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自從去年進入5G時代後,有不少網友反饋,4G的網速大不如前,有了明顯的體驗改變。但是這些說法大多都是普通用戶的感性認識,沒有經過實際的對比數據直觀分析,所以也無法讓人信服,故就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狀況。
那真正的4G網絡數據對比是什麼情況呢?搜狐科技的一個測速實驗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較直觀的參照對比。
在2013-2014年度,搜狐科技曾經做過一期北京四地的測速對比,事隔7年後,2020年9月17日,搜狐科技在這四個地方同樣做了一次測速,兩者的對比情況如下圖示:
可以看出,除過奧森和中關村銀網中心的中國行動網路下載速率有所提升外,其它的測試對比普遍有了下降趨勢。而且需要明確一點,7年前的2013、2014年4G網絡現狀與當前完全不同,根據可信任的官方數據,2014年5月時間,全國4G基站還沒達到100萬個,但在今天的2020年6月末,全國4G基站總數已達到了560萬個。而且6、7年時間的深度優化,本身對網絡質量的體驗有著絕對的加持作用。
故之,若從對比數據來看,4G網速下降好像是確定無疑的事情。
另外,搜狐科技還在這四個地點做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家網絡的橫向對比,具體測速數據表現如下:
從整體數據來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網速極其相近,分析原因,或許與雙方共建共享的策略有關,同時雙方明顯與中國移動拉開差距,網速下載和上傳能力要比中國移動高至少一個等級。
現在來說說總結,為什麼4G整體表現相比7年前有所降低呢?
其一,7年前的4G有如當前情況下的5G,用戶少自然不會發生擁塞現象,基本上整個帶寬被利用,跑高分也不意外。就像現在大家測5G網速,一個基站下沒幾個人,不管怎麼測大多情況下都是運營商承諾的最高速率等級。但過7年,等大家全部用上後,還能有這麼多的資源供一個人揮霍嗎?
其二,4G網絡現在面臨兩大壓力,一是投資減少,優化舉措沒有以前的強度高;二是5G網絡事實還存在不少錨點現象,有些手機顯示的5G信號其實流量走的4G網絡流量,這對本身就已處於飽和情況下的4G網絡來說壓力更大,普通消費者覺得網速變慢只不過是被5G用戶借用,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其三,個別地點的測速因樣本量不夠無法做到大數據分析範疇,所以受環境和客觀因素影響也很大。比如在相同的測試地點,如果那個時間段中國移動的基站下所帶用戶數明顯很多,而中國聯通的用戶數相對較少,不同的網絡擁塞下的測試結果,能簡單就說中國聯通的網速高於中國移動嗎?
其四,中國鐵塔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資源浪費,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寸土寸金地方,三家運營商共用一個基站是常情。但在共用情況下,必然涉及資源均衡,那也可能導致某個運營商為了遷就其它運營商,很難做到真正的局部最優規劃,這也會反應到網速體驗上。
所以,4G網速到底降沒降,大家也沒必要過於糾結,其實即便是降,也降不了多少,即便是升,同樣也升不高多少。且用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