業家們能夠看到一些其他人所不能預見的機會。

我發現有一點變化:在我04年、05年來中國的時候,更多討論的是中國企業、中國市場;而現在更多的是說,我們如何來開拓全球的市場?其中小米就是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公司。你對這一點是怎麼看的?

楊致遠:從小米雷軍來看,我看到了中國有第三代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出現。它們從第一天就著重於全球市場,它們並不僅僅滿足於中國市場。我確實看到了中國本土市場是有優勢的,但是它們同時還想要去開拓全球市場。

一個企業,如果在本土基礎不強,要進軍全球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我們要有全球視野,但是首先要在中國站穩根基。小米公司還有滴滴,毫無疑問,它們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具有全球的視野。

裡德·霍夫曼:我也看到了中國的這種變化。如果你要利用自己在矽谷的經驗,給中國企業家一個忠告,你覺得是什麼?

楊致遠:我覺得,要打造一個高效運作的團隊,有很高的複雜性,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適應全球市場打造這樣一個團隊,是有難度的。矽谷有很多人才、很多的潛力、很多資源,我發現很多的矽谷投資,重點都是在這些公司上面。

中國也是專注於團隊、組織。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當它們去拓展全球市場的時候都是有挑戰的,所以我們看看未來五年裡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進軍全球會如何取得成功,當然他們會採取不同的方式,這個和矽谷的方式是會有不同的。


提問:我是一個MBA的學生,我和同學正在著手做一個初創公司,對於中國年輕的企業家來說,尤其是MBA學生來說,你們會給什麼樣的建議?

楊致遠:我沒有得到MBA的學位。

裡德·霍夫曼:我也沒有得到。

楊致遠:這其實也是我給史丹福大學MBA學生的一個建議,一般來說你來做初創企業,如果是技術領域的,一定要有一個專長於這個領域的技術人員,所以你需要一個非常好的、技術方面的共同創始人。

裡德·霍夫曼:這是個非常好的建議。對於軟體公司來說,非常重要的是要作出正確的產品,而不是做市場分析,也不是分析對手的模型。你有這些能力,但是只要講到技術領域,一定要有一個技術領域的共同創始人。

另外一點,要進行分析,確保這個點子的確是非常好的。我發現中國有很多初創企業,它們有一種想法就馬上創立一個公司,但是你要確保的是,一定要做的是非常有意義、有前景的領域。

同時我也對斯坦福學生說,一定要將你的想法進行分享,聽取別人的意見,聽別人的反饋。很多聰明人都會給你反饋,你要問別人的問題就是:「你覺得我這個想法有什麼問題嗎?」因為你一定要確保當你開始的時候,這就是一個正確的、好的點子。

(本文根據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大師課堂」+「領英影響力第十輯」活動內容整理而成)


相關焦點

  • 楊致遠的功過(一):創始人為什麼要離開雅虎?
    首先,他為什麼要辭職,辭職後對雅虎有什麼影響。第二,對楊致遠的功過(如果有過的話)如何評價。第三,雅虎今後何去何從。首先,作為創始人,楊致遠為什麼要離開他一手創辦的公司?這一點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因為在東方人看來,自己的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除非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自己是難以割捨的。而雅虎還遠遠沒有到這一步。
  • 專訪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為何美國沒有誕生今日頭條
    雷帝網 雷建平 1月12日報導繼獨家對話DST創始人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後,雷帝觸網創始人雷建平今日又在美國舊金山拜會了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楊致遠就區塊鏈、AI、SaaS、生物醫療等話題展開探討。
  •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蘋果是在中國最成功的美國企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3日凌晨消息,上周,很少接受採訪的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Jerry Yang)與GGV Capital的童士豪(Hans Tung)一起錄製了一期90分鐘的播客節目。在節目中,楊致遠回顧了過去20年他在中國的投資經歷。  這期播客節目的主要內容是在說:在中國科技圈,一周工作72小時是常事。
  • GGV童士豪、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馬雲故事以及全球化創投的未來
    本文由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和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在GGV 成立15周年峰會上的內部對話整理而成。 GGV(紀源資本)授權網易創業Club獨家媒體首發。·為什麼會在十年前投資馬雲童士豪:楊致遠先生是雅虎聯合創始人以及AME Cloud創投創始人,我們與楊致遠有過四次合作,分別是Wish、Boxed、Totspot和GrubMarket,相信在未來我們還將會有更多的合作
  • 楊致遠:在中國投資最成功的美國人?
  • 楊致遠:我原以為我們在北美很努力,但與中國相比…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Jerry Yang)據稱一向低調,多年來很少接受採訪,但在雅虎長期經營不佳並去年年初破產賤賣後
  • 楊致遠罕見露面談孫正義馬雲周鴻禕和雅虎中國
    楊致遠聯合創辦了美國門戶鼻祖「雅虎」現在矽谷專注做投資楊致遠談孫正義談到孫正義和千億美金願景基金,楊致遠說:「我認為孫正義就像我第一天認識他那樣雅虎很幸運是他早期成功投資之一,不過他也有很多失敗投資,但他不會讓這些失敗成為絆腳石,只會重新來過,然後更努力。我認為願景基金已經做的事就是讓他實現他一直想做的,『做一個有影響力的投資人』。投資者是被動的,我們可以拍桌子,但創業者聽不進去,但孫正義因為他的支票、平臺,他想圍繞 AI、IOT、雲來建一個很清晰平臺,他認為他可以用他資本的力量打造下一代公司平臺。
  • 巔峰滑下的「雅虎酋長」楊致遠在忙什麼?
    楊致遠,1968年11月6日出生於中國臺灣臺北,目前也擁有美國國籍。自從他離開自己創辦的雅虎後,他已變身為一名天使投資人。2012年1月17日凌晨,當美國雅虎公司對外宣布,創始人楊致遠辭去雅虎董事會董事及其在公司所有的職務,也就是正式宣告了雅虎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 雅虎死了,楊致遠換了一種玩法
    這一過時的舊聞,近日因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的高調現身廣州,再次被激活。(楊致遠與IMF前副總裁朱民在交流)在感嘆雅虎終於死了的同時,楊致遠再度踏浪而來依然精神煥發,上一次他在矽谷創造了神話,引領了IT時代,如果說百年中影響世界的100人當中,楊致遠當之無愧。
  • 發現阿里巴巴:楊致遠最大豪賭
    編者按作者|Parmy Olson楊致遠位於美國加州帕洛阿爾託的私人投資公司裡,他帶我稍稍參觀了一下這裡的大會議室。會議室裡點綴著他在矽谷打拼這20年以來收到的一些禮物以及拍攝的一些照片。這位現年45歲、身為億萬富豪的雅虎(Yahoo)聯合創始人在一張矮桌前停下了腳步,桌上放著一件玻璃製作的投融資項目紀念品。「唔,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他湊上前去端詳了一下,查看上面標記的日期——2012年9月。「這是……這是我離開雅虎之後收到的。我想這是我在雅虎工作期間進行的最後一樁交易。」
  • 楊致遠:我以為矽谷工作很努力 但看到"996"後驚訝
    網易科技訊 1月23日消息,據美國CNBC網站報導,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Jerry Yang) 一向很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多年來接受採訪的次數屈指可數。但上周,楊致遠與紀源資本(GGV Capital)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和張睿(Zara Zhang)一起,製作了一期時長為90分鐘的播客節目,讓人們感到很驚訝。在節目中,楊致遠對自己過去20年在中國的投資經驗進行了深入探討。
  • 楊致遠是如何發現阿里:投下矽谷史上最賺錢賭注
    9年前,當楊致遠還不是雅虎CEO時,他拿出了10億美元收購馬雲公司的30%股份。他知道,這些資產未來某天將會有巨大的價值。而當2008年史蒂夫·鮑爾默找上雅虎時,楊致遠拒絕將公司出售給微軟。這一決定也導致他失去了CEO的職位。雅虎現任CEO瑪麗莎·梅耶爾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為雅虎裝點門面,但華爾街認為她所做的並沒有什麼價值。
  • 為什麼楊致遠還沒有跟愛迪生齊名?
    最近,雅虎(Yahoo!)宣布正式改名為「Altaba」,被國人調侃為「阿里他爸」。早在去年7月,美國最大運營商Verizon通訊和雅虎共同宣布,雙方已經達成一項最終協議:Verizon以48.3億美元左右現金收購雅虎運營業務。這意味著雅虎核心業務的出售過程接近尾聲,也意味著雅虎將從一家獨立運營公司變成一家上市投資公司。
  • 雅虎終於死了!從1000億到破產賤賣,這背後…
    2、致命錯誤不斷,不作死就不會死市場一直非常偏愛雅虎,把很多好機會單單留給了它,可作為「全球訪問量第一」的最大網站,雅虎卻一次又一次傲嬌地把送上門來的機會拒之千裡。最常被人調侃的便是當年穀歌因為創業艱辛而主動找上門來「求收購」、「求投資」,卻被雅虎斷然拒絕。
  • 就算當年被微軟高價收購,雅虎也不會有好結局 小巴問大頭
    雅虎原來的門戶業務,非常像傳統的媒體業務,就是把流量聚焦在一起,然後再進行一個廣告的變現,從模式上和報紙、電視、廣播、雜誌都沒什麼太大區別。媒體公司價值是有限的,當然沒辦法和谷歌相比。如果當年被微軟收購,也只能說是賣得更貴,你要說發展得好不好,這個很難講。我個人的看法是,它就算接受微軟的收購,發展可能也不會太好吧。
  • 楊致遠阿里掘金記:完成矽谷最賺錢賭博 如何結識馬雲成謎
    現年45歲的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帶領我們快速參觀了他位於加州帕洛阿爾託的私人投資公司。會議室中陳列著他過去20年投身於矽谷而獲得的禮物和照片。在一個玻璃玩具前,楊致遠停了下來。「嗯,我已經記不清這是什麼。」他湊近這個玩具,想要看看日期:2012年9月。「這是在我離開之後。我想,這是我為雅虎完成的最後一筆交易。」這是為了紀念商業史上或許最愚蠢的決定之一。
  • 美國本體Shocard,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領投,丹華跟投,錯過中國本體,你還要錯過已經落地被低估的美國本體嗎?
    網際網路先驅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投資項目ShoCard ,雅虎同時是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
  • 雅虎還是死了...從1000億到破產賤賣,他曾是馬雲的偶像,現在卻一無所有,這背後…
    2、致命錯誤不斷,不作死就不會死市場一直非常偏愛雅虎,把很多好機會單單留給了它,可作為「全球訪問量第一」的最大網站,雅虎卻一次又一次傲嬌地把送上門來的機會拒之千裡。最常被人調侃的便是當年穀歌因為創業艱辛而主動找上門來「求收購」、「求投資」,卻被雅虎斷然拒絕。
  • 雅虎死了!他曾是馬雲的偶像,現在卻一無所有,這背後…
    薛蠻子形容現在的雅虎和阿里巴巴就像是當年的小弟弟長成了大爺,當年的大爺淪落成了「小三」。跌宕起伏的20多年,對於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來說又有多少扼腕嘆息呢?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史丹福大學,用4年時間拿下學士和碩士學位,留校搞研究時結識了後來的聯合創始人David Filo。雅虎(英名為Yahoo)來自《格列佛遊記》,是書中一群沒有受過教育、沒有文化的野人。
  • 雅虎終於死了!從1000億到賤賣,他曾是馬雲的偶像,現在卻一無所有,這背後…
    最常被人調侃的便是當年穀歌因為創業艱辛而主動找上門來「求收購」、「求投資」,卻被雅虎斷然拒絕。作為一家伴隨網際網路一同發展致富的企業,看不到搜尋引擎的重要性是何其致命的錯誤?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史丹福大學,用4年時間拿下學士和碩士學位,留校搞研究時結識了後來的聯合創始人David Filo。雅虎(英名為Yahoo)來自《格列佛遊記》,是書中一群沒有受過教育、沒有文化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