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轉機來了,這個國家或成中國晶片技術突破口

2022-01-04 財經觀潮

作者;彭湘墨;轉自:第一財經網(ID:cbn-yicai)


中興事件折射出國內通信行業存在嚴重的「缺芯」問題。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引進先進技術及研發團隊共同開發高端晶片,以色列或將成為中國晶片技術及人才的重要來源。

美國政府上周宣布禁止中興通訊7年內購買、出售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產品、軟體或技術。華為當前也正遭受美國調查。

此舉將中興幾乎逼到了懸崖邊緣,中興的手機晶片、基帶晶片、存儲晶片、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於美國的高通、博通、相思、英特爾、新飛通等科技巨頭,短期內很難找到性能相當的替代品,甚至根本無法替代。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公司之一,但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依賴性強,要想實現國產化替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中興事件折射出國內通信行業存在嚴重的「缺芯」問題。

中國的晶片市場需求佔全球50%以上,部分晶片佔70%~80%,而90%依賴於進口,國產晶片只能自供8%左右。僅在2016年,中國進口晶片總金額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比排在第二的原油進口金額高出近一倍。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說:「我們在晶片設計、製造等方面確實存在短板,特別是製造環節相對較弱,部分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沒完全掌握。」目前,中國正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而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AI晶片,目前高端晶片仍然依賴進口,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也將受制於人。以中興通訊為例,其高端晶片完全依賴進口,中興所面臨的情況,是中國電子通信行業需要面對的共同挑戰。

如何突破行業瓶頸,從晶片大國轉為晶片強國?一直是令中國政府及行業人士棘手的問題。中國曾做過一些自主創新的嘗試,但並未獲得成效,比如曾轟動一時的「漢芯」後被證實為重大科研造假,另一個國產晶片「龍芯」也在技術及市場方面進展緩慢,高端晶片研製需要長期的技術及人才積累,短期內自主創新面臨巨大挑戰。

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引進先進技術及研發團隊共同開發高端晶片。以色列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先國家,而且也是全球僅有的對中國沒有重大限制的晶片強國,中國不妨師「以」長技,以色列或將成為中國晶片技術及人才的重要來源。

以色列的半導體行業一直領先於世界,擁有眾多世界首創技術,如第一臺手機,第一個人電腦處理器,第一個英特爾奔騰處理器,摩託羅拉的基帶晶片、德州儀器的藍牙晶片、Sandisk的快閃記憶體技術、微型衛星的通信晶片,都是在以色列研發的。

幾乎所有全球領先的晶片企業,在以色列都建有研發中心。蘋果、博通、高通、三星、華為、德州儀器、LG、日立、Marvell、KLA-Tencor等大型企業,都在以色列開展研發活動。

1974年,英特爾在其以色列員工的說服下,在以色列設立了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截至目前在以色列擁有4個研發中心,直接僱傭上萬名員工,其中60%是研發人員,從事高端晶片研發。

1979年,世界第一臺基於微軟作業系統的IBM個人電腦的8088處理器在以色列研發成功,此後奔騰、賽揚、酷睿、SNB、Ivy Bridge等主要CPU都是在以色列研發的,英特爾以色列分公司每年出口額接近40億美元。英特爾累計在以色列投資超過260億美元,包括其去年對位於耶路撒冷的輔助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153億美元的併購,投資的以色列公司數量超過70家。英特爾未來每年還將在以色列投資超過10億美元。

以色列目前擁有超過150個晶片設計研發公司,晶片研發工程師超過30000人,每年創造的出口額佔以色列總出口額超過22%,因此長期以來以色列的出口統計額將晶片出口單列在外統計。

在多家通信高科技上市公司擔任過CEO及董事的Catalyst基金管理合伙人Yair Shamir告訴筆者,半導體行業競爭非常殘酷,而以色列人能快速研發出新產品,這是為何許多以色列晶片設計公司容易被國際半導體巨頭收購的重要原因。許多以色列公司被收購後其產品及品牌被迅速淘汰,而只保留了研發人員。而以色列企業家將其大量退出所得又投資在了高科技行業,以色列仍有很多優質的半導體投資機會。

1964年,摩託羅拉在以色列設立首個半導體研發中心,標誌著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起步。摩託羅拉以色列團隊研發了世界首臺行動電話,此後摩託羅拉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主要從事通信晶片及其軟體的開發,此外,摩託羅拉在以色列也有多筆風險投資,曾在一年半時間裡投資了8家以色列企業。

蘋果手機最新一代的處理器正在其位於號稱以色列矽谷的荷茲利亞市的研發中心開發,該中心僱有研發人員上千人,蘋果收購了數家以色列公司,包括三維感知晶片技術公司PrimeSense,該公司是微軟X-box產品的重要技術提供方。蘋果硬體技術高級副總Johny Srouji前不久接受採訪時坦言:蘋果離不開以色列。

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在2015年以9000萬美元收購了以色列晶片安全公司Sansa,主要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亞馬遜2015年收購了一家以色列晶片設計公司,目前已深入晶片研發領域,正在研發AI晶片。

博通公司由美籍猶太人亨瑞·撒母耳創立。博通在以色列不但建有研發中心,且已進行了多項投資及併購。高通近幾年投資了多個以色列晶片公司,光是併購就超過3起。三星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以色列併購了一個晶片設計企業,2017年通過其子公司哈曼在以色列設立了基於晶片技術的汽車網絡安全中心,同時在以色列建立了AI研發中心,並在以色列通信相關企業有多筆投資。德州儀器曾在1999年連續收購了3家以色列晶片相關企業,後又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及其以色列研發分支機構,目前仍在以色列進行晶片及相關技術研發。

除了以上晶片設計公司,許多周邊設備供應商也在以色列設有研發機構,包括Applied Materials、庫力索法等公司。另外還有眾多以色列本土半導體企業也不容小覷,如Mellanox、Altair、Orbotech(即將被KLA-Tencor收購)、Tower(正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在世界半導體行業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他更多規模較小但作為許多科技巨頭的晶片供應商的企業,更是不勝枚舉。

以色列晶片研發企業的優勢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快速的交付能力。產品設計及生產的及時交付對於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以色列研發團隊擁有快速的研發能力,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為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客戶及時交付設計及產品,以色列的快速交付能力得益於以色列人的全球視野及軍隊培育出來的快速響應能力。

二是尖端的研發實力。以色列工程師的開放視野及創新思維對克服晶片研發過程中的特殊挑戰很有幫助,特別是在應對低功耗、高頻率及小體積等方面的挑戰。例如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工程師研發的晶片能滿足未來5~10年通信行業的升級需求,以色列工程師還研發了全球最小的納米書籍——納米聖經,最小的納米電線——比微晶片中的電線細三倍。

三是豐富的經驗。許多以色列工程師在多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無線通信、數據加密、高速傳輸及國土安全等領域,這些知識都源自於軍隊的服役經驗。由於小小的以色列聚集了全球各大頂尖科技公司的研發中心,經歷不同公司的以色列工程師對行業的世界領先技術有著更深的認識。

四是資本的支持。以色列晶片行業以其國際領先的表現,吸引了來自以色列本土及海外資本的青睞,以色列科技行業吸引的風險投資有近13%投在了晶片行業,不少以色列投資者出身於晶片行業,對該行業非常精通。

筆者曾請U盤發明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Dov Moran用三個詞來概括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優勢,他連續用了三個「企業家精神」!的確,以色列高科技行業的企業家精神是顯而易見的,創辦多個高科技公司的他目前正從事高科技投資。

中國長期以來受《瓦森納協定》的制約,難以獲得真正的海外高精尖技術。

《瓦森納協定》的33個締約國均對華進行包括半導體及設備在內的技術出口進行限制。以色列不是《瓦森納協定》締約國,不受該協議約束。Orbotech的企業戰略業務主管Ilan Ofer告訴筆者,以色列目前是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對中國沒有主要限制的國家,而且以色列的晶片設計公司到處都是。

雖然以色列曾因美國反對放棄對華預警機的軍售,但半導體行業不屬於軍工行業,以色列政府也沒有這方面針對中國的技術限制,而且以色列晶片企業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對以色列企業而言,與中國企業合作是戰略性的。不過,兩國在商業文化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加上語言障礙,以色列企業對中國市場也是又愛又恨。對於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若做好長期打算,選擇正確的以色列合作夥伴,勢必產生極大的價值。

中國企業來以色列投資晶片研發應該避免兩個誤區:

首先,直接來以色列建研發中心的行為是中國企業需要避免的。因為作為中國企業,在以色列很難吸引到最頂尖人才加入,加上對本土環境及團隊的管理能力的欠缺,除非有非常強的當地戰略合作夥伴才能成功;

其次,在以色列的併購需要採取較為低調的漸進式投資方案,可以先投資入股,然後再逐步實現收購。因為美國是以色列最好的盟友,美國政府可能會通過向以色列政府施壓加以阻攔。此外收購後不一定要急於進行技術轉移,技術可以留在以色列,保持充分的使用權及知情權即可。

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投資、併購、技術授權及商業合作四種模式,要想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及研發實力,併購毫無疑問是唯一的途徑。

以色列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併購額也不大,收購後可以作為在以色列的長期研發中心。一旦擁有強大的以色列研發團隊,將可以極大提升我們的國內技術實力,從而逐步擺脫對歐美日韓半導體行業的依賴。

本號相關熱文(點擊即可查看):


相關焦點

  • 張波:功率晶片,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的突破口
    2020年「芯長徵」半導體高峰論壇在中國蘇區江西贛州召開,旨在依託學界、業界力量,加強產學研交流研討,助力贛州乃至國內半導體產業實現新發展。高峰論壇邀請了行業內重量級嘉賓,以新形勢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和特色工藝半導體發展為主題,結合產業前沿技術及發展動態,針對半導體領域行業的熱點難點進行研討交流,為半導體製造及特色工藝的技術創新與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建議,促進半導體產學研合作和技術成果轉化。
  • 中國量子晶片獲得突破!「國產芯」迎轉機,果然被張召忠說對了?
    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的同時,我國在前沿科技領域也獲得了不少突破,但是在過去的數十年,科技的發展方向一直有西方國家所主導,同時在科技領域還一直受西方技術所限制
  • 「斷我晶片,我就收購公司」,歐洲巨頭被中國收購,晶片市場迎來轉機 ​
    半導體行業一直是中國科學技術的缺陷,導致中國大多數技術公司只能使用國外晶片。
  • 中國首個「晶片大學」落成,科技人才的春天來了!
    由於「中國芯」的殘缺,當前我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磨難,但對於造出「中國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著。10月13日,從「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上傳出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落成!而且晶片大學將與華為、中芯國際合作,建校目標十分清晰,就是培養集成電路人才、滿足人才「質與量」的需求。
  • 中國首個「晶片大學」落成,科技人才的春天來了!
    由於「中國芯」的殘缺,當前我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磨難,但對於造出「中國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著。10月13日,從「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上傳出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中國首個晶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落成!而且晶片大學將與華為、中芯國際合作,建校目標十分清晰,就是培養集成電路人才、滿足人才「質與量」的需求。
  • 報應來了!叫囂讓中國賠款的這個國家又緊急求助中國了
    畢竟,英國國防部在本月初時還表示,計劃最快於明年年初,派出「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赴亞太與美、日兩國進行聯合演習,並明確表示是要向中國施壓。同樣還是在本月,12月20日,英國「脫歐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在網上發文稱:「聖誕取消了。謝謝你,中國。」他還狂妄叫囂道:「中國不喜歡真相,並經常做出有侵略性的回應。他們應當為製造這場全球疫情災難,向西方賠款。」
  • 德國晶片巨頭髮聲:願為中國供應晶片!100%不包含美國技術!
    9月15日起,美國已經正式停止向華為提供晶片。眾所周知,原本我國大部分的手機品牌晶片都是直接從國外進口,而目前晶片最先進的國家就是美國。不管是華為vivo還是OPPO,其晶片都是直接從美國進口,但是如今美國已經明令禁止出售晶片給華為,那麼華為將要怎樣解除如今的困境呢?
  • 華為晶片禁令迎重磅轉機!美國並不是想要華為死,而是扼殺中國5G
    今年5月,美國再度升級禁令,無視25%的紅線,索性直接禁止華為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設計晶片,同時禁止臺積電這樣的晶片代工廠使用美國設備為華為生產晶片。今年8月17日,美國進一步祭出了終極殺招,直接規定華為購買基於美國軟體或技術來開發或生產的晶片都需要獲得許可。
  • 華為轉機來了?美芯巨頭290億收購案被我國放行,但有一個條件
    美芯巨頭收購案被放行  美國一直是晶片產業的龍頭,在各項技術上也是美國取得領先優勢。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依賴光刻機嗎中國晶片迎轉機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在晶片領域可以說一路波折,由於缺乏關鍵設備光刻機,我們在該領域也很難有所突破,那中芯國際是如何逆轉實現量產14納米晶片的呢?並掌握2納米的關鍵技術的,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堵不住了,華為晶片轉機已到?不等不靠,華為自有三板斧
    華為自有三步走戰略聲明:風起堂原創內容,嚴禁抄襲搬運,侵權必究01堵不住的晶片轉機近日來,華為斷供解封的好消息似乎接連不斷。據金融時報10月29日消息,美國官方已改口,稱將允許越來越多的晶片公司向華為供應零部件,只要晶片公司能確保其所售零部件不能用於華為的5G業務。
  • 變化還是轉機?脖子被人攥著,呼吸都不會舒服!
    對於這個方案,川普已經原則同意,並「已經對這筆交易表達了祝福」。 再說華為。在剛剛結束的德銀技術大會上,美國處理器巨頭AMD公司高級副總裁ForrestNorrod宣稱,AMD已經獲得對了華為供貨許可證。這是在9月15日「華為禁令」正式生效後,第一家公開表示獲得許可證的供應商。這還不是結束。
  • 堅持到了曙光,華為麒麟晶片迎來轉機,全球半導體聯盟發聲支援
    而近期,汽車晶片、家電晶片也迎來了短缺,有人說這是一時的炒作,但是接下來美國的動作,讓人不得不相信,晶片行業,確實存在著新的機會。我們來梳理一下2021年半導體行業一條比較重要的線索。第一、成立國產晶片聯盟由工信部提出,華為主導,成立晶片半導體聯盟。其實這個聯盟早就應該成立了,美國的半導體協會叫做全球半導體聯盟。歐洲也有其自身的半導體聯盟。
  • 華為海思晶片迎來重大轉機:被爆獲美國供貨許可
    點擊關注微信公眾號:「數碼科技大爆炸」,每天最新最全的科技資訊,輕鬆放鬆,更多好看科技資訊盡在這裡,還不快來點擊關注,讓自己化身新一代科技潮人,最新最炫酷的科技產品盡在掌握,為你選購出謀劃策!,雙方合作無法回到從前,但對於海思晶片也是迎來了重大轉機;
  • 美國很好奇: 西方國家為什麼害怕中國?原因振奮人心!
    到了1980年,中國全新改進維C生產工藝,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維C壟斷聯盟以羅氏為代表,1986年把這個專利的非中國部分使用權買下來了。但是他們買下專利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其他的歐美國家藥廠同他們形成競爭,說到底,還是不相信中國人的技術,以及中國人的生產能力。
  • 華為轉機來了?
    尤其在晶片領域,不管在GPU,還是在CPU方面,美國早已取得了領先的優勢;在通訊領域,美國也掌握著大量通信專利。但當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5G、晶片技術正在對美國形成反超之際,美國為維護本國在科技領域 「領先」的優勢,開始以「安全隱患」為由,對華為等中企頻頻出手,一系列的「禁令」,確實給華為的晶片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 中國晶片設計缺的不是技術,而是PM
    目前中國大陸晶片的自給自足率很低,此前中國國務院於2015年3月發起「2025年中國製造」(MIC 2025)計劃,目標為2020年達到4成的晶片自給自足率目標,到了2025年更要達到7成水準。事實是殘酷的,筆者認為,要達成該目標,技術差距是表象,PM專業人才是中國半導體晶片設計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 用5G專利技術換取解除晶片「禁令」,華為此舉值得嗎?
    華為所面臨的晶片「斷供危機」有望面臨重大轉機。
  • 晶片短缺持續,蘋果股價出現轉機?
    蘋果[AAPL]股價受創,此前臺灣富士康[2354.TW]警告稱,在全球晶片稀缺的情況下,可能出現「材料短缺」。富士康是蘋果iPhone生產的主要承包商,因此富士康電子供應鏈中的任何問題都會影響iPhone生產。富士康董事長劉永偉表示,晶片短缺預計將持續至2022年,儘管該等短缺只會影響10%的客戶訂單。
  • 這個關乎國家安全的脊梁,中國真的這麼弱?
    一時間,中興成了輿論焦點,各種解讀漫天紛飛。中興受影響是因為核心技術自己都沒有嗎?為什麼中國晶片不能向高鐵一樣通過模仿而學會呢?中國為晶片做了很多努力,為什麼大部分晶片還是靠進口?中國晶片整體水平真的那麼不堪嗎?編者挑選了一些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供各位讀者參考。為什麼說製造業才是國家真正的脊梁,必須提到更高的戰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