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川普籤署《保障信息與通訊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行政令,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只要美國商務部認為對美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那麼就可以禁止涉及到美國信息技術和服務的商業交易。
次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布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要求任何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美國公司必須獲得許可特批。
20日,谷歌遵從指令,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懾於美國長臂管轄的威力,英國ARM公司宣布停止與華為的所有有效合同。所有華為的全球供應商、服務對象都面臨選擇。
貿易戰?
川普為什麼要制裁華為?直觀地看來,制裁令在中美貿易談判僵持階段出臺,有人認為這是川普打的另一張貿易戰的牌,藉此向中國政府進一步施壓。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入實體清單依據的是美國《出口管理條例》。其公告明確稱,華為已經收到美國紐約東區地方法院發出的13項訴訟,原由是明知並故意直接和間接向伊朗出口貨物和服務。美國商務部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的決定和川普同日籤署的行政令無關,而是和1月美國檢方向華為提出「違反伊朗制裁令」有關。
而如之前一篇的分析(川普憑什麼打貿易戰?),川普發動貿易戰的國內法依據是美國貿易法的301條以及根據這一條美國貿易辦公室2018年出具的調查報告。301調查報告建議是針對的是某個國家的採取措施。
川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籤署行的政命令,沒有直接針對華為,但和受總統直接領導的商務部的組合拳來看,這次的行政令針對性非常明顯。為了限制一家公司,不惜動用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這種非常手段,這在美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因此,從表面上的法律依據來看,川普政府制裁華為的依據依然還是認為華為違反了有關對伊朗制裁的禁令,與貿易戰和國國家安全都沒有直接聯繫。因此,即使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走向和解,也不必然意味著華為會的制裁會被解除。
雖然兩者在法律依據上沒有直接聯繫,但川普的字典裡,他不認可有既定的遊戲規則,沒有什麼不可交易。他更願意將華為和貿易戰聯繫在一起,捆綁談判。其在5月23日表示:「如果我們能達成協議,我可以想像,華為將以某種形式出現在協議中,或乾脆就是這協議的一部分。」
技術戰?
華為是未來5G技術的領導者,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之一,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有些人認為,川普通過制裁和封殺華為,為美國公司在5G領域的發展爭取時間和空間。
美國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國家,對於技術競爭還是保持開放的態度。川普在2019年2月23日的推特上說:「我希望美國儘可能快地發展5G,甚至6G技術,那會比當前的標準更強、更快、更智能。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後。在那些明顯代表未來的領域,美國沒有被人甩在身後的理由。我希望美國公司能夠通過競爭去獲勝,而不是靠封殺當下更先進的技術。」
在這條推特發出後不久,川普明確表示過不封殺華為。可見商人出生的川普當然清楚靠打壓某家企業以期待保護國內的產業的招數基本無用,從長期看,是弊大於利的。3個月後,商人出生的川普知道講政治比講經濟更正確,根據需要改變了立場。在其最近的有關5G的講話中,充滿冷戰意味地說:「我們現在落後了,因為別人走在我們的前面了,5G網絡必須安全,必須防範敵人,我們是有敵人的。」
就在制裁華為的4天後,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經過歷時一年的審查,批准了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T-Mobile和第四大運營商Sprint去年宣布將以26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進行合併。條件是T-Mobile將需要在三年內推出佔美國人口97%的低頻段5G和佔美國人口75%的中頻段5G。目前,該交易還要等到美國司法部的最終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FCC批准的合併交易中的T-Mobile的母公司是一家德國公司。而華為最主要的業務——通訊設備的全球份額的座次依次為: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三星、中興。華為佔有28%名列第一,遠超其他企業。這些品牌都不是美國本土品牌,其中只有諾基亞被微軟收購目前可算得上美國公司,但從微軟股價波動來看,制裁華為對其股價沒有顯著的影響。
所以,即使川普一廂情願地希望在5G領域迅速強大,但事實是美國公司不僅落後於華為,也落後於其他歐洲企業。不管川普願意不願意,美國5G領域的優勢還是在二級晶片供應商——高通、英特爾、博通以及賽靈思這四大晶片企業。
制裁華為短期內可能對美國的晶片製造商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反應在股價上,高通跌去了20%。同時,此舉只會逼迫華為大力發展國產作業系統和晶片,反而加劇了競爭。這對美國企業也並不是好事。路透社報援引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的一份報告稱,由於制裁華為,美國企業未來5年的出口銷售可能損失高達563億美元。這會對多達7.4萬個工作崗位構成威脅。
美國的智囊和高層是非常清楚這些潛在的不利影響的。基於以上考慮在5月20日,川普政府延長90天實施對華為的禁令。
另外,從宣布制裁華為至今,華為手機市場的競爭對手蘋果的股價不升反跌,下降了5%左右。蘋果是跨國公司,對華為的制裁,只會導致供應鏈體系承受巨大壓力,蘋果也將是受害者。更何況從手機廠商來看,華為和蘋果的目標市場並不相同,而且手機市場的競爭者眾多,不可能靠動用國家力量消滅競爭對手贏得發展。
綜合來看,美國應該並不介意一家外國公司超過美國企業進入民用通訊領域成為世界第一的供應商。這在3G時代就發生過,愛立信、諾基亞、三星取代摩託羅拉。川普打壓華為,不是因為華為有為,而是因為華為姓華。這有點像黑幫老大可以容忍自己的某個小弟武功比自己強,但不能容忍另一個幫派到自己家裡裝天貓精靈,不光老大自己家不能裝,小弟家也不能裝。
信息戰?
2019年1月11日,波蘭當局逮捕了華為的一名僱員,指控他們從事間諜活動。此後,波蘭安全服務機構一名發言人向路透社記者表示,間諜指控牽涉個人行為,與華為公司沒有直接關聯。但這加劇了西方對華為公司幫助中國政府機構,並生產用於刺探情報的設備的擔憂。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019年1月23日報導,現任及前任美國安全官員稱,美方認為,華為的結構非常特別,不僅與中國政府密切關係,而且是電信行業的重要硬體供應商,這使得該公司可能成為從事間諜活動的工具,因此構成安全威脅。
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禁止美國聯邦政府系統和承包商使用華為、中興技術;聯邦通信委員會2018年4月提議,將購買華為和中興產品的公司排除在特定資助項目之外。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華為作為組織利用軟體後門從事間諜活動,且華為也明確表示願意與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國政府籤署無間諜協議。儘管如此,美國情報機構認為華為收到了大量來自中國政府的補貼,任正非也當過兵,而且中國政府如果希望通過華為獲取情報,華為是沒有權利說不的。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中國的迅速崛起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構成了威脅,站在風口浪尖的華為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百口莫辯。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華為參與了間諜活動,但川普政府以伊朗問題作為幌子,時間上安排以籤署《保障信息與通訊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令後一天發布對華為的制裁令,通過這種手法向小弟們發出一個巨大的信號——華為為首的中國通訊和信息技術企業不值得信任。這個時點發出這個信號非常重要。因為,就在未來的一年裡,世界各國都將陸續決定由哪家公司建造其5G網絡。
美國在向其小弟組成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相互共享最秘密的情報)不斷施壓。澳大利亞、紐西蘭已禁止華為在本國建造5G網絡。在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決定批准華為參與本國5G網絡建設後,美國官員警告稱,美國可能會因英國在5G網絡的非核心部分使用華為設備的計劃而拒絕繼續向英國提供情報。幫助美國扣押孟女士的加拿大仍在考慮華為參加加拿大5G建設的問題,「但不會被迫做出決定」。老大不爭氣嗓門還挺大,真是難為了這些小弟們。
當然除了這5家,也有挺身而出的。在美國將華為正式限制的第二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不會針對華為,也不會發動任何形式的技術衝突。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局長霍曼說:「我們的立場是,包括華為在內的任何網絡設備供應商都不應被特別排除在外。」
目前,明確抵制華為5G產品的有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但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華為仍拿下了全球23個5G商用訂單,佔總量的一半左右。這些國家來自歐洲、中東、亞洲、非洲。畢竟純粹從商業考慮,在價格方面,華為要比諾基亞、索愛以及三星的要便宜許多,而且速度更快,技術更好。華為產品對發展中國家有很強的吸引力。
但在華為問題上,不光是每一個國家要算經濟帳,還要算政治帳。同時每一家上下遊的企業都面臨抉擇。例如,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暫停與華為業務。與此同時,德國英飛凌否認暫停向華為供貨,而華為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也站出來澄清否認所謂的「斷供華為」。
綜合來看,與制裁中信一樣,川普政府制裁華為也是藉以華為違反美國貿易法與伊朗交易為理由發動的。但與制裁中興的目的不同,其此次行動的根本目的還是擔心中國政府通過華為對全球5G網絡的滲透打間諜戰,雖然,目前來看這是莫須有的罪名。制裁還有一箭三雕的其他目的:打擊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限制中國企業在通訊領域的迅速崛起;同時期望貿易戰中能撈得好處。
川普的算盤打得很精。幾個月前,中興也被美國商務部以違反伊朗制裁為理由而被敲打。那麼,華為的結局會不會和中興一樣,乖乖接受罰款和定製的合規檢查?應該不會。首先,華為是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執5G技術之牛耳,且具有國際競爭力,比中興更有底氣;其次,華為比中興背負了更多民族情感,容易獲得更多的國內支持;再次,華為的技術儲備更深,有一些備選方案。而華為最近的表態也是要硬抗到底。硬抗可能是華為唯一可以選擇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