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PokemonGo只是一款遊戲,你就輸了。
雖然目前中國大陸還玩不了PokemonGo,但鎖區對於遊戲開發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等到PokemonGo正式開通國服(沒準就改叫「精靈寶可夢:走起」了),除了四處抓PM和對戰,你還能從中收穫些什麼?
美國堪薩斯州《威奇託鷹報》記者凱爾西·瑞安就成功利用PokemonGo為報社吸引了大量關注。
事情起源於近來的PokemonGo狂潮。瑞安本來不是個精靈迷,但看到家門口的公園裡所有人都在扎堆捉寵,出於一個新聞人的好奇心和職業心(她自己的解釋)一時好奇的她在一周前入了坑……
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她,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做根本停不下來。
就這樣,瑞安在家裡玩了一整個周末。這還不算,還一路玩到了周一的辦公室(你這是上班時間玩遊戲好嗎)。本來是想看看辦公室裡能抓到什麼稀有PM,結果這一玩卻玩出了個大發現——《威奇託鷹報》的報社居然是個深藏不露的Poké Stop,也就是可以讓玩家免費獲取一些道具的「精靈驛站」。
這會不會是宣傳報社的一個好機會呢?君不見澳大利亞某Poké Stop警察局已經快成為傳說了。瑞安當機立斷,找到編輯,大新聞就地搞起:
他們在報社門口立起帶有鷹報標誌的告示牌,還為此推送了該報的第一條Facebook Live直播,專門用來告知玩家:我們報社是一個Poké Stop!
嗯……話說回來,到這年頭才開始玩Facebook Live,這家1872年創刊的老報也太跟不上時代了。
本來呢,瑞安覺得能吸引一個玩家就夠驚喜的了。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多達60人在報社門口駐足。有年輕人,有情侶,甚至還有全家一起來的,場面火爆堪比Pokemon黑白2版遊戲中的加盟大道。
「我們並不會賣給他們什麼東西,也沒有要求他們訂閱的意思。但哪怕只是經過,也足以將我們的招牌和這個超級大IP聯繫起來。」瑞安說,或許下次哪裡發生了什麼大新聞,PokemonGo的玩家第一反應會是找《威奇託鷹報》。
瑞安還計劃趁熱打鐵再來一波直播推廣,繼續宣傳報社的Poké Stop。她玩遊戲的技巧沒什麼長進,但卻越來越擅長在其中找到公眾的敏感點——有鑑於此,報社的編輯也迅速被她帶進了Pokemon這個大坑。
「如果一樣東西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我就必須知道它和新聞工作有什麼交叉點。」鷹報副總編盧漢這樣解釋他上班時間玩遊戲的行為。
該事件的最新進展是,瑞安和他的同事們進一步「玩壞」了PokemonGo——他們學會了使用遊戲中的「誘餌模塊」。這個道具的效果是,在某個地點設置誘餌,附近一定範圍的玩家捕捉PM成功率都會提升——這分明是對人使用的誘餌嘛!
書歸正傳。《威奇託鷹報》的成功部分是由於運氣——畢竟不是每家報社都是Poké Stop。儘管如此,PokemonGo對於新聞人來說還是有許多內容可挖的。
專欄作家梅洛迪·卡默爾給新聞界提出了5個需要從PokemonGo中思考的問題。
當你打開PokemonGo,看到可以在各種不同地點捕捉精靈的指示,你是否會想到,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在傳播中?比如,在一個地圖軟體裡,實時顯示附近餐館的評價、基礎設施的狀況和正在發生的新聞,是不是也能用同樣的手段加以實現呢?
PokemonGo有「引導玩家做事情」的功能——全世界的玩家都被手機牽著滿大街跑呢。從傳播的視角來看,這就是推送信息的絕佳配置(同樣也是讓信息飛速流失的配置),試想你在旅遊途中來到一個地標,手機上立刻顯示出與這個地標相關的新聞故事或背景介紹,然後提示你的下一步行動——或者你自己找到了更有價值的目標和故事,一切皆有可能。
在PokemonGo中,玩家可以通過線上對戰實現交互,但在追逐PM、前往指定地點的過程中也會演變成面對面的交流。這就是AR的妙處所在,它增強現實而不脫離現實。那麼,新聞人需要的評論和交互,是不是也可以用AR技術來增強呢?
PokemonGo的處理核心在於實時收集包含地點的元數據,這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一點。通過類似的方式,我們完全可能建立一個更龐大、更多樣的網絡數據空間。當然,這其中會包含許多隱私和倫理問題,新聞工作者應該在深思熟慮後再發展這一技術。
卡默爾曾採訪過家鄉的一批PokemonGo玩家。「以前我都不開實時定位的,現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定位打開。想想我把多少數據拱手送出去了,還真挺瘋狂的。」其中一個受訪者說。
在PokemonGo中,你需要開啟實時定位才能玩下去
Pokemon系統收集數據的潛力可不止定位。想想看,如果它開通一個功能,讓玩家得以報告城市某處路面的問題,是不是能大大加快信息的傳播?
又或者,AR系統的信息提供也可以更人性化一些:「你所在的位置今天發生了XXX大新聞,你旁邊有一家XXX店,現在的價格是balabala,你願意去買點什麼嗎?」
一個PokemonGo玩家的日常:抓PM,截圖發到社交媒體上,遇到志同道合的玩家,以及拉非玩家入坑。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這種玩法來求贊……
心疼鯉魚王一秒
一個非PokemonGo玩家的日常:觀賞聚堆玩著PokemonGo的玩家,拍照發到網上,引發另一批非玩家的興趣並使之入坑。
說得專業一點,這個日常的過程叫「反饋環」,通過受眾的反饋增加新的受眾。而PokemonGo又與其他的AR應用有著相當的共性——PokemonGo能做的,你為什麼不能做呢?
當前,PokemonGo並沒有傳播中「講故事」的功能(原版Pokemon遊戲倒是很有故事),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它並不需要(玩家都忙著抓下一隻PM呢)。但AR技術能強化故事的效果,則是毫無疑問的——你來到新聞發生的地點,舉起手機,看到當時的一幕就在眼前發生,然後把這個有趣的經歷截圖Po上網——這個流程不是很熟悉嗎?
PokemonGo就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將AR廣泛應用於傳媒、政治和社會的日子不遠了。
一個更遠大的問題是,當有一天AR真的發展成熟了,現有的社交平臺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我們熟悉的評論、反饋那一套理論,到時候會不會顯得圖樣?
PokemonGo顯然沒按傳統社交的套路出牌。它要求人與人不僅在虛擬中,也在現實中實現交互,比如發起道館戰或者在同一片區域捉PM等。問題是,這些人除了在同時玩遊戲外,有一毛錢關係嗎?他們要如何面對接下來不可迴避的交流?真實的人可不會像Pokemon中的NPC那樣隨便聊天,反而是大寫尷尬的可能性大一些。
好在,隨著PokemonGo的流行,這樣的隱憂似乎並沒有變成現實,事情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很多不同階層、不同種族的人因PokemonGo走到一起,彼此交流,Interesting。」玩家Anil Dash如是說。
未來的社交網絡要是能像這樣促進社會和諧,那還真挺令人期待的。
當我看奧運會田徑比賽時。我總希望能看到一個業餘選手去跑200米——那樣我就能推測自己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了。如果你只是看那些職業選手飛天遁地,是沒法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斷的。
我要說的是,如果將AR技術用在新聞中,最好也顧及這一點:受眾能在看新聞的同時看到自己的影子嗎?所謂「增強現實」,是否真的能讓受眾產生現實感?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因為AR還沒有真正被運用到新聞中。或者說,在PokemonGo問世之前,AR基本上只是個概念,是PokemonGo將它推入了現實。
單純論遊戲性,PokemonGo是無法與絕大多數Pokemon掌機遊戲相提並論的,很多遊戲中令人充滿期待的元素都因種種原因被刪減或改變了。但儘管如此,PokemonGo還是令人趨之若鶩。我們固然可以期待AR新聞面世時受到的熱捧,但也要從對PokemonGo未來發展軌跡的觀察中思考——看上去很美的AR,究竟怎樣才能真正玩轉?
琢磨透這5個問題,Pokemon Go帶給新聞人的,遠遠不止於遊戲的快感。
本文由百度新聞實驗室(id:baidunewslab)獨家編譯,原文載於poynter.or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譯:梁博宇
編輯:周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