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值得投資者關注的事情就是中美PPI皆創新高。
為什麼這個事兒重要的?因為缺席了10年的通脹真的可能捲土重來。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自從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由於中美聯合印錢救市,黃銅和原油皆有一波V型反轉的走勢,之後就開始漫漫下跌之路。一方面是大宗產品的下跌,另一方面則是資產價格的高漲。美股自2009年期從波段的角度來看一直漲到現在,長達13年(超過3月就是第13年),中國的樓市大家也都知道不亞於美股的牛市。即便是連2008年次貸危機始作俑者的美國樓市,現在也是漲的昏天地暗。一方面大宗商品的萎靡不振在疊加資產泡沫無限膨脹,創造了歐巴馬執政時期的低通脹,以至於人們往往譴責歐巴馬是一個不懂經濟的總統,沒有帶來通脹(實際上歐巴馬是那個把美國從次貸危機帶出來的人)。
10年過去了,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通脹的滋味,但是在川普和拜登的聯合努力下,通脹終於凱旋而歸。儘管各國政府都在表明自己有足夠武器對付通脹,但顯然市場並不是完全這麼認為的。3月中美兩國的PPI分別大漲並且超過預期可以說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實我很好奇為何預期那麼低,因為去年3月正是美國新冠爆發之時,必然是PPI最低的時候。所以說由於基期效應,今年3月勢必會很高,所以說對於3月PPI出現這種增長可以說是毫不意外。但是其實CPI和PPI的走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CPI和PPI的差值(或者叫剪刀差)是一個對股市非常重要的指標。在中國上一輪CPI-PPI為正值的時候正是2018年12月,結果A股本輪行情正好是從轉年的1月開始起漲。為什麼CPI和PPI差值為正的時候股市會漲呢?因為CPI代表需求,而PPI代表供給。CPI和PPI差值為正意味著消費者需求旺盛但是工業品價格低,上市公司的利潤大,所以此時股票易漲,因為大家預計到未來上市公司回報必然不錯。當時當CPI和PPI差值為負的時候意味著需求衰退但是工業品價格高,留給上市公司的利潤空間就勢必會被影響,從而導致對公司未來業績預期的影響,股價下跌。中國CPI和PPI的差值是在今年1月轉負,結果2月一波急漲拉高之後春節回來直接崩盤,大家可以看到CPI和PPI差值的威力。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的CPI和PPI差值怎麼樣呢?美國不叫CPI,叫PCE。3月時美國的PCE是1.4,本周剛公布了PPI高達4.2,也就是說美國其實也是負值。美國是1月PPI來到了1.7,首次超過了PCE1.5。之後PPI就開始瘋長,分別是2.8和4.2,剪刀差也是迅速擴大。
有人會問,那麼為何A股下跌但美股一直再漲呢?
大家要知道股市由投資者的預期組成,而投資者本身對政策和基本面的解讀是有差別和時間的。目前只能說由於中美目前對待泡沫的態度不同,所以導致了A股先於美股調整。中國當下的政策似乎是在借著美國和歐洲還沒有收緊政策的時候先行調整,從而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同時由於中國已經開始先行調整,大家其實能夠看到大宗商品已經開始震蕩。最影響未來通脹預期的黃銅和原油目前都呈現震蕩走勢,這就是因為G2之一的中國開始進入收縮,下面只等待另一個美國也進行調整。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似乎仍不願意主動進行調整。拜登上臺在扔出1.9萬億的刺激之後,緊接著馬不停蹄的又要在扔一開始號稱4萬億的基建計劃。當然基建計劃最終落地多少仍未可知,但至少反映出從拜登政府的主觀來說他並不願意用自己的任期進行調整。但是很多事情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川普在任4年可以胡作非為畢竟有歐巴馬8年的底子在。但是現在的拜登可是接手了川普4年後的美國,能否仍能這麼幸運真是不好說。
自從今年2月以來我一直在談到其實時間周期到今年上半年已經差不多。2月是美股自2009年以來的第144個月大轉折,今年2013年也是自2009年來的第13年大轉折。本周又是美股自2020年3月起漲的第55周和13個月大轉折。再加上上面其實我們已經通過CPI和PPI的差值看到了基本面也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從戰略的高度仍應當警惕美股的風險。儘管現在全球各大資產均出現了震蕩調整的走勢,只剩下美股,歐股和臺股仍保持強勢。但我們仍應在戰略上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確風險。
但是在戰術上呢,老實說美股本周仍未見翻空信號,而A股仍是反彈失敗下周又要小心下跌的節奏。所以說接下來我們還是從技術面來看看戰術上我們下周應該怎麼做。但是大家仍應始終銘記戰略上目前已經來到了一個風險極高的位置,戰術上一旦有翻空信號確認就應當立即採取措施,切不可戀戰。
美股無奈仍是續漲形態,龍頭不倒則多頭的狂歡仍容易延續
道瓊周線仍是續漲形態:
納斯達克周線出現對應缺口,有望向上挑戰前高:
上周咱們談到了納斯達克出現了再突破的信號,大家可以看到本周納斯達克果然續漲,未來仍有望繼續挑戰前高。同時呢,道瓊也沒出現問題,仍是續漲形態,從K線來說我們不能看出美股有翻空的信號。
為什麼美股這麼強呢?還是跟美國自己的政策有關。即便是美國內部泡沫已經非常嚴重,但是鑑於現在內部的政治環境和疫情狀況,執政黨依然選擇繼續吹大泡沫,那麼這個泡沫究竟何時破裂仍需等待技術面的翻空信號確認。
美國單日新增病例又見反彈,只是強度仍需觀察:
其實我一直最擔心的就是美國會不會出現類似於歐洲現在的疫情反覆。大家要知道行情之所以出現自2020年3月到現在的反彈,除了印錢以外,最大的原因是投資者押寶疫苗可以戰勝疫情。歐洲目前的情況是疫苗接種較好的英國未見大規模再次爆發,而德,法等其他國家之所以再次爆發都可能跟疫苗接種率不高有關。歐洲疫苗接種不夠主要是因為疫苗主要來自於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極端自私都是先滿足自己再給歐洲,還要留下一些富餘以防不測。而歐洲又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不願意選擇俄羅斯和中國的疫苗,結果只好忍受第三輪的爆發。但是未來如果美國也出現了第三輪爆發,將會對疫苗所帶來的經濟復甦造成嚴重打擊,甚至可能會導致對疫苗的懷疑,所以仍需提防此處的風險,尤其是在我們看到美股的周期已到的時候。
A股周期完全相反,A50周線翻多破局下周仍有再跌可能
A50周線上周剛翻多本周破局,下周容易再跌:
同樣,上周咱們談過,日線A50處於一個雙底醞釀中,如果能夠突破頸線則反彈空間打開,否則仍維持震蕩。本周A50在頸線處突破失敗,所以直接快速拉回,下周有望挑戰區間震蕩下沿。
但是從周線來看,本周其實是一個上周翻多信號的一日破局,屬於該漲不漲易再跌的信號。所以A50從日線來看至少回測區間下沿,從周線來看仍有繼續波段下跌的可能,下周維持弱勢是大概率事件。
創業板周線也是吞噬,下周容易續跌:
以創業板為首的小票其實反彈以來走勢強於大票,但是仍然沒有改變行情的本質,也屬於弱勢反彈之後的破局,下周容易續跌。只是觀察成交量是否能夠堅持縮量,如果量能不放則跌幅容易相對有限,但如果出現恐慌再次放量下跌則容易加大跌幅。
但為何美股這麼強而A股這麼弱呢?仍是跟兩個國家不同的政策有關。美國是堅決吹泡泡,而中國則是已經進入政策的調整期,所以帶來了兩國股市的背道而馳。我倒是覺得A股和美股脫鉤真不是壞事,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日後美股調整時A股走出不同。
美元關前調整之後仍易走多,VIX接近上波極限仍應警惕恐慌再起
美元周線進入調整下周容易續弱,但未來仍有向上空間:
上周黃金先是出現了該跌不跌的走勢,本周美元就出現了下跌。從本周美元的周線走勢來看,也屬於周線翻空的信號,只是不算強烈,所以下周美元有望繼續維持弱勢,有關前洗盤的意思。但是需要留意的是美元下方仍有大量支撐,所以從長期走勢來看儘管周線出現了調整信號,但是仍不能改變美元升值的趨勢。
美元升值大趨勢不變則資金收緊的大趨勢不變,目前美元短線調整隻是市場受到拜登基建消息影響的暫時調整。從目前我看到的消息來看,這次拜登的基建計劃打折扣的可能性很大,很難獲得共和黨的支持,甚至在民主黨內部都容易跑票。而拜登如果想要通過該計劃,必須民主黨內部沒有一票反對,從目前來看仍有風險。不要忘記拜登為了對衝基建計劃的加稅政策,其目前仍未反映在行情中,需警惕未來出現反應。
VIX指數正在接近前波多方大本營,會否出現反轉仍需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VIX指數,其目前已經來到了前期多方缺口處。此處是多方大本營本來就容易有抵抗,同時美股的波動率確實近期進入了超低狀態,這通常來講都不是一個穩定的狀態。所以未來需警惕VIX指數觸底反彈。
需警惕VIX季線出現這種走勢:
如果從VIX的季線來看其實2020年第一季度VIX屬於多空平分線。多空平分線出現後一般來說多空容易大幅震蕩來決定未來真正方向。目前是VIX的空方佔優,先測試多方大本營的支撐力度。未來需要警惕VIX的多方反撲,再回測其上影線的壓力,而VIX一旦上漲則意味著美股會跌。
大宗商品皆處於調整,如美股未來走弱仍容易帶領大宗再跌
黃金日線頸線處震蕩靜待突破信號,但大趨勢仍為空方:
黃金自從上周開始出現反彈,本周目前仍處於頸線附近的震蕩。未來需觀察黃金能否確認突破頸線,以及是否會突破下降通道。從黃金的季線來看我個人認為黃金的多頭走勢仍在,只是月線進入了調整意味著調整時間不短,正好對應美元的反彈周期。從黃金目前的走勢來看其行情容易出現在下半年,所以投資者仍需等待。
銅日線處於區間震蕩中等待方向,短期仍是空方佔優:
美油日線也是區間震蕩,短線仍是空方佔優:
銅和原油的走勢其實類似,都是一個短線翻空之後的區間震蕩,仍是空方控盤,未來仍要小心續跌,除非其能夠向上突破頸線壓制。
最後總結。本周CPI和PPI的數據公布非常重要,因為他解釋了為何A股的行情出現了調整。現在的問題是A股走勢很好的反映了基本面,而美股沒有。這只能說當下中國的領導層更願意做一些長遠的考慮,而美國的領導層更關注短期的情況,所以兩國股市產生了差異。但是無論從時間周期來看,還是從基本面來看美國股市都已經來到了一個風險較高的位置,再孤注一擲的做多很可能是本末倒置。雖然目前我們沒有在K線層面看到美股的問題,如果能夠嚴守紀律的話仍可以做多,但仍適當的控制風險,要明白此處並不是改變命運的時候。
人民幣月線進入貶值周期: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隨著美元和人民幣周期的逆轉,未來A股反彈也很難是去年的大消費成為主流。去年一整年都是大票強於小票,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導致國內消費力提高從而大消費成為主流(人民幣連續升值8個月)。但是去年人民幣升值的周期已經過去了,今年進入了人民幣貶值的周期,這些大消費比如白酒,汽車,新能源勢必會進入調整,不再是主流。相反,今年投資者應該重視貶值概念,那些出口相關標的更容易在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收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今年其實大票走的特別弱,A50總是破底,反而小票相對來說反彈較多,也是這個道理。
目前投資者依然可以在控制好風險的情況下做多美股,但是對其他標的來說則機會不大,都處於調整狀態。尤其是對於抄底A股仍需謹慎,是否A股要等到把美股拖下水之後才有機會,仍需觀察。
最後祝大家下周投資愉快!