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中的測量——時間(上)

2021-03-01 喵的魔法口袋

什麼是時間? 孩子們的答案是那樣充滿智慧——時間是永遠停不下來的東西、時間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時間就是生活。。。

時間,是毛毛蟲蛻變成蝶,是年輪在樹樁上的印記,是向日葵與陽光的約定

時間即流變。那麼,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山洞裡的人們沒有鐘錶和日曆,他們怎麼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 孩子們說看太陽多高、看影子多長、看潮汐的變化、看年輪有幾圈。。。這些方法都很棒,但還不夠精確。所以,人們慢慢發明出各種有趣的裝置來更準確地測量時間——銅壺滴漏、圭表、日晷、沙漏。。。我們一起討論各個裝置的特色,什麼時候好用,什麼時候不好用,孩子們甚至還提出了可以怎麼改進。

時間,是銅壺滴漏裡的十二時辰

半年以來小古文學習,讓孩子們對這種簡約明了、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形式充滿熱情。寫銅壺滴漏、圭表、日晷的文本時,孩子們主動提出要用古人的語氣來寫,孩子們說,這樣和古代的計時工具才更搭配。

時間,是正午時分圭表上日影長度的變化

(二)用雙手感受時間

課堂裡的理論,會用雙手的實踐來驗證——我們立起長杆觀測日影位置的移動。

立起一根杆子,看日影在陽光下漫步

簡易的日晷模型,只需要盒子、卡紙和牙籤就可以做成。看日光指向的時刻,仿佛真的可以觸摸到時間的身影。

記錄親手裝進沙漏裡的時間

(三)時間:我與宇宙的關係

時間,是流變,也是呼吸。從我的呼吸、脈搏、心跳開始,到地球的年年歲歲、分分秒秒。由自己的內在節奏,一步步向外,把握地球的脈搏。由地球的呼吸,說到公曆——世紀、年代、年、月、周、日、時、分、秒,不同時間單位的轉換,以及什麼是閏年,分辨大小月的訣竅。學習地球的呼吸,除了太陽,月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孩子們每天回家觀察並記錄月相的變化,看看月亮的陰晴圓缺中,藏有什麼秘密。

地球的呼吸

從公曆到農曆——太陽和月亮的光,交織出時間的影子。用天幹地支的配搭,探索中國古代紀年的奧秘。

「立春天氣暖,雨水糞送完,驚蟄快耙地,春分犁不閒。。。」經過之前的農耕版塊,孩子們對農時有了親身的體驗。現在,在二十四節氣的學習中,我們來探索日月星辰與土地、耕作的關係。除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學習會延伸出時間版塊,貫穿整個學年。五日為一候,從現在小雪的「虹藏不見」、「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我們一起探索在一年中天地間的陰陽轉化、此消彼長,以及不同的動物、植物生活狀態的變化。

除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還有著各自頗有詩意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

印在孩子心中的時間,不是冰冷的刻度,而是一幅充滿溫度的、有詩有畫的圖景。

喜歡的話,來讚賞一下吧

相關焦點

  • 「數學王子」高斯做測量,原來世界上真有天才
    沒錯,他就是初中數學老師口中經常會提到的「數學王子」高斯。最小二乘法、正十七邊形、素數定理、證明二次互反律、導出全等三角定理。每每聽到數學老師講述高斯的故事,小編感覺高斯就是數學的化身。後來,小編知道了「高斯投影」,也知道了這位「數學王子」開始了親自去野外測量,寫出了近20篇對現代大地測量學具有重大意義的論文,並且這些理論直至現在仍有應用的價值。
  • 在Python中準確地測量代碼執行時間
    我們經常需要測量代碼的特定部分執行需要多長時間。不幸的是,簡單地測量函數調用之前和之後的系統時間並不是很嚴謹,而且容易受到系統和隨機測量錯誤的影響。這對於測量非常短的間隔(< 100毫秒)來說尤其如此。系統和隨機誤差那麼,下面這種測量方法有什麼問題呢?
  • 【STEM挑戰91】數學STEAM之測量挑戰 上篇(可下載)
    將數學概念引入到一本好的書中,是圖書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測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棘手的話題。當要求測量一條線時,大多數孩子都知道伸手去拿尺子。但是,如果要求他們測量餐杯中的牛奶呢?或者您將如何測量藍鯨?如果您使用尺子,我不確定鯨魚是否會等著。最經典的故事就是曹衝稱象。
  • 切削加工中的數學
    編程人員、工程師和技師需要掌握多個重要領域的知識,能否熟練運用關鍵的數學計算極其重要。學生、學徒和實習生在測量、工具機調整和操作方面得到大量的培訓指導,但在車間數學方面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培訓。智慧型手機、計算機、CAM軟體和會話控制器幾乎消除了學生學習數學解決這些問題的需求。很多人認為技術進步降低了工匠理解和運用車間數學的門檻,從市場銷售的軟體和控制器就可見一斑。
  • 物理學家通過測量跨毫米的時間扭曲來設置記錄
    在地球上,重力的時間彎曲效果遠不及此。. 但是,它仍然可以衡量。. 而且,物理學家在描述我們的星球對宇宙「織物」的影響方面創造了新的記錄-他們做到了毫米級。.這是一個值得密切注意的裡程碑。. 放大到如此接近現實基礎的柔和曲線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物理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JILA的研究人員。,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的共同努力。
  • 1.1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內容一  長度單位、進率及換算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b、測量的方法: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個字加以概括,即:(1)選:在實際的測量中,並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
  • 高斯:閃耀一生的「數學王子」
    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猶太人,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幾何學家,大地測量學家。高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享有「數學王子」的美譽。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高斯導出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畫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地球磁場圖,指出了地球磁南極和磁北極的位置。
  • 【白皮書】電氣測量技術(上)
    儘管有人從上千伏的電擊或攜帶數百萬焦耳能量的雷擊中倖存了下來,但我們仍應對電力持有嚴謹和敬畏的態度。電壓並不是唯一需要我們擔心的,毫安級的電流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使正常人的心臟停止跳動。例如,NIOSH(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指出110V的通用電壓,20mA的電流可麻痺用於呼吸的肌肉。高準確度的測量依賴於高準確度的設備和正確的連接。
  • 【原創】鋰電池研究中的EIS實驗測量和分析方法
    通常,電化學阻抗譜的數據處理思路有兩種:① 根據測量得到的EIS譜圖,確定EIS的等效電路或數學模型,與其它電化學方法相結合,推測電極系統中包含的動力學過程及其機理;② 基於現有合理的數學模型或等效電路,確定數學模型中有關參數或等效電路中有關元件的參數值,從而估算有關過程的動力學參數或有關體系的物理參數。
  • ML中的數學學習
    為什麼要學數學數學是算法的上限,你對數學的熟練程度決定了你對模型的理解程度,你對模型的理解程度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更好地在現實問題中選擇和使用模型,甚至是自己建模,而並非遇事就model.fit()、model.predict()完事,一上來這麼做結果好尚且可以,但是在出了問題之後如何改進和修正,這就非常考驗大家的理解能力了。
  • 怎樣測量與恆星之間的距離?
    通過簡單的數學和邏輯推理,天文學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更為生動的宇宙圖景。現在坐下來,喝杯茶,給你的大腦來場數學頭腦風暴。視差法    你是否注意到,當你在一輛正在行駛的車輛中向車窗外看時,離你較近的物體會飛馳而過,但相比之下,離你較遠的物體似乎移動得很慢。這就叫做視差效應。
  • 當數學不好的時候大腦迴路中有一個缺口嗎
    格塞爾嬰兒發育量表是臨床醫生用來測量嬰兒發育水平的權威評估工具。在該比額表中,直到42個月的年齡,才首次出現與計數有關的評估項目。在這個年齡階段,大多數正常兒童會用手指數到5。幾天前,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的一份報告,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嬰兒在大聲說出數字之前很久就能理解數字的重要性。14個月大的孩子就能意識到計數與數字有關,這表明嬰兒的大腦是如何向複雜的抽象思維發展的。
  • 數學王子---高斯
    高斯一生的成就非常之多,單純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就多達110個,當屬數學家中之最。高斯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位數學王子。德意志民族,世界人民對其的印象是在音樂,哲學,數學物理方面有比較突出的成就。
  • 用了將近400 年的時間,才造就了今天的重力測量技術!
    著名的伽利略斜塔實驗1673 年惠更斯(C.Huygens)提出了數學擺和物理擺的理論,建立了這個我們在高中時便已很熟悉的關係式:自40 年代起此類重力儀被普遍使用,測量精度也不斷提高到±(1~3×10-7)m/s2,觀測時間已縮短到10~30min,測程已可以覆蓋地球上最大的重力差值。20 世紀30 年代以來,隨著彈簧重力儀的飛速發展,使得重力測量從實驗室逐步走到了廣闊而充滿生氣的原野,而且在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勘探等領域大顯身手。讓一個原來單純的物理學原理和現象緊緊地與人類的經濟和生產活動聯繫起來。
  • 數學家介紹--「數學王子」高斯!
    高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且有「數學王子」的美譽。1.出身很差高斯是一對普通夫婦的兒子,他的母親是一個貧窮石匠的女兒,沒有接受過教育,近似於文盲,從事女傭工作。他的父親曾做過園丁,工頭,商人的助手和一個小保險公司的評估師。
  • 30部趣味數學影片,讓孩子徹底愛上數學
    如果您家孩子不喜歡數學,不妨和他一起看看,為什麼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卻對數學如此上癮? 紀錄片共四集,前兩集講述數學的起源,主要是各文明古國的先輩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發明和創造。第三集主要介紹自希臘帝國滅亡之後、工業革命之前的數學世界,第四集是最近300年的演變歷史。通過這四集,給孩子展現數學的迷人之處。
  • 【教師必讀】用Tinkercad和Fusion 360教數學
    三維設計工具使學生能夠從視覺上體驗各種數學概念,並進行有形地嘗試。在這個遊戲中,學生將使用代表各種分數的3d列印代幣,通過創建一個完美的整體來「填補野獸的腹部」。·        幾何測量:理解角度和測量角度的概念。例如,在Tinkercad中,「您能將一個物體旋轉120度嗎?·        幾何測量:理解體積的概念。
  • 圍棋中的數學原理
    但正是因為這種深度和複雜,所以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聽到的話就是,圍棋可以鍛鍊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別急,至少讓我們先看看圍棋中有哪些數學原理。很認真的。圍棋的思維圖 圖片來自google.com友情提示:本文閱讀時間大概為20分鐘,前提是你大學高數還記得的話;都忘了的話,可以直接拉到文尾,有個蠻精緻的圍棋視頻供欣賞。
  • 在烏克蘭,用時間測量維度
    六月下旬到七月中,向日葵花海,幾千萬顆向陽而開的奇異生物又一次霸屏,擠爆視覺神經。到收穫季節,召集「汽車人」戰隊,用機械化設備配合著聯合收割機共同將每年近萬噸穀物納入囊中,妥妥的與眾人舉杯相慶「農耕節」。
  • 自然中的數學 ▏這些自然界中的幾何圖形,足夠驚豔孩子了
    數學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學科。如果有人對你說,有許多動物也「精通數學」,你一定會感到很奇怪。事實上,大自然中確實有許多奇妙的動物「數學家」。每天上午,當太陽升起與地平線成30°角時,蜜蜂中的 「偵察員」就會肩負重託去偵察蜜源。回來後,用其特有的「舞蹈語言」向夥伴們報告花蜜的方位、距離和數量,於是蜂王便派工蜂去採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