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入謝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只要你姓謝;請您先點擊上面「謝氏一家親」,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謝氏大家庭。19世紀末葉,世界各國正在掀起一股設計製造「飛艇熱」,風靡全球。法、德、英、美等歐美國家都有許多專業人員投入設計、製造飛艇。在英國友人的鼎力幫助下,華僑謝纘泰設計並製造出中國第一首飛艇,取名「中國號」,飛艇上懸掛著中國黃龍國旗。給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留下光輝的難忘的史實與創新紀錄。
謝纘泰1871年出生於澳大利亞雪梨華僑家庭,祖籍廣東開平,父親謝日昌在澳洲經營進出口貿易,也是澳洲中華獨立黨領袖之一。謝纘泰自小受父親的薰陶教育,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面臨當時的清政府的無能,12歲時,就對父親承諾,長大時一定儘自己的能力報效自己的祖國,幫助推反清廷,復興中華。16歲時,謝纘泰隨家人遷至香港居住,並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讀書期間,謝纘泰對數學和手工技藝甚有興趣,1895年他加入興中會,先後參加孫中山先生策動的廣州起義和惠州起義,同時還在報紙上頻頻發聲,宣傳革命。不過他認為,單單空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苦研科學、增進中外文武知識,才是盡心愛國的必由之路。
19世紀末葉,世界各國正在掀起一股設計製造「飛艇熱」,風靡全球。精通數學、工於機械的謝纘泰亦雄心勃勃地也擠入這一飛艇研製的行列當中。1894年至1899年期間,他一直沉迷於研究飛艇整個構造和設計,1899年春,謝纘泰幾易設計藍圖,最後終於出色地完成了飛艇的設計工作,精心繪製了飛艇詳細設計藍圖,開列出生產製造飛艇所需材料,並附有飛艇構造與使用詳細的說明書,親自赴京,將它呈獻給清朝政府,期望能批准試製。誰料腐敗無能,封閉的清朝政府,對於當時世界上這一最新科學技術成果都一無所知,竟然將謝纘泰苦心鑽研的成果——飛艇設計藍圖打入了「冷宮」。謝纘泰等候了多時,仍不見回音。於是他又多次上書朝廷,陳詞試製飛艇對加強中國軍事實力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可是仍然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這無疑給勇於創新,不甘落於人後的飛艇設計家、製造家謝纘泰當頭潑了一瓢冷水。他曾把飛艇設計圖紙寄給榮獲巴黎武器展覽獎的英國著名槍炮專家馬克沁,當時世界上許多報刊刊登了他的飛艇設計方案,轟動一時。 第一個華人飛艇設計者。
謝纘泰設計的飛艇
也就在此時英國友人墨克西找到了謝纘泰。說來亦是無巧不成書。原來墨克西是位英國飛艇的研究者,曾經從事飛艇研製工作多年,但都沒有成功。當他看到這位智慧過人的中國年輕的飛艇設計師謝纘泰所設計的新型飛艇設計藍圖,不禁大為驚嘆,他決定資助謝纘泰實現新型飛艇製造工程,使中國飛艇飛上藍天。兩人情投意合,一見如故。在他的鼎力資助下,謝纘泰終於順利地製造出一艘碩大呈紡錘狀橄欖球式極為壯觀的新型飛艇,並將它命名「中國號」,這艘飛艇採用鋁為主要材料,在氣囊之下懸有艇身,由船首、船尾和輪面3個用馬達發動的螺旋槳推進,體現了迴旋運動的升降原理,解決了當時飛艇的航空技術問題。
「中國號」新型飛艇試飛那天,設計師謝纘泰與英國友人墨克西都在飛艇駕駛艙,那天天氣格外晴朗,陽光明媚,和風拂面,觀看的人山人海,在祖國領空翱翔著中國人自己研製的「中國號」新型飛艇,穿雲入霄,迅速、平穩地飛行著,中國黃龍國旗迎風招展,那一天,作為中國人民感到揚眉吐氣之自豪感。中國人的智慧並不遜於「洋人」。在場觀看的人群不禁為之歡騰,振臂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萬歲!」當時上海《新聞報》、《申報》、《宇林西報》、香港《中國時報》、《循環日報》及國外《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傳媒都紛紛作了專題報導,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但是,遺憾的是,由於清廷的腐敗與黑暗,謝纘泰試飛成功後的「中國號」新型飛艇科研成果,仍未能得到重視與支持,因為缺乏資金,沒有一家工廠願意接受製造飛艇任務,在軍事上始終沒能充分發揮它空中軍事利器應有的威力。但謝纘泰第一人獨自研製「中國號」新型飛艇試飛成功,畢竟給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留下光輝的難忘的史實與創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