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於1988年的《慈善紀事》(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慈善領域雜誌。從2000年起,每年2月份,該雜誌都會發布美國年度50大慈善家榜單「美國慈善50人」(Philanthropy 50)。
上周,《慈善紀事》雜誌發布了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榜單。榜單顯示,2020年,在疫情肆虐、經濟衰退、種族衝突引發大規模激烈抗議的背景下,美國捐贈總額排名前50位的慈善家共捐贈了247億美元(約1597億人民幣)。
結合榜單結果,美國家族慈善中心主席尼克·特德斯科說:「回顧2020年,我發現美國的慈善界在被喚醒。這表現在捐贈人對社區恢復和社區韌性建設的支持上。」
*題圖素材來自PIXABAY。
美國2020年富豪慈善捐贈盤點:誰在捐?捐去了哪裡?有何新趨勢?
創刊於1988年的《慈善紀事》(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慈善領域雜誌。從2000年起,每年2月份,該雜誌都會發布美國年度50大慈善家榜單「美國慈善50人」(Philanthropy 50)。
上周,《慈善紀事》雜誌發布了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榜單。該榜單由《慈善紀事》雜誌高級記者瑪利亞·迪·門託(Maria Di Mento)領銜調研。
榜單顯示,2020年,在疫情肆虐、經濟衰退、種族衝突引發大規模激烈抗議的背景下,美國捐贈總額排名前50位的慈善家共捐贈了247億美元(約1597億人民幣),相較於2019年的158億美元(約1022億人民幣)有增加;其中,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以101.5億美元(約656億人民幣)名列榜首。
據分析,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上榜者中,只有23人來自《福布斯》400強企業。許多百萬美元級別捐贈來自於遠沒有那麼富有的人,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前自然資源院長戈登·勞瑟(Gordon Rausser)——他以5000萬美元(約3.2億人民幣)的年度捐贈額排名第33。
此外,榜單顯示,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中有16人是在科技領域致富的,有20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例如,現年39歲的Airbnb聯合創始人喬·傑比亞(Joe Gebbia),排名第47,在他的公司於2020年12月IPO後,其淨資產飆升至約120億美元(約合776億人民幣)。
《慈善紀事》雜誌分析,隨著科技領域億萬富翁的財富的增加,人們對他們參與慈善的期望也前所未有地高漲。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20年憑藉超過1800億美元(約1.16萬億人民幣)的資產成為全球新首富,但他卻不在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榜單上。由於捐款一直不多,埃隆·馬斯克也一直遭遇批評;據新聞評論網站Vox的一篇文章估計,他的捐款僅佔他目前淨資產的0.05%。
氣候變化是引起美國巨捐慈善家最大關注的問題領域之一。
榜單顯示,2020年,僅傑夫·貝索斯一人就捐贈了100億美元(約647億人民幣),創辦「貝索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致力於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據悉,該基金迄今已總共捐贈超過7.9億美元(約51億人民幣),其中包括向環境保護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自然保護協會(Nature Conservancy)、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和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分別捐贈1億美元(約6.5億人民幣)。
在氣候變化之外,貧困、新冠肺炎疫情和種族正義危機,也是2020年備受美國巨捐慈善家關注的問題領域。
榜單顯示,傑夫·貝索斯在2020年還分別向美國消滅飢餓組織(Feeding America)和西雅圖基金會(Seattle Foundation)捐贈了1億美元(約6.5億人民幣)和5000萬美元(約3.2億人民幣)用於抗疫。
相較而言,在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榜單中位列第2的麥肯齊·斯科特(MacKenzie Scott)在相關問題領域的捐贈更受矚目。榜單顯示,她在過去一年總共捐出了57億美元(約368億人民幣),向全美512家致力於食物救濟、人類服務和種族正義的非營利組織進行了七位數或八位數的捐贈。
其他於2020年在貧困、新冠肺炎疫情和種族正義危機領域進行了大手筆捐贈的美國巨捐慈善家包括:排名第5的推特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他向一個慈善基金投入了11億美元(約71億人民幣),截至年底,該基金已向100多個非營利組織捐贈了至少3.3億美元(約21.3億人民幣);排名第14的Netflix聯合創始人裡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和妻子帕蒂·奎林(Patty Quillin),他們向傳統黑人大學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簡寫HBCUs)的學生提供了1.2億美元(約7.7億人民幣)的經濟援助;排名第24的金融家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和他的妻子海倫(Helen),他們捐贈了6500萬美元(約4.2億人民幣)用於解決舊金山的無家可歸問題;等等。
高校則依然是美國巨捐慈善家捐款的一大去向。
榜單顯示,2020年,美國50大慈善家共向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北大學、佛羅裡達大學、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密西西比大學、俄勒岡大學等高校捐贈了約22億美元(約142億人民幣)。其中,排名第4的NIKE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ip Knight)和他的妻子佩內洛普(Penelope)在2020年向俄勒岡州大學捐贈了4.65億美元(約30億人民幣),用於持續支持該校在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生物科學和癌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育,以及學生領導力項目。
相較於往年,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榜單最引人注目變化是,上榜的巨捐慈善家對為窮人、無家可歸者、有色人種等提供服務的中小型非營利組織進行了規模前所未有的捐贈。
如前所述,僅麥肯齊·斯科特一人在2020年就向512家致力於食物救濟、人類服務和種族正義的非營利組織分別進行了七位數或八位數的捐贈。更引人注意的是,麥肯齊·斯科特讓這些非營利組織的領導人自行決定如何使用善款。在202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她提到,希望通過自己的捐贈喚起人們對「推動變革」的非營利組織的關注和支持,為此,她請非營利領域的顧問、關鍵代表一起幫助自己確定和評估哪些組織能夠對當前最需要幫助的人產生最大影響。
美國家族慈善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Philanthropy)主席尼克·特德斯科(Nick Tedesco)說:「回顧2020年,我發現美國的慈善界在被喚醒。這表現在捐贈人對社區恢復和社區韌性建設的支持上,特別是對由有色人種主導的社區恢復和社區韌性建設的支持上。」
美國城市研究所非營利與慈善中心(Center on Nonprofits and Philanthropy at the Urban Institute)助理研究員班傑明·索斯基斯(Benjamin Soskis)認為,2020年度「美國慈善50人」榜單展示了慈善家捐贈選擇的多元性。
2020年發生在美國巨捐慈善家圈的這一變化,是新冠肺炎疫情和種族衝突帶來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所導致的一次應激反應,還是一次可能會持續下去的變革?《慈善紀事》雜誌稱,捐贈專家預測會是後者。
為全球各地慈善家提供諮詢服務的洛克菲勒慈善諮詢(Rockefeller Philanthropy Advisors)的總裁梅麗莎•伯曼(Melissa Berman)表示:「我不認為這一進程會只持續12個月,始於Covid - 19,興於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而後將消退。」她認為變革已然興起,並將持續。END
參考資料:
Jeff Bezos, MacKenzie Scott, and Michael Bloomberg Top List of America’s 50 Biggest Charity Donors
https://www.philanthropy.com/article/jeff-bezos-mackenzie-scott-and-michael-bloomberg-top-list-of-americas-50-biggest-charity-donors?cid=gen_sign_in
The New Focus of 2020’s Top Donors
https://www.philanthropy.com/package/the-new-focus-of-2020s-top-don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