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問問李志飛:GPT-3 比 AlphaGo 更「接地氣」,更通用更全能

2021-02-13 極客公園


GPT-3 除了文本聯想、翻譯、寫詩,還能畫畫、做財務報表、編程,「一個模型就可以做所有事」。通用,就是 GPT-3 的革命性。

2016 年,AlphaGo 可以說確立了 AI 的「圍棋霸權」。但人工智慧專家李志飛卻說,「AlphaGo 更多是對人類心智的衝擊」。在過去 5 年裡,他認為去年問世的 AI GPT-3 的現實影響力可能會比 AlphaGo 更大,因為 GPT-3 讓人類真切看到了通用語言智能的希望。

AlphaGo 雖能輕鬆擊敗人類,但也只限於圍棋等專精領域,無法「觸類旁通」;而 GPT-3 除了文本聯想、翻譯、寫詩,還能畫畫、做財務報表、編程,「一個模型就可以做所有事」。通用,就是 GPT-3 的革命性。

李志飛把 GPT-3 形容為「一位科科都是高分的全才」。更讓人激動的是,這麼一個優秀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居然是無監督、完全自主驅動的,也就是學習過程它不需要人們提供有答案的練習題來複習測驗(微調模型),只要給他無限多的文本序列,就能自動從文本裡學到各種知識。

GPT-3 幾乎是把整個網際網路的浩瀚內容全部讀完了。它總共閱讀了大約 5000 億詞,模型大概有 1750 億參數。系統有上萬個 CPU/GPU 在 24 小時不間斷地「閱讀」任何領域的信息,半個月即可讀完整個網際網路的內容。猛灌數據量,是這個 AI 模型的「暴力」所在。

出門問問創始人兼 CEO 李志飛在極客公園 x 抖音|創新大會 2021

「我以前特別反對『暴力』,覺得沒有什麼深度,研究也沒有美感。」但是最近的很多現實進展,也讓他開始相信這種訓練 AI 的方法,這是一種「先求其然,再求其所以然」的功能主義。這種方法或許能讓人類更早造出更接近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

「暴力」的背後,是燒錢耗力。GPT-3 這個 AI 模型運算一次要花 450 萬美金,可能比發一個衛星還貴。那麼,中國是不是就不能做?李志飛說,「不是。因為很多系統第一次做出來時特別難,但是很快就有特別多的優化,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我們可以做出同樣甚至更好的系統。」

李志飛還認為,2020 年可能是通用 AI 的元年。對於人們對未來 AI 的恐懼心理,他說,「別怕。」

以下是在極客公園和抖音聯合出品的「極客公園 x 抖音 | 創新大會 2021」上,出門問問創始人兼 CEO 李志飛演講實錄,由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GPT-3,通向通用 AI 智能的希望

李志飛的 AI 語音替身:出門問問創始人兼 CEO 李志飛對 GPT-3 的技術突破感到激動,他認為 GPT-3 讓人類真切看到了通往更加通用的語言智能的希望。李志飛是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慧專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前 Google 總部科學家。通過他的解讀你將能夠理解 GPT-3 是誰,他厲害在哪裡,以及未來會如何進化。有請出門問問創始人兼 CEO 李志飛。

李志飛:大家好,我是出門問問的李志飛,剛剛前面大家聽到這個歡迎我的視頻可能覺得很奇怪,感覺我是自己給自己錄了個音然後歡迎我自己,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不是我的錄音,而是我的 AI 語音的替身產生出來的聲音。他基本上把我的湖南普通話已經學的非常像了,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了。

在過去幾年其實有很多這樣的 AI 系統,比如語音助手、比如人臉識別、比如聲音的替身,都進入了我們日常生活。但是所有的這些系統很大的問題是「不通用」,就是一個系統只能幹一件事情,幹不了很多事情。

今天我想花時間跟大家聊一下怎麼做一個更加通用的人工智慧系統。我會跟大家舉例子——GPT-3。

GPT-3 是什麼?GPT-3 本質上是一個語言模型,語言模型通過對語言進行建模,他可以生成或者預測語言,也可以判斷這個語言好跟壞。GPT-3 是一個科研組織 OpenAI 創立的語言模型。

OpenAI 很多人可能非常陌生,但是其實說起他的聯合創始人、早期的創始人就非常清楚了,他是 Elon Musk。

這個 GPT-3 這麼神奇,他都能幹什麼?他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他可以寫作文,你給他開一個頭,然後他就可以把整個文章寫出來。而且他寫出的文章句子非常通順,更關鍵的是他段落之間邏輯也非常自洽。

網上有人把 GPT-3 寫出來的文章和人類寫出的文章給另外一個人判斷,到底哪些機器寫的,哪些是人類寫的,其實人已經很難分出來了,所以他基本上可以以假亂真。

除了寫文章,他也可以進行對話,而且他對話的內容可以非常的廣泛,天文、地理、歷史都可以。網上利用 GPT-3 創建了一個 Elon Musk 的對話機器人,人類跟 Elon Musk 對話機器人進行對話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對話機器人他可以像 Elon Musk 一樣說話。

比如他經常會講到人類、火星、太空、地域性原理等這些普通人類一般不太會說的話。

他也可以做翻譯,大家知道翻譯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因為他涉及到兩個語言,以及這個語言之間的匹配,但是 GPT-3 可以做翻譯,而且他做出來的翻譯有的時候比一個專門翻譯的系統還要做得更好,這也是非常厲害的。

前面無論是翻譯,還是對話,他都是一個發散性的輸出,也就是說這個 GPT-3 的輸出他可以不是唯一的答案,只要意思對了就可以,所以也不是特別神奇。

但是 GPT-3 除了做這種發散性的輸出以外,他也可以做非常精準的輸出,比如他可以做算術題,比如如果你問他「48+12=多少」,他會告訴你等於 60。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 60 也是一個非常精準的答案,而不是隨便說的,這個以前在語言模型中也是非常難做到的。

出門問問創始人兼 CEO 李志飛在極客公園 x 抖音|創新大會 2021

除了前面各種技能,他其實還可以幹的事情非常多。比如他可以寫詩,他可以編程,在某種程度上、某些地方可以代替程式設計師,也可以畫畫,也可以下西洋棋,做財務報表,基本上他會五六十種技能,關鍵是用同一個模型就可以完成所有的這些功能。

所以 GPT-3 出來以後,全球科技愛好者非常激動,因為 GPT-3 讓大家看到了一個通向通用的 AI 智能的希望。

吞下整個網際網路的數據,AI 演繹暴力美學

這個 GPT-3 表現這麼好,背後的學習又牛在什麼地方?其實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多任務、無監督、小樣本學習。

多任務,前面講到,一個模型可以幹很多事情,可以有 50 多種技能,這個非常厲害。

無監督,一般的模型我們要給他很多問題、答案、問題、答案,他才能訓練出一個模型,但是 GPT-3 直接把網際網路的內容全部給他,他就可以自學成才,這也是非常厲害的,小樣本學習或者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人類非常強的能力。

比如 GPT-3 本來可能沒有關於高興的概念,但是如果你對著 GPT-3 教他兩個例子,他可能就會產生一個高興的句子。

比如你對 GPT-3 說,GPT-3 我這裡有兩個關於高興的例子,一個是我今天很開心,第二個是我今天玩得很好,他可能自己就會說「我今天真是嗨爆了」。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也是非常厲害的。

這個 GPT-3 這麼厲害,背後是不是有特別複雜的理論算法?其實不是的,他背後就是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現在非常流行的算法,叫做 Transformer,中文大家可以翻譯成變形金剛,當然他不是我們電影裡面的那個變形金剛。所以這個模型其實是非常通用、非常簡單的一個模型。

GPT-3 其實在我看來是一個暴力美學的勝利,他不是一個特別複雜理論的勝利。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可以從三個角度看,一般大家認為 AI 的三要素:算法、數據、算力。

這個 GPT-3 在每一個地方都非常地暴力,算法他總共用了 1750 億的參數,這是非常厲害的。

因為兩年前我們可能覺得訓練一個 5 億、10 億參數的模型就非常厲害了,但是這是 1750 億;人的大腦,比如有 800 億的神經元,有千萬億級的參數,那 GPT-3 跟人的大腦之間差了幾個數量級。

第二個,數據,GPT-3 把網際網路上的所有內容基本上是千億級的詞都讀完,這個跟人相比也是非常厲害的。因為人假如一個月能讀十本書,一年讀一百本書,讀 50 年,一生也就讀 5000 本數,一本書假如 20 萬字,加起來就 10 億字。但是 GPT-3 讀的是千億級的字,所以這個數量級是差別很大的。

算力層面也非常暴力,他用了一萬個 GPU 去算,算了半個月最後訓練出了一個模型,網上算了一下,大概花了 450 萬美金,也就是比發一個衛星可能都還貴。

大家可能會問,OpenAI 作為一個工業組織為什麼這麼喜歡暴力?這個其實跟它的使命、信仰是有關係的。

首先他的使命是要做通用的人工智慧,一般認為實現通用的人工智慧可能有兩種不同的信念:

一種信念是今天的這個深度學習的算法都不夠,肯定實現不了通用的人工智慧,我們必須對人腦、對模型有更深刻的認知才能實現通用的人工智慧;另外一種信念說不是的,今天的模型可以了,我們關鍵是要把這個模型做得足夠大,數據量足夠大,當這個模型特別大的時候就可以實現通用的人工智慧。

OpenAI 是非常堅信第二種方法的,他們花了很多精力做大模型,處理這個大數據,確實我們看到他最後出來的模型確實展現出非常驚人的智能行為。

這個其實在學術界是不一定非常認同的,因為學術界可能很多人不太喜歡這種暴力的模型,大家都喜歡理解這個原理最後做出個系統。

但是其實通過過去幾年的進展,大家看到這些暴力模型都展現出非常好的表現,可能慢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這種暴力的方式。

其實這也非常容易理解,因為 GPT-3 就是一個典型的複雜系統,複雜系統當他非常大的時候就會有一些智能的行為,他有幾個基本的特點:

第一,這個複雜系統有非常簡單的節點,節點很簡單。

第二,節點之間有很多交互,但是這個交互方式也是非常簡單的。

但是當節點以及節點之間交互非常多,頻率非常高的時候就會湧現出集體的智能。

比如螞蟻的智能就是這麼一個例子,單一個螞蟻可能看起來沒有那麼智能,但是當一群螞蟻他們通過簡單的交互,最後搬運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強的智能體。

其實這樣的複雜系統有很多,比如網際網路、人類社會都是這麼一個系統,也許我們人腦的智能也是這麼一個系統,他也許有很多暴力的因素在裡面,比如 800 億的神經元,千萬億級別的參數,也就是說暴力可能是實現通用 AI 的一個方向。

如此燒錢耗力,中國也能做出 GPT-3 嗎?

大家可能會說這個 GPT-3 花了這麼多錢,那麼多厲害的人訓練,中國是不是就不能做?其實不是的。

因為很多系統第一次做出來的時候特別難,但是很快就有特別多的優化,這個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你就可以做出同樣甚至更好的系統。

出門問問其實就在做這樣一個事情。出門問問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為什麼要做一個通用的語言系統?因為出門問問我們的使命也是希望定義下一代的人機互動,我們最核心的產品就是語音助手。

我們的語音助手用在智能手錶、智能的無線耳機、智能的車載,我們希望智能的語音助手更加通用。

出門問問創始人兼 CEO 李志飛在極客公園 x 抖音|創新大會 2021

他真的像你的助理一樣可以幫你完成很多任務,所以出門問問是非常有動力,也有能力做一個通用的語音智能系統,我們現在做的這個系統 UCLAI 就是通用中文語言 AI 的系統。

這裡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這個系統產生的例子,你給他輸入一個文章,寫一首詩,比如說你讓他寫情書,你前面輸入了「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在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這是我們輸入進去的,這個時候我們的系統就會生成後面這一段話,「在你耳邊輕輕誦讀,請你記起你微笑的模樣,儘管歲月遠去,聲音尤在,日子總會在和平中流淌」。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這個詩不是原詩,不是只是簡單的從網際網路上 copy 一下。

第二,這個生成的部分跟上文前後是非常有對應的關係的,而且這個文字非常的優美,反正我作為一個工程師是很難寫出這麼優美的詩。

我們系統除了產生這種簡單的詩以外,也可以產生非常長的詩,比如我們這個後面有一個例子。

我們前面輸入博爾赫斯的一首詩的前段部分,後面就生成很長的部分,同樣的他非常有創意,而且這個邏輯也非常的自洽,而且也比較優美,但我們做這個 UCLAI,或者 OpenAI 做 GPT-3,不是僅僅寫詩,其實他可以幹很多事情。

比如通用的語音助手,比如醫療、教育、金融裡面的很多應用,我們希望未來在這裡能發揮重大的價值。

未來的 GPT 會更通用,人類別怕

剛才前面講的主要就是 GPT-3 在語言方面的一些能力,未來 GPT-3 還能幹什麼?其實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多模態,因為語言只是一種模態,圖象、聲音、視覺又是另外一種模態,我們怎麼在一個系統裡面做多模態的事情。

最近 OpenAI 展現出了一個例子,就是你跟 GPT-3 說「幫我生成一個牛油果咖啡桌」,可能很多人聽到「牛油果咖啡桌」腦海中沒有任何感覺,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後面這個屏幕上 GPT-3 就生成出來了一個牛油果咖啡桌,非常有創意,非常有想像力。

除了生成圖片,它也可以跳舞。比如 Google 最近做了一個系統,你給他一段音樂,給他前面起始動作,這個 AI 系統就可以自動生成一段舞蹈,而且這個舞蹈非常的有創意,而且非常的優美。

所以大家看到未來的 GPT、類 GPT 這種模型他會怎麼進化?他可能會從一個單一模態,語言的模態進入到語言、視覺、圖象、動作這種多模態,非常的通用。

如果大家看這個技術發展,如果以 5 年為周期,比如 2016 年 AlphaGo 出來以後 AI 火了,其實這個過去 5 年我們有很多進展。

未來 5 年可能又是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認為 2020 年可能是通用 AI 的元年。

大家可能會擔心 AI 進化得這麼快,人類怎麼辦?我們需不需要非常擔心?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首先我想表達一下一方面 AI 的進化確實是非常驚人,如果我們把 AI 的進化跟人類社會的進化比較一下,他有幾個特點:

第一,AI 非常地勤奮,他可以不吃飯,可以 24 小時,只要還有電他就可以不停地算。

第二,AI 系統可以大規模地協作,比如剛才說一萬個 GPU 可以訓練一個模型,你再給他加成十萬個 GPU 他還可以做非常好的協作。這個在人類社會,協作可能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後不一定能夠通力協作。

第三,AI 的進化具有連續性。什麼意思?比如這個人類我們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天才愛因斯坦,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可能愛因斯坦就去世了,這個時候我們要等很多年才能再出一個愛因斯坦,沒有連續性,但是 AI 的進化他有連續性。

比如這個機器沒電了,或者這個機器的模型在一臺機器上算完了,你可以把它 copy 到另外一臺機器上,就可以接著算。

這個也是非常厲害的,總體來說我們一方面確實要看到 AI 的進化是非常驚人的,而且非常快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我們也沒有必要有太多的擔心。

第一,你擔心也不一定有用,我覺得作為一個社會,作為一個個體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政府他應該立法保護隱私、保護數據,不要 AI 為敵人所用。

作為個人要理解這個 AI 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讓 AI 成為你的朋友,幫助你解決問題。

前面是我對通用 AI 的一些簡單介紹,以及以 GPT-3 作為一個例子,當然 GPT-3 只是其中的一個相對通用的 AI 模型,雖然前面我講他非常厲害可以幹各種事情,但是其實他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所以我們真正要通往通用的人工智慧還有非常長的一條路要走,最後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AI 上下而求索」。

謝謝大家。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責任編輯:宋德勝


相關焦點

  • 出門問問李志飛:從鯊魚池中突圍 | 紅杉Family
    2014年李志飛決定自己做to C硬體產品。在Google時期他是算法科學家,對硬體製造一知半解。同時期的AI創業者大多卡位to B的技術服務商,他們中的不少人,認為李志飛選了條死路。 4年後,出門問問把to C的鏈條趟順了,開始向to B探索。出門問問to B商業化團隊理了張單子給李志飛,20多家意向公司在考慮如何用AI替代重複性的人工工作。
  • 出門問問發布 TicWatch Pro 4G 版,看好「智能手錶+耳機」的聯網終端組合
    這樣的屏幕設計分別為手錶提供電子表式的「持久模式」和智能手錶通用的「智能模式」,在合理切換的情況下,手錶可支持 5 天的續航,單開啟「持久模式」的情況下,手錶續航長達 30 天。用「嘿,小安」喚醒小問助手後,用戶可通過語音交互獲取包括音樂播放、天氣、新聞、導航、控制家居等智能服務。在最新的 Wear OS上,出門問問聯手 Google 對小問助手進行了全新升級,新增了小問推薦功能。新升級的小問助手將變得更「主動」,即便不被語音喚醒,也會為用戶主動推薦信息。
  • To C產品+To B晶片模組+AI新零售戰略 出門問問離目標更近了
    通過5年的摸爬滾打,出門問問的商業化路線進一步完善,正如李志飛所說消費電子、全球化、to B服務成為了其並驅的三架營收馬車。在昨天被出門問問定位於「ALL IN AI戰略產品「的新品發布會上,其史無前例的發布了5款產品,也充分闡釋了它新一階段的AI商業化戰略思考。
  • 叫板蘋果 AirPods,出門問問發布 499 元 TicPods Free 智能耳機
    ,正式推出出門問問全新可觸控無線智能耳機——小問耳機 TicPods Free,進一步完善了出門問問人工智慧軟硬體產品在多場景落地的布局。在發布會現場,出門問問創始人&CEO 李志飛三句不離蘋果 AirPods,試圖襯託出 TicPods Free 與 AirPods 的相似性與創新之處。
  • 一股腦發布了 6 款新品的出門問問,通過多場景的虛擬個人助理實現 AI 落地
    4 月 18 日,出門問問在京舉行發布會「問」世。話說這個發布會的名字起的真好,一字雙關——已經完成 6 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 2.5 億美金的 AI 創業公司出門問問,在「問」世這個發布會上,一股腦的發布了 6 款新品:1、中國首個多場景全覆蓋虛擬個人助理「問問」;2、基於「問問」虛擬個人助理的免費的 AI 開放平臺;3、全新上線的「問問」手機 App;4、首次亮相了即將推出的「
  • 機情社出門問問李志飛:語音識別的AI將直接給你買票
    解機渴 | Helio X20+雙攝像頭 紅米3兩款新機曝光今年雙攝像頭是一個趨勢,不過在小米系列手機中還沒有使用雙攝像頭,直接下放到了更低價的紅米系列中,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好機友 | 光線自適應CTRL Eyewear智能運動眼鏡
  • 出門問問:從鯊魚池中突圍
    打卡閱讀更快更深刻洞察網際網路商業━━━━━━「智能音箱這個品類現在挺無聊的,現在的優化不是圍繞技術產品創新,而是一切圍繞成本去做,比如更小的體積、更便宜的材質、優化供應鏈……」出門問問CEO李志飛有點無奈。
  • 出門問問的B計劃
    遭遇風暴時,出門問問為及時調轉船頭盡了力。儘管C端的業務模式勢能依然很強,但風暴洗禮後的出門問問儼然明白了此時的處世之道。在保持C端強勁業務模式的同時,出門問問經過整整兩年的探索,在AI ToB這條路上已逐步形成勢能。近日,出門問問聯合《光明日報》推出AI虛擬主播,於2020年服貿會亮相。
  • 價格高出小米音箱兩倍多,出門問問還說這是有道理的
    不過,自從小米在上個月發布史上最低價智能音箱以來,行業的波動又似乎告一段落。在時隔上一次發布會 4 個月後,出門問問在 8 月 24 日為智能音箱舉辦了一場正式的新品發布會,在會上,出門問問 CEO 李志飛帶領公司設計師、產品經理等骨幹為大家一一揭曉了「問問」音箱 Tichome 的所有細節。
  • 出門問問 TicWatch Pro 3:性能強、續航長,腕間智能的集大成 | 首發評測
    除了新增的支持血氧檢測的光電傳感器之外,還有 12 顆 LED 燈珠構成的 HD PPG 傳感器,出門問問稱它「監測數據更精準」。配合出門問問獨家 AI 語音算法,TicWatch Pro 3 具有 4 種特色聲音,並支持「嗨,小問」和「嘿,小安」雙喚醒詞。
  • 鈦媒體:「出門問問Tichome」|號稱「最聰明」的中文智能音箱
    「我們可能是國內市場裡最好的智能音箱」,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在出門問問新品——智能音箱Tichome的發布會上對自家產品顯得非常有自信。眾所周知,目前智能音箱作為人工智慧落地,軟硬結合的「新風口」,前面已經有了亞馬遜 Echo 驗證了其成功,各大網際網路巨頭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新的入口。
  • 【公布】GYL第三屆創業營導師:出門問問&Ticwatch創始人及CEO李志飛
    李志飛,出門問問&Ticwatch創始人及CEO。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博士及自然語言處理專家,曾任 Google 美國總部科學家,從事機器翻譯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李志飛歸國後創辦了人工智慧科技公司出門問問,作為市場上唯一一家擁有自主語音識別、語義分析、垂直搜索技術的創業公司,出門問問此前打造的手機端中文智能語音助手App以其精準的「端到端」識別和搜索結果在同類產品中勝出,獲得大量用戶的認可。
  • 出門問問 TicWatch Pro 3:AI 附體,集大成的腕上全智能助理
    相比於其他競品,出門問問會更加集中在智能語音交互方面,或者說 AI 體驗方面,並且出門問問由此構建了一套完整的 AI 硬體體系,這樣的用戶體驗和產品設計也逐漸成為了出門問問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將 AI 技術產品化的道路,出門問問不遺餘力的努力著,在 TicWatch Pro 3 發布會上,出門問問創始人& CEO 李志飛表示,他們會繼續堅定地看準以語音交互為基石的 AI 體驗。
  • 專訪李志飛:越用越強大的智能手錶,如何解鎖每一個人的未來生活?
    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中,出門問問非常特別,從很早就開始智能手錶探索,2014 年推出全球首款中文智能手錶作業系統 Ticwear,成為很多人智能手錶的啟蒙,當時拿著 Moto 360 給手錶「刷機」成了不少數碼愛好者的必備技能;2016 年,出門問問推出 TicWatch 2,成為全球第一款支持 GPS 和 3G 的智能手錶;如今,伴隨 TicWatch Pro 4G 版,智能手錶將智能、
  • 鯊魚池中突圍的出門問問,To C和To B都有了新方向
    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說。在全智能手錶這個品類,李志飛認為很快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他也強調,目前除了大型手機廠商如蘋果、三星、華為,出門問問是唯一能生產全智能手錶,且同時擁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創業型公司。
  • 出門問問:如何將人工智慧技術更好的產品化
    同時出門問問在 AI 技術上會持續開發新的技術,比如說今年會逐漸的上線出門問問的對話系統,在語音合成方面也會有他們自己的技術,所以可能市面上能夠把這套完全做下來的創業公司就沒有幾家了。「我們跟博世(MySpin)的團隊一直在做一些探索,同時今年我們也會跟福特的 AppLink 的這套方案做一些產品化的體驗。我覺得這樣的嘗試,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東西出來。」
  • 【公司】下一站:來出門問問一起打造中國的人工智慧
    我們做了中國第一個智能語音搜尋引擎,打造了全世界第一款智能手錶中文作業系統Ticwear,並立志成為中國的Google Now。;谷歌翻譯開發者,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慧專家,世界主流開源機器翻譯軟體Joshua主要開發者;CTO雷欣:前Google總部Staff Research Scientist;谷歌語音搜索開發者,領導開發了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離線語音識別系統;AI Director沈李斌:世界知名自然語言處理專家;前BBN,IBM Watson研究中心科學家,2008年NLP頂尖會議ACL最佳長論文獎
  • 出門問問的新作:第一個中文第三方智能手錶作業系統Ticwear來了
    這些並沒有阻擋出門問問決定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策劃和開發Ticwear智能手錶作業系統。本周的一個下午,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和出門問問團隊帶PingWest記者深度了解了一下Ticwear作業系統的研發細節。
  • 獨角獸出門問問重拾AI願景,WHY?
    中國獨角獸企業出門問問就有這樣的經歷。獨角獸指的就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初創企業。問問魔鏡由出門問問開發,已經在中國應用於大眾汽車等,本圖為產品渲染圖。圖片來源:出門問問2012年,前任谷歌研究學者李志飛在北京成立了出門問問。該公司本來希望打造行動裝置的數字語音助理軟體,做中國的Siri。
  • 谷歌重返中國 — Mobvoi出門問問
    公司創辦人CEO李志飛是美國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加入Google,是前Google總部Google Translate谷歌翻譯的主要作者、自然語義分析及人工智慧專家。為著「把人工智慧落地於人們生活」的夢想,李志飛於2012年走出谷歌,回國創辦了人工智慧公司出門問問。公司主力產品Ticwatch是國內智能手錶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