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市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近日出臺的《衡水市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為我市未來五年信息化發展指明了道路:到2020年,我市將健全覆蓋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發展體系,信息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全市通信光纖網絡實現全覆蓋。
「十二五」成就
「十二五」期間,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我市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城區光纖覆蓋率達到了100%,城區「光進銅退」的網絡改造達到了100%,全市4994個行政村光纖入村率達到了100%,4G網絡已覆蓋市區、縣城、鄉鎮及重要行政村,無線WIFI主要覆蓋重要公共場所,IPTV走入了普通百姓家庭。
整合建設了以「中國·衡水」門戶網站為樞紐、以部門和縣區政府網站為節點的政府網站群系統,被省政府列入了第一批政府網站群建設試點市。
建成了全市集中的社保卡一體化服務平臺,完成社保卡制卡275.3萬張,實現了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業務全覆蓋。搭建了「衡水價格通」價格信息發布平臺,實施了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建設了公共運輸智能調度系統,實時監控發車時間、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等,實現智能調度。完善了「天網覆蓋」工程建設,為案件偵破、維護治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建設了「智慧農業」試點,搭建了大棚智能監測控制系統和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實現村醫對老人、婦女、兒童、體檢等11項基本公共衛生信息記錄上傳,建立相應的居民健康檔案。
「十三五」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0年,將健全覆蓋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發展體系,信息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全部實現「光纖到戶」。雙向數位電視覆蓋到全部城市社區,所有的農村全部實現廣播電視數位化,網際網路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65%以上,無線網絡城市公共區域實施全覆蓋。
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培育形成20個農業生產應用基地。「網際網路+製造業」取得明顯進展,數位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到6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2%,建成100個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和10個省級眾創空間。「網際網路+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形成,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000億元。
智慧城市建設初具規模,網上政務服務全面普及,政務服務渠道更為通暢。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信息化應用加速深化,服務水平大幅提高,數字城管系統實現案件處置率95%以上,社保卡人口覆蓋率將達90%,電子健康檔案覆蓋全市居民。
「十三五」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通過推動網際網路與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惠民應用,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強化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我市的信息化發展水平。
實施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農機定位耕種等精細化作業,推動畜禽和水產飼料精準投放、疾病自動診斷、廢棄物自動回收等智能設備的應用普及和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加速推動農村電商落地,有效解決城鄉「買難」和「賣難」問題。
搭建完善中國搜絲網、中國大營裘皮網等電子商務平臺,拓展網上交易、在線支付、數字認證和現代物流等服務功能。整合全市生態、文化、旅遊、餐飲等資源,開展旅遊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積極創建智慧旅遊城市。推動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規劃建設眾包物流等新型網際網路物流平臺。
構建全面開放、競爭有序、規範高效的中介市場,通過利用「網際網路+」、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建立「中介服務超市」,為中介機構提供資質登記、信息公示、信譽推介、政府採購、中標公告、合同管理、信用評估等綜合服務。
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位化校園建設,加速度提升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設備,縮小城鄉數位化差距。到2020年全市中小學全部實現數位化校園和「三通兩平臺」建設。創新網絡教學模式,開展高水平的遠程教育,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初步建成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的教育學科課程資源和學習資源庫。
加快建設市縣兩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健全人口、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基礎資料庫建設,逐步建設統一、開放、共享的衡水「健康雲」,為居民和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遠程會診、保健諮詢等服務。大力推廣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項目,逐步將出生證、計劃免疫證、獻血證、病歷卡(本)等整合到居民健康卡上,實現居民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健康服務一卡通」。建設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推動「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探索預約掛號、分級診療、遠程醫療、檢查檢驗結果共享、防治結合、醫養結合、健康諮詢等服務,方便群眾看病就醫。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積極引導醫療機構面向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建立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與省級醫院和北京、天津市專家醫院建立合作機制,大幅提高我市遠程會診、遠程醫療水平。
支持「網際網路+旅遊」服務應用平臺建設,實現網上預定、行動支付、電子票入園、景區地圖導航、自助式導遊等功能,推動旅遊營銷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推進數字圖書館等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新聞出版業態,推動新聞出版數位化轉型和經營模式創新。
開展智慧人社建設,加快五險合併徵繳信息系統建設,將網上申報、社保一卡通、電子檔案等服務功能融入五險合併徵繳系統建設,實現全市城鎮職工各項社會保險業務、數據的集中和統一,實現醫療保險異地結算和跨省費用核查。加強對社會保障卡發行和應用的規範管理,推進跨地區、跨業務領域協同應用,實現一卡多用、全省通用的目標。打造集養老服務、社區服務、區劃地名管理服務、社會組織法人信息服務等便民信息資源於一體的惠民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民政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方式轉變。
推進「數字交通」工程,增強交通主管部門的調控與監管能力。開展城鄉技防一體化建設,提高視頻監控對重點公共區域覆蓋率,提升攝像機的布建比例。完善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實現市區城市數字管理全覆蓋。開展衡水市「智慧環保」雲計算中心建設,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完善汙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和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
衡水晚報記者 崔玉玲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