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望梅止渴(下)

2021-02-13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繞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說新語.假譎》

這是「望梅止渴」這條成語的來由。百度一下,網上說這條成語是貶義的,近義詞是畫餅充飢,都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我覺得這樣的解釋是有問題的。

畫餅充飢,確實是空想,明知畫餅是假的,還要欺騙自己,不解決任何現實問題,不是阿Q是什麼?再看望梅止渴的故事,其實有很多不同之處。第一,當士兵聽說「前有大梅林」的時候,可不認為是假的,在他們心裡浮現的是什麼,是真實的希望;第二,「士卒聞之,口皆出水」,這是什麼,是與大腦意識有關的人體生化反應,是科學,確實能夠一時緩解口乾舌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乘此得及前源」,就是說最終解決了現實問題。是的,成功往往來自於再堅持一下之後,然而靠什麼堅持,靠信念,靠希望,靠精神的力量,靠我們心中的那一片梅林。這樣來看,我們還能說「望梅止渴」僅僅是空想嘛?我想非但不是空想,而且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與智慧。思想意識與現實世界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聯繫,其中深意值得玩味。

這些年的人生經驗特別是近幾年九死一生的經歷,讓我逐漸領會到佛教所講的「人生即苦」。不論主觀感受還是客觀存在,人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時時都要面對或大或小的問題與苦惱,我們永遠無法免於焦慮和不滿的情緒。這些困境、問題、苦惱、焦慮、不滿,就是我上面所說的那個「渴」字。有人說,我樂觀,我幸運,我快樂,我從來不渴。這個事兒,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但說實話,我不相信。據說,釋迦摩尼最後徹底解脫了,但世間能有佛陀幾何?我想絕大多數人仍是凡夫俗子,大家的共性遠大於差別,無論身上的標籤多麼五花八門,但終究是人,終究難逃一個「渴」字。

世人皆渴,但程度不同。如何止渴,也是各有殊途。

有的人急性子,對問題極度敏感,情緒波動,點火就著,煩惱不論巨細,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草木皆兵,聞風即動,指責抱怨,遷怒他人,攪得自己和家人心神不寧、心煩意亂。就像打土撥鼠的遊戲,永遠揮舞著錘子,處於緊繃的戰鬥狀態,也許偶有短暫的釋懷,但更多的是無休無止的焦躁。

有的人面對問題堅強隱忍,表面上平靜理性應對,實際上內心也在經受著煎熬,只是自己努力控制、壓抑,不讓負面情緒表露出來。他們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眼前的煩惱終將過去」,殊不知人生就像翻越山丘,過了這一座,還有下一座,忍耐恐怕沒有盡頭。這樣的人看似平和謙卑,但誰苦誰知道,壓抑久了,終有爆炸或崩潰的一天。

還有的人與世無爭,逆來順受,隨遇而安,什麼都看得開,什麼都能接受,什麼都無所謂。表面超然灑脫,但多半是自欺欺人。一個人也許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可以什麼都不在乎,可是身邊人呢,親人呢?除非出家修行、與世隔絕,否則只要身在塵世,便免不掉世俗的煩惱。逃避,只會讓問題堆積,變成更大更難的問題,直到逃無可逃。

無論上述哪種,都可歸結叫作:「向外求」,也就是認為煩惱和痛苦來自於外界的困擾,希望問題和煩惱能夠消失掉,或者乾脆不去看它們,想像著如果沒有那麼多煩心事兒,自然就會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快樂。然並卵,人怎麼會沒有煩心事呢,指望著從外部徹底消除煩惱的事由,這大概永遠只能是一種想像。

釋迦摩尼入禪六年,思索各種人類痛苦的本質、原因和解決辦法,最後他體會到,一切苦難並非來自外界的困擾,而是出自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他認為,人痛苦的根源是慾念,以及隨之而生的貪婪與恐懼。遇到壞事,就恐懼,想要躲開;遇到好事,就貪婪,想要更多。於是人心永遠不滿、永遠不安。他開出的藥方是要不斷修煉,做到無欲無求。但是,人能夠克服與生俱來的人性,做到無欲無求嗎?真是值得懷疑。道理總是容易講、容易懂,但要真正做到,那就太難太難啦。所謂「看得破、忍不過」,「懂得了所有的道理,也過不好自己的人生」,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關於如何止渴,佛教給了我們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答案。但是其對於苦惱根源的闡釋,以及解決路徑的大體方向是充滿智慧的。古賢王陽明在此基礎上發展出陽明心學,對此做了最為經典的概括: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何謂望梅止渴?核心也正在於這三個字——向內求。


向內求,求什麼?我們心中的那片梅林是什麼、在哪裡?對不起,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大概知道它不是什麼,以及可能是什麼。

向內求,不是否定人性、消滅人慾,不是與世隔絕、消極遁世,不是無視現實、逃避問題,不是違背常情、特立獨行。向內求,可能是面對問題時良好的心態、迂迴的智慧、耐心的等待,可能是對問題本身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的認知,可能是不求結果多圓滿、但求自己做得對,可能是不糾結他人的評價、更在乎自己對自己是否滿意,可能是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更準確的把握人性。

這些都是關於心智成熟的理想狀態的描述,可是如何才能做到這些呢,究竟如何「向內求」,如何望梅才能止渴呢?具體方法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實踐,甚至終其一生去追尋。

關於望梅止渴,雖然時有感悟,依稀可見,但也不甚清楚,總是困惑。所以,我才決定訴諸筆端,開始寫這個訂閱號,以寫作這種最深度的思考方式,不自量力地試圖開啟一段探尋之旅。

在這裡,會有我這幾年與病魔抗爭經歷的記錄,會有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反思,會有對日常生活煩惱的體驗和感悟,會把看書學習得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做些思考,會有身處困境中的人以及他們的故事,會分享一些自認為有價值的探討生命成長的好書、好電影、好音樂等等,那些有助於我們望梅止渴的好資源。

這就是「望梅止渴」這個名稱的由來和大體想法,具體成什麼樣兒,也得走著看吧。

重獲新生的我時常提醒自己,輕鬆一點兒,歡快一點兒,不要盡想著什麼人生啊、苦難啊、意義啊,把自己搞的很沉重。特別是如果讓別人覺得很沉重,那就更不好了。生活本來已經很不易了,為什麼還要時時掛念那些沉重的話題呢,簡單,快樂,別想太多,開懷大笑,挺好的。所以,我不期望很多人關注這個話題,也很怕給大家帶來沉重的感覺,我由衷希望每個人每一天高高興興、樂樂呵呵,也許只在極少的心情失落煩躁的短暫一刻,想到這裡有些應景的文字等著你,來這裡看看別人的煩惱,沒準兒就會覺得自己其實過的蠻好,心情也就好起來啦。

還有就是,這裡的文字,更多的是寫給自己。因為,看再多的書、聽再多的勸,其實最終能影響自己的,只有自己心底的聲音。我想讓自己堅信「望梅止渴」,堅信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生困境重重,即便歷經千難萬險,也總有一座山丘橫亙於前;而人心宛若迷宮,唯有不斷求索,才能找到出口、見到光明,那時縱使身外溝壑險峰,內心卻是一片敞亮的梅林、一道平靜而美麗的風景

相關焦點

  • 何謂大數據?(一)
    何謂大數據?
  • 何謂青年,何謂良品——年輕人的商務手機
    這次發布會的主角魅藍 MAX 當然要放到最後來壓軸啦,其實關於「何謂青年?何謂良品?」的問題一直有著千奇百怪的答案。自 2015 年初,魅族推出魅藍系列以來,其青年良品的概念便逐漸深入人心,但是其中的內涵和深意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青年熱血時光的人才能懂得。而今天魅族全新發布的魅藍大屏新機魅藍 MAX ,則可以看作是魅藍系列問世以來對「青年」和「良品」這兩個詞最好的詮釋。
  • 何謂 PC ?
    何謂 PC ?
  • 【技術問答】何謂Differential Impedance?
  • 何謂大商?——【一代大商孟洛川】的經典視頻
    何謂大商?大商:貨通天下,利射四海。大商——何謂大商者:大商笑看書生。胸存四海之志,懷抱吞宇宙之氣;其學通於大道,其功接於社稷;其勢糴入驚風雨,糶出泣鬼神;(四)道與術、取與予、利與害、常與變、方與圓、生與死。道是河、術是舟、道是舵、術是漿。
  • 何謂APP運營專員的逼格 如何培養?
    我不是遊戲花叢的公司高管
  • 徐文兵-富貴病-九龍藤的功效作用------何謂「藥」?
    生予溝邊、山谷、河北、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本植物的根(九龍根)、葉(九龍藤葉)、種子(過江龍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隨時可採,採後切片,曬乾。
  • 【技術問答】何謂誘電率?誘電正接?為何越低越好?所謂的Low Df指的是多少值以下呢?
    對於電路板設計而言,如果訊號延緩、衰減的因素都低,當然有利高速、高頻、低作業電壓產品運作。因為愈低就代表訊號衰減愈少,可在更短時間內傳送更多信息,且在更長傳輸距離下仍然沒衰減與誤訊號問題。Df是影響電性衰減的特性值,簡單的定義是訊號通過單位長度的強度衰減比率。因為FR-4材料Df值並不低,因此只要比它數值低的都該認定為Low Df材料,這是較簡單的定義。
  • 何謂「大商之道」?一句話,「商道」即「人道」(企業家老闆必看)
    3、 何謂大商者:大商笑看書生。胸存四海之志,懷抱吞宇宙之氣;其學通於大道,其功接於社稷;其勢糴入驚風雨,糶出泣鬼神;懂得商道之本,善於審時度勢;懂得溝通權變,善於聯繫各色人物;調和各種矛盾,明辨禍福利弊;善於轉輸貨物,商略價格拓在市場。4、 做生意的目的:取利。
  • 何謂硨磲
    化學成分1.化學成分硨磲含碳酸鈣為86.65%~92.57%,殼角蛋白為5.22%~11.21%,水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種胺基酸2.構造其礦物以文石為主,與珍珠一樣具有特徵的層狀構造,外殼光潔明亮,在陽光下能出現七彩虹光;3.顏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
  • 何謂:全息手機
    專業群:請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進入下記專業群!        非誠勿擾!以免佔用有限資源!
  • 「社會性死亡」:下一個是誰?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在當下的網絡語境下,「社會性死亡」已逐漸從最初的網友自嘲流行語,慢慢演變為個體遭遇網絡暴力後,陷入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困境的一種代名詞。最常見的後果是,當事人正常生活遭受極大震蕩,承受「巨大的身心傷害」。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清華學姐」從假設的性騷擾「受害者」變成了真實的網絡暴力受害者。
  • 穗積輝明:在經營中貫徹「作為人何謂正確」
    ►解決方式首先判斷「作為人何謂正確」,然後拼命思考什麼是應該最先守護的。之後我得出,首先優先守護的應該是工作現場的100名員工。
  • 何謂「怪物部下」?(上)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聽說一本名為《怪物(monster)部下》(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的書很暢銷
  • 何謂康達效應?
  • 【尖貨】和弦(CHORD)品牌的獲獎器材集錦(下)
    請大家不妨試著回想曾所聆聽過的現場演出,那些值得感動回味的美好時刻肯定都來自於樂團、演奏家、歌手的現場感染力,到底何謂感染力?何謂如臨現場?何謂饒富模擬韻味的聲音,聽過CHORD CPA8000前級與SPM14000單聲道後級,你就會明白了……」想查看評測詳情,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訪問HIFI說網站>> 二十一、和弦Chord 2Qute解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