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場缺貨漲價的風波席捲整個半導體業。在MCU方面,早在去年底,就有消息稱盛群(合泰)、凌通、松翰、閎康、新唐這五大中國臺灣地區MCU廠調升報價,部分品項調幅超過一成,交期首次拉長至四個月。
據經濟日報最新消息,微控制器(MCU)廠盛群於2月1日表示,4月1日當日及之後出貨所有IC類產品,全面調高15%價格。
盛群表示,之前一波於去年第4季,只有針對毛利率較低的產品調漲,這次則是全面性調漲價格,也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全面性產品漲價。
對於調漲理由,盛群強調,主要是市場供需失衡,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晶圓廠已經啟動第二波代工價格調漲,加上封裝廠也開始全面調高封測委工價格,所以該公司才宣布漲價。
據悉,MCU(微控制單元)廣泛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存儲與運算功能。
另據《科創板日報》11月從國內MCU廠商航順晶片獲悉,目前整個產業鏈都在(價格)調整,包括原料、封裝、測試等環節。兆易創新也表示,MCU缺貨是不同產品類別的缺貨,調價也並不是所有(產品價格)都調,現在看整個行業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一般情況下供需失衡的時候都會有調價。
據了解,盛群為中國臺灣地區五大MCU廠商之一,其中盛群產品已獲得韓國汽車大廠現代採用,導入後者音效模組。同時,蘋果近日傳出與現代汽車攜手研發Apple Car,此前有媒體指出盛群有望隨之打入供應鏈。
供應鏈指出,去年開始,疫情催生宅經濟大爆發,帶動筆電、平板、電視、遊戲機等終端裝置需求大增,加上5G應用滲透率擴大,尤其5G手機需要的半導體含量較4G手機高三、四成,部分晶片用量更是倍增,伴隨多鏡頭趨勢,導致電源管理IC、驅動IC、指紋辨識晶片、圖像傳感器(CIS)等需求大開,導致8寸晶圓代工供不應求態勢延續。
儘管部分晶片商考量8寸晶圓廠產能緊俏,將微控制器(MCU)、WiFi及藍牙等晶片轉至12寸晶圓廠生產,但並未解決8寸晶圓代工供應不足的狀況,反而使得晶圓代工產能不足的問題延伸至12寸晶圓代工,包括55奈米至22奈米產能都告急,市場大缺貨。
聯電、世界去年已有一波8寸代工漲價動作,考量近期疫情未減緩甚至升溫,宅經濟相關需求維持高檔,加上去年底車市陸續回溫,促使8寸代工產能持續吃緊,聯電、世界都有意啟動農曆年後第二波8寸代工漲價行動,漲幅逾10%,上看15%。
從當前的情況,上一輪由晶圓產能緊缺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蔓延到從材料、晶圓、封裝、測試、晶片、終端的電子全產業鏈。如今聯電二波漲價潮拉起,MCU廠商盛群跟進,或加重電子產業鏈缺貨漲價的緊張情緒,晶片缺漲現狀雪上加霜。
來源:52rd
行業交流、合作請加微信:icsmart01
芯智訊官方交流群:2218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