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據每日科學網10月12日報導,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早晨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據悉,阿德萊德大學環境研究所的副教授伊凡·納傑克肯和海洋生態學教授肖恩·康奈爾對已發表的632個實驗數據進行了統合分析,這些實驗覆蓋了從熱帶到北極的多個水域,涵蓋了從珊瑚礁、大型褐藻林到開放海洋多種生態系統。
迄今為止,已有的定量研究通常只集中在單一壓力因素、生態系統或物種。而新的分析則把所有這些實驗結果結合起來,研究整個群體中多壓力因素的聯合效應,包括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和它們對氣候變化的不同反應。
他們發現,生物適應海水變暖和酸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很少的物種能避開二氧化碳增加的負面影響,預計全球海洋的物種多樣性和數量都將大大減少。但微生物是個例外,其種類和數量預計都會增加。納傑克肯說,這種海洋「簡單化」會給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尤其是對沿海居民和那些依賴海洋食物和貿易的人們。
從整個食物鏈來看,在更溫暖的水中,最小浮遊生物的初級生產會增加,但這通常不能轉化為二級生產(浮遊動物和較小魚類),這表明在海洋酸化情況下海洋食物產量會降低。而納傑克肯則指出,在更溫暖的水中海洋動物的代謝率也更高,需要更多食物,而食肉動物可得到的食物卻更少,因此從食物鏈頂端向下很可能會發生物種崩潰。(來源:環球網)
(編輯:李嚴 審核:金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