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驅動晶片和華為產業內卷

2021-02-15 產業鏈淘金

         顯示驅動晶片全稱--顯示面板驅動晶片,縮寫DDIC,是連接屏幕和CPU/AP(圖像中央處理單元)的關鍵部件。從DDIC市場分布上看,智慧型手機DDIC,韓國佔據80%以上;電視機DDIC,臺灣佔據56%,韓國佔據16%。這就是業界形容缺芯少屛的狀況,現在雖然屏幕國產增長很快,但是大多是外商淘汰的產能,產業鏈目前尚在中低端。

        顯示驅動晶片的工藝很多是40nm,28nm的技術,其難點主要還是在設計和專利方面。LCD顯示驅動,大陸廠商只在4K及以下的中低端產品有所滲透,4K以上沒有實現國產化,例如京東方在2019年的顯示驅動晶片支出約為60億。OLED方面,國產廠商的形勢更加嚴峻,三星在OLED領域投入已經超過15年,之所以退出大陸LCD生產,也是通過收取專利費,授權等來投入OLED的開發,強化技術壁壘,區別只是放棄了低端市場,依然把控高端利潤而已。

        大陸廠商缺乏技術積累,OLED不良品是同行業競爭對手的50倍,可靠性差很多。如果排排隊的話,以臺系聯詠2019年成為京東方AMOLED主要供應商為標誌,臺系驅動晶片廠商發展迅速,擠入第二梯隊;大陸的驅動晶片廠商主要是維修市場,只能屈居第三梯隊。

顯示驅動晶片上市公司:

匯頂科技:集成電路設計,主要應用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汽車電子及物聯網,與本文有關的是公司的OLED觸控晶片。

中穎電子:AMOLED顯示驅動晶片;鋰電池管理晶片;健康管理晶片;電機控制晶片;家電主控晶片;

非上市公司:

集創北方;晟合微電子;格科微;雲英谷;吉迪斯;新相微;華為海思;芯穎;奕斯偉;

        

        

產業內卷:用華為目前的情況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今年華為有兩個「軍團作戰」計劃:南泥灣計劃、塔山計劃。

        南泥灣計劃主要內容是開發自主晶片,顯示驅動晶片是這個項目的前鋒,8月初的時候,首款OLED Driver晶片流片成功,距離量產應該不遠了;

        塔山計劃主要內容是建立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晶片生產線。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華為在計劃建立晶片工廠,第一步試生產45nm晶片,明年底前生產28nm晶片,2022年底前生產20nm晶片,這個消息還沒有官方證實,大概率是實錘。

        據10月27日消息顯示,三星已經獲準可以向華為提供OLED顯示屏,AMD和英特爾也獲準提供雲計算處理器晶片和筆記本電腦晶片;昨天索尼和和豪威科技獲準提供CMOS圖像傳感器用於手機攝像頭的製造,據稱臺積電已獲許可,聯發科也有希望繼續供貨。

        對於非5G的制裁的放鬆,並不意味著敵對方樂善好施,只是迫於自己廠家的壓力而已。今年華為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駕駛(華為涉足汽車智能是從2013年開始),有兩個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彌補國內智能控制設計廠商的缺位;其二是完成生態布局。

        對於汽車行業,可以擴展一個觀點,就是以華為和特斯拉為主線,通過這兩條線來觀察汽車資本市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熱點正盛,後期還有繼續上漲的預期,考慮角度要另闢蹊徑,目前汽車市場的是否飽和?新能源車多銷售一輛,是否會擠佔傳統汽車銷量?而今後的汽車發展方向,才是能持續上漲的動力,這個結論才是後期選股的重要方向。

         在華為Meat40發布會上,餘承東介紹了從手機到周邊產品的應用,這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隨著5G的進一步推廣,物聯網的連接深度擴展,我們可以構建一個領先的生態屏障。換個方式說,產業內卷---就是美帝阻撓華為向世界推廣5G,華為大量的業務出海受阻,不得已回頭向國內要市場蟄伏待機,卻又不是吃現有廠商的市場份額,而是用狼性文化和眾多科學家的努力攻下一片全新的領域。

相關文章連結:

華為汽車解決方案即將發布附產業鏈個股

新能源板塊利好關注特斯拉產業鏈

新能源車電池龍頭股

蘋果供應鏈和2020手機市場

新能源車電池

新能源車產業鏈中的稀土永磁材料

CPU和AI晶片行業觀察

        

相關焦點

  • 華為啟動顯示晶片的研發,LED顯示驅動IC晶片進入國產化時代
    為有望加速實現國產替代,擺脫對外部產品的依賴,也為鞏固華為的市場地位,華為餘承東籤發了一份名為《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的文件,內容顯示華為要成立部門做屏幕驅動晶片,進軍屏幕行業。通知指出,雖然中國目前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主要靠進口。
  • 華為啟動顯示晶片研發,引領驅動IC晶片國產化進程
    雖然晶片國產化早在幾年前就已提上國家發展日程,但由於生產良率未能達標,因此遲遲未能走上正軌,加上美國對華為的第二輪制裁,華為決定自行生產顯示驅動IC,以填補國產晶片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日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已籤發了《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的文件,宣布華為要成立部門進軍屏幕驅動晶片行業。
  • 全球顯示驅動晶片IC廠商一覽,華為海思入局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顯示驅動晶片需求量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達80.7億顆,其中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佔總需求70%,而液晶電視面板所用驅動晶片佔比大尺寸總需求的40%以上;中小型顯示驅動晶片佔總需求30%,智慧型手機佔比最高,LCD TDDI和OLED DDIC合計佔比約20%;2021年,終端應用增長依然強勁,同時由於電視面板的高解析度趨勢確立
  • 傳華為將首發聯發科6nm晶片,唯創新可破製程「內捲化」危機
    另據知名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小米和OV等廠商都有基於聯發科A78平臺的開案新機。我們知道,華為的麒麟9000成「絕唱」在業內已有定論,同為「中國芯」的聯發科天璣系列為華為手機救急的呼聲巨大。更有消息人士稱,華為新機或將首發聯發科的一款全新處理器,該處理器為最新6納米工藝打造,而CPU架構終於升級到A78,與MT6893的情況完全吻合。
  • 面板產業鏈加速向中國轉移,中國顯示驅動晶片發展迎來「黃金期」!
    在龐大的下遊市場驅動下,中國顯示驅動晶片產業發展已經迎來了黃金期!    同時,杉杉股份、三利譜、彩虹光電、東旭光電等國內企業大舉挺進顯示面板產業,持續追加投資,產業鏈上遊的偏光片、玻璃基板等短板已經逐步補齊。但作為面板關鍵部品之一的顯示驅動晶片,其國產化進程卻一直十分緩慢,目前國產面板顯示驅動晶片供應仍然依賴韓臺廠商,自給率不足10%。中國面板廠驅動晶片供應商較複雜,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需求強烈。
  • 華為又布局屏幕驅動晶片(附概念股)
    華為之所以被打壓,是因為他強大,華為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有發展的眼光,無論是海思晶片,還是鴻蒙作業系統的提前布局,無不讓人佩服,
  • 顯示驅動晶片持續整合,相關功能並成長
    ,顯示驅動晶片自然也不例外。      顯示觸控整合晶片趨勢銳不可擋,臺系廠商再下一城近年顯示領域上最大的技術性突破之一,便是顯示驅動晶片整合電容觸控技術已發揮綜效。,讓顯示觸控整合晶片技術的未來成長空間更明亮。
  • Mini LED驅動晶片盤點及產品分析
    Mini LED逐漸成為顯示行業的主流,華為、三星、蘋果等巨頭進入Mini LED市場,採用Mini LED作為顯示方案,華為智慧屏V75 Super、三星8K QN900A電視、蘋果iPad Pro等,均採用了Mini LED顯示方案。近兩年Mini LED市場規模大漲,Mini LED晶片市場競爭激烈,上遊晶片廠商加速產業布局,擴大產業規模滿足市場需求。
  • 陷入超級內卷的中國電視行業如何才能渡己又渡人?
    為什麼彩電行業會內卷至此,內卷中的中國彩電業又應該如何渡己又渡人呢?黑白電利潤倒掛,只緣白電不內卷?市場規模縮小、用戶購買慾望降低。但奇怪的是,從2013年起,中國的電視行業卻不停迎來新玩家。小米、樂視、風行、暴風……甚至近兩年已經完全紅海化的電視市場還迎來了華為、一加、OPPO等一系列手機品牌跨界玩家。
  • 華為手機晶片已有短期中長期方案;晟合微攻克AMOLED驅動晶片技術難關;華為有5個選擇應對美國禁令
    有半導體產業的人士透露,華為海思早已經派遣了相關工程師和中芯國際聯合攻破7nm製程的難關。除了晶片設計和製造,半導體裡的封測也是重要的一環。以封測為例,有消息稱華為去年就派出100多名技術人員去中國最大的封測廠長電科技,協助技術升級。近日消息也確認華為計劃成立部門做屏幕驅動晶片,意在深入產業鏈當中,符合其紮根半導體的策略,進軍屏幕行業。
  • 從格科微看顯示驅動晶片(DDIC)行業
    從顯示驅動晶片的地理位置來看,屬於聯結處理器和顯示屏的關鍵部件,在圖像顯示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遺憾,雖然中國屏的出貨量已經佔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但是在DDIC面板驅動晶片行業,還是處於初期階段,鮮有公司能夠真正突破,目前商用的屏,用的主要還是韓國和臺灣的晶片。
  • 顯示驅動晶片 | 聯詠科技等公司LCD顯示驅動晶片訂單持續提升
    (點擊圖片了解UDE2021更多內容,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申請參展)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智慧型手機已普遍採用OLED屏幕、電視也在逐步採用OLED屏幕,但LCD屏幕依舊有大量的需求,對LCD顯示驅動晶片也有龐大的需求
  • 全球液晶屏顯示驅動IC主要廠商(TOP 23)
    AMOLED顯示屏的供應,但是它不允許它的驅動晶片供應商三星半導體和MagnaChip釋放AMOLED驅動晶片給其他面板廠。因此隨著中國AMOLED面板產能成長,非韓系的驅動晶片廠商開始成長。瑞鼎、新思、聯詠是中國AMOLED面板廠主要的驅動晶片供應商。例如,2018年開始,BOE搭載新思的驅動晶片供應華為Mate20 pro 機型,2019年一季度,BOE搭載聯詠的驅動晶片供應華為P30 pro 機型。而瑞鼎則一直在和輝以及維信諾佔據很高的比重。
  • 【曝光】華為為國產顯示驅動晶片打了一針「強心劑」;三星正開發三重摺疊機型和 「透明手機」;聯想K12全球版設計渲染圖曝光
    1、【專利解密】流片成功,華為為國產顯示驅動晶片打了一針「強心劑」【嘉德點評】華為的顯示驅動專利,雖然將光學器件設置在OLED集微網消息,現如今雖然中國在面板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但在顯示驅動方向這一比例卻少之又少,面對這種現象,國內多家驅動IC已經著手於相關的研發,華為也位列其中,而且近期華為顯示驅動晶片也已流片完成。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高屏佔比的終端設備逐漸成為較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類型。
  • 麗清、友達7月營收同比增,聚燦上半年營收和淨利雙增,傳華為成立屏幕驅動晶片部門
    傳華為成立部門做屏幕驅動晶片,進軍屏幕行業據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今日爆料,
  • 【推薦】校友內推 | 社招+校招 | 顯示驅動晶片、ISP、BSP、AI異構、AI晶片、GPGPU等
    昇顯微電子蘇州熱招職位高級數字電路設計工程師、高級模擬電路設計工程師介紹:直推CEO、AMOLED驅動晶片、薪水保證滿意思特威>上海熱招職位ISP算法工程師、嵌入式BSP工程師公司介紹:CIS龍頭企業、IPO已過會哲庫上海熱招職位軟體工程師亮點:不加班不內卷
  • 高解析度高幀率矽基液晶(LCoS)顯示晶片與驅動
    介紹了LCoS微顯示晶片的結構、關鍵技術和驅動方式,並提出了一種高解析度、高幀率的LCoS顯示晶片設計方法,採用模擬像素驅動、高速數據接口和時序彩色顯示方案,解析度達到了1080 P,刷新幀率達到了360 Hz。
  • 中美較勁,日本慌了:擔心自家晶片產業被摧毀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經濟產業省就在發布的文件中,發出警告:預計到2030年,日本晶片行業的份額可能歸零。中美較勁,為什麼會影響日本?日本晶片產業,又該何去何從?晶片產業,已經成為中美角力的戰場。華為被卡脖子後,中國下定決心打造自主化的晶片供應鏈體系。從國家、企業再到民間,都在行動,具體就不多做介紹。
  • 三星、SK海力士或將停止向華為出售晶片,供應鏈震蕩華為如何繼續「航行」?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喆周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韓國半導體產業體系為少部分大企業帶動許許多多中小型供應商的發展模式,若這些晶片巨頭無法尋找到比華為更加穩定的供應商,會使韓國晶片產業整體遭受危機,成為這些供應鏈體系的生死考驗。
  • 日本的內卷經驗告訴我們什麼?
    做學習者,把自己「分內事情」做好,是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和職業態度,這讓他們具備更強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時讓他們更加容易落入「內卷」的陷阱。相比日本的環境,既有現代化制度優勢和自由主義企業家精神、又沒有歷史包袱的美國,再加上廣袤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環境土壤孕育出一個接一個顛覆創新和不斷開闢出的新賽道,也就不用像日本那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