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年收入150億背後的那些公司

2021-02-13 物聯傳媒

小米手機沒以前火了,於是媒體開始唱衰。誰知小米早已開始轉型,2016年小米生態鏈企業交出了一張算得上漂亮的成績單。

2016年底,雷軍公開表示,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全年收入預計將達到150億元。

迄今為止,小米共投資了77家智能硬體生態鏈公司,其中30家已發布產品,16家年收入過億,3家年收入過10億,4家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小米生態鏈掌門人劉德:

「對生態鏈企業的投資是為了提高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打造以及參與物聯網競爭的效率。小米用「實業+金融」雙輪驅動的方式,避免小米成為一家大公司。如果小米自己搞77個部門去生產不同的產品,會累死人,效率也會低下。小米把創業者變成老闆,小米是一支艦隊,生態鏈上每一家公司都是在在高效運轉的。

這也是小米生態鏈和網易嚴選的最主要區別。網易嚴選是一種「工廠選貨」模式,網易嚴選的產品,一般由大牌代工廠自己設計生產,缺乏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設計、供應鏈重構、自有品牌開發等環節。而我們認為,大牌代工廠的產品運營能力與小米生態鏈企業相差甚遠,小米生態鏈更容易成功開拓新品類。」

那小米都投資了些什麼樣的企業?它們都幹了些啥?下面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

青米

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官網:http://www.chingmi.com/

青米科技CEO林海峰曾是插線板行業突破電器的副總。

青米CEO 林海峰

2013年的11月,一次中關村青年聯合會組織下各行業代表和雷軍的閉門研討會上,雷軍拿起一個插線板,說這個行業「做的不好」、「設計太差」、「功能單一」……

林海峰一句「您說得不對」硬生生打斷了雷軍的發言,在他眼裡那個插線板根本算不上什麼良品,他提出讓雷軍用一下突破電器自己生產的插線板,「可能就把剛才說的話收回去了」。

 

本來是一場針鋒相對,沒想到的是雷軍表示,小米正想做插線板,希望會後雙方聊一下。雙方一拍即合,在一個月後,共同出資成立了青米科技,林海峰任CEO。

就這樣換來了不打不相識的「青米科技」。

2015年3月31日,青米糰隊與小米生態鏈聯手打造的首款產品——小米插線板。這款產品從第一版外觀設計開始,經過50多個外觀方案、多次試模修改、歷時15個月研發完成,獲得31個專利,對於一款電源類產品來講這些都一次次刷新了行業的紀錄和顛覆了行業人士的傳統觀念。

2015年4月8日,米粉節首發銷售當天便火爆售出24.7萬隻,成為行業中單品的佼佼者。

2016年8月,青米科技的母公司北京動力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839032)。這也是小米生態鏈中首個登陸新三板的企業。

在動力未來的新三板掛牌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青米科技通過小米科技渠道(包括小米商城、京東 /天貓小米旗艦店等)銷售的插線板產品及數據線產品佔到銷售總量的99%以上, 且未來小米科技仍將為公司的重要客戶之一。

不過青米科技也意識到銷售渠道過於單一且過於依賴小米科技的風險,在積極開拓新的產品銷售渠道,以降低對小米科技的依賴。

在小米生態鏈企業體系中,青米科技雖然爭取到第一個逐鹿公開資本市場,但並不是小米生態鏈最搶眼的企業。按照業內「小米生態鏈四大獨角獸」的說法,估值均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分別指向華米科技、智米科技、Ninebot和紫米科技

華米

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官網:http://www.huami.com/

華米科技於2013年12月由小米公司和合肥華恆電子聯合成立,是一家聚焦於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公司。在北京、深圳及美國矽谷都設有辦公室。

華米科技CEO黃汪是嵌入式Linux技術在中國最早的倡導者和嵌入式系統資深專家,此前創辦的華恆科技在國內更是開創了嵌入式Linux商業化之路。

黃汪(左)

2014年8月16日,華米科技以79元人民幣發售了「小米手環」產品,到當年的11月28日短短的3個多月就突破100萬枚銷量,僅天貓「雙11」一天就售出了10.3萬枚小米手環,位列當日的天貓銷量第一,並遠超其他所有可穿戴產品品牌銷量之和。

今年6月初,市場調研公司IDC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環出貨量和市場佔有率均超越Fitbit,成為全球第一,華米科技也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

2017年第一季度數據

從2014年迄今,小米手環為止已經升級了1A、心率版、2等三個型號。依靠全面的功能、美觀的設計和超高的性價比,小米手環總出貨量已超過3000萬臺。華米科技也在2016銷售額達到15億元,居小米生態鏈企業第一。

與青米不同的是,華米科技早在2015年就推出自有品牌的新品手環Amazfit。跳出小米的主流用戶群體,開闢高端市場,並邀請著名演員高圓圓代言。Amazfit定價299元,這個價格是之前小米手環(79元)的4倍,用意很明顯,是在之前的用戶群之外開闢更高端的用戶市場。

智米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

官網:http://www.zhimi.com/

2013年小米意識到空氣淨化器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看了20多個創業團隊,沒有合適的投資對象。在2014年年初,小米生態鏈老大劉德找到老朋友蘇峻,這個工業設計專業的大學老師,隨後在小米的辦公室裡開始了創業之旅,從「一個人」開始孵化。

蘇峻

在此之前,空氣淨化器並不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市場中有兩種企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類是山寨廠商,一類是國外品牌。

空氣淨化器需要能夠顯示濾芯剩餘可使用的百分比,實現這個功能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根據運行和空氣品質(顆粒物傳感器)的綜合計算,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壓力傳感器和馬達負載檢測。

相比於前者,後者數據更精準,但是在技術不穩定的情況下,可靠性不高。蘇峻決定使用第一種辦法,他的理由是如果精確度無法保證,疊加的功能越多,出現故障的機率越高,做硬體一定不能貪。

正如小米及其生態鏈下其他產品一樣,智米推出的小米空氣淨化器一代售價799元,從一面市,就用高性價比的模式攪動了這個市場。

2016年一年,國內空氣淨化器的銷售數字是600萬,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智米科技有限公司。

納恩博(Ninebot)

納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官網:http://www.ninebot.com/

納恩博創立於2013年,此前叫風行者。總部位於北京,在天津、常州設立了研發製造和物流服務中心。

納恩博CEO高祿峰畢業於北航飛行器製造專業,是網際網路老兵,也創辦過團購網站。千團大戰時,他意識到,網際網路作為渠道的能力越來越強,最終會是一家獨大。他希望找到自己的藍海。

高祿峰

2005年到2008年,王野創業研發軍用、教研機器人,熬了三年他發現,當時的機器人創業熱是虛假繁榮,兩大問題沒有解決,一是人工智慧,二是傳感器成本。

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都機場和鳥巢體育館將平衡車做為通勤用車,但是八九萬元的價格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高祿峰看中了其中的機會,2010年秋,高祿峰在北京一百來平方米的地下室,進行封閉式開發。靠著兩三百萬元,在地下室裡熬了近兩年,直至2013年上半年拿到中路資本1500萬元投資。

2014年,獲得小米、紅杉、順為等投資的8000萬美元後,2015年納恩博收購了全球最早也是最大的平衡車公司賽格威(Segway),來了一次「蛇吞象」的併購。在收購Segway之後,納恩博擁用了平衡車的全部核心專利,同時拼盤了Segway在全球的市場,成為該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

同年10月,小米在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一個新品——九號平衡車,這也是納恩博在收購Segway之後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與以往同類產品定價動輒數萬元不同的是,這款耗時一年半時間為米粉定製的九號平衡車售價1999元,僅為同級別產品定價的1/4。

紫米

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官網:http://www.zmifi.com/

紫米科技CEO張峰曾經是英華達南京的總經理,從事手機及通訊行業20餘年,是行業中的領軍者。他曾深度參與中國第一臺模擬網手機的研發,其帶領的技術團隊曾擊敗歐洲公司。2001年研發了國內第一款採用NAND Flash + SDRAM 架構的智慧型手機,奠定了現代智慧型手機的發展。

在2010年小米進入手機市場時,英華達最早為小米提供生產服務。2012年,張峰離職回到江陰創業,組建了一支10多人的設計研發核心團隊,雷軍是其最開始的投資人。

小米早期找遍大牌的手機製造商,只有張峰勇敢出手。一個外行殺入紅海一片的內行,第一年就創造狂賣2000萬支的驚人紀錄,而且對移動電源行業產品顛覆性衝擊,真正是單品絕殺。

2015年8月,由紫米製造的小米隨身路由發布,這是一塊既隨身路由,又是移動電源的產品。內置一張聯通流量卡。

目前,做隨身WiFi類產品的公司已經開始內置物聯網卡了。不過,暫未發現紫米有這方面的動作。

小蟻科技

上海小蟻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官網:http://www.xiaoyi.com/

小蟻的前身雲蟻是2013年9月成立的,專注於視頻和圖像這個領域,因小米入股而改名為小蟻。在2014年10月10日,小米發布智能家居四件套,其中就包括小蟻科技的智能家庭攝像機。

目前,小蟻在國內的家庭智能攝像機市場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績,在海外也有很多的活躍用戶。產品也拓展到以小蟻運動相機為代表的運動相機市場、以小蟻智能攝像機為代表的家庭安防及監控產品市場、以小蟻行車記錄儀為代表的車聯網市場三大業務。

綠米

深圳綠米聯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官網:http://www.lumiunited.com/

綠米聯創科技前身是深圳綠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底,主要從事環境能量採集的無線無緣樓宇控制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公司前期產品主要面對商業和公共建築的節能和智能化改造。

2014年由小米注資加入小米生態鏈後,綠拓更名綠米。進入小米生態鏈之後,綠米的產品策略進行全面調整,聚焦在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上。

2015年綠米發布第一套產品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實現了設備銷量超越100萬的不俗業績,產品品類也由4個擴展到了15個,已基本滿足智能家居空調、安防、照明的需求,成為目前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佼佼者。

綠米的主要產品是各類傳感器、無線開關、多功能網關。

雲米

佛山市雲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佛山 官網:http://www.viomi.com.cn/

雲米科技成立於2014年,2015年小米對其投資。是一家專注於智能家電的公司。

2015年小米淨水器發布,此前很多淨水器都有漏水的問題,雲米科技的第一款淨水器產品賣了2年,還沒有出現漏水的情況。

今年3月份,除了淨化器之外,雲米科技還發布了智能冰箱、智能燃氣灶、智能油煙機三大系列產品。

Yeelink

青島億聯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官網:http://www.yeelight.com/

Yeelink在物聯網開發和智能家居領域成名很早,團隊成立於2012年5月,團隊成員多有傳統電信行業背景。Yeelink最初定位為一家開放的物聯網平臺企業,後又於2012年9月開展智能燈的研發,並且面向海外市場做外貿。

Yeelink創始人兼CEO姜兆寧,曾在朗訊做傳統交換機的技術研發,之後在海爾做過機頂盒方面的研發。

Yeelink一度被拿來與做智能單品+物聯網平臺的BroadLink比較,在智能燈上面,也與清華的團隊幻騰並稱。但目前,後兩家企業都堅持獨立的公司策略。

而Yeelink卻出人意料地加入到小米生態鏈當中,2014年10月,小米發布智能家居四件套,其中包括Yeelink,智能家居行業一篇譁然。

iHealth(愛和健康)

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官網:http://www.jiuan.com/

iHealth為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健康系列品牌,並設立美國分公司。鼎盛時期,九安醫療生產的血壓計曾經在歐洲市場上銷量排行第一,在德國的市場份額達到50%。

受到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九安醫療的業務也受挫。於是開始嘗試其它機會,收到把血壓計連上了iPhone啟發,最後是蘋果在健康醫療行業「全球第一家」合作夥伴。

2013年,iHealth開始尋找回到中國的機會,作為智能硬體混戰中的一位新客。iHealth決定,要和國內用戶規模巨大的「平臺級」網際網路公司合作,最終選擇了小米。

2014年9月,九安醫療宣布將iHealth剝離為全新子公司,同時引入小米2500萬美元入股,佔股20%,成為小米生態鏈中唯一一家健康類智能硬體企業。

目前,iHealth 品牌下一共有兩款產品,都與移動健康監測息息相關,一個是智能血壓計,另一個則是智能體重秤。

小米智能硬體產業鏈公司(部分)

編號

企業名稱

所在地

產品

1

商米科技

上海

智能商用設備

2

騎記科技

廈門

摺疊車

3

小尋科技

上海

兒童手錶

4

雲造科技

杭州

智慧出行

5

睿米科技

無錫

智能車載信息

6

創米科技

上海

智能家居

7

潤米科技

上海

智能跑鞋

8

純米科技

天津

智能電飯煲

9

飛米科技

北京

無人機

10

機器島科技

南京

兒童機器人

11

石頭科技

北街

掃地機器人

12

雲柚科技

杭州

智能門鎖

13

米物科技

深圳

智能家居

14

花花草草科技

北京

智能盆栽設備

15

板牙科技

上海

汽車電子

16

峰米科技

北京

智能投影儀

17

雲柏科技

深圳

可穿戴設備

18

車米科技

深圳

車聯網

19

瘋景科技

北京

全景相機

20

摩象科技

上海

VR/AR

結語

根據雷軍的計劃,小米將在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這將是現在小米生態鏈更加宏偉的局面。這條根植於小米並不斷向外延伸的鏈條,究竟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年收入超100億,45家最賺錢的小米生態鏈公司大起底!
    文/綜合自小米社區、物聯網智庫截至到目前,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發展至70多家,年收入超150億。
  • 小米背後的生態鏈公司,石頭科技
    從誕生至強盛,石頭科技一直依靠小米提供的養料成長,由此「小米生態鏈公司」的標籤比石頭科技這一品牌還響亮。而且,小米生態鏈公司上市已不是新鮮事,可作為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態鏈公司,石頭科技卻是最吸睛的。
  • 小米又推出牙刷,其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經營邏輯?
    最近,小米又發布了一款眾籌產品——貝醫生巴氏牙刷,售價為39元/4支。進擊的小米動作頻頻,其背後的商業布局和經營邏輯也讓人琢磨不透,也許真如雷布斯所說:「外界要看懂小米,或許需要15年。」12月20日,小米生態鏈品牌貝醫生在米家APP發布眾籌,一款新的牙刷在一天之內眾籌數量超過10萬支,從手機到牙刷,有許多人似乎越來越看不懂小米了。
  • 45家小米生態鏈公司盤點! 包括乳膠床墊、智能馬桶蓋、掃地機器人等....
    預計2021-2023年的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7%/21%/17%至2.01億/2.42億/2.83億臺。那麼,今天來盤點一下小米上百家生態鏈企業,看看有沒有你的客戶。小米公司不斷加速對網際網路服務投資的同時,也加速擴大對智能硬體企業的投資。小米公司對願意接受小米價值觀的企業進行合作投資,提供資金,提供營銷方案,共享龐大的供應鏈關係。
  • 8家中國公司入圍全球TOP52發行商:全球冠軍年收入150億+、TOP20要16億
    其次是美國的15家公司入榜,由於中國地區只統計了iOS平臺,因此在數量方面中國公司入榜者沒有美國和日本地區多,另外,韓國也有5家手遊發行商進入了收入榜全球頂級手遊公司門檻有多高?第1要150億+年收入,20名要達到年16億
  • 【楚商大公司】小米正式赴港上市,估值或衝5000億(附雷軍公開信全文)
    從手機工藝、屏幕和晶片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從「用戶參與的網際網路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並滲透到每個角落,並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目前,我們是全球第四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體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
  • 小米在光谷建生態鏈基地
    、順為資本以及小米&順為投資企業的500餘名企業高管、嘉賓等齊聚光谷,共商產業發展,深化合作交流。現場,東湖高新區與小米集團、小米&順為投資企業及生態鏈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籤署金山雲(武漢)智慧雲谷項目、樹米(武漢)智能物聯基地項目、小川網絡研發中心項目等14個小米生態鏈合作項目,籤約總額達200億元。同時,小米生態鏈(武漢)基地現場揭牌,落戶光谷。
  • 【看法】小米估值1000億美元,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
    這個業務板塊的小米更像是華為手機+美的電器,目前小米已經投資了77家生態鏈公司,其中30家已經發布了產品,4家為獨角獸公司,16家公司年收入超過1億元,3家年收入更是超過10億元,通過各種品類的組合布局打造生活場景中的智能物聯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技改變生活。
  • 小米旗下生態鏈
    小米用自己的平臺幫助他們成長。第二個階段,小米會鼓勵生態鏈企業做自己的品牌,開發自己獨立產品線。最近小米經歷IPO以來最大的調整,小米成立組織部和參謀部,其中,小米的參謀部則主要負責公司重要業務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制定,並協調督導相關工作。
  • 從小米推出牙刷說起,一篇文章說清楚小米經營邏輯
    其他小米品牌的產品,則是由小米生態鏈企業代工生產,以下會介紹小米生態鏈。小米生態鏈小米從2013年開始,發布一些非手機類產品,大部分都是由小米生態鏈公司研發製造的。因為早期還沒有米家這個品牌,早期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就都叫小米。2016年初發布「米家」品牌後,小米生態鏈企業大部分產品都叫「米家」。
  • 【多圖】關於小米生態鏈的115個精華整理
    小米生態鏈的模式,更像是共享經濟式的創新,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和外延,而這些企業之間因為具有小米的基因,所有的資源又可以共享,形成一個泛集團公司。8、小米的金礦理論——生態鏈公司是小米公司後院的金礦,增加了小米的想像空間。小米生態鏈三個目標:保持小米品牌的熱度;提供銷售流水的支撐;加大小米的想像空間。
  • 36氪獨家 | 小米生態鏈公司石頭科技下場造車,天使輪估值2.4億美元
    、百度之後,科技公司造車潮還在延續。36氪從多位行業知情人士處獲悉,小米生態鏈公司石頭科技已經下場造車,石頭科技創始人兼CEO昌敬親自操盤,成立獨立的汽車公司,石頭科技同時也向石頭汽車公司出資。與理想汽車一樣,石頭汽車首款車選擇了增程技術路線,初步的產品定位是類似奔馳G系列的硬派越野車型。
  • 告別對生態鏈企業「投資不控股」法則 小米以1.03億美元收購紫米
    紫米電子於2012年2月成立,創始人是在手機及通訊行業具有20餘年從業經驗的張峰,他於2016年加入小米擔任副總裁,相繼負責手機供應鏈,後擔任小米集團參謀長,並在小米集團採購委員會中擔任主席。紫米與小米擦出火花,要從雷軍於2013年戰略投資開始,使得紫米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負責研發小米移動電源及相關配件。
  • 雲米赴美上市,小米生態鏈2.0形成
    但這些產品並非小米自主生產,而是基於與各公司合作,特殊的小米生態鏈策略——小米並非收購而是遵循「持股佔比不足5成」的投資邏輯,協助企業進行產品孵化,進而在小米平臺上進行銷售,官方特別強調「不幹涉經營」。
  • 揭秘,最全最詳細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合集
    都說小米是「百貨商店」,可是你知道嗎,這座百貨商店的背後是超過70家生態鏈企業,他們都是小米,也都不是小米。
  • 小米生態鏈:吸塵器企業關係說(2019年圖文版)
    成立時間:2010年3月3日註冊資本:18.5億元人民幣創始人員:雷軍人物職務: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北京金山軟體有限公司董事長。
  • 深度:小米生態鏈最大對手來了!廝殺三大領域
    不同之處在於,小米生態鏈模式是投資驅動的小米模式的延伸,圍繞小米構築了一個創業公司矩陣,可以稱之為「集團軍」。而華為智選模式則是以合作為基礎的行業頭部玩家的聯合,可謂「聯盟軍」。小米生態鏈已走過5年,無論平臺規模還是產品種類都有先發優勢,無論是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都沒有對它形成打壓,而今華為智選模式的誕生極有可能成為小米生態鏈最具殺傷力的競爭對手。
  • 終於,小米還是做了電飯煲
    不過它的商標卻換成了小米新的生態鏈品牌,米家——取小米智能家庭之意。在正式發布這款產品之前,雷軍調侃說,「被現在的『友商』搞得我現在都不好意思談生態了。」而接下來,他就一本正經地秀出了小米構建的生態:過去兩年間小米總共投資了 55 家公司,相當於每 15 天投資一家公司;29 家公司從零開始孵化,20 家公司發布了產品;7 家公司的年收入超過了 1 億人民幣;2 家公司年收入超過了 10 億;
  • 小米雲服務用戶突破2億 將繼續投入並打造開放生態雲
    小米新經濟研究中心已獲授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有刪節。繼MIUI聯網激活用戶突破2.8億之後,小米雲服務(Mi Cloud)用戶數量也在今天突破2億。對於5歲的小米雲來說,突破2億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回顧過去幾年的發展,從存儲到計算,小米雲平臺完美地滿足了小米過去幾年的需求,這其中包括用戶數量、設備數量等的快速增長。」
  • 小米手環背後的那些事
    不可爭議的是,小米手環的出現讓更多人認識到手環產品,同時也看到一些手環在應用場景方面的新玩法,比如雷軍所說的「身份ID」。  作為小米與合作廠商一起推出的產品,到底是如何誕生怎樣定位的,有機會專門與華米CEO黃汪和小米用戶體驗總監夏永峰進行了對話,來看小米手環背後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