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從無到有的前寒武紀

2021-02-08 我愛古生物


前寒武紀是自地球誕生到6億年前的這段時間。 儘管早在30多億年前生物就已經出現,但其進化卻長期停滯在很低級的階段,主要是是些低等的菌藻類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保存這些化石的巖層又太多經過不同程度的變質,更使得地球的早期歷史不易被了解,所以才被劃入「隱生宙」。

地質學家把漫長的前寒武紀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三部分。冥古宙(地球形成之初-38億年前)則有多種不同的稱呼。


寒武紀的開始,標誌著地球進入了生物大繁榮的新階段。而在寒武紀之前,地球早已經形成了,只是在漫長的幾十億年中一片死寂,那時地球上還沒有出現門類眾多的生物。這樣,科學家們便把寒武紀之前這一段漫長而缺少生命的時間稱作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Precambrian)是地質年代中,對於顯生宙之前數個宙(Eon)所使用的非正式名稱,原本正式的名稱是隱生宙(Cryptozoic eon,其後來被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與元古宙三個時代)。1930年,G.H.查德威克將地史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寒武紀以前稱為隱生宙,寒武紀迄今稱為顯生宙——作為地質年代的最高級單位,其相應地層分別稱為隱生宇和顯生宇。由於在隱生宇即前寒武系上部不斷發現軟軀體動物化石,使其部分地層的劃分具備了古生物的依據,而且所謂「隱生」,已逐漸不符合實際情況。1977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前寒武紀地層分會在開普敦第四次會議上,將前寒武紀分為太古宙和元古宙,其界線放在25億年前,而隱生宙及顯生宙這兩個年代地質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已逐漸棄而不用。

前寒武紀開始於大約45億年前的地球形成時期,結束於約5億4200萬年前——大量肉眼可見的硬殼動物誕生之時。儘管前寒武紀佔了地史中大約八分之七的時間,但人們對這段時期的了解相當少。這是因為前寒武紀少有化石記錄,且其中多數的化石,如疊層石,只適合用作生物地層學研究。此外,許多前寒武紀時期的巖石已經嚴重變質,使其起源變得隱晦不明。而其他的不是已經腐蝕毀壞,就是還埋藏在顯生宙地層底下。


前寒武紀生命


概況

並未明了生物究竟起源於何時。在格陵蘭西岸海外群島曾發現一些古老石頭,內含38億年前的碳,可能是早期的有機物。此外在澳大利亞西部有一些保存良好的細菌,年代已超過34億6000萬年。目前已知最早的複雜多細胞生命型態,可能出現於大約6億年前;世界各地有許多5億4200萬年前到6億年前之間的軟體無殼動物化石,被稱為埃迪卡拉動物群(Ediacaran biota)。至於硬殼動物則出現於前寒武紀結束之後。

大約在5億4400萬年前,也就是前寒武紀的結尾,出現了許多不同型態的動物。這些動物群統稱為小殼動物群(Small shelly fauna),目前所知有限。寒武紀的極早期發生了寒武紀大爆發(生命型態的快速分化與數量增加),導致伯吉斯動物群(Burgess fauna)的出現。


埃迪卡拉動物群

埃迪卡拉動物群主要由類似水母類、蠕蟲類、海鰓綱的生物所組成,多保存為印痕化石,由於它們所生活的年代距今過於久遠,於是便被統稱為古生物。儘管它們的形態、結構都很原始,但它們被認為是20世紀古生物學最重大的發現之一。這一發現使科學界擯棄了長期以來認為在寒武紀之前不可能出現後生動物化石的傳統觀念。所謂後生動物即是指相對於原生動物的各種多細胞動物。


前寒武紀各時期


太古代(太古宙)

太古代離我們久遠,其時限約從38億年至26億年前,長達12億年。太古代是具有明確地史記錄的最初階段。這漫長的12億年是地球形成後的初始期,地表到處形成童山和荒漠,由於年代久遠,確實很難尋覓到化石,人們對這一時期的生命活動了解得很少。但20世紀後半期,科學家們陸續在南非和澳大利亞獲得了重大收穫,在變質程度不太劇烈的沉積巖層中發現了疊層石,這是微生物和藻類活動的產物。此外,人們在這些古老的巖層中還分析出大量的有機化合物(如呋喃、甲醇、乙醛等)和環狀化合物如(苯,羥基苯)。在南非的一套古老沉積巖中,科學家們藉助先進的精密觀測儀器,發現了200多個與原核藻類非常相似的古細胞化石,這些微體化石一般為橢圓形,具有平滑的有機質膜,這是人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也是在太古代地層中發現的最有說服力的生物證據。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巖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巖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矽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代(元古宙)

元古代(Proterozoic)的時限自26億年前至5.7億年前,在這段地史中,原核生物演化為真核生物,形成地史時期的菌-藻類時代。人們在這一時期的古老地層中發現過微古植物化石、宏觀藻類化石及疊層石。僅在我們中國,古生物學家就已發現元古代不同時期的微古植物化石80餘屬、近200個種,生命在元古代得到進一步繁榮,那時的地球已不再是滿目荒蕪了。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範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巖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

元古代末期,大約從8.5-5.7億年,被命名為震旦紀,這是因為這段時間在生命演化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並且它的命名地是在中國。

「震旦(Sinian)」意指中國,古印度就稱華夏大地為「震旦」,德國地質學家首先把它用於地層學,後來許多學者都仿效使用,但含義有所不同。後來地質學家們重新定義了震旦紀,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等在長江三峽建立起完整的震旦紀地質剖面,這就是有名的峽東剖面,它向全世界提供了地層對比的依據。

震旦紀已有了明確的生物證據,在動物界出現了低等的小型具硬殼的物種,以及大量裸露的高級動物,後者就是發現於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動物群。在植物方面表現為高級藻類(如紅藻、褐藻類等)的進一步繁盛,宏觀藻類也得到飛速的發展,這時的地球已徹底改變一片死寂、毫無生氣的面貌了。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巖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相關焦點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真正原因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 研究表明「寒武紀大爆發」始於前寒武紀
    他們依據在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獲得的地層和古生物化石資料,證明寒武紀典型的動物骨骼化石在前寒武紀晚期就已經出現,並與前寒武紀晚期典型的弱礦化動物骨骼化石混生,從而表明寒武紀生物群與前寒武紀晚期埃迪卡拉紀生物群之間具有逐漸過渡的演化關係。這一新的研究成果打破了目前關於寒武紀大爆發的既有認識,寒武紀大爆發並不是在寒武紀早期突發性發生的,而是起始於前寒武紀末期。
  • 生命的歷程系列講座(八)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概念形成與影響
    那麼,為什麼要將晶片冠以「寒武紀」,寒武紀究竟何以提上這樣的高度,被跨領域的同行捧為至高無上的標誌。原來,發生在距今5.2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地球生命史上裡程碑式的演化事件,其規模和強度前所未有,與之前生命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更是深刻影響了後來地球生命史的發展,開啟了通向現代生物多樣性的徵程。寒
  • 前寒武紀的埃迪卡拉動物群
    埃迪卡拉動物群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地區,生活在6.8-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一大群軟體軀的多細胞無脊椎動物。
  • 大量複雜動物都起源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
    當我站在懸崖的頂端時,雙腳所踩的位置恰好是地球生命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個節點:寒武紀與寒武紀的地質界線。這條界線可以追溯到5.41億年前。界線之下的巖層中化石稀少,只有軟軀體生物模糊的印痕和零星的動物殼體化石。但在界限之上,任意敲開一塊巖石,裡面都充滿了動殼體化石。從這裡往上一些,人們熟悉的三葉蟲的化石也開始出現。這一系列變化記錄的是在演化史上極為重要,但我們卻知之甚少的事件之一:寒武紀大爆發。
  • 揭秘晚前寒武紀
    那麼,基金支持的「晚前寒武紀大地構造」研究將解決怎樣的地學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尋找晚前寒武紀大陸裂解的記錄,揭示哥倫比亞超大陸的裂解過程及深部動力學背景,探討其對成礦及古環境演變的意義。哥倫比亞大陸是目前認為地球歷史上最為古老的超大陸。
  • 還原寒武紀時期的海洋怪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事件導致大量奇特複雜的生物形態出現。
  • 寒武紀的「快」與「慢」
    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很忙。在2017年9月,華為發布「全球首款手機AI晶片」麒麟970,寒武紀的AI模塊寒武紀1A就是其中重要構成,但就在2019年,華為推出的新款手機晶片麒麟990、麒麟810全面採用了華為自研AI模塊,與寒武紀正式分手。失去華為,對於當下的寒武紀來說無疑是個損失,但這放在更為長遠的時間軸裡或許是一件好事。
  • 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有新的認識?
    雖然我們現在知道,生物早在寒武紀最下層沉積以前的一個無可計算的極古時期就在這個地球上出現了,但是為什麼我們在這個系統之下沒有發現巨大的地層含有寒武紀化石的祖先遺骸呢?」這就是5.4億年前至5.3億年前的早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在早期的巖層中卻沒有明顯的祖先,這個問題也被稱為「達爾文之惑」。
  • 寒武紀大爆發及其成因探討
    寒武紀大爆發寒武紀是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處於5.44億〜4.85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是在38億年前出現的。在從38億年前到6億年前這長達32億年的時間裡,生物進化的速率是十分緩慢的。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出現在35億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可能出現在20億年前,從那時直至6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幾乎都是單細胞生物。
  • 海洋裡的螢燭之光——前寒武紀海洋中的瓶狀化石
    可你是否知道,在前寒武紀(約5億4千萬年前)的海洋中, 在那細軟的泥沙裡, 同樣也包蘊著一個姿態萬千的世界(圖一)。那裡有裙衫搖曳的海藻,有飄飄蕩蕩的水母, 有匍匐舒展的管類, 也有自由漂浮的瓶狀化石。這裡我們要講的,便是當時海洋中極不起眼的瓶狀化石。
  • AI晶片的先行者:寒武紀能否迎來大爆發
    在距今約5.3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短時間內突然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不約而同的迅速出現,形成了多種門類物種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這一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而一家蘊含同樣期許的公司,一家來自中科大少年班兩兄弟建立的公司在2016年成立,這便是中科寒武紀
  • 寒武紀大爆發是否真實存在?我們離謎底越來越近
    由於寒武紀大爆發假說突出了生命演化的快速性、偶然性和保守性,與達爾文進化論的漸進演變思想明顯衝突,因而成為演化生物學和古生物學領域研究和爭論的焦點。   「在達爾文之後,直到20世紀初在加拿大落基山脈寒武紀地層發現門類複雜的動物化石,這一現象仍沒有被當作是快速演化事件來對待,而被認為是寒武紀之前地質記錄缺失和化石記錄不完整造成的假象。」
  • 5億年前寒武紀的奇葩生物:嘴巴與肛門長在一起
    5億年前寒武紀的奇葩生物:嘴巴與肛門長在一起在此之前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內肛動物化石來自於侏羅紀晚期,大約1.45億年前。最新的化石年代追溯到5.2億年前的寒武紀。  該生物存在的時期接近寒武紀爆發,當時大多數主要的動物血統都已經出現,包括複雜的生態系統。
  • 生命的歷程系列講座(二)從原核到真核的早期生命演化
    後來隨著化石的不斷發現,這段時期又被統稱為前寒武紀,包括了冥古宙(生命出現之前)、 太古宙(原核生命時代)和元古宙(真核生命時代)。從冥古宙、太古宙,到元古宙,地球生命經歷了生命誕生,從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從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命,從藻類到原生動物再到多細胞動物的漫長演化過程。
  • 「寒武紀」大爆發:國產晶片的生存與淘汰
    ,地球生命進入了看得見的時代,即顯生宙時期。比如相對於英偉達等境外巨頭的GPU、CPU產品,寒武紀的晶片架構針對人工智慧應用及各類算法進行了優化;對比華為海思,寒武紀具備先發優勢,並定位於獨立、中立的晶片公司,通過中立來吸引更多客戶。 但英偉達、華為海思得益於長期的技術積累、資金優勢和人力優勢,在晶片產品的整體研發經驗和綜合設計能力方面領先於寒武紀。
  • 求解生命演化創造之謎
    生命演化之所以能不斷向前推進,很重要的是生命總能通過改變生存方式,適應變化的環境,求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馮偉民  在已知大約38億年的地球生命歷史上,絕大多數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複雜多細胞動物,直到距今5.4億年的寒武紀早期才突然出現。這些複雜動物為何突然爆發式出現,它們從何進化而來?
  • 獨角獸之王,寒武紀科技
    二、寒武紀下一代AI晶片以及軟體平臺寒武紀科技CEO陳天石介紹了三款全新的智能處理器IP產品: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寒武紀1H8、擁有更廣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紀1H16,以及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1M。
  • 全球AI晶片排行,華為海思第12名,寒武紀與地平線入圍前30!
    榜單顯示,前十五名分別是:英偉達、英特爾、恩智浦、IBM、AMD、谷歌、ARM/軟銀、蘋果、高通、三星電子、華為(第十二名)、Imagination、新思科技、聯發科。而國內另外兩家AI晶片企業寒武紀與地平線分別排名第22、24位。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內AI晶片現狀!華為海思:去年9月,華為在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正式推出其AI晶片麒麟970。
  • 從原核到真核,漫長的早期生命演化
    後來隨著化石的不斷發現,這段時期又被統稱為前寒武紀,包括了冥古宙(生命出現之前)、太古宙(原核生命時代)和元古宙(真核生命時代)。從冥古宙、太古宙,到元古宙,地球生命經歷了生命誕生,從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從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命,從藻類到原生動物再到多細胞動物的漫長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