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走過的103小時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著陸哪裡

2021-02-07 說禮儀

2020年12月1日23時

探測器即將進行月面著陸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飛控大廳,那麼今天對於嫦娥五號任務來說,它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完成,它要下降到月球的表面,開始它的自動採樣的工作,也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挖土」,那麼我也會在現場和大家一起來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2020年12月1日23時11分

探測器月面著陸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掌聲告訴我們嫦娥五號的著上組合體已經成功的著陸在月面,這是中國的太空飛行器第三次降落月球。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 北京總調度 劉建剛:一直想當嫦娥五號任務總調度,也是感覺自己付出了好幾年的努力,有一個好像開花結果的這麼一個感覺了。

整個落月過程堪稱完美。和劉建剛一樣牽掛嫦娥五號的還有這些年一直陪著它成長的老航天人。在這裡,我也見到了從嫦娥一號任務那天起,就一直陪伴它長大的葉培建院士。他給嫦娥五號落月打了個滿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培建:到現在可以打100分了,下面從現在開始鑽取、表取、起飛、上升都是沒做過的。

記者:您覺得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難點在哪?我看剛才的下降我看非常的平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培建:難點就在今後。採樣沒幹過,起飛上升沒幹過,交會對接就沒有幹過,帶著樣品返回沒幹過。

2020年12月2日凌晨3點

探測器開始鑽取

2020年12月2日凌晨4點53分

探測器鑽取完成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現在已經是到12月2日了,嫦娥五號在今天的凌晨已經完成了鑽取的工作。我所進到的大廳叫作遙操作廳,就是嫦娥五號在月球上面的所有的操作的動作都是由這裡來遙控指揮發出指令的,我們去尋找一個一直從昨天晚上開始堅守在個崗位上的航天人。

於天一是我在北京航天城認識的一個新朋友。嫦娥五號月表採樣是通過機械臂來完成的,遠在38萬公裡外的嫦娥五號怎麼能收到相關指令,用機械臂來進行採樣工作呢?這就需要在地面有一套遙控作業系統,於天一團隊就是負責這套系統的人。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型號副總師 於天一:這是我們嫦娥五號實時下傳的監視相機的圖像。從這裡面可以看到,我們已經做了三次的採樣,這是第一次採樣留下的痕跡,第二次採樣,第三次採樣的痕跡。我們覺得確實也是感覺挺驕傲的,我們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開挖掘機的,但是這也算是我們能夠在月球上真的刨到的幾捧土,並且能把它們帶回來。

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

嫦娥五號月面起飛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上升器從月面起飛的畫面,非常的漂亮。

2020年12月6日凌晨5點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今天對於嫦娥五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此前它在完成鑽取和表取之後,上升器已經順利地從月面起飛,接下來它將和在月球軌道等待它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的組合體來完成交會對接。在38萬公裡的月球進行無人的交會對接,這在中國的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的航天史上也是第一次。

2020年12月6日5時42分

上升器成功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

2020年12月6日6時12分

樣品安全轉移至返回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培建:今天嫦娥五號的樣品轉移,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軌道器返回器的組合,和上升器的交會對接也是世界第一次。我認為今天非常漂亮,超出我的預料。我前幾天寫了一首詩,網上傳她叫五姑娘,因為從大姑娘開始,我就開始送她出嫁,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當然五姑娘和她們都有一個不一樣,她是要回來的,我們會等五姑娘回來的。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 劉建剛:祝福返回器平安回家,我在北京等你。

12 月 6 日消息,據 「中國的航天」微信公眾號消息,北京時間 12 月 6 日 12 時 35 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今日 5 時 42 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 6 時 12 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而據航天科技集團官網此前消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總共歷時 23 天,將採集約 2 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從 11 月 24 日凌晨發射到今天,已經過去 12 天,時間已經過半。

按照計劃,在完成月面工作後,經歷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和再入返回等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最終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11 月 24 日 4 時 30 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 2200 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月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最胖的火箭搭載最重的探測器,「強強聯合」,堪稱2020年中國航天最具分量的一次發射。
  • 如何看嫦娥五號採樣返回
    小玉祥司:採集月球上的沙子及巖石帶回地球的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最早於12月16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就在今天,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將其順利地送入軌道。「嫦娥五號」將要在月球上「挖土」了——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執行的最複雜航天任務。「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收集土壤和塵埃,並將其送回地球——這片區域還沒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
  • 「嫦娥」 回來了!一文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
    此次探月旅行中,「嫦娥五號」順利將採集到的月球樣品(月壤及月巖)帶回地球,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 本文將帶你回顧「嫦娥五號」自籌備、發射到返回過程中的一系列關鍵節點,看看「嫦娥五號」在過去的23天裡都逛了哪些「景點」、拍了哪些「遊客照」。 2004年,國務院批准探月工程立項,又名「嫦娥工程」,包括繞、落、回三期。
  • 月面48小時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 「嫦娥五號」發射!如何用英語說清楚「嫦娥五號」的複雜操作?
    「嫦娥五號」探測器起飛重量8.2噸,包括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將在月球軌道實施無人交會對接。【知識點】「嫦娥五號」的英文是Chang'e 5,而我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英文是Shenzhou V。
  • 嫦娥五號 | 嫦娥是怎樣「深情擁抱」的?
    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嫦娥五號發射升空,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細數嫦娥五號的11個飛行階段
    記者從嫦娥五號抓總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嫦娥五號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嫦娥五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奔向月球,經地月和環月飛行,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完成月球樣品採集工作,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
  • 嫦娥五號凌晨回家,不料著陸點被「玉兔」搶鏡,傳言原來都是真的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在內蒙古著陸,不過直播鏡頭顯示,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著陸點前,一隻小動物蹦蹦跳跳的從鏡頭前跑過。這引起了大批中國網友的猜測,難道是"玉兔",或者是小狐狸、田鼠?隨後,空中搜索分隊副指揮員劉鵬飛就這一問題給出答案。報導稱,在嫦娥五號經歷複雜的23天任務後,月球樣品已經成功被帶回地球,該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
  • 長徵五號劍指蒼穹,嫦娥妹妹飛天探月!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 8.2 噸。目前,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以將8.2噸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約 200 公裡、遠地點高度約 41萬 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這就意味著,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進入這一軌道後,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飛行,就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進行後續下降、上升、返回等一系列工作。
  • 嫦娥五號為何選在呂姆克山區域著陸?「取土」關鍵點解讀 | 科學加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成功在月球著陸並採樣。著陸地點有何特別?為何去月球「取土」?過程有多難?樣品怎樣帶回地球?專家解讀來了。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第一時間傳回著高清大圖!無人版阿波羅取得關鍵進展.
    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  險!600公裡外「全自主跳傘」  在距月面1.5公裡時,嫦娥五號利用光學成像敏感器進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礙物;距月面僅百米時,嫦娥五號上的備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進行精確避障,精準識別選好落點。
  • 肖龍教授開展科普講座 揭秘嫦娥五號的故事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當天下午,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我校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做客逸夫博物館,為廣大師生深情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三天後的今天,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最強快遞員「嫦娥五號」: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即將送達地球!
    最強快遞員「嫦娥五號」: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即將送達地球!
  • [砥礪奮進的五年·超級家族]超級探測器「嫦娥五號」
    大家應該還記得,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月」,嫦娥三號完成了「落月」,而嫦娥五號將在今年年底飛向月球,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如果這次任務成功了,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那麼,嫦娥五號計劃怎樣為我們捧回月球土壤呢?任務成功後,接下來又是否會有人去登月?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隨後由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發射的「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軟著陸,這也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體。· 「回」為第三期。未來,我們的航天員不能當滯留的「嫦娥」,而要隨探測器返回地球。同時科學家也需要在地球對月球樣本進行分析。因此,這個階段需要能把月球車採集到的樣品帶回來的技術。
  • 嫦娥五號,月潮和稀土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