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還時不時有叫往事隨風的加你,不用想,直接拒絕!!!
在某種程度上網名代表著一個人的品味、年齡、思想程度甚至是智商!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中國網際網路正式開啟!2016年4月20號,中國網際網路22歲,你是什麼時候接觸網絡的?你還記得你的第一個網絡暱稱嗎?你還記得暱稱下面承載的是什麼心情嗎?
我猜,十有八九都是你們不願提起的黑歷史!哈哈哈。。。。。。
往事隨風、風中的男子、憂傷的秋天、花落無聲、風涯、薔薇花落、藍色雨、天煞孤星..有中招麼?如今在看,掩面而逃的衝動都有了!
敢不敢和你的朋友說說你的第一個網名?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名的進化史!
那個時代網絡上還沒有網紅,全天下的女人的老公還不是宋仲基!那個時代董小姐還是坐在自行車後面白衣飄飄美少女!
那個時候流行歌曲還是「高曉松版」的校園民謠,周星星的無釐頭開始成為一種文化癥結。那個時候上網還是一件稀罕事,網費一個小時多少錢,你咋不上天呢?那個時候在學校上網還得帶塑膠袋腳套!
那個時候神秘的符號「e」被媒體解讀成時尚與潮流的圖騰。那時候,ICQ與OICQ的擁護者互相鄙視著對方,前者笑後者太山寨,後者罵前者裝逼——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山寨」和「裝逼」。總之,那是一個我們還都年輕的時代!QQ好友裡「孤星」的憂傷男子多達10幾個
以前我們的網友裡都有一個叫「往事隨風」的
人們最常見的代碼就是「星辰大海」
論壇上自稱為「快樂女孩」、「生如夏花」的女孩一抓一大把
那個時候,年長几歲的男人都喜歡叫自己「大海」
長發及肩的文藝男則稱自己為「我想我是海!」
自認為走在潮流前端的則用一大波「網」字代碼迅速攻佔各大聊天室與論壇——e網情深、網事如煙……
如今,博客時代過去了,論壇沒落,曾經的大神也不不知道去哪裡了!
當80末90初的少年抑制不住內心的狂躁把去網吧當成一種時尚、老師家長開始殺入網吧的時候,我們進入了2.0 QQ時代!那個時候殺馬特、大耳環、非主流、大頭貼還是一種時尚!
那個時候,臺灣偶像劇正風靡一時,湖南衛視無限重播《惡魔在身邊》、《微笑pasta》、《公主小妹》,郭敬明、韓寒類刊物成為書桌下珍藏的青春!
這時虛擬社會貴賤已分,逼格已成,「榕樹系」裡一眾充滿格調的網名受到瘋狂熱捧,「李尋歡」等人在虛擬空間中頗有明星風採,安妮寶貝、寧財神等更將虛擬空間中的名氣外化成了現實中譁譁作響的鈔票。
那個時候網名大概可以分為:
普通少年,則喜歡以歌詞或喜歡的偶像命名!
隨緣
Rain妹
為傑沉淪
我愛趙雅芝
藍色水晶戀
文藝少年
則以豆瓣系列、古風摘抄系列為主
醉倒黃昏
昏鴉 籤名是:枯藤老樹
歲暮天寒
墨染青絲
君道雪
XX青年
火星文:「火星文」曾一度被道學先生視為洪水猛獸,誣之以「腦殘體」,但大部分「火星人」在最初使用之時並未將它視為一種有內容的文字,而是純粹娛樂的裝飾品——一群精力充沛的孩子在自己設計的語言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
涐卟離卟棄
涐捫媞醣憇菿憂傷
在自媒體與新媒體平臺提供的最大便利之下,大V們洶湧而來,明星們傳經布道抱遍大腿,X絲們不遺餘力惡搞經典,95後和00後默默以顏文字和二次元表情代替一切,五毛們也不甘人後,一大撥磚家、叫獸叫罵得聲嘶力竭。就在這一片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之中,史上最有創意也是最錯綜複雜的網名噴湧而出,形成一種現象級的研究課題。網絡時代3.0的牛逼之處在於,人們所談論的話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公共事務的方方面面。於是,主流媒體及學者、專家等紛紛參與進來,甚至連政府機關都將微博、微信納為輿情發布的陣地。而新浪微博「加V」政策更使得每個人的真實身份在虛擬空間中越發明朗化,微博、微信等早已超越虛擬的意義——對相當大一部分人來說,網絡已從虛擬的幻想世界變成了現實生活的真實部分,於是不少人開始將網名改回真名。
普通青年
真名或諧音、真名+後綴系列(張三·avi、李四PKU)、返璞歸真系列(小白、丸子)
XX青年
惡搞、三俗、火星文為主
從我的浴室滾出去
所長別開槍是我
王尼瑪
Papa桑
曹尼妹
咘鮭鮭
最後我只想說句:
網名還是用真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