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面板供過於求 為何國內依然擴廠?

2021-12-24 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

   宣建生認為,電視與顯示器的界線日益不明顯,電視也變成顯示器的一環,顯示器應用愈來愈廣,今年冠捷在電視與顯示器二大領域出貨量都會持續成長。法人看好,隨著冠捷主力產能出貨續增,有望持續擴大對臺採購。

  冠捷是全球最大顯示器品牌及代工廠,也是全球四大液晶電視生產商之一。法人預估,冠捷2015年顯示器出貨約4,400萬臺、液晶電視約1,700萬臺,一體式電腦達250萬臺。冠捷產業地位重要,宣建生對面板產業的看法,具有指標參考意義,以下為專訪紀要:

  供過於求 市況競爭激烈

  問:如何看全球面板後市?

  答:目前看來,大陸面板廠持續擴產,將使得短期內全球面板市場難以避免供過於求的問題。這與大陸是計劃經濟,也是市場經濟導向有關,為達到自給自足目標,拚擴廠、量產,導致產能過剩,面板產業競爭會更激烈。

  大陸是全球使用面板最多的國家,從液晶電視、顯示器、平板到手機,成品達五至六成在大陸製造,有的甚至高達七至八成,但過去大陸90%的面板靠進口,為了掌握自主供應權,大陸官方決定自己生產面板。

  大陸把面板業當做發展IT顯示產業來做,這些產業就像高鐵,第一年開通不可能賺錢,要靠三至五年周邊的土地增值、地方繁榮後才能獲利,大陸是從工業、基礎建設、就業來考量、推進。

  大陸明知短期內面板產能過剩,但仍以長期著眼,未來五至十年還是需要面板,要看誰投得起錢,大陸一直砸錢在面板產業,當基礎建設來做;反觀日、韓、臺灣業者,就不敢大舉投資。

  問:對臺灣面板產業發展的建言?

  答:臺灣面板產業很可惜,五年前大陸邀請前來合資,或以技術入股方式,但臺灣官方不準面板登陸,錯過時機,等到大陸一直蓋下去,不免形成挖人殘酷競爭。

  群創、友達在技術上仍有領先,已經走出自己的差異化。臺灣面板廠一定要走差異化,沒有辦法用量取勝,就要用「質」,以及用差異化的產品來贏得市場。

  問:冠捷對臺灣採購的策略?

  答:其實冠捷也是臺商,前身叫做艾德蒙(AOC),是做電視出身,上世紀70、80年代,AOC電視在臺灣市場銷售是排名第一或第二。後來不做電視,90年代改做顯示器,才移到福建福清生產,但一直延用AOC這個品牌。

  冠捷根留臺灣,在新北市中和設有研發及採購中心,員工有1,800人,研發工程師就有1,000多人。採購方面,群創、友達是重要供應商;IC方面與聯發科及其合併的晨星,為電視晶片的最大客戶;與聯詠、瑞昱等設計IC廠也有供應鏈合作,對臺商採購一年超過1,000億元。

  強攻利基 大螢幕商機大

  問:冠捷為何看好顯示器前景?

  答:顯示器應用面愈來愈廣,看好朝向大尺寸如27寸、28寸及32寸發展,切入球面、UHD、汽車、醫學、設計、美工、高解析度等應用領域採用;螢幕尺寸愈大,挹注的商機就愈可期。

  冠捷顯示器品牌加上代工的出貨量,在全球佔比高達36%,目標朝40%努力。過去顯示器以搭配PC為主,今後應用面擴大,結合感應器就可用於零售系統、交通樞紐系統及監控系統等。

  問:冠捷AOC品牌顯示器在大陸銷售蟬聯第一大多年的致勝原因?

  答:AOC品牌顯示器在大陸市場佔比高達45%,擊退三星、LG等韓系業者,知名度、通路優勢及售服完善是品牌致勝關鍵。

  冠捷1990年進入福清投產顯示器,1992年在市場銷售,很早在大陸布局,是AOC顯示器拿下第一大的重要關鍵之一。

  冠捷在大陸已耕耘20多年,一年達千萬臺銷售量,從CRT時代到液晶顯示器,跟冠捷一起的經銷商都獲利很多。

  五、六年前AOC品牌擊退三星、LG,這幾年來一直維持龍頭地位,除AOC品牌,還有Envision、Maya、Great Wall的品牌銷售。

  手機平板戰場 不會缺席

  問:2016年冠捷在液晶電視的銷售企圖心及營運計劃?

  答:2015年冠捷液晶電視出貨量近2,000萬臺,今年出貨仍會持續成長。營運方面,主要改善歐洲飛利浦的品牌績效,會將電視出貨量調低。

  冠捷收購Philips的電視事業,成立TP Vision,目前在歐洲市場還有改進的地方,重組、改善還在進行中,先將內部整頓好、產品調整好,銷售組織提高效益等。

  問:冠捷未來是否會擴大進入手機、平板市場?

  答:一定會。將來這是一個整體生態系統,移動網際網路已發展10年、15年,技術很成熟。移動網際網路內容的生態,利用藍牙可在PC、顯示器上觀看,冠捷不會忽視這塊市場。

  雖然冠捷進入比較晚,但避開初期十年的不成熟技術折騰,少繳很多學費,冠捷可依賴有7,000萬臺顯示器出貨的生態規模,來帶動手機、平板市場,例如買55寸送7寸平板或手機等產銷策略,手機、平板還可做遙控功能,內容亦同步在電視上觀看。

  今後會儘量出走自己的特色,與冠捷顯示器系統結合,以跨平臺概念鎖定特定客戶,不做跟大家一樣的產品,不拚價格。此外,冠捷也會切進汽車顯示器等業務,但目前先做好平板、手機的跨平臺整合。

  問:對臺商鮭魚返鄉的看法?

  答:冠捷與奇美,群創,東貝等公司在臺投資設立奇菱光電,生產液晶電視及顯示器用背光模組,並生產Philips品牌的液晶電視整機在臺灣市場銷售,也算是鮭魚返鄉的做法。

  在工資方面,大陸與臺南已不相上下,臺商鮭魚返鄉比例只要達1%,就會面臨土地、人工、電力不夠問題,政府必須解決。

相關焦點

  • 群創、京東方增產 顯示器面板恐供過於求
    4.9%,今年顯示器面板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根據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最新2017年IT面板(顯示器與筆記型電腦)出貨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出貨總量為3.15億片,年增3%。展望2018年,面板廠將著重於IT面板邊框尺寸縮減、廣視角與解析度的提升,期望透過產品規格的轉換帶動出貨量,預計2018年出貨量將達3.26億片,年增3.6%。
  • 面板變量多奇美電子擴產計劃喊卡
    奇美電子南科大尺寸面板擴產計劃喊卡,已向南科管理局退還21公頃新廠預建土地。業界解讀,奇美電子是臺灣面板龍頭,停止南科投資反映面板景氣復甦不確定性高,藉此減少資金流出,也有助市場供過於求不再惡化。
  • 中小尺寸面板,供過於求
    ,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供給出現吃緊的情況。但不同於大尺寸面板被下遊廠商逼單的情況,目前中小尺寸面板則是出現供過於求的窘境,尤其隨著中國新的8.5代面板廠陸續投產後,未來供過於求與跌價情況,將會更加嚴重。群智諮詢副總李亞琴指出,雖然智慧型手機與手持式產品需求看好,但由於智慧型手機面板往高階市場發展,面板生產除了蘋果iPhone 6使用的內嵌式(incell)面板,以及FHD和WQHD的面板價格較為穩定外,其他如高解析度HD和FHD智能機面板價格下降非常迅速,整體市場呈現明顯的供過於求的情況。
  • 大陸面板廠崛起 全球顯示面板產業格局將變
    2018年中電集團鹹陽和成都的8.6代線量產,京東方全球首條10.5代線量產,再加上2017年新增及擴產產能滿產稼動,群智諮詢(Sigmaintell
  • 【行業研究】顯示面板行業研究報告
    一、顯示面板行業主要政策(一)行業近年發展情況液晶面板行業 2018~2019 年間持續不景氣,供給端大尺寸產線陸續投產造成了供過於求的局面,使得面板價格持續下行,但這一趨勢從 2020 年 6 月開始改觀。今年 6 月開始,LCD 面板價格開始走勢「拐頭向上」。
  • 中國大陸面板廠出貨面積佔比首超全球50%
    面板上市公司首季增收不增利  從國內面板類上市公司的一季報看,營收都在增長,但是利潤卻受價格下滑影響出現同比下降。  京東方(000725.SZ)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4.5億元,同比增長22.6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5億元,同比下跌47.9%。
  • 中國大陸面板廠出貨面積全球首超50%
    中國大陸面板廠正在快速追趕韓國企業,今年首季超大尺寸液晶電視屏出貨量增長近十倍至33.9%,在柔性OLED屏的全球市場份額也大幅增長至超過10%。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面板廠今年首季的面板出貨面積,首次超過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至50.1%。
  • 深入剖析DRAM價格暴跌的原因 | 為什麼海力士計劃砸一千億美元逆勢擴廠?
    為了避免DRAM 的價格再度像十年前一樣崩跌,三家廠商會暗中有默契的控制產量以維持價格水準,比如說價格過低時便停止擴廠、或是中止部分產線生產,透過降低供給來拉升價格;價格過高時,廠商則會選擇擴產來提升獲利,隨著供給增加,價格會逐步下降。
  • LTPS面板今年恐供過於求
    集邦科技旗下WitsView預估,受華為禁令影響,全球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產量將自第3季開始減少,全年產出面積可能較去年下滑約
  • 【挑戰】夏普、JDI將競爭蘋果OLED屏幕訂單 挑戰三星壟斷;奇美材砸10億人民幣在陸擴產;全球OLED面板進戰國時代;
    1、夏普、JDI將競爭蘋果OLED屏幕訂單 挑戰三星壟斷;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晚間消息,據供應鏈消息人士透露,富士康旗下的夏普以及日本顯示面板廠商Japan Display(JDI)都在準備競爭蘋果的OLED顯示面板訂單。
  • 京東方及其背後顯示面板產業的投資邏輯
    下遊市場的猛烈增長,使得日本企業開始加速擴產,1996年,日本企業已經開始建設第三代產線,5年時間裡,全球興建了25條TFT液晶面板生產線,其中有21條建在日本。可是,產能周期很快來臨。大量的產能很快造成了產能過剩,顯示屏供過於求,整個產業出現踩踏,價格暴跌,各家企業利潤驟減,甚至陷入虧損,整個日本的面板產業開始陷入低谷。
  • 內地面板廠打亂2016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排名
    根據 CINNO Research 全球季度手機面板出貨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達到3.7億塊,相比2015
  • 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液晶面板產業供過於求將成為新常態
    隨著國內高世代液晶產線的不斷投入,供給將明顯增大,而需求卻不升反降,不少業內人士擔心供過於求,會帶來生存危機。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表示,面板產業供過於求將成為新常態,未來面板的競爭不是靠投大錢、拼產能,而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彭雙浪認為,巨額投資將造成供過於求,去年大尺寸面板的利潤已經被壓榨。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來看,只要去掉政府的各種補貼,所有的廠商都是虧錢的,所以「液晶循環」模式將被打破。
  • 群創面板全線缺貨 為何臺面板雙虎不看好「面板國家隊」
    如近來小米發布的紅米4採用了AMOLED面板,其採用的就是京東方和天馬兩家公司的面板,主要原因在於拿不到三星的面板,而國內面板商在OLED方面的良率還不高,所以採用兩家的面板。而群創目前是全球第四大電視面板廠,其7月電視面板出貨達349萬片,月成長1.8%,同時,群創第2季起積極耕耘新興國家和東南亞市場,同時與品牌廠合作力推23寸市場需求。從技術方面來看的話,目前大陸面板商大尺寸面板的良率著實還不夠高,例如8.5代生產線,雖然大陸的8.5代線能夠同時生產42.5寸和21.5寸的面板,但是良率卻不理想。
  • 【傳聞】蘋果正研發ARM Mac或iOS電腦,帶觸控螢幕;大尺寸面板過剩? 衝擊全球LCD廠
    衝擊全球LCD廠華星光電的全球第一座十一代面板廠,本周移入主設備,預定明年投產,並籤約蓋第二座十一代廠,超視堺十點五代廠也規劃明年投產,使得大尺寸面板產能過剩疑慮再起,也將對全球面板廠未來的營運績效,帶來嚴重考驗。
  • 臺灣面板廠為何被蘋果供應鏈拋棄了?市場萎縮、對手變強、自己作死
    WitsView資深協理邱宇彬表示,在顯示面板部分,去年上半年僅剩友達供應蘋果Macbook air顯示面板。友達不再供貨蘋果之後,意味著臺灣面板廠則已經從蘋果供應鏈消失。與此同時,大陸京東方成功進入蘋果供應鏈。新進蘋果榜單的還有日本特殊陶業(NGK)及總部設在愛爾蘭都柏林的工業設備廠伊頓(Eaton)。
  • iPhone X領軍,2018年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搭載率漲至33%;傳韓國政府阻撓,LGD 赴中設OLED廠恐生變;
    WitsView預估,2018年全年的大尺寸面板供過於求比例為8.5%,較2017年的6%高出2.5個百分點,其中2018上半年受到傳統淡季以及中國10.5代投產的影響,供過於求的情況恐怕不容樂觀,預估市場要到2018年第三季才會有所起色。
  • OLED面板熱 臺灣觸控廠和鑫明年擬擴產三成
    OLED面板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3%,看好OLED面板的成長性,和鑫(3049)明年計劃擬投資15~18億元擴產,擴產幅度約30
  • 高端市場被壟斷 中國面板廠急需技術突圍
    華星光電三期近日在武漢動工,它是全球第四條、國內第一條6代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線。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這有望打破外資企業在高端手機屏的壟斷局面。LTPS是生產高解析度手機屏幕的必備技術,AMOLED生產的前段也應用LTPS技術。不過,目前國內的LTPS線還沒開始大規模量產高解析度手機屏。
  • AGC韓國玻璃基板廠事故,國內面板廠大漲,面板又要漲價?
    即時獲取顯示行業最新動態!2020年是液晶面板漲價的大年,臨近2021農曆年,又一突發因素「助力」液晶面板漲價。據韓國慶尚北道消防局消息,當地時間1月29日下午4點33分左右,龜尾的產業園區內的AGC玻璃基板工廠發生了爆炸事故,造成9名工人受傷,導致工廠內部設備損壞。這是繼2020年底日本電氣硝子(NEG)停電事故後,發生在面板供應端的又一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