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於中國蓬勃發展,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越是習以為常的事物,時間就越能模糊它的界限,越是容易對它出現的時間產生恍惚。
在中國,手機支付已成為一種默認的生活方式,當街頭的小商小販左右邊擺上了不同的二維碼牌,問每位顧客:「您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我們知道支付這件事情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甚至無法回憶具體是何時發生的突變。從現金支付到全民手機支付,在行動支付普及的背後是一撥撥無名的幕後英雄。要知道僅僅還是幾年前,一般的小商小販是不願意使用移動收款的,這其中不單是手續費高居不下的原因,還有結算辦理中的諸多不便,但在億萬消費者不知不覺中,這種情況如今已經基本消失。這一切的背後,在匯付天下負責技術的姜靖宇深有感觸,從「擦邊」支付行業轉型到「專心」技術研發,姜靖宇用自己的十年(2009年—至今)職業轉向的故事詮釋了小微商戶的行動支付發展軌跡。
「我不相信也不會弄什麼銀行卡支付、支付寶、微信付款。我們店鋪小本買賣,服務周邊的居民,只有收現金進兜裡,我才放心。他們操作太複雜了。」徐匯宜山路上的一家零售便利店老闆林明輝在各種支付剛出現的時候曾如此擔憂排斥過,彼時的他也料想不到,因為行動支付的出現「拯救」了他的營生。
其實,情有可原,流程過於繁瑣。姜靖宇回憶道,至少在2009年開始的那段時間裡,對小微商戶獲得收款(主要)的功能是不方便的。「他們需要向金融機構提交各種各樣的支持證照,當時移動網際網路化的程度很低,證明資料的傳遞更多是以紙質的方式傳遞,受理機構的受理過程效率不高,所以商戶獲得普惠性服務非常不方便,這也是很多商戶實際上最後也沒有去申請,也沒有辦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9年,3G颳起的旋風裹挾著行動支付湧進人們的視野。彼時,行動支付更多是作為移動終端最有潛力的3G增值業務之一,是以完善電子商務的閉環中「配角」般的存在。
NFC技術(近場支付)從充滿想像到逐漸沉寂。在隨後兩年的摸索中,支付行業日漸體系化。2011年5月,央行發放第一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不曾想,支付寶等機構探索的二維碼支付正在醞釀一場行動支付「風暴」,這已是後話了。
不過,此時的匯付天下副總裁姜靖宇還在老東家做科技業務,以偏工業化的產品將成品提供給其他企業。憑藉著曾效力於支付清算、卡基業務、電子商務等行業項目的經歷,他似乎嗅到了支付時代的「氣息」。
身處2013年,姜靖宇最先在打車軟體上體會到了科技的力量。「我在一次打車APP使用後,讓我頗受震撼。在我打車過程中,司機和我的聯繫僅是一個二維碼。我不用去找現金去付費,打車的小額、高頻場景與二維碼支付異常契合,成為掃碼支付最先普及的領域。」
「我明顯地感覺到科技已經開始影響日常生活,不像原來IT技術僅是企業裡、研究所裡的存在,我當時思考,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去轉型了。」現實中細節的捕捉對於科技出身的姜靖宇可謂是不小觸動。
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之間的戰火已經四處蔓延。支付史上「打車之戰」這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促成了姜靖宇對科技職業生涯的重新規劃。
2014年,姜靖宇轉型進入這家老牌的支付機構匯付天下。他坦言:「我做支付,談不上是選擇,可能說是被選擇,我一直有服務支付行業的技術背景。另外,匯付重視技術,在科技方面捨得投入,與我自己的職業目標也相當契合。
正如姜靖宇回憶2013、2014年:「感覺整個社會蒸蒸日上,沒有太大的擔心會失去什麼,更擔心的是趕不上什麼,會錯過什麼精彩。」
同時,2014年可以說是行動支付發展最迅猛的一年,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方行動支付的交易規模達到了77660億元,環比增長近500%。第三方支付企業網際網路收單的規模達到了88161億元,環比增長近50%。微信春節紅包、手淘、雙十一都是中國行動支付普及中的標誌性例子。
行動支付給街邊小攤小販邁入數字經濟時代的門票。
從現有數據統計,僅以支付寶為例,中國新經濟研究院與支付寶聯合發布《小店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9成路邊小店用支付寶收錢後,生意變好,消費頻次提升3成,銷售額提高2.5%,百元商品銷售額提升能達5%。
有太多典型的小攤小販在上演林明輝模式,曾經營收大幅縮減,因為客戶的支付手段變更,掃碼支付大行其道,一部手機出門,現金的使用頻率下降,讓他的小店一度在關門邊緣。但也是得益於行動支付,日均營業流水翻了三成多。
林明輝回憶道,他們小店在2016年那一段時間才開通各種支付,結合顧客的付款習慣變更。多數附近居民或者過路人在小店購買的都是小件物品,像一瓶水、一包鹽、一條口香糖等,多時幾十元,少時僅兩元多,行動支付更為便捷,也不需擔心零錢不夠用。
行動支付的普及,最基層的小商小販是最需要支持的一個群體。姜靖宇的團隊打造了一種完全基於移動互聯的跟小微商戶進行溝通的平臺。商戶只需要登錄到系統上進行簡單的操作,進行人臉識別等這樣的生物識別,提交資料的影印照片件,系統通過後臺運算,結合多渠道的認證這些工作就能使商戶資質評審過程完成,大大提高的商戶獲得行動支付和結算功能的效率。除此之外,商戶獲得一個簡便的收銀設備就可支持行動支付。
另外,對於商家,效率首先體現在支付服務的價格上。零售行業中眾多的小微商戶對於成本較為敏感,「低價才是王道」。得益於各種新興的技術手段,第三方支付服務商降低了支付成本,在酒店、餐飲、百貨、超市等標準類商戶,支付的費率僅為0.3%-0.6%,而二維碼支付費率甚至更低。同時,部分支付機構為了搶佔市場,全力補貼商家,對於中小商戶來說,誘惑力十足。
選擇造就了未來命運的千變萬化,說不清是時代的洪流推著讓你做出了選擇,還是因為無數個同你一樣人的選擇成就了一個年代。姜靖宇的職業轉型故事並沒有結束。作為一名專業的「支付人」,他從技術端出發看中小微商戶市場,為此提供商戶端的支付需求的解決方案。行動支付的發展少不了「對手方」的參與。
支付寶、微信支付服務於付款人,而姜靖宇等人做的工作服務於收款方,尤其是為基層商戶提供了支付服務,幫助這些小攤小販在數位化時代拓展生計。
此外,他認為技術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倘若沒有手機或者沒有強大的網絡功能協調的設備,行動支付是沒法做成的。
2014年起,姜靖宇帶領的團隊就開始潛心研究機器學習。「閉門造車不可取。」姜靖宇坦言。2015年年底,研究機器學習模型的技術團隊完成了整套模型的建設;2016年年初,經過測試後的機器學習模型正式投入使用,第一個使用場景就是小微企業的綜合支付。
姜靖宇所在的匯付團隊在幾年內正在賦能小微商戶(小商小販),切入點依舊是支付功能。比如聚合功能,能夠受理各種類型的支付,各種種類的錢包支付、銀行卡等等各方面。同時基於支付,在對小微商戶打造一些輕便易用的功能,比如說小微商戶基於私域的會員體系,基於收款之後的對帳功能;作為支付公司天然有結算的義務,在結算方面,根據小微商戶收款的整個歷史交易、評級情況進行分析,提供一個合理的即時取現的功能,以滿足他在經營當中的資金需求。
2019年,5G前夜,人工智慧已串聯起支付的各個環節。在技術端摸索的姜靖宇談及個人努力方向「希望不停地追蹤新的技術,研究新的技術應用場景上的結合點,最終使得技術能夠創造出新的場景,從而提升服務的效率,把基於支付的各項服務普適性提高到最佳,體驗度最好的程度。」
時代的唯一規律就是在不停歇地進行改變。在旋風颳起的那刻,或許十年為單位來度量都會顯得過長,因為它飽含著細數不盡的輝煌。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經濟觀察報「吾國吾民」專題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