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芬德(fender)可能國內不少燒友比較陌生,包括我,其實也是1月份展會上才開始對這個品牌的HIFI產品有所了解(原諒我孤陋寡聞了)
其實fender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如今已經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樂器廠商,很多知名樂隊都有使用它家的吉他等產品,而1月份這次展會,讓燒友們接觸到了fender的另一面(一個賣飲料的,怎麼開始做耳機了。。。不是辣個芬達啦!)
好吧,今天我就來帶大家吃個瓜,開箱一隻fender的次旗艦產品:fender Lab ten5,為什麼不開旗艦Lab thirteen6呢?因為我覺得旗艦的那個腔體對我來說有點大了(好吧,其實是買不起)
閒話少說,我們來開始開箱吧:
從圖片來看,可能還看不出什麼,但是這個盒子真的不小了,相比大豬佩奇的小盒子。。。論體積,這盒子體積快趕上10個大豬了;
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撕保護膜的環節~~每次開箱,最痛快的就是這個環節了(手動滑稽)
接下來就是常規操作了,開箱——取出耳機——戴上耳套(啊不,這個應該叫耳膠)一氣呵成;
盒子類還有一個巨大無比的塑料箱子,這個箱子的體積已經快趕上很多耳機外包裝的體積了;
箱子裡面是一些配件,還附送了一枚3.5-6.35的轉接頭,是要讓我們用這個塞子來上臺嗎?(其實應該是連吉他用)
整體配件就如下圖展示了,送了一袋子的耳套,還送了一管子的耳膠,耳膠這東西挺新穎的,感覺隔音更好一點;
腔體設計比較粗獷,沒有採用時下流行的騷紫、閃粉,或者燙金logo;內部採用10mm動圈單元+一對中頻動鐵,一對高頻動鐵和一枚超高頻動鐵,五鐵一圈的構造。
塞子插針採用Talon 2pin插針,印有廠家的logo
線材方面,關於這根線,我引入一段官方描述: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這根線還是偏硬的,不能自然的盤成一個圈,略有聽診效應;
接下來,我們開始吃瓜群眾最喜歡的聲音環節,我們來進行上機測試,前端這次使用墨菊3.5單埠來簡單聽聽原線下的聲音表現;
原本以為34歐阻抗,不是很好推,不過上機之後,發現墨菊單端還是能輕鬆驅動的,低增益情況下,音量約開到50左右;
聽感方面,還是那句話,沒有對比不談聽感,我們和qdc VX(標準模式)來進行簡單的比對;
首先是味道,熟悉VX的朋友,應該了解,VX對中頻進行了調音,所以VX的人聲比較潤,貼耳,ten5人聲不如VX那麼貼近,相比下,顯得更自然一些,中頻音染相對少一點;
換句話說,VX更適合流行,ten5則相對雜食,ten5的聲場是大於VX的,但是針對流行的演繹,比如歌手的口型,音色等,則略遜於VX;
ten5整體聽下來,聲音較為均衡,但是又不像傳統監聽耳機一樣冷淡的聲音,音染雖然不大,但是音樂氛圍做得還不錯,對提琴、吉他和一些弦樂的還原表現比較出色,雖然中頻相對VX來說幹了一些,但是整體的表現在這個價位還是令人滿意,寬鬆自然舒適,最後,這個塞子的定位我個人認為是——雜食;
至於更多的搭配和玩法,我也會後續進行嘗試,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點擊文末的【留言】,當然,fender的旗艦,有機會也會給大家開箱的!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未來本公眾號還會更新一些普及類的知識以及各種測評,敬請關注!
文中所提到產品本公眾號不提供購買,如有需要可在淘寶搜索正品合作店鋪「北京耳機音響店」進行購買
合作OR交流可添加老司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