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中國移動1.192億芯公裡普纜集採開標,共計十四家廠商中標,通過中標候選人投標報價情況可以發現,本年度的中國移動普纜集採繼2019年之後價格再現腰斬。具體中標情況見下表。
本次中國移動普纜集採,參與招投標的32家企業中,最低投標報價總價為4593330001.25元(不含稅),最高投標報價總價為6818383857.31元(不含稅);最低光纖不含稅單價報價為16.98元,最高光纖不含稅單價報價為25元。
中標企業報價方面,最低投標報價總價為4593330001.25元(不含稅),最高投標報價總價為5892967558.29元(不含稅)。本次普纜集採設置最高投標限價為8215400000.95元(不含稅),由此可知,中標企業最低報價與最高限價相差約36億元,中標企業最高報價與最高限價相差約23億元。
中標企業光纖報價方面,最低光纖不含稅單價報價為16.98元,最高光纖不含稅單價報價為21.68元,其中,除一家企業光纖報價高於20元外,其餘全部位於20元以下,19—20元之間報價的企業有四家,18—19元之間報價的企業有五家,低於18塊報價的企業有四家。
5G建設剛剛開始時國內光通信行業已經打上價格戰了,今年中國移動光纖集採價格跌破20。如今國內光纖光纜企業"血流成河"的價格戰已經到了必須儘快制止的地步,如何制止,筆者認為,叫停光纖光纜行業價格戰,運營商義不容辭!也許有人要說,"價格戰"的主角是光纖生產企業,叫停的對象應該是這些企業。現在你這麼說,豈不是"光纖廠生病,運營商吃藥"?其實不然,就好像中醫所說的「內病外治」,我們在給價格戰開「藥方」之前要先分析一下「病根」,而不是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近年來國內光纖產業盲目發展,產能一度膨脹到實際需求量的3倍左右。
目前國內光纖光纜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包括光棒製造、光纖拉絲和光纜製造等環節。然而,實現光纖預製棒、光纖及光纜一體化企業10家。
光纖預製棒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居於最核心的地位。光纖拉絲及光纜製造壁壘相對較低,國內光纖光纜企業總數已達150 家以上,其中規模較大光纜企業40 家左右。行業的終端客戶主要為三大運營商、政府及部分網際網路企業。其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光纖光纜需求量佔國內總需求的 80%左右。因此,運營商網絡建設對光纖光纜行業形成重大影響。
光纖光纜的壁壘遠遠沒到壟斷地位,各家競爭對手產品差距不大,主要依賴運營商需求。
這對「價格戰」愈演愈烈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運營商如果能有所作為,價格戰才有望得到制止。
一、運營商要認識到殘酷的價格戰帶來的嚴重危害不光是國內光纖光纜的質量下降,絕大多數國內企業痛不欲生,還有更深層次的隱憂,那就是隨著國內光纖光纜企業的自相殘殺,國內的企業利益大幅受損,「受制」於國外產品的歷史將會重演。而運營商停止「只買最便宜的」做法,才能逐步中止光纖光纜企業間的殘酷競爭,使這些企業重新樹立起「不拼價格拼質量」的意識,避免劣質光纖光纜給中國通信業帶來無窮後患。
二、只有運營商擺正自己的位置,把與國內光纖光纜企業的合作認定為雙贏或多贏,不是繼續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扮演著「漁翁得利」的角色,才能使價格戰的悲劇不再上演。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國內光纖光纜行業的健康穩步發展,就是保護運營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即營造穩定、安全的傳輸網絡資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通信製造業和運營業的雙贏,為今後中國通信製造業和運營業整體邁出國門、參與中國市場的國際化競爭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我們也要看到,經過兩年的調整,光纖價格戰的高潮已經過去,光纖是廠商賺取利潤的根本。但是,相比往年同期,2019中國移動光纖集採價格腰斬,從60多元直接砍到了30多元,廠商的利潤也斷崖式下降,乃至虧錢接訂單。在這個時期,運營商如果能夠積極地發揮自己對行業的影響力,為光纖市場競爭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對於中國通信業的整體健康發展以及迎接5G時代的機遇和挑戰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對於改善光纖企業的生存環境,促進其技術升級和質量管理都將有積極的意義。
價格戰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價格戰可淘汰一批劣質產品生產商及謀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複投資,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整合與利用。價格戰促使中國企業優化管理水平和人力資源素質,加快產品創新與營銷實踐的升級。不斷地價格戰會使得行業產品價格逐漸逼近成本,企業無利潤可賺時,其它的競爭形式,包括品牌競爭、質量競爭、服務競爭、產品品種競爭以及技術競爭等就成為了企業競爭的主體,企業的品牌、服務、質量、技術的提高同時就會促進整個行業的提高和進步,同時,相關行業也會受到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