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手頭上的設備已經足夠我去接一些視頻小私活兒的緣故,以至於這幾年我都很少去關注相關設備有什麼新品,毫無玩味可言的麥克風更是如此。
不過,看到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的內容製作者們近期都開始用上了羅德 Rode Wireless go,出於好奇以及不用錢就能順過來耍一下,我就把 ta 借過來把玩把玩了。
在 Rode Wireless go 之前,大伙兒對於無線麥克風的印象一般都是:一個接收器、一個發射器然後再接上一個形似小蜜蜂的領夾麥克風。無線麥克風「小蜜蜂」的別稱也是因此而得名。
而當我看到 Rode Wireless go 的時候,便覺得 Rode 並不希望在同款設計上與索尼、森海塞爾等老牌廠商直接競爭。
發射器和接收器都是一個重約 31g、邊長約 4.5cm 的小方塊。接收器上有一塊顯示簡單信息的小屏幕,而發射器則配有一個 3.5mm 輸入接口和一枚麥克風。
發射器和接收器背面都設計了一個小夾子,夾子內側配有防滑膠墊。這個小夾子的精妙之處,在於 ta 能直接作為冷靴卡在相機的熱靴口上。
要是想法再天馬行空一點的話,其實可以將連著相機的接收器夾在背帶或衣服上,然後將發射器「夾」到熱靴上,這樣就能變成一支強化版機頭麥克風了。
根據我之前在各種採訪中所見,用 Rode Wireless go 的各位相當大部分都是套上隨機附送的防風毛毛套,直接用發射器上的內置麥克風進行收音。某程度上也反映了這顆內置麥克風已經基本滿足收音需求。
只是曾經日常被教育「不能露出麥克風」的我仍就覺得,這麼一坨東西放在衣領上甚是礙眼,所以在 Rode Wireless go 拿到手之後,我就想著還是接一個 3.5mm 輸出的領夾麥克風吧!然而……
原本覺得,在發射器上外接麥克風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但當我陸續嘗試了索尼 UWP-D11 的領夾麥以及借回來時包裡面放著的不知名領夾麥後,發現兩個麥克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電流聲。
考慮到借來的時間較短,且沒有說明書給到我,因此我就先不判斷這到底是個體差異還是我的設置出現錯誤了。
倒是回頭想想,Rode Wireless go 隨機並沒有配備領夾麥,換句話說這件產品在設計時其實更希望用戶使用的是發射器上的內置麥克風。
加上就算是外置領夾麥,體現出來的也只是那個麥克風的收音效果,這只是麥克風系統擴展的加分項而已。因此,接下來額測試我選擇了直接採用發射器上的內置麥克風完成。
什麼樣的測試最能反映 Rode Wireless go 的真實水平?我想到的是,在信號較為容易受到幹擾的地方,使用 Rode Wireless go 和索尼 UWP-D11 同時收音。
於是乎,測試的地點我選擇了漫展,一是約了小夥伴們去,二是那兒存在著大量信號(手機、閃光燈引閃什麼的),足夠說明 Rode Wireless go 在日常情況下使用是否足夠穩定了。
至於拍攝方面,為了能讓兩個無線麥克風同時收音,這次我祭出了索尼 XLR-K2M,利用其兩個卡農口,分別將 Rode Wireless go 和索尼 UWP-D11 接入,讓兩個麥克風左右聲道各自收音,如此一來收音效果便一目了然。
所以當天把麥克風都接好之後,把機器拿起來就是這樣……
由於預算有限且不用錢的小夥伴又不斷拖片,片子截至發稿前還是出不來,我就直接說說使用感受吧。
無論是實時監聽還是在電腦上回看拍攝素材,Rode Wireless go 的表現與索尼 UWP-D11 相比其實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只要不介意有個發射器出鏡的話,甚至可以放棄為其再配一個能用的領夾麥克風。
說到這裡,你們是不是也覺得 Rode Wireless go 彷如一個「小蜜蜂」殺手?我覺得還真有那麼點味兒,但是呢也不是說 ta 完全沒有缺點。
有一個隱憂我覺得大家在選擇 Rode Wireless go 之前必須要注意的,那就是電池。
為了壓縮體積,Rode Wireless go 採用了內置電池設計,麥克風可以通過 USB-C 接口充電及供電使用,同時 Rode Wireless go 的續航更長達 7 小時。
這些續航參數看下來,好像沒什麼毛病,但必須認清一點,麥克風不同於智慧型手機,某程度上 ta 仍然是一件耐耗品。
內置電池的設計固然能帶來諸多優點,但作為耐耗品,內置電池的老化問題該如何處理,這會是一大問題。
最優的解決方法當然是良好的售後,只是 Rode Wireless go 發布僅一年多的時間,即便是首發入手的用戶,現在也還沒到需要換電池的階段。因為沒經歷過所以也不好說 Rode 在國內的售後到底如何,希望是足夠完善的吧!
Rode Wireless go 和「小蜜蜂」該如何選擇?這或許是很多人都在糾結的事。
假如你只是想要個人採錄能夠清晰收音,那麼輕便的 Rode Wireless go 顯然會是更好的選擇,畢竟跟「小蜜蜂」這種「龐然大物」比起來,兩者收納後的狀態壓根兒就不是一回事兒。
相比之下,「小蜜蜂」僅存的優勢在於,ta 不僅能夠使用領夾麥,只要多淘一支手持麥克風,一開一關便能自由切換。
當然了,可能大家也注意的 Rode 給 Wireless go 推出了一個名為 Rode Interview GO 的手持棒配件。
就是 200 多買個「膠鏟」……
反正我心裡是過不去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