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周刊(PHOENIX WEEKLY)是由香港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主辦,香港鳳凰周刊有限公司編輯出版,獲得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特許在中國內地發行的,以報導時事、政治、文化為主的時政類雜誌。每月發行3期,逢5、15、25日出版。
作為一本連接內地與香港澳門臺灣三地的刊物,鳳凰周刊致力於打造一種華人圈新的對於時事文化報導的權威態度與立場,以新鮮閱讀方式,揭示影響中國以及世界的重大事件,非常人物,以及華人圈最關注的政經新聞。堅守客觀立場,多元視角,國際語境。
創刊以來,《鳳凰周刊》以海外媒體獨特視角,詳細解讀大陸新近發生的許多重要事實,引起海內外廣泛反響。
《鳳凰周刊》致力成為兩岸三地溝通聯繫的橋梁,以中華傳統文明所推崇的秉筆直書的史學立場,向海內外讀者介紹真實的兩岸歷史人物,拓展了中國媒體報導的新的可有空間,定義著一個華語世界的媒體平臺,同時也為華人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參照,一種與世界對接的維度。
《鳳凰周刊》的追求是:始終以促進民族和解,推動兩岸三地的統一和華人世界的進步為己任;始終以真實客觀中立的標準,記錄兩岸三地的社會變遷;始終從民族進步角度堅持為啟蒙和創新提供思想的平臺;始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為各種聲音提供交流的廣場;始終以人道主義的情懷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始終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前進中的問題;始終從世界文明進步的角度弘揚中華文化。
報導原文:
鳳凰周刊專訪:《純醯素·發現者:張榮軒教授和他的蘆薈黑科技 》
引言:謀大事者須有情懷,心裡裝著多少人,就能做成多大的事兒,張榮軒身上便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別人稱他是用科技締造蘆薈生命科學領域世界級企業的企業家,他卻覺得自己不過就是一個執著於蘆薈應用的科研人員,能為人類健康做點貢獻便是他的價值所在。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張榮軒,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研究生、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榮譽醫學博士、常州大學兼職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祖籍江蘇南通,九十年代初期,張榮軒棄政下海,而立之年已是上市公司的核心領導。在旁人眼中,他已是成績斐然,完全可以享受安逸生活,但他始終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1996年聯合國針對全球野生植物做的一個綜合評估發現蘆薈是最適合人類保健的野生植物,從對人體的綜合作用來看,蘆薈的價值遠遠超過被人們視為奇藥的冬蟲夏草和海藻等植物。張榮軒憑著敏銳的洞察力進行嚴謹的調研後,確定蘆薈價值的研究便是他傾其一生要做的事業了,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奮鬥多年的金融事業。
1999年4月18日,張榮軒率先從美國德克薩斯州引進了8個貨櫃的美國翠葉蘆薈(Aloe Vera)種苗,落戶在海南省澄邁縣美亭農業開發試驗區,從此掀開了中國庫拉索蘆薈嶄新的篇章。因這些種苗原產於加勒比海庫拉索群島,所以張榮軒博士將其命名為 「庫拉索蘆薈」,而張榮軒被業界稱為「中國庫拉索蘆薈之父」。
張榮軒遭遇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當時中國的蘆薈還沒有行業標準。為了能夠沿用國際標準,他帶領公司下屬的海南鍾晨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先後和當時技術先進的韓國南洋蘆薈、美國ALECORP公司、美國永久公司等業內權威進行交流合作,迅速在發展理念上和國際接軌,根據國際蘆薈科學委員會標準建設基地,並且產品通過國際最具權威的瑞士SGS檢測,成為中國最早出口的蘆薈企業之一。
為了保證種植的蘆薈能夠達到出口的標準,他嚴格要求一律採用有機種植蘆薈的辦法,完全不用化肥、不打農藥。雖然蘆薈產量減半,但所種植的蘆薈先後通過了歐盟EU有機種植認證、美國POP有機種植認證、日本JAS有機種植認證和中國有機種植認證,以及美國FDA食品安全檢測認證、荷蘭發起的歐洲食品安全FSSC22000認證、英國發起的歐洲食品安全PAS220認證、猶太食品安全認證、國際蘆薈科學委員會IASC認證和ISO9002等一系列管理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出口資質的蘆薈種植企業。如今,該公司早已成為國內同仁堂、美國可口可樂、玫琳凱以及多家德國企業的國際知名蘆薈原料供應商。
科研創新無止境
單純供應原材料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根本不是張榮軒的初衷。只有加大庫拉索蘆薈有效成分的開發和應用,並且發揚光大才是根本所在。
他開始投入巨額科研費用,先後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常州大學等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展開學術交流,並聘請了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和國內多地科研人員組建聯合科研團隊。
團隊先後在研究中發現蘆薈含有修復人體免疫系統缺陷、腫瘤、年輕態、B肝、胰島素方面的治療成分,先後斬獲十餘項國家發明專利,部分專利已經通過國際專利聯盟(PCT)的審核,具備國際領先水平。
在完成蘆薈產業鏈建設之後,他掌舵的蘆薈名企九福來集團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歷經了第一代的口感食品,第二代的多糖產品,第三代的複合營養食品,第四代的分離保活產品,第五代的高吸收的分離保活產品,第六代注射液產品,相繼完成了蘆薈汁、蘆薈排毒養顏膠囊、蘆薈素片、蘆薈精粉膠囊、蘆薈口服液、蘆薈注射液產品研發和生產,直至2014年7月,張榮軒博士通過萬分之七的提純,在蘆薈成份中發現「純醯素」(PMAS)成份,並獲得了國際PCT專利聯盟組織的核准,掀開了蘆薈成份的又一層神秘面紗。
純醯素PMAS來自於英文PURE MATERIAL ACEMANNAN SOURCE,喻意為「來自於乙醯化甘露聚糖源泉的高純度物質」。張榮軒博士和南京中醫藥大學陳文星博士共同領導的科研小組研究結果表明,「純醯素(PMAS) 」對人體有著驚人的逆生長效果。這種來自蘆薈中人工尚且不能合成的乙醯化甘露聚糖,屬於植物多糖類物質,是生命生長最顯活力的因子,能夠新生出結構完整、功能活躍的新細胞,替換由於各種致害因素所導致的衰老病變細胞,增強各生命系統的功能,恢復人體精力和體力,達到顯著的抗衰老療效。張榮軒說:「這個『純醯素』,不但在人體活細胞逆生長方面有顯著抗衰老作用,而且在修復重建一些人體免疫系統缺陷、抑制人體腫瘤細胞方面、刺激微循環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當之無愧的蘆薈行業的黑科技。」
2015年2月,張榮軒與純醯素課題組科研人員撰寫的《純醯素激活免疫作用研究》醫學論文公布了利用單核巨噬細胞實驗考察純醯素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等諸多觀點,一時間,它憑藉優於動物活性肽,媲美人體胚胎幹細胞的逆生長年輕態功效以及抑制愛滋病病毒、抗腫瘤功效而備受醫學界關注。由此,「純醯素(PMAS)」開始在蘆薈行業嶄入頭角,張榮軒教授亦被業界稱為:「純醯素·發現者」。
因為「純醯素(PMAS)」在免疫系統疾病上的突出作用,引起了備受「愛滋病」困擾的東非坦尚尼亞共和國的重視。2015年初,張榮軒受坦尚尼亞邀請,進行了為期10天的技術交流訪問。2015年3月16日,以坦尚尼亞總統特別經濟顧問Igogo為首的國家衛生部及坦方藥監部門組成的醫藥衛生代表團一行六人來華調研。
2016年5月20日,由九福來集團與坦尚尼亞PMAS藥業公司合作開發的「PMAS純醯素」蘆薈多聚糖口服液歷時近3年,終獲坦尚尼亞TFDA藥品和食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核准(註冊號:TAN16FF0276)。
為全人類健康謀福祉
「格局,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胸懷、膽識、視野的內在布局, 坐擁雲起時,心容大江流,放下自我,成就無我,張總就擁有這樣的境界,正因他胸懷天下,九福來才成為蘆薈科技領域從有機種植、原料萃取、分離純化、高端研發、無菌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世界級企業。」九福來集團副總裁傅文星如是說。
2017年2月,九福來向坦尚尼亞衛生部國家醫學研究院(NIMR)捐贈價值530萬美金的蘆薈生物製劑,在此次捐贈儀式上,九福來和NIMR籤署為期三年的合作醫學研究協議。研究方向以解決腎臟病學,腫瘤學,免疫系統缺乏症等為主要方向,用於坦尚尼亞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7月,這批價值530萬美金的「純醯素(PMAS)蘆薈口服液」通過了全球譜尼測試,以及全球領先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瑞士SGS檢測,此次檢測,對「九福來純醯素(PMAS)蘆薈口服液」的蘆薈凍乾粉原料、原輔材料、水質、包裝材料和產品進行營養成分、農藥殘留、抗生素殘留、微生物、轉基因和潛在風險物質等項目進行監督檢測。通過此次檢測,實現了「九福來純醯素(PMAS)蘆薈口服液」與國際標準的對標。意味著在今後九福來生物產品出口到任何國家的時候,都將是免檢產品,僅需前往SGS進行備案即可,不需要再進行再次檢測。
「通過引入國際最先進的管理標準和最嚴格的第三方監管,實現『九福來純醯素(PMAS)蘆薈口服液』品質的國際標準,確保「九福來純醯素(PMAS)蘆薈口服液」的質量和安全,這也代表著蘆薈生物製劑將進入到嚴格品質控制的產業發展最高門檻,也是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對品質要求的體現。」九福來生物首席科學家張榮軒教授說。
張榮軒表示,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持續創新與重大突破,世界正在醞釀著新的產業革命。大健康產業作為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他帶領企業走向世界不僅是為建設生物經濟強國貢獻力量,最重要的是讓生命科技更好地服務人類,這是他的夢想,更是會傾其一生為之努力的目標。
據了解,2017年4月25日,美國證監會正式批准九福來國際集團上市所需文件,股票代碼CNJG,2018年初將在紐約敲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