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fac框架初識與應用

2021-12-30 dotNET跨平臺
一、前言

這上一篇中,主要講述了什麼是IoC容器,以及了解到它是DI構造函注入的框架,它管理著依賴項的生命周期以及映射關係,同時也介紹實踐了在ASP.Net Core中,默認提供的內置IoC容器,以及它的實例註冊方式和相應的生命周期。

但考慮到在實際項目中,如果需要一個個添加實例,會略顯麻煩,為了達到可以簡化我們工作量,因此我們也可以引入其他的Ioc容器框架,實現更多的功能和擴展。

這裡選擇用Autofac,這也是在.net下比較流行的,其他的框架不做說明,可自行查閱了解。

二、說明

AutoFac是一個開源的輕量級的依賴注入容器,也是.net下比較流行的實現依賴注入的工具之一。

將Autofac整合到你的應用的基本流程如下:

三、開始3.1 默認容器

在上一篇中定義的三個接口,分別測試Singleton,Scope,Transient三種,一個 TestService服務,

在內置的IoC容器中,在Startup.cs類文件ConfigureServices方法中,注入依賴方式如下:

public void ConfigureServices(IServiceCollection services)
{
    services.AddControllers();
    services.AddTransient<ITransientService, TransientService>();
    services.AddSingleton<ISingletonService, SingletonService>();
    services.AddScoped<IScopedService, ScopedService>();
    services.AddScoped<ITestService, TestService>();
}

其他不清楚的可以回看上一篇說明

❞3.2 Autofac框架

現在我們使用其他的IoC容器框架來替換默認的內置IoC,這裡選擇使用Autofac框架

「.net core 2.x和3.x 使用autofac注入方式不一樣,此文章是針對.net core 3.x」

首先,我們需要從nuget引用相關的包.

「Autofac.Extensions.DependencyInjection」(這個包擴展了一些微軟提供服務的類.來方便替換autofac)

然後在Program.cs 新增一行代碼

        public static IHostBuilder CreateHostBuilder(string[] args)
        {
            //var assemblyName = typeof(Startup).GetTypeInfo().Assembly.FullName;
            return Host.CreateDefaultBuilder(args)
                    .UseServiceProviderFactory(new AutofacServiceProviderFactory())  //設置工廠來替換實例
                    .ConfigureWebHostDefaults(webBuilder =>
                    {
                        webBuilder.UseStartup<Startup>();
                    });
        }

UseServiceProviderFactory 設置工廠來替換實例。

然後在Startup類增加ConfigureContainer方法,在方法中注入依賴:

    public void ConfigureContainer(ContainerBuilder builder)
    {
        // Register your own things directly with Autofac, like:
        builder.RegisterType<TransientService>().As<ITransientService>();
        builder.RegisterType<SingletonService>().As<ISingletonService>().SingleInstance();
        builder.RegisterType<ScopedService>().As<IScopedService>().InstancePerLifetimeScope();
        builder.RegisterType<TestService>().As<ITestService>().InstancePerLifetimeScope();
    }

說明

ASP.NET Core 引入了具有強類型容器配置的能力。 它提供了一個ConfigureContainer方法,您可以使用Autofac單獨註冊,而不是使用ServiceCollection註冊。

使用ConfigureContainer配置

在配置WebHostBuilder的Program.Main方法中,調用AddAutofac將Autofac掛鈎到啟動管道中。在Startup類的ConfigureServices方法中,使用其他庫提供的擴展方法將內容註冊到IServiceCollection中。在Startup類的ConfigureContainer方法中,將內容直接註冊到AutofacContainerBuilder中。❞3.3 測試

啟動運行項目,訪問接口/Test

效果如下:

對比之前「默認容器」可以發現,在兩次的請求訪問都一樣,可以得到了 4個Transient實例,2個Scope實例,1個Singleton實例。

四、說明

下面主要針對Autofac中的註冊組件、解析服務兩大步驟,以及其中容器中對應實例的生命周期,進行說明。

4.1 註冊組件

通過創建 ContainerBuilder 來註冊組件,並且告訴容器哪些組件,暴露了哪些服務。

使用 Register() 方法來註冊實現:

「ContainerBuilder 包含一組 Register() 註冊方法,而組件暴露服務,可用使用 ContainerBuilder 上的 As() 方法。」

即在容器初始化時候,向容器組件添加對象的操作過程。

通過梳理Autofac所有可用的註冊組件方法,顯示如下圖展示的流程圖。

這裡我們只說明下幾種便捷的註冊方法

4.1.1 反射註冊

直接註冊的組件必須是具體的類型,並可用暴露抽象和接口作為服務,但不能註冊一個抽象和接口組件。

使用RegisterType<T>()或者RegisterType(typeof(T))方法:

builder.RegisterType<TestService>().As<ITestService>();
// 或者
builder.RegisterType(typeof(TestService)).As(typeof(ITestService))

在多個構造函數時,如果需要,也可手動指定一個構造函數。

使用 UsingConstructor 方法和構造方法中代表參數類型的類型。

  builder.RegisterType<TestService>()
          .UsingConstructor(typeof(TransientService), typeof(SingletonService));

❞4.1.2 實例註冊

提前生成對象的實例並加入容器,以供註冊組件時使用。

使用RegisterInstance()方法

// new出一個對象註冊:
var output = new StringWriter();
builder.RegisterInstance(output).As<TestService>();

如果單例中存在實例且需要在容器中被組件使用時,

builder.RegisterInstance(MySingleton.Instance).ExternallyOwned();

4.1.3 Lambda表達式註冊

當組件創建不再是簡單調用構造方法時,可用利用lambda表達式來實現一些常規反射無法實現的操作。

比如一些複雜參數註冊,參數注入,以及選擇參數值實現等。

  builder.Register(x => new TransientService()).As<ITransientService>();
// 或者指定參數
  builder.Register(x => new TestService(x.Resolve<ITransientService>(), x.Resolve<IScopedService>(), x.Resolve<ISingletonService>()))
  .As<ITestService>().InstancePerLifetimeScope();

4.1.4 泛型註冊

支持泛型註冊操作,使用 RegisterGeneric() 方法:

builder.RegisterGeneric(typeof(NHibernateRepository<>))
       .As(typeof(IRepository<>))
       .InstancePerLifetimeScope();

4.1.5 條件註冊

在一些特殊場景,可能需要通過加上判斷條件,來決定是否執行該條註冊語句。

兩種方法:

OnlyIf() - 提供一個表達式, 表示只有滿足條件,才會執行語句。
builder.RegisterType<Manager>()
       .As<IManager>()
       .OnlyIf(reg =>
         reg.IsRegistered(new TypedService(typeof(IService))) &&
         reg.IsRegistered(new TypedService(typeof(HandlerB))));

IfNotRegistered() - 表示沒有其他服務註冊的情況下,就執行語句。

方法在 ContainerBuilder.Build() 時執行並且以實際組件註冊的順序執行。

builder.RegisterType<ServiceA>()
       .As<IService>();
builder.RegisterType<ServiceB>()
       .As<IService>()
       .IfNotRegistered(typeof(IService));

4.1.6 屬性注入

構造方法參數注入是一種傳值給組件的首選的方法。

在構造函數中是直接使用服務類型作為參數,然後AutoFac解析該類時,就會去容器內部已存在的組件中查找,然後將匹配的對象注入到構造函數中去。

但你同樣也可以使用屬性方法注入來傳值。

是將容器內對應的組件直接注入到類內的屬性中去,在註冊該屬性所屬類的時候,需要使用PropertiesAutowired()方法額外標註。

「這裡不討論屬性注入的好壞,也不做說明服務層屬性怎麼注入,只討論說明控制器中屬性如何實現注入」

註冊組件方法,並使用屬性注入PropertiesAutowired()標註。
builder.RegisterType<TransientService>().As<ITransientService>().PropertiesAutowired();

在控制器中使用屬性來接收, 「其中注入屬性必須標註為public」
    [ApiController]
    [Route("[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ControllerBase
    {
        
        public ITransientService _transientService { get; set; }  
        
        [HttpGet]
        public JsonResult Get()
        {
            var data1 =   _transientService.GetGuid();
            return new JsonResult(new { 
                data1
            });
        }
    }

發現_transientService為null,所以根本沒有注入成功。

「這是因為控制器本身的實例(以及它的處理)是由框架創建和擁有的,而不是由容器所有」

因此我們需要改變控制器本身的創建及其擁有。

在Startup.cs中修改ConfigureServices方法,替換從IServiceProvider中解析控制器實例的所有者。
        public void ConfigureServices(IServiceCollection services)
        {
            //替換控制器的所有者
            services.Replace(ServiceDescriptor.Transient<IControllerActivator, ServiceBasedControllerActivator>());

            services.AddControllers();

        }

注意,替換的方法一定要在AddControllers之前。

在ContainerBuilder中通過註冊控制器,並使用屬性注入功能實現.
public void ConfigureContainer(ContainerBuilder builder)

    //找到所有的controller進行註冊,並使用屬性注入功能
    var controllerTypesInassembly = typeof(Startup).Assembly.GetExportedTypes()
        .Where(type => typeof(ControllerBase).IsAssignableFrom(type)).ToArray();
  builder.RegisterTypes(controllerTypesInassembly).PropertiesAutowired();
    
    builder.RegisterType<TransientService>().As<ITransientService>().PropertiesAutowired();
}

這樣就可以在Controller中進行屬性注入了;

4.1.7 程序集註冊

當我們需要實現批量註冊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程序集的方式來註冊,這也是常用的方法。

可通過指定過濾類型,服務,掃描模塊等方式來找到需要註冊的組件。

var assemblies = Assembly.GetExecutingAssembly();

builder.RegisterAssemblyTypes(assemblies)//程序集內所有具象類 
.Where(c => c.Name.EndsWith("Service"))
.PublicOnly()//只要public訪問權限的
.Where(cc => cc.IsClass)//只要class型(主要為了排除值和interface類型) 
.AsImplementedInterfaces();//自動以其實現的所有接口類型暴露(包括IDisposable接口)

說明:

RegisterAssemblyTypes() :接收包含一個或多個程序集的數組作為參數RegisterAssemblyModules() : 接收模塊作為參數,進行模塊掃描註冊AsImplementedInterfaces() : 自動以其實現的所有接口類型暴露(包括IDisposable接口)4.2 暴露服務

上面提到了註冊組件時, 我們得告訴Autofac, 組件「暴露」了哪些服務。

在上面註冊實現中,大部分使用到了As() 方法。

當然,Autofac也提供了其他標註來暴露服務的方法。

4.2.1 默認暴露自身類型服務

常用的幾種方法如下:

builder.RegisterType<CallLogger>();//不標註,默認以自身類型暴露服務
builder.RegisterType<CallLogger>().AsSelf();
builder.RegisterType<CallLogger>().As<CallLogger>();
builder.RegisterType<CallLogger>().As(typeof(CallLogger));

4.2.2 多個暴露服務類型

「以其實現的接口(interface)暴露服務」,暴露的類型可以是多個,比如CallLogger類實現了ILogger接口和ICallInterceptor接口。

暴露服務後, 可以解析基於該服務的組件了. 但請注意, 一旦將組件暴露為一個特定的服務, 默認的服務 (組件類型) 將被覆蓋。

所以,為了防止被其他服務覆蓋,可以使用 AsSelf() 方法。

Copybuilder.RegisterType<CallLogger>()
       .As<ILogger>()
       .As<ICallInterceptor>()
       .AsSelf();

這樣你既可以實現組件暴露一系列特定的服務, 又可以讓它暴露默認的服務。

4.2.3 程序集註冊指定暴露類型
publi void ConfigureContainer(ContainerBuilder builder)
{
    builder.RegisterAssemblyTypes(assemblies)//程序集內所有具象類 
        .Where(cc =>cc.Name.EndsWith("Repository")|//篩選
               cc.Name.EndsWith("Service"))
        .As(x=>x.GetInterfaces()[0])//反射出其實現的接口,並指定以其實現的第一個接口類型暴露
}

使用AsImplementedInterfaces()函數實現,相當於一個類實現了幾個接口(interface)就會暴露出幾個服務,等價於上面連寫多個As()的作用。

publi void ConfigureContainer(ContainerBuilder builder)
{
builder.RegisterAssemblyTypes(asm)
       .Where(t => t.Name.EndsWith("Repository"))
       .AsImplementedInterfaces();//自動以其實現的所有接口類型暴露(包括IDisposable接口)
}

4.3 解析服務

在 註冊完組件並暴露相應的服務後, 可以從創建的容器或其生命周期中解析服務。

使用 Resolve() 方法來解析實現:

通過梳理Autofac所有可用的解析服務方法,顯示如下圖展示的流程圖。

在 註冊完組件並暴露相應的服務後, 你可以從創建的容器或其子 生命周期 中解析服務. 讓我們使用 Resolve() 方法來實現:

var builder = new ContainerBuilder();
builder.RegisterType<MyComponent>().As<IService>();
var container = builder.Build();

using(var scope = container.BeginLifetimeScope())
{
  var service = scope.Resolve<IService>();
}

4.3.1 解析時傳參

當解析服務時, 需要傳參,可以使用Resolve() 方法來接受可變長度的參數。

NamedParameter - 通過名稱匹配目標參數

TypedParameter - 通過類型匹配目標參數 (需要匹配具體類型)

ResolvedParameter - 靈活的參數匹配

var reader = scope.Resolve<ConfigReader>(new NamedParameter("configSectionName", "sectionName"));

4.3.2 隱式關係類型❝

這裡不做詳細說明,詳見官方文檔

❞4.4 生命周期

下面講下AutoFac定義的幾種生命周期作用域,並與.NET Core默認的生命周期作了簡要的對比。

4.4.1 暫時性

每次在向服務容器進行請求時都會創建新的實例,相當於每次都new出一個。

「註冊方式:」

使用InstancePerDependency()方法標註,如果不標註,這也是默認的選項。以下兩種註冊方法是等效的:

//不指定,默認就是瞬時的
builder.RegisterType<TransientService>().As<ITransientService>();

//指定其生命周期域為瞬時
builder.RegisterType<TransientService>().As<ITransientService>().InstancePerDependency();

「對比」

與默認的容器中自帶的生命周期AddTransient相同,也是每次都是全新的實例。使用AddTransient()註冊:

 services.AddTransient<ITransientService, TransientService>()

4.4.2 作用域內

在每次Web請求時被創建一次實例,生命周期橫貫整次請求。即在每個生命周期作用域內是單例的。

「註冊方式:」

使用InstancePerLifetimeScope()方法標識:

builder.RegisterType<ScopedService>().As<IScopedService>().InstancePerLifetimeScope();

「對比」

與默認的容器中自帶的生命周期AddScoped相同,.NET Core框架自帶的容器全權接管了請求和生命周期作用域的創建,使用Scoped()可以實現相同的效果。使用AddScoped()註冊:

 services.AddScoped<IScopedService, ScopedService>();

4.4.3 匹配作用域內

即每個匹配的生命周期作用域一個實例。該類型其實是上面的「作用域內」的其中一種,可以對實例的共享有更加精準的控制.。我們通過允許給域「打標籤」,只要在這個特定的標籤域內就是單例的。

註冊使用InstancePerMatchingLifetimeScope(string tagName)方法註冊:
var builder = new ContainerBuilder();
builder.RegisterType<Worker>().InstancePerMatchingLifetimeScope("myrequest");

當你開始一個生命周期時, 提供的標籤值和它就關聯起來了。

// myrequest標籤子域一
using(var scope1 = container.BeginLifetimeScope("myrequest"))
{
  for(var i = 0; i < 100; i++)
  {
    var w1 = scope1.Resolve<Worker>();
    using(var scope2 = scope1.BeginLifetimeScope())
    {
      var w2 = scope2.Resolve<Worker>();

      //解析了2次,但2次都是同一個實例(w1和w2指向同一個內存塊Ⅰ)
    }
  }
}

// //myrequest標籤子域二
using(var scope3 = container.BeginLifetimeScope("myrequest"))
{
  for(var i = 0; i < 100; i++)
  {
   //因為標籤域內已註冊過,所以可以解析成功
    var w3 = scope3.Resolve<Worker>();
    using(var scope4 = scope3.BeginLifetimeScope())
    {
      var w4 = scope4.Resolve<Worker>();
       //因為和上面不是同一個子域,所以解析出的實例w3, w4是同一個實例,但與之前的w1, w2並不是同一個實例 
    }
  }
}

//無標籤子域三
using(var noTagScope = container.BeginLifetimeScope())
{
  // 如果你嘗試從一個名稱並不匹配的生命周期中解析一個每個匹配生命周期作用域的組件你會得到一個異常!
  var fail = noTagScope.Resolve<Worker>();
}

如果你嘗試從一個名稱並不匹配的生命周期中解析一個每個匹配生命周期作用域的組件你會得到一個異常!

❞4.4.4 全局單例

即全局只有一個實例,即每一個後續請求都使用同一個實例。

「註冊方式:」

使用SingleInstance()方法標識:

 builder.RegisterType<SingletonService>().As<ISingletonService>().SingleInstance()

「對比」

與默認的容器中自帶的生命周期AddSingleton相同。使用AddSingleton();註冊:

services.AddSingleton<ISingletonService, SingletonService>();

還有其他生命周期補充:

每個請求一個實例(Instance Per Request) : 其實是一種的「匹配作用域內單例」的一種。

每次被擁有一個實例(Instance Per Owned)

這幾種在這不做詳細說明,具體可以查看官網。

❞4.5 小結

在.NET Core中默認的容器自帶生命周期只有3種類型,而相比於autofac,其顯得更加豐富複雜些。

五、總結

本篇主要介紹autofac框架的使用,從註冊組件,到暴露服務,及解析服務的各個過程。

同時也與.NET Core框架默認容器相比,更加豐富了一些註冊方法和更複雜的生命周期,在應用上,也更加輕巧快捷,特別是在批量註冊上更顯實用。

文章展示的思維導圖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link/6072ed8863768912ae50b483

參考資料:Autofac官方網站:

https://autofaccn.readthedocs.io/en/latest/getting-started/index.html

好啦,這篇文章就先講述到這裡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有不對的或不理解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指正,提出問題,一起討論,不斷學習,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初識scrapy爬蟲框架
    框架是為了解決特定的業務場景而開發的一套高質量代碼,通過框架避免了重複造輪子的低效模式,可以更加專注於具體業務相關的代碼。
  • 初識腳本之Shell篇
    一、初識Scripts(腳本語言)引言:從認識到學習腳本這麼久以來,從未對其做完整的歸納和整理使其形成完整知識框架。
  • Python GUI界面編程-初識篇
    應用程式完全用Python編寫;PScript轉換器動態生成必要的JavaScript。KivyKivy是開源Python函式庫,用於開發行動應用程式和其它採用自然用戶界面的多點觸控應用軟體。官網:https://kivy.org/PyQtPyQt是Qt公司 Qt應用程式框架的一組
  • 初識 Xcode Cloud
    初識 Xcode Cloud基於此,蘋果將 CI 的能力集成到了 Xcode 中,推出了 Xcode Cloud,其目標是為 Apple 平臺的開發者提供完整的開發流程,包括構建、測試、分發、收集反饋等。
  • 初識資料庫分庫分表框架Dbsplit
    一方面,它對於單庫單表擴展了JdbcTemplate模板, 使其成為一個簡單的ORM框架,可以直接對領域對象模型進行持久和搜索操作,並且實現了讀寫分離。另一方面,對於分庫分表它與JdbcTemplate保持同樣的風格,不但提供了一個簡單的ORM框架,可以直接對領域對象模型進行持久和搜索操作,還是先了數據分片和讀寫分離等高級功能。
  • Python正則表達式初識(十)附正則表達式總結
    今天小編帶大家將這10篇關於正則表達式的特殊字符初識回顧一下,但是不具體展開。1、「^」代表的意思是限定以某個字符開頭,具體用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Python正則表達式初識(一)。具體用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Python正則表達式初識(一)。3、「.」代表的意思是任意字符,其範圍非常廣,包含了所有的字符。具體用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Python正則表達式初識(一)。4、「$」代表的意思是限定以某個字符結尾。具體用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Python正則表達式初識(二)。5、「?」代表的意思是非貪婪模式。
  • 初識Facebook的強大Android圖片加載的框架:Fresco
    Fresco是facebook推出的一款強大的圖片加載的框架,這個框架出來一段時間了
  • 初識樹莓派——手機APP無極調光燈
    APPInventor安卓應用開發——樹莓派
  • 研究企業應用軟體的框架
    而以前沒有寫過企業應用軟體歷史的文章,總想一下子準備好課件,但沒有經過寫文章,思考都不深入。所以先一個一個觀點準備好,最後一起整合。研究企業用軟體歷史是為了通過歷史研究尋找到軟體發展的規律,為數位化轉型提供借鑑。研究方法第一步:研究一家具有代表性的軟體公司的發展歷史。根據這家軟體公司的發展歷史,抽象出一個研究框架。
  • Android Multimedia框架總結(十三)CodeC部分之OpenMAX框架初識及接口與適配層實現
    它提供了應用程式和媒體框架,透明的。S編解碼器供應商必須寫私有的或者封閉的接口,集成進行動裝置。IL的主要目的是使用特徵集合為編解碼器提供一個系統抽象,為解決多個不同媒體系統之間輕便性的問題。OpenMax DL定義了一個API,它是音頻、視頻和圖像功能的集合。供應商能夠在一個新的處理器上實現並優化,然後編解碼供應商使用它來編寫更廣泛的編解碼器功能。
  • 第二十篇高級技術之.NET平臺常用的框架整理
    nopCommerce 開源電商網站,開發環境asp.net mvc(支持.net core),使用技術(autofac,ef,頁面插件等) https://github.com/nopSolutions/nopCommerceLightGBM  用於機器學習 https://github.com/Microsoft
  • Prism 框架應用-基礎知識篇
    Prism 框架概念prism was the code name for the guidance formally
  • 使用 Autofac 進行依賴注入
    net 的 IOC 框架有 Autofac、Castle Windsor、Unity、Spring.NET、StructureMap、Ninject。    有這麼多框架為什麼選 Autofac,我在這個地方只是學習這種 IOC 思想的框架,並沒有真實的用在生產中。
  • Sapper:邁向理想的 Web 應用框架
    >應用支持同構為更通用的服務端和客戶端的代碼,這是當下合情合理的趨勢預期;客戶端應用支持與服務端渲染的 HTML 混寫,綁定事件偵聽到現有的元素上,而非重新渲染它們;導航到其他頁面快如閃電;離線及其他漸進式 Web 應用特性,務必支持開箱即用;首個展示的頁面應該按需僅加載必要的 JavaScript 和 CSS,這意味著框架支持路由級別的自動代碼分割
  • 十大開源安卓應用程式的開發框架
    然而,大多數行動應用程式都是比較簡單的程序,期限緊、預算少,需要同時支持安卓和iOS。對大多數應用開發人員來說,尤其是將Web應用程式移植為行動應用程式的那些人來說,跨平臺行動應用程式框架是一種更好的選擇。而最新的移動框架有望帶來一些類似原生的性能和功能,同時仍恪守基本的「編寫一次,到處運行」這個開發理念。
  • AutoMonkey框架原理與應用(四)
    吳老的java版《selenium webdriver 實戰寶典》和python版《selenium Webdriver 3.0 自動化測試框架實戰指南
  • 今日好書丨《Laravel框架關鍵技術解析》
    在此基礎上從整體和模塊兩個層次上對laravel框架的運行機理和實現細節進行了詳細介紹,通過具體實例介紹了laravel框架的應用,最後通過一個簡單的web應用實例將這些內容串聯起來,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書以Laravel5.1版本為基礎,從框架技術角度介紹Laravel構建的原理,從原始碼層次介紹Laravel功能的應用。
  • 初識Buildroot
    你可以和編譯Linux內核一樣,通過buildroot配置,menuconfig修改,編譯出一個完整的可以直接燒寫到機器上運行的Linux系統軟體(包含boot、kernel、rootfs以及rootfs中的各種庫和應用程式)。
  • SVG初識
    SVG初識什麼是S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